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措施:(领会) 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态;冷静处理“怯场”。 第四节 生活问题的教育与辅导 1、情绪教育与辅导 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识记) 情绪辅导主要包括:情绪认识、情绪识别、情绪沟通、情绪控制、情绪熏陶。 2、休闲教育与辅导 休闲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与技能,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拥有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与个性的一种教育活动。(识记) 休闲辅导的措施:认识休闲的功能、学会休闲的选择、懂得休闲的伦理。 3、职业教育与辅导 职业辅导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个性特点,结合国家需要和有关职业信息,帮助个体选择恰当的职业,以便为今后的升学就业做好准备。(识记)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与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它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与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即涉及如何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组织或实施、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以提高课程的质量等问题。(识记)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领会)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本质特征是“人本化”,即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协助学生发展其价值观、责任感、知识和能力,以此陶冶其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属于人本主义的课程类型。 从教育目标看:要让学生变得健康、快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从教育内容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成长中问题; 从教学方法看:重在引导学生参与; 从教学关系看: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合作; 从教育效果看:强调“三重”:重参与、重过程、重转变。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领会) 以团体教育、团体训练等主要方式来开展各项有关教育教学活动。 要坚持: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全体性原则、体验性原则、相容性原则。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意义(领会) 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优化课程的结构;有利于完善课程的功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类型 从课程结构形式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划分为两大类: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中独立型健康教育课程又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三类;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又可以分为学科课程中的融合、活动课程中的融合和环境课程中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是传授较为系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一种课程形式,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的基础部分。 1、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性质(领会) 知识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必需掌握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知识。 基础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传授给学生的是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最基础的知识。区别于专业心理学 问题逻辑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编排应遵循问题逻辑性。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 心理健康的活动课程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主体性的活动项目和方式,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课程形式。(识记) 1、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性质(领会) 活动性、系统性、主体性、互动性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关于心理发展方面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1、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特点(领会) 全局性、导向性、陶冶性、规范性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和技能、情意特质和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识记) 1、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领会) 整合性、潜隐性、依附性、融合性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目标:在于促使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实现对自己心理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陶冶”;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侧重于与某种学科的学习及某种形式的活动相关心理品质的认识与训练。(识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主要包括五个基本要素:认知经验要素、意志品质要素、情感经验要素、社会经验要素、生活经验要素。(识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方式: 逻辑式组织: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心理式组织: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内容应采取折衷式组织。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领会) 认知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讲授法、阅读和讲故事、艺术欣赏、参观访问) 操作法:通过学生的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动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叙事法、测验法、游戏法、作业法、演讲法) 集体讨论法: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述自己的意见,进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辩论式讨论、配对式讨论、脑力激荡法) 角色扮演法:扮演或模仿一些角色, 部分场景,使学生以角色的身份,充分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哑剧表演、角色互换法、镜像法、空椅子表演、小品表演) 行为改变法:通过奖惩等手段来建立和消除某些不良行为(示范学习、会谈是通过谈话搜集有关资料的方法。 设计会谈提纲:会谈根据咨询进程以及评估目的的不同,主要可以划分为搜集资料式会谈、诊断式会谈、治疗式会谈;一般会谈提纲涉及:开始、促进、深入、结束四个阶段。 会谈中的提问技术:提问有两种方式: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在双方信任关系尚未建立之前,咨询员宜多采用开放式提问;提问既要注意时间、场合、气氛,更要关注来访者的表情、动作,尊重和保护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所以咨询员要有理、有利、有节地使用提问技术。 