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走班制教学心得体会

2022-02-03 来源:易榕旅网
 -

走班制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走班制与工作室制的感想

看了深圳中学新课改中关于美术办学的模式很受启发,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其学生走学制和老师工作室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个办学模式可以说在美术教学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很值得各学校借鉴和学习。下面我相结合实际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教。

一.关于走学制。

5个班级250个学生同时上课,9个教学模块同时开放,让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自由选择所喜欢的模块。这是非常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础,而不是以应试为目的。同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能被动的接受学校所安排的课程。另外,选择自己想学的模块,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

想以前的美术教学中,很多学校大多采取一刀切的应试教学模式。只要是高考科目,不管你喜欢与否,都要强制性的统一上课学习,而非高考科目,学校一律不会安排课时。另外还有一部分学校,以前从来没有开过美术课,但在3+1高考模式的要求下,不得不开设美术课了。于是,它们就不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律硬性规定只开《美术鉴赏》课,或者把《美术鉴赏》作为必学模块,另外再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开设两个模块进行美术教学。比如在九个模块中只选择《美术鉴赏》、《绘画》和《书法》,而《雕塑》、《设计》、《篆刻》、《摄影》等其他六个模块根本不会涉及。这样就出现好多学生想学某一模块而不能学,不想学〔或者已经学得很好没必要学〕某一模块而必须去学的现象。这其实是对学

1

-

生学习其他模块权力的一种无形剥夺,也是对学生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

作为我们学校,其实校领导一直都非常响应国家美术新课改的各项政策,并积极对学校的美术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改革。自去年起,学校就配备专任美术老师开设开全了美术的所有模块。只是,我个人觉得不足的是,学校仍然沿用固定班级教学模式,学生也不能像走学制模式那样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一律都要学习这9个模块。其实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要想让所有的学生同时都把这9个模块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对学生来说,无形中又是一个学习负担的加重,而不是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恰恰又是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相违背的。因此,我觉得从学生的利益这方面来考虑,实施走学制是很有必要的。

二.关于工作室制。

一个模块配备一个或几个专用工作室,配齐所有学科所需设施、物品,由专业技术老师任课并做主导,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学校适当控制学生流量。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先进、非常有创意的教学模式。这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尤其是对老师是他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成为可能。

首先,这种工作室制是对学生能更好的学习、老师能更好的教学的一种物质保证。其实,应试教育下,连这些基本的物质教学条件都是没有保证的(当然,这还应该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有很大关系的)。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现在虽然已开全了美术课程的九个模块,可是这九个模块的教学几乎都是只以理论课的形式出现的,根本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因为只是由我们的教学条件决定的,我们没有相应的场地与设施。一个学期下来,书法课和绘画课都已结束,而大部分学生却还未曾拿过一次毛笔、画过一幅作品。在上课时,老师只能傻傻地站在讲台上讲、说,学生也只能以耳朵听、眼睛看,对于一些技法性的东西,学生仅能凭借老师的描述在头脑中想象着完成,而根本无法实际操作。试想,这

2

-

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怎么可能会学好呢。

其次,这种工作室模式也是学校对其师资力量的一种合理搭配与有效利用。为老师能更好的展现发挥其潜能提供了可能,也为老师能更好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可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新课改之前,很多学校都没有或者很少有美术老师,课改之后才陆续的增加或招聘了一些老师,但是仍然数量不足,出现美术师资力量整匮乏问题。由于这种师资的短缺,

学校根本无法实行工作室制。学校不得不让一个老师同时兼顾两个或几个模块教学。其实每个老师也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他自己本专业之外的东西,他有时甚至还不如一个素质全面的学生懂得多,那他又如何能胜任这个模块的教学呢?就拿我自己当个例子吧,我在大学是搞油画专业,对别的专业很少涉及。但是由于美术老师太少,学校选择实行包班制。也就是说,三年中一个老师要教这个班级的所有美术模块,这样就要求一个老师不得不对这九个模块都要进行教学研究。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吃力地,尤其是关于自己本专业之外的东西。虽然我也能靠每天翻阅大量的资料,请教相关的专业老师来积累一些东西,来慢慢提高自己,虽然我也能在上非自己专业的模块时非常的认真与卖力,可是教学效果仍然并不是特别理想。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对那些非专业的东西并不精通。相信就是再优秀的老师,如果让他同时教好这9个模块,那也是不可能的。美术教师工作室制,就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的每一个工作室都配备了该模块里相关的最精英的技术老师。他们的老师能教他能教的、能教他会教的、能教他懂教,老师的积极性与热情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他们教学成绩还愁搞不去吗。其实,学校要想真正把美术教学搞上去,就应该在自己师资力量的强弱、搭配与有效利用上狠下文章。美术教师工作室制,还是值得和很有必要借鉴的!

