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医学读书笔记

2021-08-07 来源:易榕旅网


医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行为医学》

行为医学发展迅速,但其基本的学科体系与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健康行为。如充足休息和睡眠,适度运动等。包括这些行为的特征、产生、发展、巩固。

二是异常行为。包括饮食、吸烟、酗酒、致胖等不良习惯行为;包括这些行为的特征、产生、发展、巩固、转变的原因和机制。

四是行为干预与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行为矫治法、行为塑造法、经典分析疗法、松心理咨询等。

五是行为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具体应用。在应用研究方面,产生了行为流行病学、预防行为医学、临床行为医学、女性行为医学、等以应用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分支学科。在基础研究方面涉及到行为生理学、行为药理学、行为解剖学、行为病理学、行为毒理学、,并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研究表明,人类46.7%的疾病均与自身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在我国,占前三位死因顺位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病因中,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已超过生物因素、环境因素而成为第一位与死亡有关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健康的追,行为医学将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学习、研究行为医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医学的哲学思考的读书笔记

《医学的哲学思考》的读书笔记

此书的中心思想:哲学指导医学,又服务于医学。医学需要哲学的态度、理论、思维和方法来弥补、丰富、完善和处理医学活动中理性的欠缺与不足,重构医学中关于“人”的完整性认识范式,实现医学在观念与实践双重层面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的“人学”转向。哲学具有整合性和基础性,医学具有实践性和人文性。

此书的主要观点摘抄:医学从本质上讲是人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医学技术的目的是解除病人的痛苦,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方案的同时,也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和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因此医学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医学作为一种人类探索生命的理性活动,其中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哲学意义远远大于其技术意义。人文是舵,技术是桨,没有人文的指引,技术就是瞎子。

对临床思维的主体和过程进行哲学分析是《黄帝内经》医学哲学思想的一个亮点,《黄帝内经》的哲学指导思想是《易经》,《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内经》的科学性是阴阳两气源动力学说,《黄帝内经》以预防为主,《黄帝内经》认为疾病可知、可防、可治,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观中“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的能动性”的观点。倡导医务人员应“敬用五事”,即“容貌要恭敬,言语要有条理,视察要清楚,听受要聪敏,思虑要通达”,应具备“三德”,即刚正不阿、以刚制胜、以柔制胜。在古希腊,哲学家和医生有着共同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希波克拉底文集》中的许多文章与之前或当时的哲学分享同一个普遍假设,使用相同的概念范畴和推理方式。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医学的艺术乃是一切艺术之中最为卓越的艺术,他强调医学与艺术的结合,将艺术手段引入医学等努力和尝试正是这种认识的体现,他认为名副其实的医生应具备:“医学仆人”的思想和患者生命大于天的理念,高尚的医学人文品

格、人文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知识视野、团结协作的精神、仁爱和同情之心、审美修养。

之间的矛盾,其核心是医学的现状满足不了人民的健康需求。具体表现在:医疗费用昂贵,卫生资源分配不公,高技术滥用和浪费,医疗服务商业化倾向,医学诚信缺失,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不尽如人意,误诊率居高不下,医疗事故频发,医源性与药源性疾病增多,忽视预防保健和基层卫生服务,对病人冷漠,医患关系“物化”和紧张等。要解决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目的作一根本性调整:第一,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新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第二,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公正和健康的医学。医学哲学化的观念始终坚持医学的善良总原则和医学伦理准则,对医学发展观起着矫正作用,医学哲学化的辩证法认为,过度医疗的根源有两个方面:1、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不合理性没有得到完全、彻底解决,2、医疗服务的创收机制:“以药养医”的机制诱导诱导医院和医生开贵重药、开大处方、做高档检查和治疗,“以医养院”的机制诱导医生推崇医疗技术主义。

此书得到的收获:医学作为科学的一部分,为哲学提供了思考的素材,并推动哲学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同时哲学也为科学、医学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如古代的自然哲学,构建了中医学和古代希波克拉底的西医学;古代唯物主义是生物医学的前导,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系统论催生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哲学是构建医学体系的灵魂。恩格斯说过:“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医学需要慧根、医学需要哲眼。医学是一门历史非常悠久的科学,又是一门不完整的科学,许多疾病的发病原因还不了解,人类战胜疾病的许多道理还不清楚,以致有的疾病到现在还被称为“不治之症”,有的疾病虽然治好了,但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医学的作用是有限的,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

