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实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57)

2023-07-25 来源:易榕旅网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实数复习试题一(含答

案)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2013, 0, 12% +13.5, 3.14,, (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22•2.1010010001...,+5, 2.013,7 3,2.626226222

①正数集合 { …} ②负数集合 { …} ③无理数集合 { …} ④整数集合 { …} ⑤分数集合 { …}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根据实数的分类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①正数集合 {+13.5,3.14,依次多一个0),…}

22,+5,2.1010010001...(每两个1之间7 12%②负数集合 {2013, , 2.013, —,2.626226222…}

3③无理数集合 {2.1010010001...(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3…}

0,+5…} ④整数集合 {2013, ⑤分数集合 {+13.5,3.14,12%, 【点睛】

22•, 2.013, 2.626226222…} 7本题考查实数的分类,属于基础题型. 62.解方程:

2(1)(x4)4;

13(2)(x3)90;

3(3)1632733(3)2; (4)431941()2. 253【答案】(1)x16,x22;(2)x=0;(3)332;(4)0. 【解析】 【分析】

(1)由直接开平方法,即可求解;

(2)方程两边同乘以3,再开立方,即可求解;

(3)先求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求解; (4)先求立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再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即可求解. 【详解】

2(1)(x4)4,

x-4=±2, ∴x16,x22;

13(2)(x3)90,

31(x3)39, 3(x3)327,

x33, x=0;

(3)原式=4(3)333 =332;

316(4)原式=2(1)1 5935=2(1)

53=2(1)1 =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方程和实数的混合运算,掌握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63.定义:对于一个两位数x,如果x满足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互不相同,且都不为零,那么称这个两位数为“相异数”,将一个“相异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将这个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求和,同除以11所得的商记为S(x).

例如,a=13,对调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得到的新两位数31,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和为13+31=44,和44除以11的商为44÷11=4,所以S(13)=4.

(1)下列两位数:20,29,77中,“相异数”为 ,计算:S(43)= ;

(2)若一个“相异数”y的十位数字是k,个位数字是2(k﹣1),且S(y)=10,求相异数y;

(3)小慧同学发现若S(x)=5,则“相异数”x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一定为5,请判断小慧发现”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说明理由;如果不正确,

举出反例.

【答案】(1)29,7;(2)46;(3)正确,理由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相异数”的定义可知29是“相异数”,20,77不是“相异数”,利用定义进行计算即可,

(2)根据“相异数”的定义,由S(y)=10,列方程求出“相异数y”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进而确定y;

(3)设出“相异数”的十位、个位数字,根据“相异数”的定义,由S(x)=5,得出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

【详解】

解:(1)根据“相异数”的定义可知29是“相异数”, 20,77不是“相异数”

S(43)=(43+34)÷11=7, 故答案为:29,7;

(2)由“相异数”y的十位数字是k,个位数字是2(k﹣1),且S(y)=10得,

10k+2(k﹣1)+20(k﹣1)+k=10×11, 解得k=4,

∴2(k﹣1)=2×3=6,

∴相异数y是46; (3)正确;

设“相异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则x=10a+b, 由S(x)=5得,10a+b+10b+a=5×11, 即:a+b=5, 因此,判断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相异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相异数的定义及S(x)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

6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有正整数在进行某种规定步骤的运算后,会得到一个恒定不变的数,我们把这个恒定不变的数叫做稳定数.规定求三位数的稳定数的运算步骤是:任意三位数A=abc(百位与个位不相同),将这个数逆置后得A1=cba,A与A1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得到一个数B,再将B进行一次逆置得B1(若B为两位数则交换十位与个位逆置),将B1与B相加得C,C就是该三位数A的稳定数,记作F(A)C.

材料二:当两个三位数的稳定数相同时,这两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差的绝对值或者都大于1,或者都等于1.

(1)求352的稳定数是 ;百位与个位相差2的三位数,它的稳定数是 .

