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下面内容进行复习,其中与第九章的转基因技术及第十章的标记技术有关的内容不用看,填空也可以不看。考试题型包括:1、判断题(10题);2、选择题(10题);3、名词解释(5个);4、问答题(5题);5、论述题(2题);6、计算题(1题)。
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水产动物育种:是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aquatic animals)的遗传结构, 育出适合人类需要的品种的过程。 2 过渡品种:介于原始品种和育成品种之间的中间类型它是由原始品种经过某种程度的人工
改良而产生。
3 品系:品系是指来源于一个亲本对(或共同祖先)、具有一定特点、能够稳定遗传、拥有一
定数量的群体。
4 品种:品种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创造出的一种生产资料,一般是指经多代人工选择育成,
具有遗传稳定、优良经济性状及具有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的表型性状的水生动物群体。
5 地方品系:在品种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动物群体的不断扩大,分布区域也会逐步扩大,由
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饲养管理水平和方式的区别,品种内会出现差异。具有 这样差异的类群可以称为地方品系。
6 近亲交配系(自交系):由连续的同胞交配及回交形成的系统称为近交系,是为杂种优势
利用或实验动物的培育而生产的纯系。
7 单系:由一个系祖与多个个体交配发展而来的群体。一般是为了利用该系祖某一优良的性
状,其后代称为单系,其中每个个体均有此系祖的遗传基因。
8 群系:一个品系的系祖是一个群体。一般是先建设一个基础群体,群体内个体具有所需要
的某一或多个性状,然后群体繁育得到的后代即为群系。
9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个体所组成的群集。这些
个体通过交配以及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而发生联系,并享有共同的基因库。
10 育成品种:由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一种生产资料,一般是由同一祖先经过严
格的人工选择培育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群体。
11 自然品种:是指未经任何人工选择或育种活动,经过简单的驯化过程或不经过驯化直接
为人类的养殖活动所利用的自然种。
12 原种:指来自模式种水域或其它天然水域并用于增养殖生产的野生水生动物种,以及用
于选育种的原始亲本。
13良种:指生长快、肉质好、抗逆性强、性状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增养殖 (栽培)生产的水生动、植物种。它必须具备下列性状:(1)优良经济性状遗传稳 定在95%以上;(2)其它表型性状遗传稳定在95%以上。
14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对物种进行处理,使其发生突变而产生新品种的
育种技术 。诱变可以增加变异率,打破旧连锁及进行染色体片断的位移,提高 育种效率。
15 种质(germplasm):指决定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16 种质资源:又称为遗传资源,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材料。
17 物种:从生物学特征角度来看,物种是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和生殖繁衍的一组自然种群,
通过某种隔离机制,使得它们在遗传上同其他类似的一组种群相互隔离着。从种 质资源的角度来看,物种就是拥有自然闭锁机制的相对独立的基因库。
18 gene pool:基因库。是指一个物种所含有的总的遗传信息。基因库的数量和质量是种质
资源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
19 genetic diversity: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
分子、细胞、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异度;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不同群体和 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程度。
20 杂合度:是遗传变异的一个量度,是指基因座上是杂合的个体的平均频率,或称为群体的平
均杂合性。
21 蛋白质多态性:指一种蛋白质存在多种不同的变型,这些变型的产生是由于同一基因位
点内的突变,产生复等位基因,导致合成不同类型的蛋白质。
22 遗传漂变:对于所有有限大小的种群来说,由于小样本抽样的基因数量有限而导致种群
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世代间发生变化的现象。
23 选择育种:又称系统育种,是根据育种目标,在现有品种或育种材料中选出经济性状优
良的个体用于培育新品种的方法。通过不断地对变异的群体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以达到主要经济性状的提高和稳定。
24基因迁移:也称为基因移居,是指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群体的一部分,因某种原因移至基
因频率不同的另一群体,并杂交定居,从而改变了群体的基因频率,这种影响也称迁移压力。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群体中。大规模的迁移会形成强烈的迁移压力引起群体遗传结构的改变。
25 纯系学说:丹麦植物学家(W.L.Jonannsen)在1903年提出来的,是纯系育种方法的理论
基础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在纯系的混合物中选择有效以及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无效。
26质量性状:是指品种的一系列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呈间断变异的性状。一般认为其表
现型由染色体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等位基因控制,呈显、隐性关系,易于观察区别,且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而选择相对比较容易。
27数量性状:是指那些占多数、呈连续变异、个体间表现的差异只能用数量来区别的客观
指标,如体长、体重、生长量和生产量等一系列的变异性状。数量性状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其遗传情况比较复杂,而且其表型受环境影响较大。
28 测交:F1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29 伴性遗传:当基因位于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上的时候,它的遗传就与性别密切联系起来,
这种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现象叫做伴性遗传,也叫性连锁遗传。
30 同型配子:生殖母细胞中的两个性染色体如果相同,经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配子也相同,这类
配子称为同型配子。产生同型配子的性别称为同配性别。
31 异型配子:生殖母细胞中两个性染色体不同则产生两种不同的配子称异型配子。 32 加性效应值:就是影响数量性状的多个微效基因的基因型值的累加,也称性状的育种值,
是性状表型值的主要成分。
33 留种率:即选择压力,是指选作育种对象的个体数(n)占选择前群体总个体数(N)的百分
比值,即P(%)=n/N×100。
34 一因多效:指的是染色体上一个或一对基因影响生物多种性状的表型。由一因多效造成
的遗传相关能够稳定遗传。
35 连锁不平衡: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等位基因出现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称连锁)
的频率与预期的随机频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连锁不平衡 。
36 家系选择:从混有不同类型的原始群里选出优良个体留种,建立若干家系并繁殖后代,
家系内逐代淘汰劣质个体,家系间逐步淘汰劣质家系,选留超越原始群体及对照品种、符合原定选择指标的优良家系,进而参加品系产量测定,称为家系选择。
37 个体选择:以个体为单位,以每一个体的表型值大小为准绳,将入选个体混养在一起,
任其交配繁殖子1代,再从后代中选择表现型好的个体闭锁繁育子2代,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形成新品种,又称为集体选择或群体选择。
38育种值:决定子代平均基因型值的是它们亲本的基因,因此对一个个体的遗传评价,必
须从它的子代的平均数值加以判断,并把子代距母本群体平均数的平均离差(离差也叫差量,是单项数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平均离差即各离差的均值)的两倍值称为育种值。