总之,以上两种教学模式,既是对学生人格与个性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老师的专业与

3

-

技能的一种尊重。学生有权利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也有权利选择自己想学的、感兴趣的内容!老师有权利拥有自己的一个工作平台,也有权利选择自己专业的、精通的模块进行教学!

最后,急切盼望这种教学模式能在全国推展开来,使我们的教育越办越好!

篇二: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禄丰广通中学杨以彪

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并说,“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

前苏联教育家、杰出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并提出了“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样一个著名的命题。

4

-

原苏联教育学家、心里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 使班上所有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理论。赞可夫提出,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是将学生的水平拉高就低,使之一般齐,降低教学要求,限制优等生的发展,而是让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在自己的智力起点上,按照自己的最大可能性,得到最理想、最充分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区别对待”, 实施差异教学,力求将相同或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上。教学过程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他还指出,教学必须带动学生个性心理整体发展,整体的发展效果远远高于部分的单打一的发展效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博士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

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他主张实行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

分层教学的实质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既顾及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的有效模式。

分层教学的现实状况

5

-

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面对着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新生,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分层)教学。

50年代,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在将学生根据能力分到不同的层,并且始终待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所有的课程。60年代中期,英国的小学96%的教师都在分层后的班级里教书。

法国政府70年代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级进行分层次,开设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技术班。

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呈现出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持赞成的态度,认为教师对分层后的同质班级进行教学更容易,对学生也产生积极的效果。另一种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分层教学对差生不公平,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效果。

到了9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对精英人才和学术成就的重视,大部分学校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当中。据美国1993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86%的公立中学仍在实施分层教学,只不过方法上有所调整。

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形式多样,有基础班,提高班等,并形成走班的选修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各地在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都总结出了不少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6

-

90年代初上海率先提出实验。1993年福州八中英语学科的教育实验,平行分班,分层授课,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东莞塘夏理工学校1999年实施以升学和就业进行分层的教学实践,连续两年都有170多名毕业生通过高职和普高高考。青岛经济职业学校XX年在英语、数学两学科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管理,效果显著。

1997年9月,第11期《人民教育》发表了论文《初中分流教育的实验研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分层教学的行为意义

分层教学思想,实际上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 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学生升入初中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使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数学、英语学习差异更大,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导致部分学生厌学、辍学。要扭转这种教学被动局面,使所有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统模式,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防止学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的流失原因多种: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跟不上而流失;有的学生升学无望而流失;有的学生过早地选择职业而流失;有的学生因教师的不公允对待而流失等。分层教学是解决、控制流失学生的重要途径,减少流失学生,增加了分层教学的社会效应,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7

-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分层教学符合课堂教学的原则,其原因在于学生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而实施目标分层、教学分层的策略,符合教学的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真正作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进而是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此外,分层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因为其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必须使教学目标设定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学生有可能获得成功与自信。

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毅力,因为分层教学实际上是引进了“竞争”机制,从而学生在内心深处就意识到了拼搏、探索、进步的必然性。但同时,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同时,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他们还是区别与成人的成熟的,引导与鼓励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困难、挫折面前,他们更需要老师的支持与信任。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与分层次教学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是健康的心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相信学生,给学生一片空间。

分层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它比分优、良、中班教学更为大胆、更为具体,更敢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1、心理教育先导 。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积极进行心理教育,注意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全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

8

-

2、尊重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实施个性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兴趣,深入了解、理解学生,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3、激励学习动机。教学中引进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责任感、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方法、导通阻滞点、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

4、强化情感教育。针对学生思想散漫、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动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等问题强化情感教育。针对学生基础差、知识掌握不牢采取小步走、小口吃、步步准、口口饱的小步教学法。

5、目标层次分明,内容难易适当,精讲精练,精讲多练,补旧学新,使学生能学得懂,弄得通,感到学会有望。

6、.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差生的学习目的、态度、思想、观念。同时,通过分层教学,培养一批尖子生和特

长生,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7、教师观念转变。密切师生关系,教师更加热爱学生,更加兢兢业业,促进教学科研工作,激励教师自身提高。

