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考研(新闻学概论)模拟试卷1

2020-10-29 来源:易榕旅网
考研(新闻学概论)模拟试卷1

(总分:2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新闻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从形式上看,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从内容上看,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有两个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新闻还具备时效性和公开性的特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的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按内容分,新闻分为政法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按发生地分为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按新闻的时间性分为突发性新闻、延续性新闻;按新闻与读者的关系可分为硬新闻、软新闻;常见的新闻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等。) 解析: 2.新闻自由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新闻自由是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简要地说,新闻自由是指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主要内容包括: ①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受限制,人人都拥有出版权; ②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闻源; ③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但不允许损害国家、社会、个人的利益。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最早是由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提出的,之后不断发展完善并被多数国家列为法律条文予以保护。新闻自由是新闻思想的进步,推动了近代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新闻自由是属于每个公民的权利,不是绝对的自由,伴随义务和责任,受到社会制度、社会价值观、社会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等不同形式的制约和控制,以便更好地确保信息的自由流动,确保公民知晓权等权利。) 解析: 3.受众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受众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对象,具有广泛性(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混杂性、隐蔽性的特征。在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中,受众则是明确的。受众通过各种形式反馈给传播者(最常见、权威形式:媒介接触程度)。受众对新闻媒介有决定性影响,包括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风格定位、变革的方向和进程,也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主动性越来越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与分化趋势。新闻工作者需要更加重视、了解和分析目标受众的信息需求,定位核心受众群,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做好新闻事实的选择、新闻的加工制作以及传播工作。) 解析: 4.公民新闻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公民新闻是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传播科技进步,扩散到全球。公民通过大众媒介和个人摄录、通信工具(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计算机网络等)将所见所闻直接传递给大众,或者受众自己创办小众媒介,为广大受众选择、撰写、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行为和现象就是公民新闻。公民新闻本身是对主流新闻媒体权力的解构,为更多公众参与和发出声音提供渠道,丰富报道形式,具有高度的去中心化思想,打破了现有专业

媒体垄断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公民新闻还突出了个人化特征及民本特征。) 解析:

5.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是指新闻媒体既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新闻媒介在政治上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确立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的作用:促使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设备更新、受众的反馈、自身管理,以及投入产出的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对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的新认识给中国新闻媒体带来重大转机、重大变化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出现有偿新闻、煽情新闻、部分节目格调低下等。) 解析:

二、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

6.新闻真实性的含义与要求。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也就是说,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合。新闻真实性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才能坚持真理,使宣传报道有力量,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人民,赢得人民的尊敬与信赖,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 新闻真实性有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①要求新闻工作者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抽取事实,而不是带着固定观点到现实中找例子,或者孤零零表现一个事件; ②要求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媒介负责人从整个现实出发,审时度势,不漏报、瞒报重大事件,不仅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情的真实准确,而且要从总体上去把握事物的事实性,做到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统一,杜绝片面化和绝对性报道。 ③坚持新闻报道的统一标准: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④坚持新闻报道合乎客观事实本身逻辑,并能通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及真相。) 解析:

7.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出发点是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舆论监督的战斗锋芒除了针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和不法之徒外,绝大多数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 (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①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要根据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性质的问题。 ②要做到实事求是,这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具体做到: a.事实要核对清楚,包括主要事实、关键性情节及相关细节; b.对发生错误的原因所做的分析采取全面客观的态度; c.写批评稿宁可留有一些余地,不要把话说死、说绝。 ③适时、适量、适宜,这是批评报道要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a.适时,是指批评的内容要选择适当时机发表; b.适量,是指批评稿的数量要适当控制; c.适宜,是指批评的内容要选择适宜的大众新闻传播工具,要引起群众的共同关注,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紧迫性。 ④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诉权利。 a.为不愿公开自己姓名的信息提供者代为保密,批评者如受到打击迫害,新闻单位应给予支持,为之伸张正义,直到事情得到合理解决; b.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辩权利,要求对批评稿中有多少失实就更正多少,如果基本事实失实,报纸就应该公开赔礼道歉,并和有关单位一起做好善后工作,必要时应刊登被批评者的实事求是的申辩文章。 ⑤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a.为切实保障在报纸上正确地、健全地、充分地开展批评报道,新闻媒介要在党委领导下,严格按照党的原则、中央的决议和党委的意图办事,反对脱离党委领导,向党委闹独立性的倾向;b.各级党委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级政府的监察机关,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应协助新闻媒介开展批评报道,并保证它的实际效果; c.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对于新闻媒介所进行