此书得到的启示:医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人学和仁学,一个优秀的医生必是博学、儒雅、谦卑之人,一个优秀的医生必须有理科的思维、工科的技术、文科的思想,必须懂得哲学与人文、经济学与政治学、法学与社会学,中西方皆如此。要增强职业精神与社会责任,倡导儒家仁爱精神,学习医学家的光辉思想及人文精神,为医疗模式的转变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三篇:《人体空间医学讲谈》读书笔记

《人体空间医学讲谈》读书笔记

1.空间医学病因学是一个“水”字。

所有疾病不外就三种情况:水多、水少、水的分布不均匀。

所以治疗上,以调整水为原则:“清除污染,疏通河道,能量搬家”。

2.空间本草不讲归经,讲运动本草。

也就是这一味药在人体内部它能起到什么样的双重作用,它作用的起点和止点。如石菖蒲,它使头部的能量更新、减少减轻胸部的压力、能够补肾,这与传统本草不大同了。为什么呢?因为石菖蒲它能够使头部的能量回流到膻中,然后从膻中经过右心房的回流,经过公转的运动,又达到命门部,使命门的细胞加强了运动,所以它是补肾的作用。这是双重作用。

所以空间医学应用的药味少,是应用了药味的双重性。

再如瓜篓仁,传统医学讲瓜篓仁清肺通便,在空间医学上它不仅是清肺通便了,它也起到清肺通便的作用,为什么能够清肺通便?是肺部的淤气,淤的能量越肩而过,下行命门,使命门部的细胞增加运动,所以它又是补肾的作用,而且到命门部它疏散于下焦的肠系膜周围,所以它有润便的作用。所以空间医学在讲本草的过程中,它是讲本草的运动,从开始到结局它有什么功能作用,它不讲归经。

3.小方治病。

小方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小方治病就是少则3味药,多则5味药组成一个小方。在用量上,多则7克,少则1克。也就是组成这么一个药方,一般来讲就是7克、5克、1克。

用的最多的是公英、香附、桂枝、独活、佩兰,当归等6味药,加减上,石菖蒲、赤勺、杜仲、瓜篓仁等等,是常用的药物。全部加起来不过几十味药。在辨证上,也与传统的医学不大相同,非常简单,就是在调整人体的疾病过程中,应用公转的方法,代替了汗吐下温清补和消的八法。据舌用药4.公转。

什么是公转?公转是郭老师起的名字。公转就是任脉与督脉形成一条通路,也就是任脉和督脉成为一体,这就叫公转。

郭老师说,传统医学讲人体的任脉是通人体的诸阴经,人体的督脉是通人体的诸阳经,如果我们把任督给连在一起,我们人体内部的所有经脉不是都解决了吗?那么究竟怎么连在一起,这是个窍门。我们知道即便是传统医学讲任脉讲督脉,它中间就有个分界岭,肯定不是连在一起的,如果我们现在要叫它连在一起,中间必然有新的方法。我们在医学上去看,任脉与督脉的连接,都是一个空间,什么空间呢?任脉到督脉中间是一个空间,嘴、

口是一个空,督脉到任脉连接,中间又是一个空间,叫会阴,这一段又是个空。那么怎么形成,任督形成一个运行路线?我们必须上部是加强任脉的压力,减少督脉的压力,而且这样呢任脉的能量运行很顺利的达到督脉。那么督脉要到任脉,必须得把下部尾闾的压力增大,把会阴的压力减少,这样尾闾很顺利的达到会阴,而且形成了公转,公转的运行路线。所以在内经讲的很清楚,阴阳,万物的纲纪,变化的父母,生杀的本始。所以我们在治病的过程中,必须把阴阳,任督调整好,人体的其它的经脉、脏腑的经脉、经络的经脉才能够贯通。所以,我讲任督贯通,是治疗一切疾病的方法。任督贯通,它可以调整盈缺,多的地方可以运行到少的地方,它可以作为个调整,任督贯通,它可以调整人体的五脏六腑的能量运动。

那么作为一个医学,传统医学讲气,没有讲能量,那么传统医学,讲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那么为什么我现在讲能量呢,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按现在的思路、现在的科学去讲也不过是一个胞内胞外,细胞内部为营,细胞外部为卫。所