三、测验评估 (一)、使用心理测验的意义(应用) 1、心理测验可以帮助咨询员界定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2、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提出具体的、符合来访者情况的咨询目标和咨询计划;3、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判断是否需要把来访者转介到其他机构;4、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及时了解和调控咨询过程,并检验咨询的有效性。 (二)、在心理咨询中最常用的测验是:智力测验、人格测验。 (三)、使用测验的注意事项(应用) 防止心理测验滥用、合理解释测验结果、测量工具和测验材料的保密问题。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干预技术 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干预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情感干预技术、行为干中和在团体中的位置。 结束阶段:是团体咨询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总结团体成效和处理离别情绪的不容轻视的阶段。 团体咨询组织者的作用(领会) 组长的基本职责(注意调动全体成员的参与积极性、适度参与引导、提供恰当的解释、创造接纳融洽的气氛)、组长的人数及要求(一般团体由组长1人担任,人数过多可以设一名副组长) 咨询组长常犯的错误(事无巨细,包办代替;权威自居,说教过多;过渡自我开放,角色混淆) 团体咨询中的常见问题(应用) 在团体咨询过程中,小组成员身上会出现一些常见的行为问题。主要有:沉默行为、支配行为、审讯行为、依赖行为、顺从行为。这些行为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团体的发展,干扰当事人和其他成员的进步。 第七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1、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领会)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课堂教(1)优化社会环境,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其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重塑教师形象,最后,搞好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提高教师心理承受能力。 (2)完善学校管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开展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 首先,学校要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学校领导要端正领导作风,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多激励,多鼓励,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第三,学校要建立健全有效地竞争和激励机制,实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估,第四,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第五,积极倡导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 (3)注重心理的自我调节和维护,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其次,教师要保持乐观积极地心态;第三,教师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第四,教师要掌握一些压力应对的策略和方法,形成自己的“压力免疫”机制,避免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 第八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实施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心 1、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领会) (1)家庭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不能和学校教育配合是学校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式孩子的第一间教室。 (2)家庭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 行为训练)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应用) (1)一般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是按照课时一节一节地进行的。对于每一节课的进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课程的引入、课程的开展、分组讨论、课程的升华、课程的延伸。 (2)心理课程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顺利实施的支持系统之一。课程评价集中在三个方面:课程起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结果评价。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案设计(应用) 确立主题名称、确定主题的教学目标、确定课时和教学场地、选择教学活动方式、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拟定教学活动程序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组织是指为完成特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它的教学过程应体现出自身明显的特点: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 学校教育要交给学生三方面的知识:关于自然的、关于社会的、关于自己的。(前两项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体现和落实,第三项很少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在探索中逐渐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和问题。) 课前准备:了解学生、建立关系、确立教学专题; 课程导入:热身法、发问法、案例或故事导入法、自我测试法、开门见山法、引导回忆法; 课程开展:引导、反馈、面质、明朗、连接; 课程结束:回顾与反省、计划与展望、祝福与道别。 第六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辅导 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涵义与过程 1、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涵义 心理治疗的开山鼻祖是弗洛伊德。心理辅导源于20世纪初帕森斯的职业指导运动,他所创立的波士顿职业局,成为现代心理辅导诞生的标志,其个人也被誉为“心理辅导之父”。心理咨询则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并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词交替使用。 狭义:心理咨询与辅导室一个专业化的助人自助的过程。它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及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引导他适应环境,与人建立和谐关系,发挥长处,成为一个内心平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识记) 广义: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访者在咨询过程学会了面对难题以及解决难题的基本原则,进而能够积极,均衡地发展自己的人生。 2、心理咨询的种类与形式(识记) 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对象)、个别咨询与小组或团体咨询(来访者的人数)、门诊咨询、信函咨询、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提供的场所和媒介) 3、心理咨询的过程与环节(领会) 信息收集阶段(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来访者的心理困扰)、分析诊断阶段、目标确立阶段、方案探讨阶段、行动实施阶段、结束阶段 4、心理咨询关系的确立(应用) 心理咨询员主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有利于来访者的成长与改变。良好的咨询关系式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信任、携手共进的关系。这种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要求咨询员自始至终具有较强的、内化在观念和态度中的专业能力。 