的事实调查,有责任给以诚实、迅速的答复; d.各级党委应使新闻媒介的批评收到确实的效果,经常教育党员特别是被批评者对报纸上的批评采取正确态度。) 解析:

8.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中国的新闻媒体除少数由各民主党派所办的报纸外,绝大多数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因此,中国新闻媒体的基本性质是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2)这一基本特性决定了我国新闻媒体的宗旨、格局、宏观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 ①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现代化建设。 ②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③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新闻媒介要努力宣传党、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满足群众的需要;同时,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支持新闻媒介。 ④新闻事业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党报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令以及传播信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⑤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为全民所有。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公开承认的私营的新闻媒介和集体股份制的新闻媒介。 ⑥新闻事业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在宣传报道上严格按党性原则进行;而在经营上,各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解析:

9.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新闻职业道德的定义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自立的行为准则,它借助于舆论力量促使新闻工作者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等四个基本方面。 (2)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 ①职业理念,主要涉及新闻工作的宗旨和“为什么”“为谁”从事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②职业态度。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国际新闻道德信条》中指出:“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他们应当尽可能查证所有的消息内容,不应任意曲解事实,也不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 ③职业纪律。国际新闻记者联合会通过的《记者行为原则宣言》中有两条记者必须遵守的纪律:“只用公平的方法获得新闻、照片和资料”以及“对秘密获得的新闻来源,应保守职业秘密”。 ④职业责任。新闻工作者需竭尽全力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3)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素质: ①热爱党和人民,热爱新闻事业,具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 ②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 ③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 ④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⑤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解析:

10.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世界各国的报刊和广播电视在运作体制上有很大不同。报刊基本上只有私营和国有两种所有制形式,而广播电视却有私营、公营和国有三种所有制形式。 (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①以盈利作为最终目标,大企业、大银行等是大的广告客户,电视台必须倾向、迎合甚至自觉地代表他们的利益; ②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收视率越高,广告客户越多,广告收费也越高; ③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这必然使节目有媚俗、低级的倾向。新闻节目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一是爆炒政界、社会名流的绯闻案、暴力案,二是新闻的故事化倾向; ④垄断竞争是整个美国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行机制,主要是在西欧和日本。公营的基本特点: ①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属于全民所有; ②半官方机构,本能偏向政府; ③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 ④强调对公众负责,重视新闻、服务、礼教节目,新闻重视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娱乐节目比较健康,基本不播煽情性内容; ⑤不播广告。 欧洲各国允许甚至鼓励私营电视台的创办,同时继续保留、保护公营台的原因有3个:其一,在政治上,旨

在防止极少数人或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其二,在经济上,公私并存,相互竞争;其三,在文化上,旨在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避免外来文化、低俗商业文化的冲击。从多年来的实践看,这个目的基本达到。从这个意义上看,西欧的电视业体制改革是成功的。但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同样不能被忽视,其中最突出的是两个:首先,公营台的商业化操作促使了电视台的娱乐化倾向,这种娱乐化倾向又“引狼入室”,让美国的电视片充塞西欧电视台;其次,公营台在和私营台竞争中渐处下风。 (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 在第三世界仍具广泛的代表性。这种体制的基本特点是: ①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在中国,长期以来,除了政府投资外,其他任何部门都不得在电视台投资或参股; ②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电视台的主要领导人是由党和政府任命的。电视台的宣传报道方针必须和党的行动纲领、政府的施政纲领保持一致并经党和政府的批准; ③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在此前提下,要尽量满足观众对信息和娱乐的需求; ④电视台的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当前部分人不敷出的电视台仍由地方政府拨款,以保证日常运作。 世界其他国家的电视体制,或可归入上述三种体制,或是此基础上有小的变异。总的来说,这三种体制是21世纪世界媒体的主导。) 解析:

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

11.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新媒体的定义 从时间角度来看,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每一种新出现的媒体对现有存在的媒体而言都属于新媒体。从传播技术角度来看,新媒体主要指的是利用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形态,包括卫星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也包括传统媒体借助数字化技术、网络传播途径直接衍生出来的新媒介,电子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电视等,本身就是媒介融合的成果,还包括各类新媒体应用平台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 (2)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即时传播。主要是指对全球各地正在发生的新闻进行同步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同步传播。 ②海量信息。 ③互动。在网上,人们不再只是大众传媒的受众,也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来阅读、收听、收看,更能自主创造、编辑、发布信息,还可以和其他人讨论互动。 ④个人化。网络的兼容性和多样性为网民提供了发表言论、表现个人的空间,使网络成为一个没有中心、多元化的世界。 ⑤融合。 a.拥有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几乎所有的传播形式,使报道更为生动形象、直观具体; b.综合了传统三大媒体的传播手段,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了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同时传播; c.受众分割成读者、听众、观众等三大群体的界限被打破,同时,受众还融合了传播者和受众的双重角色。 (3)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①对新闻传播主体的影响:多元化、集传受于一体。 互联网等新媒体打破社会分工、意识形态、经济条件等种种限制,为每个人提供了自由表达观点、传递信息的平台。普通公众不再只被动接收传统主流媒体选择提供的信息,而是通过点击、评论、转载,或直接信息发布等方式参与到公共事件的新闻传播过程。新闻传播不再是新闻机构的“专利”,更多的机构和个人进入新闻传播者的行列,各个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分工越来越模糊,最终趋向于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于一身。 ②对新闻媒体的传统特性的影响 传统新闻媒体由于其传递信息的手段和形式不同而具有各自的媒介特性,但互联网数字化技术赋予了这些媒介同样的载体和技术,除传统媒介形态之外,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形式如网站、微博、微信等在新闻传播的表现手段和形式上更趋于互相融合,都可以采制文字新闻、图片新闻、录音新闻、视频新闻,同时与受众在互联网上实现实时互动。 ③对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习惯及方式的影响 a.首先体现在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将有所下降。由于网络传播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信息内容海量丰富,越来越多的人把互联网作为一个主要的消息来源,尤其是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趋向于将互联网当作获得真相的途径。 b.受众与传媒之间的双向交流将明显加强。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垄断造成了“你传我听”的传播模式,传统媒体的技术特性也限制了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新闻传播一直以一种由新闻媒体向受众单向流动的模式进行。新闻媒体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提供什么样的新闻信息,广大受众只能被动接收。作为一种交互式媒体,互联网从多方面加强和改进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如读者可以在阅读新闻中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评论留言等方式反馈意见,也可以把网上某个新闻报道转发到论坛、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空间一起讨论,还可以提供消息源或新闻资料参与新闻生产。 ④对新闻信息采集、处理及播发手段的影响 a.为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提供很有新闻价值的线索、信息或材料,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如今,许多记者编辑每天都要浏览互联网看看新闻线索、素材,在新闻编辑过程中,也会经常上网查找相

