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和“北风”
2024-05-18
来源:易榕旅网
逆耳利于行”。然而,只要能“利于病”,只要能“利于行”, 法国 良药何尝不可以“甜口”,忠言何尝不可以“顺耳”呢?老 师的批评尽可以美起来,老师尽可以用艺术的批评来传 递自己对学生的关爱。 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教师更要用爱心去感化。正 如苏霍姆林斯基感叹的:“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 作家拉封 丹曾写过 一则寓言, 讲的是北 风和南风 万,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而是别具特点、 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特殊 比威力,看 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 学生,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变换教育方式 感化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后进生”是不幸的,他们自身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 掉 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 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 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 力。作为教师,不但不能摈弃、忽视他们,而应该给予更 多的关注,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比如拍拍他们的肩膀,摸 摸他们的头,都会使他们感知外界对他们的承认与接 受。我有个学生,他可以说是个既懒惰又调皮的学生,平 时不爱发言,学习上吃力,跟不上队,上课看不到他的 “积极面”。为了调动他思考的兴趣,我采取了“号准”提 ..。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 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 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 钮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 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这个 _I,;+0.II 0+0+;..+ 。..+ ,.十:+;。-.●0.+●0+ +0..+,0.十0.+ 0..I 0。.I●:._+ 。。_I 。.。+●0.。+ 0._.,0.十0..I 0._I 0.十。。..+, +。. T充满睿智的寓言,运用于教 师教育学生中,往往被诠释 为: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 问的方法。每天上课,我都会点名让他回答一些相对简 单的问题。刚开始,他不习惯,表达能力不强,回答时还 ● 怕同学嘲笑,话说得不够流利。但是熟能生巧,回答问题 也是这样。天天被老师提问,天天都去回答问题,语言组 织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再加上适时适度的表扬,现在,他 从一个不爱发言的学生转变成一个能够主动发言的男 孩。我非常欣喜地看到他的变化,心中充满了自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化三尺,非一日之暖。其 实,每一个孩子都有向善的心理,都有内在的潜能。教师 的责任与义务,就是多一些爱心,多一些耐心,从点滴做 起,引领学生走向真善美,走向乐学好学的理想境界。 再次。教师要在生活上关爱学生 历史上,罗斯福母亲的爱,成就了一位倍受美国人 的教育方法,你会轻而易举 地让学生“脱掉大衣”,达到 你的教育目的:反之,采用 “北风”式的教育方法,会使 你的学生将“大衣裹得更 紧”。 这一教育方法在教育实 践操作中其实各具优势。“南 风”式的教育方法,从一定意 义上来说,比较容易让人接 受 它是一种基于平等平台 民尊敬的“轮椅上的总统”;莎丽文对海伦的爱,创造了 一上的和风细雨式的教育,它 更是一种淡化追究责任的对 话方式,自然具有“北风”所 个爱的奇迹。对于学生而言,若干年后,深藏于他们脑 海中的印象,可能并不是老师某一堂精彩的上课,让其 终生难忘的往往是他在困难中,老师曾经给予的一次无 不具备的亲和力。陶行知先 生“四颗糖果”的故事就是 “南风”教育成功的典范,在 那个年代里能使一个想用砖 私的帮助。老师的爱的行为往往比语言具有更强烈、更 持久的感染力。老师爱学生,就要从点滴、从细节做起: 如课间学生跑得满头大汗,帮他擦擦;下雨天送送学生; 天热了,送上一杯冷开水;为后进生开一个生日会,等 头砸人的男孩,在陶先生的 赞言中深深自责,心灵得到净化。这是个非常尽如人意 的、不多费口舌就得到效果的最美的教育方式,可称得 上是孙子兵法中的“上上策”。可是,“因人而异”这四个 等。这些看起来不显眼的事,却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爱是教育的真谛,老师是爱的使者。只有献身教育, 把自己的爱奉献给教育工作,真正关爱学生,走进学生 的生活,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做好他们人生道路的引 字又启示我们,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方法也应有 所不同。换句话说,面对变化的教育对象,同样的教育方 法不一定会达到同样的教育效果。