39 育成杂交:所谓育成杂交,就是指将分属不同品种(品系或自然种)、控制不同性状的基
因随机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型,再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其遗传机理是基因重组和互作。
40 简单育成杂交:简单育成杂交又称增殖杂交,是根据当地、当时的自然条件、生产需要以
及原地方品种品质等条件的限制,从客观上来确定育种目标,应用相应的两个或多个品种,使它们各参加杂交一次,并结合定向选育,将不同品种的优点综合到新品种中的一种杂交育种方法。可分成二品种简单育成杂交和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
41级进育成杂交:又称吸收杂交、改造杂交、渐渗杂交,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
和生产需要以及原有地方品种品质等所客观确定的育种目标,将一个品种的基因逐渐引进到另一个品种的基因库中的过程。
42 引入育成杂交:又称导入杂交、改良杂交,是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或根据当地的自然条
件、经济条件和生产需要以及原有地方品种品质等所客观确定的育种目标,通过引入品种对原有地方品种的某些缺点加以改良而使用的杂交方式。
43一般配合力: 是指某一亲本品种与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在某个性状上的平均表
现。一般配合力高的性状反映了亲本品种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大,不仅其杂种第一代的表型数值与双亲平均值有密切关系,而且随着世代的增加,基因型的纯合,增效基因的逐代累加,有可能选出稳定的超亲重组型。
44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组合的实际产量,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偏差。
它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互作效应控制。
45回交育种:回交育种是指两品种(品系)杂交后,通过用杂种与亲本之一连续多代重复杂交,
把亲本的某些特定性状导人另一亲本的育种方法。
46 杂种优势:所谓杂种优势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遗传类型的个体杂交所产生的杂种第
一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优于两个亲本种群平均值的现象。
47 经济杂交:由于杂种在第二代会表现出基因型的分离进而失去优势的生活力和生产性能,
同时失去表现型的一致性,因此杂种优势只能利用一代。这种只利用第一代杂交种的优势来进行养殖生产的杂交称为经济杂交,又称杂种优势的利用。
48 轮回经济杂交:是将参加杂交的各原始亲本品种轮流地(或交叉地)与各代杂种进行回
交,以在各代都获得经济杂种,并保留一部分作种用,以再与另一原始亲本品种回交的一种周而复始的经济杂交方式,以保证后代的杂种优势。
49杂交不孕:是指不可交配性,即由于亲缘关系远,使两个物种的生殖细胞产生配子隔离而不
能正常受精、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因而不能获得有生活力的后代。
50杂种不育:是指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彼此杂交能够获得杂种,但因其生理功能不协调,生殖
系统遭受干扰,使杂种不能繁殖后代或繁殖力很低的现象。
51染色体组:生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或者是生物体世代交替中,能维持配子正常功能的、最
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
52 同源染色体:在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 来自父本和母本的两个染色体组,称为同源染
色体。
53 同源多倍体:从来源上分析,如果加倍的染色体来自于同一物种或在原有染色体组的基础
上加倍而成,则称为同源多倍体。
54 雌核发育:是指卵子在精子的刺激下,依靠自身的细胞核发育成个体的一种有性生殖方
式。
55 人工雌核发育:是指用遗传失活的精子激活卵子的发育,精子不参与合子核的形成,卵子仅
靠雌核发育成胚胎的现象。
56 Hertwig效应:采用物理射线处理精子时,通常伴随着照射剂量的增高, 受精后胚胎的成活
率降低;当照射超过某一剂量时,成活率反而回升,这种现象称作Hertwig效应
57 中心粒:是中心体的主要结构,位于核附近由9组三联体微管围成的成对圆筒状结构,即
一个中心体含有一对中心粒,且互相垂直形成\"L\"形排列。
58 雄核发育:是指通过用放射线照射等方法完全破坏卵核,仅把卵子作为营养源,依靠精子由
来的精核发育成胚胎的现象。
59 性别控制:是通过人工处理改变水产动物遗传性别所主导的发育方向,使个体或群体的性
别按照人类设计的方向发展,进而成为单一性别或群体处于不育状态的群体的方法。是利用水产动物不同性别之间生产性能的差异来提高生产效果的一种方法。
60个体发育:指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
性成熟等过程。
61系统发育:也称系统发展,是指某一个类群起源后的发展演变的历史。生物的个体发是 对其系统发育的反映。
62驯化:人类按照自身的意志,将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称为驯
化。驯化的实质是生物的遗传、选择(包括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变异与隔离诸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使生物自身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产生新的适应类型。
63极端驯化:又称激进式驯化或直接驯化,是指直接将欲驯化的生物置于需适应的极端环 境中进行驯化的方式。
64渐进式驯化:又称为过渡性驯化,是指被驯化对象通过阶梯式的条件训练逐步地适应新 的环境的过程。渐进式驯化的过程是连续而温和的,每个阶梯的环境变化压力都 以其多数个体能够容忍为度。
65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其原生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传播
到另一个环境定居、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或改变迁居地的生态环境的事件。
66选择差:指已选择个体性状的平均值与选择前整个群体该性状平均值间的差数。
67选择强度:是标准化的选择差,在数值上等于选择差(S)除以被选择群体的表型值标准差
(δ,即I=s/δ) 。
68选择压力:是指选作育种对象的个体数(n)占选择前群体总个体数(N)的百分比值,即
P(%)=n/N×100,又称留种率。 69选择反应:是一种衡量选择效果的指标,指受选择性状经一世代的选择后,性状平均值的变
化情况,在数值上等于选择亲本所繁殖的子代表型平均值(Yf)减去选择前群体的
表型平均值(Y),即R=Yf-Y。
70世代间隔:是指子代出生时其父母的平均年龄。
71指数选择法:指综合各性状,依其重要性和各性状的优势,用记分或评点方式,或对各
种性能的判据加权后相加得出一个综合性的判据(指数),以此为标准,把达到综合评点或指数的个体留种。
72表型相关:就是两个数量性状表型变量间的相关。
73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并对杂种后代培育、选择以育成新品种的方
法。
74环境相关:由于两个性状受个体所处相同环境造成的相关,称之为环境相关
75转基因品种: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某些对目标动物有利的基因整合进动物的基因组已经
成为可能。
76 细胞工程:以细胞培养和细胞操作为基础,在细胞水平上(包括染色体和细胞器水平), 按照人们的愿望,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有计划地控 制、改造细胞,使细胞的某些遗传特性发生改变的技术体系。
77 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或不同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工 程中的核心技术 ,可以发生在体内或离体条件下。细胞融合过程可以发生在 体内(自然条件下),如受精过程。 78 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指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抗原物质中多种抗原 决定簇的多种抗体混合物。如:免疫血清(含多种特异性抗体)。
79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 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80 单克隆抗体技术:用骨髓瘤细胞与经特定抗源免疫刺激的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 胞,杂交瘤细胞既能象骨髓瘤细胞那样在体外无限增殖,又具有B淋巴细胞 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因此,单克隆抗体技术又称为杂交瘤技术。