这些专业能力包括: 同感:指咨询员放弃自己的立场,从来访者的角度设身处地体验和感觉; 尊重:体现了咨询员对人所持有的根本观念和态度,也是咨询员与来访者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核心与关键; 真诚:指咨询员表里一致,人格和谐统一,真心诚意地对待来访者;积极关注: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应将注意力聚焦在来访者身上,关注来访者所表现出的微小的变化与改变,无条件地给予支持与鼓励,以提供温暖、安全的心理环境,使来访者感到被重视,逐渐积聚起成长与改变所需要的心理能量,从而催化心理咨询进程。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问题评估 一、问题及评估 心理评估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评估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差异以及行为表现,并确定其性质和程度。 问题的基本类型:智能评估、行为评估、人格评估(识记) 评估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预约并进行初次会谈,第二阶段:对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第三阶段:在咨询过程中和咨询结束时进行评估。(识记) 问题评估的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调查法,常用的方法:会谈、心理测量。 二、会谈评估(应用) 预技术、认知干预技术。 学的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 1、情感干预技术(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有: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运用情感干预技术帮助来访者疏通情感通路。情感干预的方法主要习自信、实施潜能开发、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有:情感表达技术、情感辨析技术、情感整合技术。 塑造乐观开朗的性格。 情感表达技术:是指在心里咨询中,咨询员通过积极关注、倾听和回2、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领会) 应,促使来访者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宣泄和表达被否定、被压抑的要遵循以下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等心理健情绪及情感的方法。 康教育的一般原则)、灵活性原则、愉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情感辨析技术:指咨询员启发或激发起当事人的自我觉察后,使当事3、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领会) 人辨析自己的情感状态,深入探索和澄清情感来源、挣扎及矛盾的方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科教学的效法。 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情感整合技术:指咨询员帮助来访者整合内心各种情感、处理好自我 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的方法。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科渗透的实施 2、行为干预技术(应用) 1、社会学科(包括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等)中渗透行为干预技术可归为三类:一是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二是降低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领会) 为发生率的技术,三是培养良好行为的技术。 以语文教学为例:通过剖析课文主题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包括(强化、行为契约、代币系统);降低行分析人物命运的描写和一些细节描写来揭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为发生率的技术(消退、隔离、反应代价、矫枉过正);培养良好行作文、日记等作业的批改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内外阅读为的技术(塑造、渐隐、连锁) 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3、认知干预技术(应用) 健康教育。 认知干预技术是指咨询员对来访者的不合理的思维、不正确的假设以2、自然学科(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生理卫生、自然常识及认知歪曲所采取的一系列治疗和改变的方法。 等)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领会) 认知改变技术(去灾难法、再归因法、排除自我中心法、理解特殊意以物理教学为例:在教材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课堂义法、质疑绝对化法) 教学过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技术(家庭作业、活动规划表、渐进性作业) 3、艺体学科(包括音乐、美术、体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第四节 团体心理咨询 (领会) 个别咨询也称为“一对一”式的咨询,适于较深入的探讨来访者个人以音乐可为例:适当整合教学目标;创设参与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化的问题,提供深层而持久的心理援助。 积极实践;准确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团体咨询是对有相似需求的人的小组提供短期咨询,适于小组成员共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科渗透的保障:提升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探讨预防性、发展性和治疗性的话题,学习人际互动,感受同伴支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持,以发展出良好的成长与适应能力。 1、提升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领会) 团体咨询也称小组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树立现代课程与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情感沟通心理咨询形式。具体就是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带领小组,在保密为桥梁,以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往,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原则下营造一种安全、支持的环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融洽的师生关系);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首先,要挖掘教材使个体在交往中不断观察、学习和体验,主动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中心里健康教育因素,其次,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第三,系,努力学习新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发展良好生活适应能力的助恰当运用心理咨询技能);运用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人过程。(识记) 2、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领会) 团体咨询与团体活动的特点:团体咨询是一种保密的助人关系,鼓励课堂心理气氛是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气氛,通常是指课组员关注发展性、预防性和治疗性的课题。团体活动则是运用教育性、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一般认为,课堂心理气氛信息性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组织一系列的活动。 主要受到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教学的时空环境三个因素的影响。共同点:1、都是要帮助学生学习关心体贴他人的行为、问题解决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教师的教风的优劣是课技能,以及很多合作和亲社会的品质。2、咨询员要把自己的经验投入堂气氛的决定因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学风的好坏是影响课堂到重组教育过程中,以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在通常情况下,课堂心理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不同点:团体咨询是一种专业助人活动,团体活动则偏重于教育性,消极的、对抗的三种类型。 