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中高职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衔接

2023-05-24 来源:易榕旅网


浅谈中高职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衔接

【摘 要】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设置,宜采用“3+2”分段式中高职学制模式,对接企业岗位人才需求,模块化设计课程体系,制定符合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科学地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课程内容

前言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涉及到专业设置及校际的衔接;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衔接;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的衔接;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及质量评价的衔接;升学制度及招生考试通道等诸多方面,其中关键与核心问题是中高职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衔接。

1.中高职专业设置的衔接

中高职衔接关键是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衔接。现行高职专业目录是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原则进行划分的,体现了职业性与学科性的结合。中职专业目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体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振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学技术进步特点,紧密结合国家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

2.构建中高职分段贯通式的课程体系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

2.1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现状

目前,高职学院的招生有普高和中职两种生源。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制一般为三年。若中职毕业生的生源仍然采用此人才培养方案,将会出现:一为中职与高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二为大多数中职学生对高职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有些难以适应。

2.1.1专业理论课程重复造成浪费

现阶段,我国尚未统一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分析比较中职机电技术应用和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课程发现,高职专业课有10门课程与中职出现重复,约占专业课总数的75%。类似的现象导致已经在中职学过某些课程甚至已经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到了高职又要重复学习这门课,专业理论课程的重复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同时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2.1.2文化基础课程存在脱节现象

文化基础课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后文化基础课程成绩普遍不理想,这样的现象导致部分高职对中职毕业生有一定的偏见。但高职的专业课对于中职生源来说又相对轻松,成绩上甚至比普高生源的学生要好。

2.1.3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衔接错位

专业技能课程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关键课程,高职是比中职高一级的职业教育类型,因此在理论上讲学生在高职阶段应该接受更多更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技能上也应当比中职更强。然而现阶段普高毕业生升入高职后普遍在文化基础课程上表现较好但是专业技能课程确是完全没有任何基础;然而中职毕业生虽然文化基础课程成绩欠佳,但专业操作技能相比普高毕业生却是相当娴熟,高职的专业技能课对于这些学生来讲又难免重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2.2科学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推进课程内容的衔接

2.2.1明晰中高职岗位能力,确定各阶段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其中高职阶段不同层次岗位的职业能力差异,确定高职主要就业岗位为数控机床机械安装与调试、维护及机电产品售后服务,培养目标为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及较强专业实践技能,适应现代生产需要的机电技术高素质,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中职就业岗位定位在机电设备的操作、机电设备的维修,其培养目标为具有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的专业操作技能,能够适应现代生产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2.2采用“3+2” 分段式中高职学制模式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中职教育阶段结束后部分学生需上岗就业,为了保证这部分学生中职毕业后就业的愿望,其中职学历教育应以3 年为宜;中职与高职对口衔接时,高职的专业教学有了中职的专业教学基础,对本专业领域知识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因此中职与高职教育对口衔接时的高职学制以2年为宜。

2.2.3对接企业岗位人才需求,模块化设计课程体系

对接产业岗位能力要求,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校企合作开发机电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图1)。

中职阶段课程模块

职业素质模块一:开设公共基础课,包含思想政治、文明礼仪、数学、语文、

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主要培养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语言沟通能力。

职业技术能力模块一: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中职学生职业岗位入门技能,学生获取基本职业素养和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及维护保养能力。

职业素质拓展模块一:开设专业选修课程包含计算机基础与维护、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基础等,拟提高学生职业文化及职业综合素养。

职业技能训练模块一:开设校内和校外实习课程,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展开教学,主要在生产中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技能。

高职阶段课程模块

职业素质模块二:针对公共基础学习领域,包含企业文化、应用数学、高职英语、大学语文、就业指导等课程,有重点地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文化素养,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技术能力模块二:针对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和专业核心学习领域,主要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逻辑分析、数控机床安装调试能力,同时具备精益化生产管理、处理问题、可持续发展、协作沟通的能力。

职业素质拓展模块二:针对职业素质拓展领域包含企业管理、先进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等课程,拟提高学生企业文化及管理能力,拓展学生视野获得专业新技术。

职业技能训练模块二:开设校内和校外实习课程,以合作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展开教学,主要在生产中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

图1中高职衔接实践教学体系示意图

2.2.4制定符合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

在课程标准制定中,针对中、高职不同层次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标准的制定与职业标准体系相衔接,对职业资格的要求体现其阶梯性。

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以适应岗位能力为标准,围绕职业训练技能模块,教学内容不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以及专业的体系性;高职课程设置在以岗位为导向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体现延续性,对单一课程依据中、高职课程体系整体构建思想。

2.2.5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的实施

依托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职教集团,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校际之间采取专业带头人说专业、骨干教师说课程,行业、企业说职业,用统一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与授课内容,采取校际联考、考核结果互认的方式推动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的实施。

3.结语

总之,中、高职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科学合理的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内容。通过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方案的科学设计,不仅可以为中、高职教育除了内循环之外的一些衔接手段和方法提供课程一体化设计的经验和教训,也可以为不同专业之间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提供课程一体化设计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08]8号文件

[2]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Z].教职成[2009]2号文件

[3]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Z].教高[2000]2 号文件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N].人民日报2012.05.30

,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B20130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