81 细胞核移植:应用显微操作技术,将一种动物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到同种或异种动物 的去核(或核已灭活)卵母细胞内,并使其分裂、分化、发育成胚胎甚至成 体的技术。
82 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操作并改变生物遗传特性的技术,也即是指按人们的需 要,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在体外构建成杂 种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表达的操作。 83转基因: 是指在DNA操作过程中整合到动、植物受体细胞染色体上的外源基因。
84转基因技术:是指在DNA操作过程中用到的:重组子构建技术、重组分子导入动植物体 内的转化技术、转基因在受体细胞染色体上的稳定整合及可靠表达技术。 85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s):可以明确反映遗传多态性的生物特征。两个基本特征:遗 传性,可识别性。
86遗传多态性:在经典遗传学中,是指等位基因的变(差)异;在现代遗传学中,是指基 因组中任何座位上的相对差异或者是DNA序列的差异。
87 同工酶:一个以上基因座位编码的酶的不同形式,具有功能相同而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 的一类酶。
88等位酶:同一基因座上的不同等位基因编码的同工酶。
89分子遗传学标记: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即能反映个体或种群间差异特征的 DNA片段。
90显性标记(dominant markers):指F1的多态性片段与其亲本之一完全相同。如RAPD、
AFLP、ISSR等。
91共显性标记(co-dominant markers):指双亲的两个以上分子量不同的多态性片段均在F1 中表现。如RFLP、SSR、SCAR等。
92遗传多样性:广义上,指生物所携带遗传信息的总和,即各种生物拥有的多种多样的遗 传信息,包括生物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异度; 狭义上,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不仅指遗传变 异程度的高低,而且包括遗传变异的分布格局,即群体的遗传结构。在一个群体 中,存在着两个或多个有着相当高频率(大于1%)的等位基因。
93遗传连锁图谱:以染色体重组交换为基础,以遗传标记为路标,以两位点间的重组值作 为遗传标记间的距离来建立的图谱。
94基因定位:就是寻找与目的的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并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高 密度遗传连锁图的建立使目的基因的定位更为方便。 95 分子遗传学标记辅助选择(MAS):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育种技术,通过与目标 性状紧密边锁的DNA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进行了间接选择的现代育种技术。 96 群体品种:指品种的繁育群体大,以随机方式进行繁殖后代的品种,群体内多个个体的 遗传基础具有杂合性。
97 杂交种:指经严格筛选后配制的杂交优势组合的F1群体。基因高度杂合,群体表现出 较强的生产性能优势。杂交种不能稳定遗传,F2代发生分离,生产性能严重 下降。
98 纯系品种:指生产上利用的遗传基础基本相同、基因基本纯合的品种。水产养殖上的纯 系品种有两大类:雌核发育、高度近交。
99 品种混杂:指品种内具有了一些本品种不应该具有的基因或遗传物质,使品种表现出非 本品种固有的性状和性能,同时,也降低了品种的生产性能。 100 近亲系数:是指一个个体在某个基因座位上从上代得到两个遗传上等同的等位基因—— 即由一个祖先携带的一个等位基因的两份拷贝的机率。同一座位的两个基因 如果分别来自无亲缘关系的两个祖先,尽管这两个基因的结构相同,但不是 遗传上等同的,只有同一祖先的特定基因的两个拷贝,才称为遗传上等同。 因此,纯合体不一定是遗传上等同的。
101 有效群体:一个群体内所有参与下一世代形成过程的雌雄个体的总合。有效群体越小, 近交系数越大。
二、判断题
1. 水产动物研究的对象非常庞大,育种学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 2. 许多水产养殖的无脊椎动物的多产性比任何陆生脊椎动物都大得多。 (√) 3. 没有种质,物种不可能传代和进化,个体也不可能发育和生长。 (√) 4. 从生物学特征角度来看,物种就是拥有自然闭锁机制的相对独立的基因库。 (×) 5. 对物种多样性的表述中,生态学强调物种多样性的自然选择、适应进化的生物学属性。 (×) 6.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异度。(×) 7. 如果引种对象本身对于引入水域的生物是一种敌害生物,那么应持慎重的态度,以免破
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 8. 食人鱼是脂鲤目脂鲤科锯脂鲤属鱼类的统称,是南美洲食肉的海水鱼。 (×) 9. 品种的引进只要对本地区有利就可以,不需要进行全面的生态学评估。 (×)
10. 中国是世界银鱼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区。 (√) 11. 家养驯化是指引进种需要几代乃至若干代才能完成驯化过程。 (×) 12. 直接驯化是指直接将欲驯化的生物置于需适应的极端环境中进行驯化的方式。 (√) 13. 选择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其创造性作用。 (√) 14. 2O世纪50年代,我国经数年的连续六代选育,得到性状稳定的荷包红鲤后代,经济性状
显著提高,成为我国育成的第一个鲤优良品种。 (√) 15. 同一基因型不因环境条件改变而产生不同表型。 (×) 16. 表型相同不一定代表基因型相同。 (√) 17. 遗传力越高,对微环境抵抗力就越强,选择准确度就越高。 (√) 18. 一般认为,具有0.4以上的遗传力值的性状就有选择效果。 (×) 19. 所谓表型相关就是两个数量性状表型变量间的相关。 (√) 20. 在育种和生产实践上,严格地说,只要有一对基因不同的两个个体进行交配,便是杂交。 (×) 21. 简单育成杂交可分成二品种简单育成杂交和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 (√) 22. 遗传学上将有亲缘关系个体间的交配称为回交。 (×) 23. 国际遗传育种学界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谁掌握种质,谁就掌握未来”! (√) 24. 亲本群的选育主要包括选优、提纯、复状三个方面。 (×) 25. 四元杂交是由2个品种的4个品系组成的杂交,即 (甲1X甲2) X (乙1X 乙2)。(×) 26. 一个品种与一个自交系杂交,或用一个品种与一个单交种杂交,都称为顶交。 (√) 27. 杂种不育是指不可交配性,即由于亲缘关系远,使两个物种的生殖细胞产生配子隔离而
不能正常受精、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因而不能获得有生活力的后代。 (×) 28. 杂种的表现型一般可表现为:偏母型、偏父型、中间型和完全偏母型四种类型。 (√) 29. 鱼类的卵子排出以前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的中期。 (×) 30. 自然界中,营天然雌核发育的动物种类很少,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银鲫。 (√) 31. 大多数生物都是二倍体。 (√) 32. 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均可用来快速建立纯系。 (×) 33. 在雌核发育中,精子进入卵内只起刺激卵子发育的作用。 (√) 34. 与正常二倍体相比,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成活率并没用明显降低。 (×) 35. 雄性罗非鱼比雌性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快,雌性鲤比雄性鲤的生长速度快。 (√) 36. 原始生殖细胞在未进入生殖嵴之前,既可分化为精原细胞,又可分化为卵原细胞,(√) 37. 具有向精原细胞分化的原始生殖细胞生殖质的颗粒结构多于线状结构。 (×) 38. 水产动物的性别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由其生理构成所表现出的性别,称为遗传性别。 (×) 39. 雌雄同体可分为雌性先熟雌雄同体和雄性先熟雌雄同体两种类型。 (×) 40. 大多数水产动物的性别从外形上是很难分辨的,只有通过解剖和观察性腺才能确定。但
也有一些种类在外部特征上有雌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外部性别。 (√) 41. 水产动物性染色体的主要决定类型分为XX-XY型、XX-XO型、ZW-ZZ型和ZO-ZZ型。(√) 42. 细胞色素p450芳化酶是由雌激素合成雄激素的主要酶,而性激素在鱼类性分化中是必
需的。 (×) 43. 水产动物是变温的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棘皮动物)或鱼类,其遗传变异
程度低于家畜等恒温的脊椎动物。 (×) 44. 尼罗罗非鱼♀×鲫鱼♂得出的后代具有生活力,而且具有杂种优势 (√) 45. 品系若具备优良性状,即可经过鉴定,成为品种,进行推广使用。 (√) 46. 一个品系的性状必须独特,但不一定符合生产需求。 (√)
47. 48. 49. 50.