以提供信息和解决问题为主。具体不同:1、人数不同(咨询6-8,年3、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策略(应用):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包括幼限制在5人以下)2、内容不同3、咨询者角色不同(咨询中即使领创设和调控两层含义 导者又是小组成员,活动中咨询者扮演了教师的角色)4、依靠的力量评估策略:准确评估课堂心理气氛是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前提不同(咨询依靠全体成员,活动依靠咨询员)5、原理不同6、所用方和基础。评估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 法不同7、方式不同8、效益不同9、对咨询者的要求不同; 期待策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期待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是确1、团体咨询与活动的功能(识记) 实存在的。每个学生都希望看到老师公平对待和赏识,也特别希望老教育的功能、发展的功能、预防的功能、治疗的功能 师多关注自己; 2、团体咨询的作用机制(领会): 情感策略: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智与情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归属感、集体环境给人以希望、集体给人自我表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只是、信息附加达和宣泄的机会、了解组员间的共性,增加信心、组员间可相互交流情感色彩,实施参与式和体验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和学习、通过帮助他人以帮助自己。 好的气氛; 3、团体咨询的主要技术(领会) 威信策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1)入组前的准备工作 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确定小组的性质与目标,设计活动计划,确定小组规模,筛选组员,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规定活动场地、时间及频率,准备必要的资料和教具,组长的知识、信息策略: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也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能力的准备,团体咨询效果的评估。 交往策略: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活动形成了师生、学生之间的多向首要的准备就是确定团体的性质和目标。一般分为三类团体:发展性度的交往。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团体、预防性团体、治疗性团体。 心理气氛。 (2)小组成员间的同质性 维持策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反映了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为确保小组咨询效果,尤其是初学者做组长,考虑组员的同质性是非内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常必要的。 重要条件。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激发,更要重视这种(3)小组的构成与活动规律 状态的维持。 小组的人数、封闭与开放、活动频率与时间、场所的要求 积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也包(4)团体咨询的一般方法 括教师; 团体讨论、角色扮演法、行为训练、心理剧、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领会) 4、团体咨询的活动设计:团体咨询的运行过程、团体咨询组织者的职业因素: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有外在的期望压力,有内在角作用、团体咨询中常见的问题; 色冲突;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及职业成就的迟效性; 团体咨询的运行过程(领会) 社会因素:社会发展使当今教师面临更多的选择; 任何一个团体咨询都会经历从启动、过渡、成熟到结束的发展过程。学校因素:学校的管理策略与组织气氛、竞争与激励、学生的行为与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连续的、相互影响的。 教师的教学环境;人际关系; 准备阶段:指团体建立之初的起始阶段,通常是整个小组成败的关键个人因素:如遗传、人格特征、意志品质、成长经历以及自我认识与环节之一,也是小组发展中比较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时期。 调节的能力等; 实施阶段:小组成员积极投身于小组活动中,试图找到自己在他人眼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应用) 2
家庭为孩子提供温暖和保护,使孩子获得了最初的安全感。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爱护和鼓励。家庭不仅提供给孩子关心和爱护的情感支持,也给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场所,从而保障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父母养育和保护孩子,协助子女获得需要的满足,不仅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而且包括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家庭承担着促进子女智力发展、提供情绪支持、促进子女社会化、学会悦纳自己和悦纳别人等许多重要的功能,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和基石。 2、影响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家庭因素(领会) 家庭结构:所谓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外在形态特征,如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兄弟姐妹的多少、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具体包括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它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和谐稳定的亲子关心。 教养方式:指父母关于如何教育子女的信念、情绪和行为构成的统一体,它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包括:父母的情绪、父母的行为、父母的信念。 3、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应用) 从父母自我改变做起、身教重于言教、提供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自己成长、快乐比成功重要。 第二节 亲子沟通的态度与技巧 1、有效亲子沟通的基本态度(领会) 尊重与信任、民主与平等、理解与关心。 2、了解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领会)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表现不良行为,是因为其追求价值感的导向错误,父母的任务在于帮助孩子用建设性的方法重新获得价值感,孩子不良行为通常有四种目的:获得注意、争取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除了这四种目的外,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往往还有3个原因:寻求刺激、表现优越感、寻求同伴接纳。 3、积极倾听与同感的表达 (一)积极倾听 倾听是指听孩子说话的时候,让他们明白父母已经理解他们所说的话,已经觉察到隐含他们话后面的感受,使孩子感觉到被了解、被接纳,从而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问题,协助他们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基础。这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同感技术。 (二)问题所有权(应用) 如何界定问题所有权?可以依据三项原则:一、若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属于孩子的问题;二、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但妨碍了父母的权利或职责,属于父母的问题;三、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且不妨碍父母,这时亲子关系没问题,皆大欢喜。 