(2)现有S=301+10p,T=100m+40+n(1≤p≤9,1≤m≤9,1≤n≤9,p,m,n均是整数),其中T是偶数,若F(S)F(T),3p+m+n=20,|p-

n|=1,KST,请求出K的值.

【答案】(1)198,1089;(2)K1273,495,1075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根据稳定数的定义,进行代入计算即可;

(2)根据题意根据题干的信息与定义,由T是偶数确定n是偶数,进行代入分析即可.

【详解】

解:(1)由题意可知352的稳定数是198; 百位与个位相差2的三位数,它的稳定数是1089. (2)S30110p,T100m40n,

S3p1,Tm4n,

FSFT, mn1, 又

pn1,

pn1或pn1,

当pn1时,即pn1,

3pmn20,

4n+m17,

T为偶数,

n为偶数,

n2n4m9或m1, p3p5当pn1时,即pn1,

3pmn20,

4n+m23,

T为偶数,

n为偶数,

n4m7. p3S331,351,331

T942,144,744K1273,495,1075.

【点睛】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问题,理解题意并熟练根据题干信息进行列式分析计算.

33812327665.计算: .

4【答案】3 【解析】 【分析】

先算开方和绝对值,再算除法,最后算加减法即可. 【详解】

381233276

492338

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运算,掌握实数混合运算法则、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6.在数轴上表示3,1,|1|,0,并把它们用“<”连接起来.

2

1【答案】1<0<|1|<3 2【解析】 【分析】

首先在数轴上把各个数表示出来,再根据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比较即可.

【详解】

解:在数轴上表示为:

1根据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可得:1<0<|1|<3.

2【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绝对值和实数的大小比较.注意: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67.计算:

(1)12364(2)9 (2)93125|32| 【答案】(1)9;(2)-3. 【解析】 【分析】

(1)先将二次根式化简,然后按照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2)先将二次根式化简,然后按照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

2解:(1)136429 141426

3

146

9

(2)93125|32|

=3=53

2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涉及了绝对值及二次根式的化简,掌握各部分的运算法则是关键.

68.计算:

7112(1)3627();

39271(2)−12019﹣16÷(−2)3+||×4

2【答案】(1)4;(2)2. 【解析】 【分析】

(1)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即可;

(2)按照实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及顺序加以计算即可. 【详解】

7112(1)3627()

39277112=36(272727)

3927=36(63332) =3632 =4;

(2)−12019﹣16÷(−2)3+|=121 =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及方法是解题关键.

69.计算: (1)﹣5+7﹣8

53321(2)(6)

23241|×4 2【答案】(1)-6;(2)-44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计算可得; (2)根据题意先计算乘方和括号内的减法,再计算乘除,最后计算加减可得.

【详解】

解:(1)﹣5+7﹣8 =2﹣8 =﹣6;

53321(2)(6)

2324=36×(﹣

734)+×(﹣)

362=﹣42﹣2 =﹣44. 【点睛】

本题考查实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实数混合运算的相关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70.观察下列两个等式:221,551,给出定义如下:我们称使等式abab1成立的一对有理数对“a,b”为“共生有理数对”,记为(a,b).

131323233“7,”是不是“共生有理数对”; (1)通过计算判断数对“-4,2”,

4(2)若(m,n)是“共生有理数对”,则“n,m”______(填“是”或“不

是”)共生有理数对”,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是.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3(1)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对“-4,2”,“7,”进行判断即

4可.

(2)要想证明“n,m”是“共生有理数对”,只需证明nmmn1成立,根据(m,n)是“共生有理数对”证明即可.

【详解】

(1)426,4217, ∴42421,

∴“-4,2”不是“共生有理数对”;

31316,716, 444433771, ∴

44∵73

∴7,是共生有理数对; 4

(2)是.

理由:n(m)nm,

n(m)1mn1,

∵(m,n)是“共生有理数对”, ∴mnmn1,

∴nmmn1,

∴(n,m)是“共生有理数对”.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新概念“共生有理数对”的问题,掌握“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以及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