通过引种和驯化可以直接将其他国家或地区优良的品种引进加以利用。 (√) 品系若具备优良性状,即可经过鉴定,成为品种,进行推广使用。 (√) 纯系杂交能够具有最大的杂种优势。 (√) 太平洋牡蛎、虾夷扇贝、海湾扇贝、SPF凡纳滨对虾、大菱鲆、漠斑牙鲆均属于我国 获准推广养殖的引进种。 (√) 51. 外地种质资源来自外地或由外国引入,来源广,特性丰富,适应性强。 (×) 52. 物种多样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物种的形成与不断分化。 (√) 53. 一个基因或一个表型特征若在群体内有多于一种的形式,它就是多态的基因或多态的表
型。 (√) 54. 若碱基对由于随机变化产生同义密码子,将会导致翻译不同氨基酸,由此也因为氨基酸
的改变影响了蛋白质的正常功能。 (×) 55. 水产动物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往往比陆生动物的要小。 (×) 56. 如果用于繁育的个体少了,一些等位基因就可能因遗传漂变而漏失。 (√) 57. 选择是育种工作中一个最基本和有效的手段,通过选择能产生新基因,增加水产动物某
一种群内具有育种价值的基因频率,降低育种所不需要的基因频率。 (×) 58. 选择的实质就是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 (√) 59. 一般采用单性发育技术方法来快速建立纯系。 (√) 60. 在雌核发育后代中,由于高度的纯合性,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近亲交配衰退现象。 (√) 61. 选择差越大,说明供选择性状的变异程度就越小。 (×) 62. 遗传进展与世代间隔成正比。 (×) 63. 选择育种方法中,群体选择的选择效应(Rc)在理论上等于所采用的各种选择方法效
应的总和。 (×) 64. 轮回亲本与杂种每回交一次,其基因频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2。 (√) 65. 杂交种含有的基因组合是自然群体中所不存在的。 (√) 66. 通过人工授精可以打破两个群体间的生殖隔离。 (√) 67. 在水产动物中,多倍体现象比较普遍。 (√) 68. 冷休克处理的温度因种类而异,原则是略低于致死温度。 (×) 69. 鱼类的卵子排出以前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 (√) 70. 与正常二倍体相比,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成活率明显升高。 (×) 71. 具有向卵原细胞分化的原始生殖细胞生殖质的颗粒结构多于线状结构。 (√) 72. 有些引进种则仅仅是扩大其分布区,环境没有太大变化,即为移植。 (√) 73. 罗非鱼的系统发育与海水有关,所以适应盐度的范围很广。 (√) 74. 鲤、鲫等鱼类分布广数量大,一般都有较大的适应能力。 (√) 75. 溯河性鱼类生活在江河,但溯至海洋中繁殖。 (×) 76. 几乎所有细胞都有仙台病毒(HVJ)受体,HVJ 可诱导各种动物细胞。 (√) 77. 来源于鱼类自身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可使外源基因具较高水平的表达或表达组织特异性、 时期特异性。 (√) 78. 注入鱼类受精卵的外源DNA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经历复制扩增、到原肠期后逐渐降解或 丢失,大多数外源DNA能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 (×) 79. 转基因技术中外源基因的整合效率受到外源DNA拷贝数(剂量)、片断长度(构型)、 注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与受体鱼种类无关。 (×) 80. 嵌合体整合的外源基因在世代传递过程中,部分拷贝丢失,不完全按孟德尔方式遗传。 (√) 81. 转基因鱼所带的外源基因可通过遗传传递给子代,但子代个体间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差异
很大。 (√) 82. 外源DNA整合到染色体上构型多表现为串状多拷贝头尾相连的构型整合到染色体的一 个位点上。 (√) 83. 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是共显性分子标记,可区分纯合子和杂合子。 (×) 84. 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是共显性分子标记,可区分纯合子和杂合子。 (×) 85. 简单序列重复(SSR)是共显性分子标记,可区分纯合子和杂合子。 (√) 86. 从狭义上讲,遗传多样性是指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着两个或多个有着相当高频率(大于 1%)的等位基因。 (√) 87. 对于自然品种或野生原种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水产养殖群体,多数为群体品种。 (√) 88. 群体品种的生长性能是靠其遗传上的同质性来达到的。 (×) 89. 多数农作物品种和大型养殖动物的育成品种为纯系品种。 (√) 90. 多代近交获得的高度纯合的群体多数基因位点的基因处于纯合状态,这些纯合的基因无有害基因或很少有害基因时,遗传的异质性低,同质性高,生产性能好。 (√) 91. 经过多代选择的育成品种(纯系品种),其优质的生产性能是以高度杂合的遗传基础为基础的。 (×) 92. 水产动物的育成品种,其优良的生长性能是靠相对的纯合和一定的杂合来维持的。(√) 93. 目前生产上用的多为三倍体,由于人工培育的三倍体基本是不育的,所以没有产生后代污染其他品种的可能性。 (√) 94. 对于自然品种或野生原种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养殖群体,多数为群体品种,这样的品种的生长性能是靠其遗传上的异质性来达到的。 (√) 95. 人工养殖的水产动物品种遗传特点表现为:群体数量大,随机交配,杂合度低。 (×) 96. 一般认为外源DNA常在刚刚完成复制或正在进行复制的染色体区整合。 (√)
三、选择题
1. 水产生物的变异程度较高,其贝类的杂合度约为 C 。
A、0.05 B、0.10 C、0.15 D、0.35 2. 下列不是品系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D 。
A、有固定的形态特征; B、具有较高的经济性状; C、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 D、具备巨大的数量。 3. 高技术品种不包括 B 。
A、多倍体品种 B、雄核发育品种 C、转基因品种 D、雌核发育品种 4. 杂交育种不包含 A 。
A、自由交配 B、种内杂交 C、种间杂交 D、地理杂交 5. 现在普遍建议每代最小的有效繁育群体大小为 A 。 A、50-500 B、100-200 C、10-50 D、1000-3000
6. A 是水产育种工作中最根本的方法。
A、选择育种 B、杂交育种 C、诱变育种 D、转基因育种 7. 引种的类型包括 A 。
A、移植与驯化B、移植与直接利用C、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D、驯化与间接利用 8. 下列不不属于掠食性鱼类的为 D 。
A、狗鱼 B、乌鳢 C、鳜 D、鲫鱼 9. 非生物因子对引种的影响不包括 B 。
A、温度 B、湿度 C、盐度 D、营养
10. 从外地或国外引进优良品种或物种使之在本地区繁衍后代并形成一定生物量的工作称
为 B 。
A、驯化 B、引种 C、驯养 D、移植 11. 引种材料类型不含有 D 。
A、受精卵 B、苗种 C、成体 D、卵子 12. 驯化的分类不包括 B 。
A、养殖驯化 B、累代驯化 C、引种驯化 D、移植驯化 13. 驯化的方式分为 A 。
A、自发驯化与定向驯化 B、极端驯化与渐进式驯化 C、自发驯化与极端驯化 D、定向驯化与渐进式驯化 14. 与影响驯化速度无关的因素是 C 。
A、遗传基础 B、环境变异 C、自然选择 D、选择作用
15. 在育种工作中,变异、遗传、选择三者的关系是:变异是选择的 B 。 A、保证 B、基础 C、手段 D、对立面
16. 设一个基因座上有两个具有显隐性遗传关系的等位基因A和a,其中A为理想的基因,再
设初始群体均为杂合个体,淘汰aa基因型后,子一代基因频率p= B 。
A、25% B、66.7% C、33.3% D、50%
17. 数量性状的选择效果受性状的三个方面因素影响,其中不包括 C 。 A、变异程度 B、性状的遗传力 C、选择效果 D、人工选择情况
18. 已选择个体性状的平均值与选择前整个群体该性状平均值间的差数称为 D 。 A、选择强度 B、选择压力 C、选择反应 D、选择差 19. 依据育种目标的不同,杂交育种可分为育成杂交和 C 。
A、近缘杂交 B、无性杂交 C、经济杂交 D、远缘杂交
20. 杂种为什么会有优势?关于杂种优势产生的理论说法不一,现在有许多种解释,其中主要
的有以下3个学说,其中不包含 B 。
A、显性学说 B、隐性学说 C、超显性学说 D、遗传平衡学说 21. 四、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鉴别一般不包括 A 。