一个总的指导原则是: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需要积极倾听;对于父母的问题,父母可以表达自己的信息,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对父母造成了困扰。 (三)表达我的信息(应用) 如何表达我的信息呢?通常包括三部分:描述行为(只描述而不评价),指出行为的后果,说出对这个行为后果的感受。 4、探索各种解决问题之道:即当孩子遇到难题或者亲子双方有冲突时,可一起衡量各种行为方案,彼此协调,选择合理的方案,并付诸行动。这种处理方式所体现的是民主的尊重子女的意见,而不是父母权威的指导或压制。步骤如下:利用积极倾听来了解并澄清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与孩子共同寻找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列出并评估这些方法;决定最佳的解决办法;付诸实行;追踪评估实施后的效果。 第三节 鼓励与批评孩子的方法 1、鼓励与批评的作用(领会)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批评与鼓励,鼓励与批评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门艺术。鼓励是鼓舞的力量,促使孩子勇敢地向前走。批评是鞭策的力量,要求孩子正确地向前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讨厌别人的批评。 2、鼓励孩子的方法: 鼓励与称赞的区别(领会) 称赞只是奖励的一种,着重于比较和竞争,孩子必须表现优异、有超群的成绩,才能得到称赞。而鼓励,则会不时地出现在孩子的任何进步和努力中。鼓励可以肯定孩子自我能力的发挥,而无须和别人比较。总之,称赞的话语专注在 的评价和优秀,教孩子和别人比较,只为个人所获而努力。而鼓励则重视内在的评价和贡献,鼓励型的父母能使他们的孩子接纳自己不够好的地方,对自己有信心并让他人知道他是有用的人。 3、鼓励的原则(应用) 真诚接纳孩子、着眼积极的一面、重视努力和进步、肯定个别能力、从自我鼓励做起 4、批评孩子的方法(应用) 批评孩子要注意方法、批评孩子要注意尺度、批评孩子要注意场合、批评孩子要陈述理由、批评孩子要避免重复。 鼓励和批评作为家长最经常采用的教育方法,家长必须掌握其运用的 艺术,使它们结合起来,恰当合理地使用,具体注意以下六个方面:鼓励面要宽,批评面要窄;鼓励宜直接,批评宜间接;鼓励宜多,批评宜少;鼓励要注意艺术,批评要严肃善意;鼓励和批评要符合客观实际;鼓励和批评要因地因时而不同。 5、订立适当的规范(应用) 称职的父母对孩子不仅有无条件的爱,也提供适当的保护与限制,并赋予适合其发展阶段的任务。 教养孩子不能忽略适当规则。限制的订立,订立时注意以下几点:适当的教导(要求孩子担负责任或遵守规范时,需注意该项工作是否符合孩子的能力、是否符合其发展阶段的需要)、亲子协商订立原则(需要做好沟通,真诚的协商,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行为后果的处理(多鼓励的态度,行为的建立是渐进的,可以利用自然与合理的行为后果来处理)、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让孩子了解父母有执行的决心,让孩子坚定的对待)、教育的一致性(父母的态度要一致)、适当的弹性(规则不要过于琐碎,避免过于僵化,避免给孩子动辄得咎的感觉)。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关心 1、社会环境在心里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领会) 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是学校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一般遵循七条原则: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需要做到:1、测评工具选择的科学2、施测遵循严格的程序3、结果或信息要事实就是的描述)、系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做到:1、全面系统的确定档案的内容2、测评工具的前后一致3、档案的建立定期进行)、动态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要求做到:1、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学生2、档案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而发生变化3、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轨迹和外部影响的发展4、善于预测、发现刚刚出现的好品格)、多样性原则(要求做到:1、常规搜索和随机搜索相结合2、定量搜索和定性搜索相结合)、教育性原则(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要求做到:建档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工作结合起来2、在建档过程中不允许给学生留下任何心理创伤)、保密性原则(道德性原则,要求做到:1、不愿意公开,不利于发展的违反原则的内容必须保密2、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才有权建立和处理档案)和经济性原则(最佳经济原则)。 3、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价值(领会) 可以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的决策依据;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使用与管理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使用原则(领会)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使用应严格控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手中,使用应遵循保密性原则,要研究并确定档案保密类别和保密等级。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才有权建立和处理,如一定要知道学生个案内容,专业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个案重新加工、重新编制,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有效保证。专业教师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一定要慎重,解释档案要科学。严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使用的方式(领会)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资料来源主要有测验资料和非测验资料。对资料的处理方式有机械的和非机械的两种方式。 3、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使用的策略(领会) 首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反映出来的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效益。 其次,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所提出的教育培养建议,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最后,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是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有时也称心理辅导员或者心理健康教师。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识记):为提到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实现其潜能的最大发挥。为学校服务(提供指导、参谋、咨询和决策服务,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更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服务(最主要职责,包括: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健康评估(测评)、心理教育与干预)、为教师和家长服务(改变或影响心理环境,从而间接帮助学生;培训、咨询、帮助)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识记) 围绕着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和家长,它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核心仍然是学生心理的发展、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人格特征(领会)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赖于教育者优秀的人格特征,而不仅仅是教育者个人的知识和技巧,人格比技术更重要。 受学生欢迎的心理教师一般具有8项特征:认真倾听学生诉说、对学家庭之外的大课堂,我们在这里学习和成长、耕耘和收获。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续,保持和强化这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社会教育系统承担着优化社会心理环境,为个体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的任务。 