分层教学的管理形式

分层教学班学生来源于不同的行政班,而且教师与学生交流时间和学生共同学习、生

9

-

活的时间都不多,学生常常处于流动状态,因而很难在短时期内形成相对稳定的班级集体文化。这样,加强层次班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对教学时间、辅导安排作适当调控,以增加教师与层次班学生交往的时间和层次班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时间,并且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接触学生、同学生交朋友;另一方面,建立与分层教学相适应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如分级教学班设班委会、学习小组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等,通过组织建设加强管理,并加强原行政班和层次班的信息沟通交流,使两者密切结合。

管理机制上应确保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第一,建立与走班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实施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后,必须加强教学督导、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收集和处理师生意见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促进、激励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彻底摒弃传统的“见分不见人”、“以分为本”的管理模式。

第二,改进班级管理工作,确保走班制的顺利实施。走班制客观上要求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细化和深化,要适应走班制的特点和内在要求。实行走班制后,由于每个学生分布于不同的教室上课,行政班的班主任很难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任课老师在短暂的一节课里也不够熟悉学生,老师们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由于“走班制”属活动上课,老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同时,学生的集体观念会日趋淡化,思想教育和集体活动的组织也比较困难。因此,必须为教学班配备一支高水平的学生干部队伍,采取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班干部“选聘”激励制,学生的“评价”激励制和“奖惩”制,让班干部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情况传递给班主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思想上遇到的问题。其次,选配热爱学生工作、有高度责任

10

-

篇三:“走班制”下的有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走班制”下的有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摘要:在现行班级统一授课制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矛盾下,提出“走班制”教学模式,主要论述了如何借“走班模式”为后进生班打造“有用”的数学课堂。以及实验实施一年的效能比较与反思。

关键字:走班制、“有用”的数学课堂、效能分析

一、问题提出:班级授课制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矛盾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第一个基本理念是: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此理念之下,各地纷纷将“构建有效课堂”作为教改的目标。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然而,纵观各地的“有效”数学课堂还是倍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老师采取的各种教

11

-

学方式无一不是为了更“有效”地让班级中的好学生能取得更好的考试分数,而那些无缘重点高中的学生还是上课堂的“沉默”一族,非但没有老师的眷顾、鼓励,可能连基本的“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也没有达到。

现在的班级授课制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既然承认有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又怎能分在一个班级里学习一样的内容呢?为此有些学校实验在一个班级里实施分层教学,一节课里老师将一部分时间分配给“好学生”,一部分时间分配给“后进生”,如果不是由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老师执教,估计是很难操控局面,而且无论是哪一部分的学生都难免出现低效现象。

从教这么多年,我们也深刻意识到,要做到一个“要面向全体,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有效数学课堂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为了能跟好的落实新课标,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走班制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在我校的部分年段进行实验与探索。

二、走班制的模式与操作规范

1、 “走班制”基本操作模式是:

(1)、根据初中数学学习的分化特征,初二下学期开始在平行班之间实行理科“走班”;

(2)、以两门理科的成绩为主要依据,将两个班级的理科成绩属中上水平的学生编为A类学生,将两个班级的理科成绩属中下水平的学生编为B类学生。

12

-

(3)、在排课程表时,将两门理科依次排在一起,上课时平行班两个班级A类学生到一个教室里上数学、科学,平行班两个班级B类学生则到另一个教室里学习科学、数学。故此称为“走班”。

(4)、针对不同的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大不相同,以此达到落实“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标要求。

2、走班制的操作规范:

(1)、要求实验教师针对A\\B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教案;

(2)、对A\\B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作业。

三、借“走班模式”为后进生打造“有用”的数学课堂

众所周知,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对于“好学生”来说肯定是有利的,无需我在这里赘述它的优势。这也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我们还有一个目标是:让原来在班级中的“沉默”一族在属于他们的课堂上增加自信,让他们不再“沉默”,更让他们习得“有用”的数学,具备必要的数学素养。真正实现“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什么称“有用”的数学课堂呢?其实是学“有用”的数学。大家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在很多问题解决中需要具备数学知识。但是现在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很多无用的东西,生活中用不上,工作中用不上,唯独考试时有用,又学得这么累,难怪学生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兴趣没有了,课堂也就不属于他们了,还学的还是没有学会。

13

-

实行“走班制”教学模式后,老师应该尽量让B班的教学少一些考试的痕迹,让学生暂时摆脱“中考”的枷锁,让他们尽情体验数学的“有用”之处,重拾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我就是这样做的。