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 连柯可以让一个偷烧鸡的学生羞于当着众人的面吃烧 鸡,而请求宽恕;马卡连柯的学生卡尔巴诺夫也让一个 7 路人。“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籽。”以爱心浇灌的教育 园地,必定是繁花似锦,硕果累累。 (作者单位:河北银行学校) 偷面包的学生当着众人的面吃面包,这个学生平静而自 理解她的心情,把自己交给日记是很无奈的,生活中需要 在地吃下去了。由此想来,“南风’试的教育方法可取,“北 朋友,你也只是想交个朋友,只是证明给同学看自己也有 风”式的教育方法也自有它独特的可取之处。 很多朋友。……静静地,泪水溢出了眼眶,沉静了好一会, 教育实践给了我很多体验。我常会想起一个把自己 她说,每次老师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她就很害怕, 交给日记的学生,她让我明白教育是变化多彩的。她有很 因为没有同学愿意和她合作。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她 多与众不同的表现:独来独往,常带个小包,包里装一本 摇摇头。我告诉她,是因为平时同学向她提中肯的意见, 日记本,上厕所也是这样;平时课间不与人说话,只是静 她不接受还冲同学大声发脾气,这样的人谁愿意和她合 静地昕,偶尔也笑:课堂上,面对新老师的提问,能够积极 作呢?她点点头,问我同学们还说她什么?我告诉她,同 地发言。这课间课堂表现出的显著差别,容易让我们想 学们觉得自己有时也会发脾气,只是最近觉得你交的朋 到:在朝夕相处三年的同学圈子里她是沉默的、孤寂的; 友不是真正的对你有帮助的朋友,她们希望你别陷进去 在陌生的新老师面前她是主动的、活跃的。怎么会有这样 太深了。我看她此刻能听进我的话了,顺势对她提出了与 的差别? 网上朋友断交的要求。她恳求我给她一星期时间调整。这 原来,三年里她因为谈恋爱、上网吧给同学留下了很 一次,我觉得彼此谈话有了可深入的机会了。 多不好的印象,在受批评的阴影里,她抬不起头,于是只 可事实,她依旧没改变。说的和做的有时很难统一起 好把自己交给日记;而面对一个新老师,她极力想把自己 来。这也是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不够成熟的孩子的表 表现出来。有时距离会产生美感,面对一个不了解她的 现。倒是同学们说,我们对她的本性比较了解,老师你刚 人,她更能有信心有勇气说话。但毕竟,与老师的接触比 接我们班,你说帮助她我们是配合的,我们并没有对她放 起与同学的朝夕相处,显得短暂了。所以,我想:解铃还需 弃。我也不能对她放弃。在她们这般懵懂的年龄里,吃一 系铃人,最好的能帮助她的人是本班同学。同学们也很配 堑虽能长一智,但我们总希望她们可以少经历些坎儿多 合,告诉她要注意些细节,告诉她她所具有的很多优点是 些顺当,这也带来了教育中的很多不理解。在不理解的教 让同学很佩服的。可是,她总觉得第一印象很重要,自己 育中,“南风’,和“北风”同样重要。最近,通过她父母的协 的不好同学们不会忘记,一切是虚假的谎言。从内心里抵 助,强制要求她与网友断绝交往。这回又让她沉默下去 触心情使她接受不了本班同学的帮助。她开始与外班同 了。也许,该让她反思一阵子。 学交往,与学校电工谈心,还流露出星期日不想回家,因 教育中类似这样的无奈很多。是的,我们的教育正面 为没有学校那样的操场,因为不能在锻炼中见到熟悉的 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这 人。我有点愕然。与她同宿舍的同学也告诉我,近阶段她 个时代用海德格尔的评价来说:“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像 的电话很多,是一个男的打来的。我也很担心,婉转地告 当代这样对人拥有这么多知识,但任何一个时代也没有 诉她,朋友要交,要交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鼓励她可以 像今天这样更少地懂得人。…更少地懂得人”,是我们工 在自己班里找到朋友,因为彼此了解。可没多久,她又去 作中的最大困惑。我们很想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 网上结交朋友,还彼此见面聊天吃饭。 育人格,可现在的孩子的价值取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 原本我们希望用真诚去感化她,让她走进班级这个 的选择,耳濡目染只适合一部分了,另一部分要我们花大 大集体,在集体中重新拾回自己的地位。可是,固执的偏 量的精力去深入解读。所以,我想:“南风”教育适合感化 见和固执的交往,让我觉得这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会走向 人的思想,“北风”教育适合扼制人的再次犯错行为,两者 偏激的一面,甚至会为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再次尝试 同等重要,即使北风呼呼,对方会裹紧大衣,我想可以再 用一些实例去说服她交友要谨慎,选择朋友的好坏也是 吹得猛烈些,吹散外衣,更能看到真实的自己,方能反思 很重要的。可是当局者迷,她总觉得老师和妈妈一样不了 自我,这时“南风”教育可以适用了。 解她,不信任她的处世能力。逆反、排斥的心理,使我们的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高等师范学校人文系) 谈话处于很难进展的地步。我只能一方面关照个别同学 (本栏责任编辑刘艳军) 注意她每天的交往,另一方面找寻再次谈话的契机。终 于,一天中午,她去见一个网友。回来后在同学中炫耀对 方请客花了一百多。我即刻把她找来,询问她对这个朋友 了解吗?不了解。吃了人家的要还礼吗?要的。凭家里的 条件自己有这个实力与对方交往下去吗?不吭声。我严 厉地告诉她,社会上的朋友不适合她交往,原因很多,我 …一排列出来给她看,她依旧一声不吭。我有点恼火,教 师的职责又在压抑着我的怒火,我尽量耐心地告诉她,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