2、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领会) 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时代性和社会性。社会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社会发展变化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整体氛围影响心理健康。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优化 所谓社会环境的优化,就是指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条件,或者创造良好的必备条件以达到社会环境的最佳状态。(识记) 1、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必要性(领会) 尽管家庭和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首要动因,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之中,这些环境对于塑造我们的人格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环境包括很多方面,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社会环境仅仅局限于物理环境、硬件设施,但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物理环境固然重要,但更要的是有意义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 社会组织环境主要指社会各个机构、社会组织制度所形成的整体风气和氛围,各相关机构携手并肩所创造的环境。 社会舆论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也是环境因素中非常关键的因素。通过积极地社会舆论宣传,培育和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优化的方法与途径(应用) 保障前提,优化组织环境(政策支持,提供制度保障;社区宣传,各机构共同协作) 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传统媒体、网络舆论) 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优化的前景展望(领会) (1)媒体作用的适度发挥 首先,从内容上,可以有意识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内容。其次,从程度上,一些虚假的或虚张声势的信息以及过度描述的信息都有可能在无意中对公众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最后,从方向看,媒体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清楚这些舆论对民众产生的后续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逐渐认识到了信息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认识到信息化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需要,以及信息化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冲击问题,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要求。 (3)“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和协调 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网络 一、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在具体实施预防的过程中,要遵循“三早”原则:早进行(儿童时期就开始)、早准备(主动开展有益学生成长的活动)、早干预。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预防网络:目前比较常见和通用的一种预防网络形式。 1、传统心理卫生的三级预防(领会) 传统的心理卫生三级预防包括:初级预防:向人们提供心理卫生的知识,以防止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尽早发现心理疾病患者,并提供心理和医学的干预;三级预防:防止住院病人的心理异常转为慢性,使他们尽快回到社会生活中去。 2、学校组织体系的三级预防(领会) 心理社团学生和社会工作者或心理系学生(作为学生自助与助人的预防网络中的骨干,能有效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范围)、学生辅导员与班主任(负责本院系、本年级的)、心理咨询中心专兼职老师(全校学生)共同组成的心理健康的三级预防网络。 3、心理教育对象的三级预防(领会):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预防网络的主体出发,对三级预防网络进行设置 初级预防对象:是针对一般学生和适应困难学生进行一般辅导; 二级预防对象:针对濒临偏差行为边缘的学生进行较为专业的辅导咨询; 三级预防对象:针对偏差行为和严重品行困难学生进行专业的矫正咨询和身心康复。 三、学校三级预防网络的构建和实施:(应用)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要明确自己的重要职责,建立自己的教育行政体系。其次指导中心要和校内其他部门有效协调,明确分工。最后除了充分发挥校内功能外,校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社会支持的重要一环。 第十章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与价值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识记) 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纪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是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每一个学生在心理方面建立起来的档案材料。 广义的心理健康档案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资料。 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领会) 工作;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4、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领会) 学质量及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室;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制度;建段。 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资料搜集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的种类(识记)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制 团体资料和个人资料、专项资料和综合资料、量化资料(定量研究获1、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领会) 得)和非量化资料(定性研究获得)。 目前在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主要有五种模式: 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的搜集方法(领会) 教研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等同,政治课教师兼职,对早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心理测验法。 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却是的却是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对深入开展(1)观察法 不力)、教科室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置于教科室的管理之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学生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对心理教师摆脱了学科教师身份的束缚)、德育管理模式(将工作置于所观察的事实加以纪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学校学生处或政教处的管理之下,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一种方法。观察法分类:按观察者是否参与学生活动,分为参与性观的一部分或是德育工作的补充,是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与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按观察者是否借助仪器,分为直接观察法和班主任工作,提升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也得间接观察法。 