以,我们在空间医学上讲胞内胞外,胞内为营,胞外为卫,胞内为营是物质,实体性的物质,胞外为卫,是胞内的实体性的物质经过消化运动辐射在胞外,那么胞外称为精华的物质,这个精华的物质在传统医学讲,卫气。那么空间医学为了适应现在的科学,卫气实质上是一个能量精华的物质,人体内部的空,它不是真空,它是有物质基础的。那么现在的科学讲细胞的功能叫吞吐,那么吞什么呢?吐什么呢?吞就是细胞周围的能量物质进入细胞内部就叫做吞。吐就是细胞内部的物质通过细胞的辐射就叫做吐。传统医学没有这样的理论,叫做消、化、吸、收。那么什么是消、化、吸、收呢?就是细胞内的东西经过摩擦、经过运动,然后在转化到外部,这是消、化;外部的东西再经过运动再经过压力再改变,然后进入细胞,叫做吸、收。所以在名词上讲,吞吐与传统医学上的消、化、吸、收它是吻合的。而且细胞的内外与传统医学的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它又是吻合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传统医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要转化为古为今用,把古老的名词用现在科学的

名词来给它概括,这样,我们现在的人们更容易去理解去消化。

第四篇:读书笔记之《我们为什么生病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

读书笔记之《我们为什么生病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

在此之前,似乎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人为什么会生病。在我头脑中,一直有个想当然的念头,就像机器不能永远正常运转一样,人的身体难免会出故障。但是现在想想,这种“想当然”实在算不上一种解答,不足以说服任何人,甚至让我长期以来忽视了人类为什么生病这样一个有着重要意义。

一、阅读笔记

按照达尔文的理论,自然选择会导致物种适应性的增加。但是很显然,人类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并没有明显地摆脱疾病的困扰。毫无疑问,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并不能从适应性增加的角度来简单地理解,本书填补了自然选择与疾病之间的逻辑空白,依据进化生物学的观点来理解人类疾病的起因,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达尔文医学的思想,作为一个新的研究人类疾病的视角,对现代医学做了有益的补充。

疾病有两类原因:近因和进化史原因。近因阐明的是机体构造和机制的问题。进化史原因则阐明起源与功能的问题。作者认为,近因和进化史原因对于理解和认识疾病都是必要的。然而现代医学大都是在寻找近因,缺乏对进化史原因的研究,导致人们对很多疾病产生错误的解释,甚至采取不恰当的治疗方法。

在依据达尔文医学的思路,揭示疾病的进化史原因之前,有必要对自然选择产生的进

化做一些说明。首先,自然选择没有任何计划、目的、方向。其次,生存本身并不具有重要意义,自然选择只保留能够增加生命期中繁殖力的基因。再次,只有放在某个特定环境中的某个实际存在的物种之中去比较,“适者”的概念才有具体意义,“适应”因环境而异,没有绝对的“适应”。自然选择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是无目的、无方向的,并不会对每一种有价值的适应都加以选择和创造,也不会使物种更加幸福。进化过程中经常需要采用折衷方案,这种折衷方案并非随意的,而是精确地被选择定在净获益的最大值上。只有总的说来对适应能力有好处的基因才被保留,即便这个基因也使得个体在某些疾病中更易受到伤害。

在对自然选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之后,我们来看看作者提出的疾病的进化史解释的六个范畴:

1、防御——敌我的分辨

防御并非对疾病原因的解释,但是防御反应常常与疾病的其它症状混淆(例如肺炎引起的咳嗽)。作者例举了发热、铁的管制等来加以说明,病原体和宿主之间是一场战斗,每一种感染的体征和症状都可以理解为这一方或那一方的战术。作为宿主,我们具有保持卫生、皮肤、疼痛不适反应、身体“开口”处的驱逐(如打喷嚏、呕吐、腹泻)等等防御机制。此外,我们还具有免疫系统作为专门防御的化学武器系统,然而免疫系统有两种典型的失误:没有充分的反应,或者错误地攻击了不应当攻击的对象,造成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我们应把这些防御机制从感染的表现中仔细区别出来,慎重地避免践踏、破坏这些机制。

2、感染——自然选择的竞技场

我们不是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唯一具有产生适应性的物种。一些致病的细菌和病毒是以我们为食物的,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演变出对付它们的防御手段,它们也在进化过程中演变出克服防御的手段,甚至利用我们的防御手段进行攻击。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具备上述各种防御机制,人类仍然受到传染病之害。所谓不进则