关资料。 b.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一种快捷便利的采访手段。邮件采访、社交媒体采访都已成为新闻工作者与受访者交流的常用工具。 c.为新闻机构提供一种快捷便利的新闻传输手段。目前,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利用互联网来传稿、收稿和发稿,分布在各地的读者、听众或观众也可通过因特网向新闻机构投稿。 d.新闻机构制作的新闻产品日益趋向多媒体化。互联网集文字、图像和音响、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新闻产品的表现形式,在形式上增强了新闻的可阅读性。 e.对传统媒体采编机制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媒体网站开始发布第一手报道,或者先于主体媒体发表,同时,新媒体内容更新的频率越来越高,早已打破传统报纸一天一次或电台电视台以节目时间为间隔的发布频率。 ⑤对传统媒体的市场和经营的影响 a.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套餐捆绑、销售服务这一完整的上、中、下游价值链逐步在媒介融合的前提下完成重组。 b.在媒介融合时代,内容生产更具专业性和独创性,传统媒体机构更加重视受众的地位,注重对目标受众进行细分和信息需求特点调查,使媒介产品的销售服务更为精准,更有效、更清晰地勾勒出广告与销售的市场版图。) 解析:

12.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新闻媒体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舆论引导的内涵 舆论引导是指一定政党、组织、群体、个人针对特定社会舆情,依据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来设置议题,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公共利益共识、社会信念、社会情感和社会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调控性、互动性和艺术性特征。 (2)新媒体环境下形成舆论新格局 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传统媒体一直是社会公共舆论的主导者,其主导的力量来自对新闻事实的选择,传播者总是以政治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取向作为选择新闻事实的首要依据。在某种程度上,传统媒体主导舆论是政府在主导舆论,受众无论是接受信息还是传播信息,基本上都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政府主导舆论的局面逐渐发生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媒体,而是可以选择有海量信息的新媒体。借助微博等新媒体,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对于事件的不同看法,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与他人交流,甚至把自己视作意见领袖,传播自己的观点。总体来说,现今的舆论格局已经从政府对舆论的主导演变为政府、媒体和公众三方对舆论主导权的争夺。 (3)新闻媒体在引导舆论中应做到: ①主流媒体应改变观念,适应“全媒体编辑部” 过去常用“有抢有压”“保持常态”等来形容主流媒体对待突发事件的态度。在媒介融合的形势下,这样“淡定”的态度很容易令主流媒体在“新媒体格局”中处于“缺席”和“失语”的地位。实际上,在全媒体编辑部的环境下,处于“全媒体”系统核心位置的党报,即便无法在第一时间刊登一些较为敏感的突发事件报道,也要考虑在子报子刊和网站、手机报等外围媒体上即时发布有关信息,以便抢占舆论引导的先机。 ②“大事诉求”与“贴近性”结合 “大事诉求”是主流媒体的特色,“大事看大报”也是读者的自觉选择,即便在媒介融合时代也不例外,“三贴近”仍是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内在要求。因此,在报道策划中优先选择那些既是国脉所系,同时又是民生热点的报道,通过对重大新闻的贴近性报道,“让主流的声音更贴近”。 ③议程设置要重视思想理论话题 相对于追逐舆论热点而设置议程,“主动设置议程”对于舆论引导更具现实意义。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议程设置权下放,报道大多围绕新媒体内容,缺少思想理论话题,不利于传播“正能量”。应尽量避免炒作所谓的“网络热点”“网络红人”“网络雷语等”。 ④利用深度报道优势,提高自身的权威性 新媒体出现后,舆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但新媒体传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屡禁不止的谣言问题,主流媒体应利用深度报道的优势,对一些谣言进行深度调查,还原事实原貌,不仅可以止住谣言,强化媒体权威性,也可以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⑤传统媒体应高度重视新兴媒体的作用 在融媒时代,强化网络舆论引导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必须建立快速反应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首先要加强主流网站建设,抢占网络“阵地”,增强政府正面引导舆论能力;其次要实行网络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再次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党委外宣部门、政府网管部门以及公安网监、文化稽查等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做到网络监管全覆盖;此外,要强化各级各类媒体的协同合作,调动所有媒体的积极性,构建立体舆论引导机制。 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积极配合,线上线下引导舆论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应发挥自身在传播时效性、空间广泛性、互动性强等方面的优势,与传统媒体积极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者相互合作,分别以不同的报道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