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班主任工作模式(不设专职的心观察法的使用:1.确定观察对象,对观察行为下一个操作性定义;2、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政教处布置,班主任直接完成)、独得到的资料用适当的方式记录下来。记录的方法:自编代码系统,项立模式(设置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侧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检核表,频率记录法,等级评定法,轶事记录法。 实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有利于心理健为使观察法所获得的资料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在运用观察法时要康课程的规范化)、全面渗透模式(工作提升到学校层面上来考虑,注意以下几点: 建立与学校其他处室平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由校长直接管理,) 执行观察的人要经过专门的训练;观察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要以任何2.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领会) 方式干扰观察对象的行为;应建立特殊的观察代码;在记录观察结果心理健康教育应在校长的领导下,由分管校长负责管理,成立心理健时,应注意记录行为出现的情境。 康教育中心,成员由分管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年级组长、学生团队(2)访谈法 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及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组成,中心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搜集对方有关心理和主任由分管校长兼任,副主任由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担任,其他管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理人员需要配备。具体组织: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心理健康教分类:按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分为:结构访谈和非育中心、家长(社区)委员会。在学校具体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结构访谈; 人员有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专职教师、班主任、按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得中介物,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学科教师、家长等,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体系。 按访谈对象的特点,分为: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立 特点:优点:可以灵活。有针对性的搜集学生的资料;使用范围广,1、心理健康教育室的设置(应用) 可以获得丰富广泛的资料,有利于对人的各种心理与行为进行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室的环境设置应选择明亮、舒适、安静、隔音和稍具隐和多方面的探索;搜集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蔽性的地方。设备的购置要视学校的经济状况和教育室的面积大小,访谈法的使用:1、要编制访谈计划,设计访谈问题;2、要了解访谈不过一般最基本的设备是应具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室内的布局对整个对象,接近访谈对象;3、掌握访谈技术,实施访谈4、做好访谈记录,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气氛协调是有影响的,布局整齐、协调则有助于提记录方式有笔记法和录音记录法两种,笔记法分为速记、详记和简记。高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室的开放时间可视人员数量和经费情况实一般而言不愿意被录音。 行定期和不定期开放,全天开放和择时开放。 (3)问卷法 2、心理健康教育室的管理(领会) 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心理健康教育室的投入与经费:是一个服务机构,非经营性的赢利机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构,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来支持和保障它的运行。 分类:按问卷中提出的问题的结构程度可以将问卷划分为:结构化问心理健康教育室的收费:对学生是免费的;家长、一般社会其他人员,卷和非结构化问卷; 收取一定的费用。原因:一、可以通过收费来增加机构的经费收入。按问卷传递的方式分为:发送问卷、访问问卷和邮寄问卷。 二、收取一定的费用有助于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 特点:目的性更强,内容更加详细完整、设计更加精确科学、标准化3、心理健康教育室的组成与职能(领会) 程度更高,更加经济。 心理咨询室:接待咨询;心理测量室:进行各种心理测量;心理阅览使用:关键是设计好问卷。问卷一般包括题目、前言和指导语、问题、室:提供心理资料的阅读;心理松弛室:心理放松和调整训练;心理选择答案和结束语等部分。实施问卷程序包括:被试选取、分发问卷、活动室:小组咨询与辅导而设置的心理活动场所。 回收问卷、分析问卷和结果处理等。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评估 (4)作品分析法 1、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涵义(识记) 是研究者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以及学生的作品,来搜集研究对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和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象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日记分析法(日记是集信息、资料分析和整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一种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一般有个人日记和集体日记之分)、自传分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和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析法(自传分为结构性自传和非结构性自传,还可分为主题式自传和2、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功能(识记) 综合式自传) 导向功能(指明方向)、诊断功能(发现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激励(5)心理测验法 功能(评估结果直接影响学校形象荣誉和利益,激发被评者的成就动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最主要和最为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选择机)、改进功能(及时找出问题的关键,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合适的测验量变进行施测。在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是首先考虑选择标究功能、管理功能(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准化测试,其次要明确测试的目的。功用和适用范围。 化)。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 3、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原则与过程(领会) 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 (1)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又称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项目,是指能从中揭示客观性原则(客观的标准和明确的步骤)、可行性原则(可行性的角度)、或了解到得有关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全面性原则(全局的观点)、发展性原则(发展的观点) 效果等方面的资料。一般包括:学生本身的有关资料(学生综合资料、(2)过程 心理测评资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资建立评估组织(组成:教育行政部门的分管领导和管理人员、心理健料。 