1、 让B班的课堂成为生活需要的课堂。

B班的教学设计引入部分很重要,所以在情景引入中多增加生活趣味的背景,会大大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案例1、圆周角引入

教师引入:我知道我

们的男同学很喜欢踢

足球,谁是我们班足

球踢的最棒的?(男

同学都会自告奋勇)

教师:现在老师有一

个问题要请教这些同

学了。(出示图片学生

14

-

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因为学生不能用充

足的理由来解决老师

提出的问题,所以在圆心角、圆周角的学习中学生们注意力都比较集中,最后利用本节课的习得知识圆满的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如下图) 乙 甲 丙

B班学生常常会在课堂上表现懒得动手参与计算,所以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生活中的任务,让他们在懂得学会数学计算是必须的。

案例2、购房问题

有一次作业中出现了这样一道数学题:

知能迁移1 (XX·黄石) 某楼盘一楼

是车库(暂不销售),二楼至二十三楼均

15

-

为商品房(对外销售).商品房售价方案 2如下:第八层售价为3000元/米,从 第八层起每上升一层,每平方米的售价 增加40元;反之,楼层每下降一层, 每平方米的售价减少20元.已知商品 房每套面积均为120平方米.开发商为

购买者制定了两种购房方案: 方案一:购买者先交纳首付金额(商品 房总价的30%),再办理分期付 款(即贷款).

方案二:购买者若一次付清所有房款,

则享受8%的优惠,并免收五年 物业管理费(已知每月物业管 理费为a元).

(1)请写出每平方米售价y(元/米2)与

楼层x(2≤x≤23,x是正整数)之间

的函数解析式; (2)小张已筹到1XX0元,若用方案一 购房,他可以购买哪些楼层的商品

房呢?

(3)有人建议老王使用方案二购买第十

六层,但他认为此方案还不如不免 收物业管理费而直接享受9%的优惠

划算.你认为老王的说法一定正确

16

-

吗?请用具体的数据阐明你的看 法. 学生看这道题目后都说太烦了,去掉不做吧,我说:这才是我们生活中需要

解决的问题,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才能说明我们数学没有白学。于是我们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来理解、计算这个购房问题,等解决完这些问题后,学生不但将

学习的知识运用了一遍,而且也了解生活中购房的一些知识,觉得很有收获。

2、让B班的课堂成为生存需要的课堂。

对于B班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他们可能也不愿意去读高中,但是老师必须时刻提醒他们:为了生存,我们需要练会生存的本领,除了有力气,可能还需要具备基本的数学素养。在B班课堂上我经常做这样的假设:“如果我是一个木工。。。。。。”,“如果我是泥水匠。。。。。”;“如果我是一名铝合金匠。。。。。。,“如果我是一个快餐店老板。。。。。。”等等,

案例1:“如果我是一个木工师傅。。。。。。”

例1、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

高AD=80毫米,要把它加工成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面料,

如果你是一个木工师傅该怎么做?矩形的边长是多少? 例2: 木工师傅可以用角尺测量并计算出圆的半径.如图,

用角尺的较短边紧靠⊙O于点A,并使较长边与⊙O相切于

17

-

点C,记角尺的直角顶点为B,量得AB=8cm,BC=16cm.

如果你是木工师傅你能求出⊙O的半径吗?

案例2;“如果我是一名船长。。。。。。”

在码头A的北偏东600方向有一个海岛, 离该岛中心

P的12海里范围内是一个暗礁区. 货船从码头A由西向东

方向航行,行驶10海里后到达点B,这时岛中心P在北偏东

450方向.若我是货船的船长要不要改变航向?

让学生进入各种各样的工作角色,不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意识到:为了更好的工作,需要具备必须的数学素养。

3、“走班制”下的B班教学的效能分析

从XX年4月我们开始进行“走班制”实验,经过一年多的探究与实践,4个平行实验班的成绩与2个非实验班九年级的成绩的比较如下:(其中九(1)、九(2)、九(3)、九

(4)是走班制实验班,九(5)、九(6)九(7)、九(8)是非实验班)

XX年九上期中

18

-

班级

九年级(1)

九年级(2)

九年级(3) 平均分 优秀率 % % 30% 及格率 前15% 前25% 前50% 后20% 后5% % % 75% 7 7 9 10 16 12 22 26 23 4 3 7 1 0 1 B D C B O D C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