A、极体计数法 B、流式细胞仪检测法 C、荧光显微分析法 D、染色体分析法 22. 在三系配套技术中,遗传型雄鱼用雌激素诱导性转化后的雌性化雄鱼称为 C 。 A、雄性纯合系 B、原系 C、转化系 D、雌性纯和系
23. 对水产动物的遗传改良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称为 D 。 A、品种 B、品系 C、育种材料 D、种质资源 24. 杂合体Aa连续自交3代后,群体中的杂合体频率为 B 。 A、1/4 B、1/8 C、1/16 D、7/8
25. 当需要改变原有品种的主要生产力方向时,应采用 B 。
A、育成杂交 B、级进杂交 C、引入杂交 D、经济杂交
26. 为了改正地方品种的某种缺陷,改良地方品种的某个生产性能,同时还要保留地方品种
的其他优良特性,应采用 C 。
A、育成杂交 B、级进杂交 C、引入杂交 D、经济杂交 27. 采用级进育成杂交,级进到第四代时,引入的改良品种遗传性达 A 。 A、93.75% B、87.5% C、6.25% D、12.5% 28. 两性繁殖鱼类排出的卵子处于 B 。
A、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B、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 C、第一极体排出时 D、第二极体排出时
29. 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过程中, A 需要进行遗传失活处理。 A、精子 B、卵子 C、精子和卵子 D、受精卵
30. 人工诱导鱼类雄核发育过程中, B 需要进行遗传失活处理。 A、精子 B、卵子 C、精子和卵子 D、受精卵 31. C 育种技术可以打破种间生殖隔离。
A、选择 B、雌核发育 C、杂交 D、转基因
32. 选择的实质就是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但起主导作用的是 D 。 A、突变 B、遗传漂变 C、基因迁移 D、人工选择 33. 让F1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 A 。 A、测交 B、回交 C、自交 D、杂交
34. 表型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P=G+E+IGE 中,G代表 B 。
A、表现型值 B、基因型值 C、环境作用 D、互作偏差效应值
35. 在遗传基础不同的种群、品系、品种之间,制造有益的基因组合,从中选育出符合育种
目标的群体(或个体),这种育种方法为 A 。 A、杂交育种 B、选择育种 C、引种驯化D、生物技术 36. 由一个系祖通过近亲繁殖发展的群体通常称为 C 。
A、品系 B、家系 C、单系 D、近交系 37. 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技术品种 C 。
A 、多倍体品种 B、雌核发育品种 C、育成品种 D、转基因品种
38. 用电泳法观测了虹鳟的25个基因座,其中10个基因座上未发现变异,其余15个基因座上
检出了变异,则多态性程度为 B 。
A、40% B、60% C、67% D、20%
39. 观测到虹鳟4个群体的30个基因座的多态程度分别为0.50、0.60、0.53和0.47的话,
则可这4个群体在这30个基因座的平均多态性为 D 。 A、0.520 B、0.50 C、0.565 D、0.525
40. 现在普遍建议每代最小的有效繁育群体大小为50-500。对于那些仅繁育一代或两至三
代的繁育体系,为了使每代遗传异质性的减少率小于1%,其亲鱼群体的有效数量应不少于 A 尾。
A、50 B、500 C、100 D、150
41. 下列哪项不是自然选择的三大因素 D 。
A、变异 B、遗传 C、自然对变异的选择 D、生存竞争
42. 设一个基因座上有两个具有显隐性遗传关系的等位基因A和a,其中A为理想的基因,再
设初始群体均为杂合个体,亲代自交。若在子一代中淘汰所有的aa个体,其后在群体中A基因频率为 B 。
A、0.5 B、0.667 C、0.333 D、0.25
43. 一般认为,具有 A 以上的遗传力值的性状就有选择效果。
A、0.2 B、0.3 C、0.4 D、0.5
44. 某养殖场在对鱼的体重进行选择时,从池塘捕获的群体平均重500g,而被选择的个体平
均重725g,被选择的个体经过相互交配后,所繁殖的后代在同等条件下饲养同样长的时间,子代平均体重为522.5g。因此,选择反应为 B 。 A、202.5g B、22.5g C、297.5g D、225g 45. 杂种后代与亲本之一再行杂交称为 C 。
A、杂交 B、测交 C、回交 D、自交
46. 理论上回交 C 次后,其后代的经济性状将与轮回亲本极为相似。
A、2 B、3 C、4 D、5
47. 一代杂种某一性状值超过两亲本平均值的百分率,称为 D 。 A、杂种优势指数 B、超亲优势率 C、杂种效果 D、杂种优势率 48. 鱼类的卵子排出以前其分裂相处于 B 。
A、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 B、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 C、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 D、第二次减数分裂前期
49. 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释放时染色体的分离方式不会产生下列哪种类型染色体 B 。
A、3.6n B、3.7n C、2.4n D、2.5n
50. 如果一些水域缺少吃浮游生物和腐屑的鱼类,在引进鱼类时除了 A 外均可以则可以引进。
A、团头鲂 B、鲢鱼 C、鳙鱼 D、 鲫鱼 51. 有些水域缺少食水草鱼类,可引进 A 。
A、草鱼 B、鲢鱼 C、鳙鱼 D、鲫鱼 52. 有些水域缺少食底栖动物鱼类,可引进 D 。 A、草鱼 B、鲢鱼 C、鲤鱼 D、鲫鱼 53. 影响驯化速度的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B 。
A、遗传基础 B、物种分布 C、环境变异 D、选择作用
54. 具有某方面突出的优点,专门用于某一配套杂交生产的品系称为 C 。
A、地方品系 B、专门化品系 C、配套系 D、杂交系 55. 一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称为 D 。
A、品种 B、品系 C、育种材料 D、种质资源 56. 目前引种的主要利用方法是 A 。
A、以新品种直接参与生产 B、经遗传改良后参与生产 C、作为育种材料 D、改善生态环境 57. A 是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A、选择 B、诱变 C、杂交 D、转基因 58. D 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种技术。
A、杂交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细胞核移植 D、转基因技术 59. B 育种技术可以产生新基因。
A、选择 B、诱变 C、杂交 D、多倍体 60. D 育种技术育种时间最短。
A、选择 B、杂交 C、多倍体 D、细胞核移植 61. B 育种技术可用于快速建立纯系。
A、选择 B、雌核发育 C、杂交 D、多倍体 62. C 育种技术可克服远缘杂交不孕及其杂种不育。 A、选择 B、雌核发育 C、杂交 D、多倍体
63. 在回交育种中,每回交一次,轮回亲本遗传组成增加 A 。 A、1/2 B、1/4 C、1/8 D、1
64. (A×B)♀ ×(C×D)♂所获得的后代称为 D 。 A、单交种 B、双杂交种 C、三交种 D、四交种
65. 在[(A×B)♀ ×C ♂] ♀ ×D ♂ 的杂交过程中, C 为中心亲本。 A、A B、B C、C D、
66. 为了获取最大的杂种优势用于商品生产,应采用 A 。
A、育成杂交 B、级进杂交 C、引入杂交 D、经济杂交
67. 当仅需改变本地品种的某缺点时,应采用 C 。
A、育成杂交 B、级进杂交 C、引入杂交 D、经济杂交 68. 下列 C 可以人工诱导鱼类多倍体。
A、烷化剂 B、碱基类似物 C、聚二乙醇 D、γ射线 69. 下列 C 通常用来诱导细胞融合。
A、烷化剂 B、碱基类似物 C、聚二乙醇 D、γ射线 70下列 A 对本地自然条件有高度适应性。
A、本地品种 B、外地品种 C、育成品种 D、引入种
71有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不同于家养动物和作物,为育种提供大量原材料所指的是 D 。
A、本地种质资源 B、外地种质资源 C、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D、自然种质资源 72生长快、肉质好、抗逆性强、性状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增养殖(栽培)生产的水生动、植物种为 B 。
A、原种 B、良种 C、杂交种 D、育成品种
73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需要和原有地方品种的品质等客观条件而确定的改造某一地方品种或品系而进行的育种活动称为 D 。