康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者、学校领导等)、(一)、学生综合资料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确定评估目标、设计评估指标体系(一般大致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工学生基本情况、身体状况、家庭生活环境、社区生活环境、学校学习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场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档生活情况、重大社会生活事件。 案、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搜集评估信息(听取(二)、心理测评资料反应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应汇报、查阅材料、实地考察、座谈讨论、问卷调查、考查测验)、整理记录心理测评的类型。日期。时间。场所。施测者与报告者、结果、评估信息、形成与利用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文本分析、及教育建议等,主要包括:能力状况及教育建议、人格特征分报告、出版发表评估研究论著(论文),也可更具需要向被评者解释说析及培养建议、心理状况及辅导策略、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职明评估结论,从而推动进一步发展) 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 4、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内容(应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是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评估(人数与比例、学历和职称、专业及培训、碍,应做好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个案记录,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其他如性别、工作年限、年龄)、活动场地与设施评估、档案材料评估性记录集评价。 (工作情况材料、档案资料)、课程评估(课程设置、教材及教师、教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程序(应用) 学发放和过程、课程效果)、组织管理评估(领导的重视程度、管理机统计及结果解释、提出教育对策与建议、撰写测评报告、建立心理健构、管理过程)。 康教育档案 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3
生表示高度注意和关心、不轻率地命令学生、能自我评价,不将自我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能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师生之间能融洽的交谈,又能保守学生的秘密、言行一致而又充满自信、具有幽默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具有以下8项人格特征:爱心、热情、耐心、宽容、敏锐、乐观、幽默、负责。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领会) 专业素质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没有必要的专业技能,是很难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 从广义上说:专业技能包括:心理测评的技能、设计并实施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技能、设计并实施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能、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的技能。从狭义上说:专业技能指: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能。我国台湾学者宗亮东依照咨询的过程,将专业技能分为开始的技能、利用资料的技能、情感反应的技能、沉默的技能、引导的技能、恢复信心的技能、终结的技能等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作用(领会)必要性(理解)首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以保护,保证其按照规律和要求运作;其次,可以调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部的各种意见,消除彼此间的争议。第三,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保护。第四、可以为当事的来访者提供保护自己的法律依据。也有局限性:历史、时间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道德来约束、会出现道德与法律不和谐或矛盾、道德不具有预见性。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判断(领会):斯温逊4标准:个人和职业的诚实、以符合来访者的最大利益为原则、咨询者的行为不应有个人的欲望和图谋、能证明自己所采取的咨询行为是正当的;斯泰勒4方面:有益、无害、自主、公平。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养 1、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识记)通用的名称:学校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资格与学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接受研究生以上学历教育。 培养模式:一是科学家—实践者模式,二是应用职业心理学家,三是科学家—学术型模式,一般而言,第一、三类模式训练的学生,最终获得的学位是哲学博士学位,他们一般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通过第二类模式的学生,最终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从事心理咨询等临床实务工作。 课程设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方法课程、选修课程4类 服务与职责:哲学博士学位:高等学校主要是大学生和其他与学校有关人员;心理学博士学位:大学或者规模较大的中学;心理学硕士或者接受心理咨询专业培训的一般教师主要是中小规模的中小学从事兼职咨询工作。 2、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领会)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初级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师资队伍比较薄弱,表现在两方面: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专业人员质量有待提高。 教育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的在职培训;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培养;社会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成长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意义(领会) 几乎初学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的人,都认为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掌握某些特别的新技术或更高明的方法。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个人的自身成长。只有自己是一个体验着成长并具有成长功能的人,才可能接受别人的成长,才可能体会到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需求,也才可能真正促进他人的成长。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重要课题(应用):身为心理辅导与教育者,我们带领来访者探索的深度,并不会超过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探索深度。 我们需要面对和处理好的个人重大课题:澄清个人的生命哲学观;探讨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解决个人生活中的“未完成事件”;高度的自我觉察能力;提升专业伦理水平。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主要途径(应用) 通过培训促进个人成长;通过建立归属感促进成长(新旧朋友,沟通探讨,取得理解和认同,获得支持和帮助);通过研究促进个人成长(研究中使自己的视野更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多);通过辅导实践自我探索;通过成长小组成长;督导与继续培训;自己接受心理辅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