退,人类和这些病原之间,在自然选择的平台上,进行着无休止的军备竞赛。

3、新环境

人类的身体经过几百万年的自然选择才设计定型。随着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自然选择没有充分的时间使人体适应变化了的生存环境。由于这些设计定型与环境变化之间的不匹配、不适应,引起了许多大都可以避免的现代文明病。例如石器时代演变过来的味觉在食物丰富的今天,会引起营养过剩;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儿童发育问题。

历史上的大部分传染病流行正是出现了新的环境条件(如艾滋病、麻疹、天花等等)。还有一些传染病直接与现代技术有关(如军团病与空调系统有关,流感与国际空运有关等)。此外,一些疾病还可能因为生活条件改善,推迟发病年龄,造成更严重的病情(如肠道病毒造成灰白质炎)。

4、基因

某些基因在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接近自然时是无害的,但在上述新环境中可能引起疾病(例如:近视眼、肥胖等)。一些引起疾病的基因之所以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是因为它们的携带者会从中得到某些好处(例如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基因的杂合子可以抵抗疟疾的感染)。还有一些不到生命的晚期并不表现出妨碍适应性的问题,自然选择无法清除它

们。有些虽然使携带者不利,但能自我增加其基因频率。

5、设计上的折衷方案

身体设计定型上存在的种种缺陷,并非都是失误,不过是折衷方案的产物。自然选择总是保持总体利益最大化,因此,在设计上显而易见的缺陷背后往往隐藏着某些益处(例如人类直立体位的便利必须付出腰背痛的代价)。

6、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革命,没有跃进,重大的改变是难以完成的。如果生物设计可以从新开始,或者有可能进行重大的修改,是有可能找到防止疾病的办法,然而每一代人都只能用父母赋予的身体生活下去。

基于上述六个范畴,作者们详细分析了包括传染病、创伤、毒素、衰老、变态反应、癌症、性和生殖相关疾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引入达尔文医学的视角,展示了这些疾病不为人知的一面

第五篇:读书笔记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安丰初中赵嵩

自从上学期学校安排了教师读书活动,我从图书室借阅了几本自认为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有《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等。起初,也只是随手翻翻,可

真正在闲暇时打开阅读,却又不一样的感受。对《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我特别喜欢,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学生的生源质量,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这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告诉我们,应该将教师与医生放在一起联想。医生看病的原则首先是“望、闻、问、切”,即要实事求是,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刨根问底,进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出药方治病救人。

王老师的这本书实际上就是这样在引导我们的教师应该更加专业一些,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或是仅凭经验来处理问题。诚然经验对教师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经验引来的思维定势,逐渐懒惰的思维方法有时却有致命的危险,或者说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人们都说“人心隔肚皮”,很少有人能够对每一个人都能洞察心机,再加上可能出现的代沟,初中生当中的一些想法简直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看似简单幼稚的问题在他们眼中却显得至关重要,反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教育是什么?是考试?是成绩?是升学?这些教育手段渐渐成了目的,凌驾于教育之上,而教师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教育过程甚至成为一种追名逐利的捷径,试问有多少老师能够真心去教每一个学生?在这种“目的”的引导下,问题生就真成问题了,很多本不该划为问题生的也变成问题生了,也许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这应该是每个教育者都不愿看到的。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我们的学生呢?这本书除了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外,就是要我们关心学生的需求。现在有太多的学生被家长当做白板从而复制或打印出自己想要的模板了,学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白

板仅仅是家长看来的白板,实际上经过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学生这块板上并不是随意能刻画的来的。比如书中分析学生去网吧的原因时就很透彻,说到底就是学生把自己在家在学校以及和同学朋友间未能发泄的东西1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天堂的过程。而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越是直接跟他说不要去做某事,他反而越想去做一样,因为这种教导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产生的矛盾更成为了一种催化剂。不问青红皂白,只问是非对错,到头来真不知道到底孰是孰非,孰对孰错了。

对于老师来讲,这本书堪称工具书,特别适合任课老师阅读,它比较全面地罗列出了学生在青春期所出现的一系列典型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应方法,现在很多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从更深层次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因此时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书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首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想清楚后再进行处理,而不是想当然地马上批评教育,孩子的心灵很可能因此而受到伤害,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出现更多的问题。老师仅靠学校里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是很难对付现在的学生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