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理学名词解释(复习重点)

2020-12-17 来源:易榕旅网


名词解释

1.内环境:细胞外液。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

2.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化学成分、ph、温度、渗透压等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3.易化扩散: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有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经载体易化扩散两种形式。

4.兴奋性: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5.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6.静息电位: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7.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细胞膜两侧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8.局部电位:刺激强度不足以引发动作电位,但可以引起受刺激局部产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电位。

9.兴奋-收缩耦联:将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的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过程。

10.血型: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1.血清: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原已被除去的血浆。

12.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过的时间,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

13.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14.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等于搏出量*心率

15.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16.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17.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容量)

18.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19.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尽力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计算再第1、2、3s末呼出的气体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20.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1.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22.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3.机械性消化: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的消化过程。

24.化学性消化: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

25.有效滤过压:促进超滤过的动力与对抗超滤过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有效率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26.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27.渗透性利尿:因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使水重吸收减少而发生的利尿现象。

28.肾糖阈:尿中刚开始出现葡萄糖的血浆浓度。

29.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使Na+的内流大于K+的外流,从而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去极化,提高了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的兴奋性。这种电位变化就是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30.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Cl-内流和K+外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膜化。这种超极化的突触后电位变化就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1.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在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的同时,另一方面通过其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经它抑制另一个中枢神经元。

32.回返性抑制:中枢神经元兴奋时,其冲动沿轴突外传的同,又经轴突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并由它反过来抑制原先发出冲动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

33.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的状态。

34.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当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被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

35.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出迅速而明显的肌肉收缩。

36.肌紧张: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腱所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肌肉的运动单位交替而缓慢的持续性收缩。

37.受精:精、卵识别,精子穿入卵细胞及两者相融合的过程。一般于排卵后的6~7天在输卵管的壶腹部完成。

38.月经周期:卵巢周期。两次月经第一天之间的间隔时间,其长度因人而异,平均约28天。

39.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40.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在细胞与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是机体实现体液调节的物质基础。

41.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内侧基底部的肽能神经元分泌的神经肽,经垂体门脉系统到

达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的分泌功能。

42.激素的允许作用:某些激素本身并不能对某器官、组织或细胞直接发生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能够产生效应的必要条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