A、简单育成杂交 B、级近育成杂交 C、引入育成杂交 D、综合育成杂交 74亲缘选配是根据交配双方 A 进行。
A 、亲缘关系 B、体型 C、品质 D、外貌 75 同质选配指以 C 为基础的选配。
A、基因型相似性 B、基因型不同 C、表型相似性 D、表型不同
76下列细胞融合的方法中, B 只能逐一处理细胞,不能像其他方法一样同时处理大 量细胞。
A、电融合 B、激光融合 C、化学融合 D、病毒融合
77转基因技术中外源基因表达产物检测不适宜的方法有 D 。
A、特异性mRNA的检测 B、报告基因的酶法检测 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D、Southern印迹法
78 转基因技术中外源基因整合的检测适宜的方法有 B 。
A、特异性mRNA的检测 B、采用Southern技术,以外源DNA作为探针,进行杂交检测 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D、Northern杂交
79 转基因技术中下列外源基因的导入方法中,对鱼类暂不适应的方法是 B 。 A、组织注射法 B、病毒(噬菌体)颗粒转导法, C、精子介导法, D、显微注射法 80 下列分子标记中被称为第三代分子标记的是 D 。 A、AFLP B、SSR, C、RAPD, D、SNP
81下列分子标记中被称为第二代分子标记的是 A 。 A、AFLP B、SSR, C、RFLP, D、SNP
82下列分子标记中被称为第一代分子标记的是 C 。 A、AFLP B、SSR, C、RFLP, D、SNP
83下列分子标记中不是共显性分子的是 A 。 A、AFLP B、SSR, C、RFLP, D、ISSR
84下列分子标记中, C 实验重复性较差,结果可靠性较低,显性遗传;不能鉴别杂 合子和纯合子。
A、AFLP B、SSR, C、RAPD, D、ISSR
85 经典的遗传育种研究方法无法区分一个重要性状的区分是由哪一个具体的基因控制的, C 为数量性状的定位提供了便捷之路。
A、形态标记 B、生化遗传学标记, C、DNA分子标记, D、细胞遗传学标记 86 人工养殖的水产动物品种,多为 B ,很少有育成品种。
A、纯系品种 B、自然品种, C、杂交种, D、纯系品种和自然品种 87虾类转基因研究中,以 A 作为目的基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A、生长激素基因 B、增强抗逆性基因, C、报告基因, D、抗病基因
四、填空题
1 种质资源的类型包括自然种质资源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2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异度;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不同群体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程度。 3 对于一个理想大小的种群来说,每代遗传异质性的减少(△H)与有效繁育群体大小(Ne)存在的关系为:△H=1/(2Ne)。
4在育种工作中,变异、遗传、选择三者的关系是: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选择是使变异能有效遗传下来的根本手段。 5选择的实质就是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 6基因横跨种群障碍而慢慢扩散,造成一个大群体的基因频率逐渐改变,此过程称为基因流。7 水产动物纯系的建立 一般采用单性发育技术方法来快速建立纯系。 8某一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相对能力称为遗传力。 9水产动物的育种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两大类。
10 基因型值(G)可以剖分为加性效应值、显性效应值、上位效应值。 11 一般认为,具有0.2以上的遗传力值的性状就有选择效果。 12 数量性状的选择效果受性状的变异程度、性状的遗传力和人工选择情况三方面因素影响。 13 假定YP代表被选择个体供选性状的平均表型值,Y为选择前整个群体该性状的平均表型值,则选择差(S)为:S=YP-Y。
14 假定每1000尾鱼中选出1尾育种,那么选择压力P=0.1%。
15 理论上回交4次后,其后代的经济性状将与轮回亲本极为相似。
16杂种后代的表现型是基因型、环境及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的综合反应。
17若 Mh 为杂种性状的平均值,Mf 为母本性状的平均值,Mm 为父本性状的平均值,HI 是以百分数表示杂种与双亲相似的程度,若HI为负值表示偏向于母本,正值表示偏向于父本。
18 目前主要使用的预测杂交效果方法有遗传差距法、配合力法。 19 亲本群的选育主要包括选优、提纯两个方面。 20 远缘杂交不相容性的主要原因有核型差异 、基因位点及基因表达的差异 、核质不相容 。 21 杂种的表现型一般可表现为偏母型,偏父型,中间型,完全偏母型。
22促使远缘杂交可孕和克服远缘杂种不育的方法有正确选择远缘杂交亲本并进行合理的配组,混精受精,诱发多倍体和单性发育。
23 人工诱导多倍体产生的物理学方法有温度休克法、静水压处理、电脉冲休克。 24 人工诱导多倍体产生的生物学方法有远缘杂交 、核移植及细胞融合、四倍体与二倍体交配生产三倍体。
25抑制第一极体释放后,在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离方式有联合二极分离、随机三极分离、非混合三极分离、独立二极分离 。
26 DNA含量测定方法有DNA含量测定方法、显微荧光测定法。 27 多倍体鉴定有染色体计数法、细胞核体积测量、极体计数法。
28 异质精子穿人卵内后,精核不参与发育,但是近侧中心粒向卵子提供了精子星体,从而提供了雌核发育所必需的双星光,使个体发育得以进行。
29 动物细胞的中心粒与星体,、纺锤体,、染色体等组成了有丝分裂器。
30 与其他脊椎动物—样,生殖嵴基质细胞与原始生殖细胞的相互作用,对鱼类性腺的分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1在引入新品种时,要考虑引入种的遗传保守性和可塑性,即这种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32水产动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水产动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33杂种优势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遗传类型的个体杂交所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优于两个亲本种群平均值的现象。
34根据遗传基础的不同,养殖的对象可以分为品种与杂交种,品种又可分为育成品种、自然品种、原种及现代高技术培育品种。
35非生物因子对引种的影响主要有温度、盐度、离子浓度、溶解氧、营养及产卵基质和水文条件。
36生物因子与引种的关系主要有饵料基础、病原生物、竞争者、敌害生物。 37引种材料有3类:受精卵、苗种、成体(亲体)。
38动物引人新的生态环境后对新环境的适应有两个途径:第一是直接适应;第二是定向改变遗传基础。这两个途径是互相关联的,通常二者同时起作用。 39影响驯化速度的因素有遗传基础、环境变异、选择作用。
40生物入侵是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其原生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传播到另一个环境定居、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或改变迁居地的生态环境的事件。 41生物入侵的途径主要有人类的盲目引进、人类的无意携带。 42质量性状受主效基因控制,数量性状许多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43鱼类遗传力的大小可分三个等级:0.4以上属高遗传力,0.2-0.4之间属中遗传力,0.2以下属低遗传力。
44用以说明人工选择情况与效果的参数有:选择差、选择强度、选择压力、选择反应、世代间隔。
45将个体选择和家系选择结合起来所进行的选择育种称为复合选择。
46杂交不孕是指不可交配性,即由于亲缘关系远,使两个物种的生殖细胞产生配子隔离而不能正常受精、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因而不能获得有生活力的后代。 47杂合体Aa连续自交3代后,群体中的杂合体频率为1/8。 48由一个系祖通过近亲繁殖发展的群体通常称为 单系。
49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中,物理方法包括温度休克法和静水压力法。
50中心粒是中心体的主要结构,位于核附近由9组三联体微管围成的成对圆筒状结构。 51动物的性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其生理构成所表现出的性别,称为生理性别;另一方面则为动物决定性别的遗传基础,称为遗传性别。
52个体发育指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等过程。
53系统发育是指某一个类群起源后的发展演变的历史。生物的个体发育是对其系统发育的
反映。
54简单育成杂交可分成二品种简单育成杂交和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
55一个品种与一个自交系杂交,或用一个品种与一个单交种杂交,都称为顶交。 56水产动物性染色体的主要决定类型分为XX-XY型、XX-XO型、ZW-ZZ型和ZO-ZZ型。 57杂交育种依据杂交亲本亲缘关系远近有近缘杂交和远缘杂交。 58个体选配有亲缘选配和品质选配两种方式。
59中国早期的水产育种研究主要集中在淡水种类。
60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国外引进优良品种或物种使之在本地区繁衍后代并形成一定生物量的工作。
61选择包括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62中国已通过审定(认定)的海水养殖新品种 22 个。
63中国的育种技术是以传统的 选择育种 技术为基础,发展至现在的复合育种技术。 64同一基因型因环境条件差异可产生不同表型。
65质量性状是指品种的一系列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呈间断变异的性状。
66一般认为,具有0.2以上的遗传力值的性状就有选择效果。
67从混有不同类型的原始群里选出优良个体留种,建立若干家系并繁殖后代,家系内逐代淘汰劣质个体,家系间逐步淘汰劣质家系,选留超越原始群体及对照品种、符合原定选择指标的优良家系,进而参加品系产量测定,这叫家系选择。
68杂交育种依据育种目标的不同,可分为育成杂交和经济杂交。 69配合力分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70回交是指杂种后代与亲本之一再行杂交。
71理论上回交4次后,其后代的经济性状将与轮回亲本极为相似。 72在一定范围内,双亲的差异越大,往往杂种优势越强。
73双杂交是由2个品种的4个品系组成的,即 (甲1X甲2) X (乙1X 乙2)。 74造成杂交不孕和杂种不育的原因是由于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75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品种与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在某个性状上的平均现。 合、无效整合和 毒性整合 。
76 遗传标记的概念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外部到内部、从蛋白质到 DNA 的发展过程。 77 细胞遗传学标记主要是指染色体核型(染色体的数目、大小、随体、着丝粒位置、核仁组织区等)、带型和 数量 的变异。
78 常用的人工标记: 人工形态标记 、化学物质标记、标签标记、电子标记。79 大多数水产动物的重要经济性状是受数量性状位点(QTL)和 环境 共同作用的。
80 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s)可以明确反映遗传多态性的生物特征,其两个基本特征是 遗传性 和 可识别性 。
81 根据水产动物的繁殖方式,遗传基础、育成特点将水产动物的品种分成三个类型: 群体品种 , 杂交种 和 纯系品种 。
82 对于纯系品种而言,保持同质性是防止其生长性能退化的重要内容,如果育成品种中已产生了退化现象, 提纯 与 复壮 是恢复生长性能的基本手段。
83 转基因鱼研究中常用的启动子有:来自高等动物病毒基因的启动子、来自高等动物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和 来自鱼类基因的启动子 。
84 要有效地表达目的基因,必须构建和转移完整的功能域,使被转移的基因表达结构包含一切必要的调控元件,如:控制区、 远端增强子 等。
85 鱼类转基因研究中,继生长激素基因后, 抗冻蛋白基因 成为鱼类转基因研究的
新热点。
五、问答题
1简述水产动物的范畴?(答全给满分,少于等于3项给1分,多余3项的依次加1分) 答案:
1、脊椎动物门的鱼类。
2、脊椎动物门两栖纲的无尾类蛙类和有尾类蝾螈类;爬行纲的龟鳖、鳄类;鸟纲的水禽类;哺乳纲的水生动物,如豚等。 3、软体动物门的贝类。
4、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虾蟹类。
5、棘皮动物门海参纲的海参;海胆纲的海胆等。 6、腔肠动物门的海蜇、水螅、水母和珊瑚等。 7、多孔动物门的海绵等。
2简述水产动物育种的优势?(答全给满分,少于等于2项给1分,多余两项的依次加一分) 答案:
1、育种潜力大; 2、遗传变异量大;
3、选择强度大,优秀性状易推广;
4、雌雄同体及性转促进了完全近交系的产生; 5、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6、种间杂交后代往往有生活力或可育。
3简述水产动物的育种目标?(答全给满分,少于等于3项给1分,多余3项的依次加1分) 答案:
1、生长率:生长率永远是重要的经济性状,所以也是重要的育种目标。
2、繁殖力:对于怀卵量相对较低的种类,通过提高个体的怀卵量以提高其繁殖力。如鲟通过提高怀卵量生产高附加值的黑鱼子酱。
3、成熟年龄:晚熟类型,将本来应用于性腺生长的能量用于营养生长,提高产品质量。 4、抗病能力:根据育种对象的病害特点,抓住主要矛盾,对危害普遍、严重影响生产力的病害进行抗性育种。
5、抗逆能力:耐寒、耐热、耐低氧、耐污染等方面的能力。
6、体色体形:水生观赏动物的体色和体形永远是养殖者追求的重要性状;体色与体形往往与某些遗传因子相关联,在育种过程中作为遗传标记识别特定的品种。 7、产品品质:分为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贮运品质等。
4试述水产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每项2.5分,只回答要点没给说明的,每项给1分) 答案:
1、选育出适宜的优良品种:
在研究和掌握水产动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出适宜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生产条件,高产、优质、抗逆和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
2、保持品种的稳定遗传:
品种育成以后,采用科学的繁育方法避免近亲交配及遗传性能的衰退,保持品种的稳定遗传。
5 试述水产动物育种方法?(每项1 分,只答方法无简介的0.5分每项) 答案:
1、选择育种:利用生物的自然突变,选留有益,淘汰有害。
2、杂交育种:在遗传基础不同的种群、品系、品种之间,制造有益的基因组合,从中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群体(或个体)。
3、引种驯化:是水产动物育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通过引种和驯化可以直接将其他国家或地区优良的品种引进加以利用。
4、生物技术: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诱导、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技术以及分子标记。 5、性别控制:进行性别的遗传学或生理学控制是现代水产动物育种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6简述作为品种必须具备的条件?(答全满分,每少1项减1分) 答案:
1、有固定的形态特征; 2、具有较高的经济性状; 3、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 4、具备一定的数量。
7试述目前水产动物育种方面采取的主要育种技术?(答全给满分,少于等于3项给1分,多余3项的依次加1分)
答案:
1、选择育种技术; 2、杂交育种技术; 3、细胞工程育种技术;
4、鱼类单性生殖和性别控制技术; 5、基因工程育种技术;
6、遗传连锁图谱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7、诱变育种技术。
8 结合目前国内外水产动物育种的情况,试述水产动物育种方面的发展趋势?(答全给满分,答不全的每项给2分,有新观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答案:
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种现代科学技术,即高新技术与常规选择育种相互配合的综合育种技术,这种结合将是今后海水养殖新品种培育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紧密,育种效率不断提高; 2、更加注重多性状的复合选育,良种的性状不断改善;
3、种质创新走上精确育种轨道,育种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研究由传统杂交选育技术向细胞工程育种和分子育种方向发展,走上精确育种轨道。
9 论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答全给满分,答不全的每项给2分) 答案:
1、育种的物质基础: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产动物育种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2、培育新品种的摇篮:
一旦发现有特色的种质资源,便可据此提出新的育种目标,培育出新的品种。 3、现代的育种成就有赖于对种质资源的认识和利用:
从根本上来说,掌握的种质资源越丰富,对它们的研究越深透,则利用它们选育成新品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10 简述水产种质资源的特殊性?(答全给满分,答案少于等于3项给1分,多余3项的每项加0.5分) 答案:
1、国家所有权不明确; 2、环境更具连续性; 3、观察、研究更难; 4、亲昵感较低;
5、释放事件较多,影响较大; 6、野生群体的重要性更突出; 7、生物多样性的量更高; 8、表型的变异性较大; 9、杂交能力较强;
10、人工控制繁殖应用较少; 11、重视程度较低。
11简要叙述多基因学说的主要内容?(答全满分,每少1项减1分) 答案:
1、同一数量性状由若干对基因所控制;
2、各个基因对于性状的效应都很微小,而且大致相等;1941年英国数量遗传学家K·马瑟把这类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称为微效基因,相应地把效应显著而数量较少的控制质量性状的基因称为主效基因;
3、控制同一数量性状的微效基因的作用一般是累加性的; 4、控制数量性状的等位基因间一般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12简述家系选择在选择育种中的重要性?(答全满分,每少1项减1分) 答案:
1、具有积累显性基因、减少隐性基因的作用,可以防止近亲繁殖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2、可以分离出若干性状有差别的家系、小家系或自交系,每系内的个体由于有比较高而又相同的纯合百分率,性状就相当稳定,这个家系便称为纯系或纯种。 3、可进行不同家乡间的杂交形成杂种优势。
4、可加速选择进展,从一个混杂的群体或杂交体中如不通过近亲繁殖,单靠选择,能遗传的优良性状极不稳定,改进的效果也就极慢。
13进行家系选择时需要注意哪些要求?(答全给满分,答不全的按0.5分每项给分) 答案: 1、产卵前要在同样良好的条件下饲养各家系亲本,最好在同一时间内交配产卵或人工授精;
2、受精卵在同类型孵化器、相同孵化条件下孵化;
3、各生长阶段的饲养要保证有充足的饵料,但饵料、施肥量要按养殖生产的正常指标使用; 4、饲养在不同池塘或水池(网箱)中的品种检测前不许混杂; 5、对子代质量鉴定要在母本遗传效应消失之后;
6、对优良家系的评定和选择应在达到商品规格后进行;
7、各家系进行同塘混养时,尽量做到放养数量相同、规格相同、做好标记、放养密度同生产实际、有几次重复;
8、各家系单养时,要有足够数量的鱼池、网箱或分隔的小池,以保证每个家系有3-4次重复,因为池塘的变量一般都超过家系的变量;
9、建立系谱档案,尤其育种簿,其中记明原始材料来源、原名、原来性状、开始年份、各代选择成绩。
14 .提高选择效应的途径有哪些?(答全满分,每少1项减1分) 答案:
1、提高选择压力(P)或选择强度(i); 2、增加基因的加性遗传方差; 3、减少非遗传的变异性; 4、缩短世代间隔。
15若在某区域想引入新品种,在引种的同时需要注意考虑哪些条件?(答全满分,每少1项减1分) 答案:
1、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未被充分利用; 2、生物群落或生态关系需要改善; 3、水产资源恢复;
4、有适合于本地区的优良品种。
16 杂种优势有哪些特点?(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按1.5分每项给分) 答案: 1、杂种优势不是某一两个性状表现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合地表现突出。因此,凡是表现杂种优势的组合,其生长势、抗逆性、产量和适应性等方面通常都有优势。 2、杂种优势的大小,大多取决于双亲性状间的相对差异和互补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双亲的差异越大,往往杂种优势越强;反之,杂种优势越弱。
3、亲本基因型的纯合程度不同,杂种优势强弱也不同。双亲的纯合程度越高,F1的杂种优势越强,反之则弱。因此,自交系间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比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强。 4、杂种优势在杂种第一代表现最为明显,F1自交或杂交产生的F2的优势就显著降低,而且杂种优势越强的组合,其优势下降程度越大。因此,在生产上只用杂种第—代。
17 简述有哪些方法进行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按1分每项给分) 答案:
1、物理方法: (1)温度休克法; (2)静水压力法。 2、化学方法:
(1)细胞松弛素B(CB); (2)6— DMAP。 3、生物方法
鱼类中利用远缘杂交获得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报道较多。
18 简述雄核发育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每项1分) 答案:
1、濒危物种保护; 2、全雄生产; 3、克隆;
4、有害隐性基因的排除; 5、核质杂种。
19 简述水产动物性别控制的意义?(每项1分)
答案:
1、.提高群体生长率; 2、控制繁殖速度; 3、延长有效生长期; 4、提高产品质量;
5、提高性产品的产量。
20 简要阐述三系配套技术。(按要点每项1分) 答案:
1、原系:指自然群体中未经转化的雌、雄鱼,即XX♀、XY♂。
2、转化系(XY♀):遗传型雄鱼用雌激素诱导性转化后的雌性化雄鱼,用XY♀表示。 3、雄性纯合系(YY♂):指性染色体为YY的雄性个体。 4、转化系(XY♀)与原系中的雄性(XY♂)交配,就可产生XY♂型,和YY♂型,通过测交可把两者分开,这样就可得到染色体为YY♂的雄性纯合系。
5、在生产中只要将雄性纯合系和原系交配就可得到全雄性的后代:XX♀(原系)× YY♂(雄性纯合系)→XY♂。
21 水产动物性别控制的方法有哪些?(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按1.5分每项给分) 答案:
1、单性群体诱导;
2、工诱导雌核(雄核)发育; 3、激素诱导; 4、三系配套技术。
22试述石斑鱼的性转变现象的可能解释?(答全给满分,第一项给3分,第二项给2分) 答案: 1、它的性别决定属类固醇激素依赖型,即雄性类固醇激素达到一定量时,抑制或关闭了雌性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启动了雄性相关基因,导致一系列生理变化,促进卵巢退化和吸收; 2、只要维持一定的雄性激素,功能性雄鱼就不会再逆转为雌鱼。
23 简述引种的目的?(答全给满分,少于等于3项给1分,多余3项的依次加1分) 答案:
1、增加养殖品种; 2、改善原有生物群落;
3、充分利用水域的自然资源; 4、提供饵料生物; 5、重新建立鱼类区系; 6、提高养殖效益; 7、充实现有育种资源。
24 引种对象的确定应遵循哪些原则?(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按1.5分每项给分) 答案:
1、符合引入水域的生态特点; 2、充分考虑适应性和经济性状;
3、适应本地民众生活或经济建设的需要; 4、不破坏原有水域中良好的生态平衡。
25.简述驯化的内容?(答全给满分,少于等于2项给1分,多余两项的每项依次加1分) 答案:
驯化的内容:
1、栖息条件(如海养变为淡养或淡养变为海养); 2、动物行为(如去除野性而变得更加温驯); 3、食性(天然饵料转为人工饲料); 4、繁殖习性(如降海洄游变为陆封); 5、抗逆能力(如抗寒、耐高温等); 6、抗病能力等。
26 简述驯化有何意义?(答全给满分,答不全的按2分每项给分) 答案:
驯化的意义: 1、开发生物资源; 2、增加养殖品种; 3、选育优良品种。
27 驯化的途径有哪些?(答全给满分,答中大要点每项给1.5分,补充小要点按0.5分1项加分) 答案:
1、直接适应-原有的特性重新表达:
(1)有些种类只需短期的适应过程即可完全适应新的环境; (2)一些种类需经累代驯化。 2、间接适应-定向改变遗传基础:
(1)定向选择; (2)有目的的杂交;
(3)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
28简述引种的条件?(答全满分,答不全按每项1.5分给分) 答案:
引种的条件:
1、水域的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未被充分利用;
2、现有水域中的生物群落或生态关系需要改变或改善; 3、原有的水产资源遭毁灭性破坏后需恢复;
4、外地(国)有适合本地水域增养殖的优良品种。
29 简述引种的意义?(每项1分) 答案:
引种的意义:
1、增加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2、改善原有生物群落;
3、建立新的鱼类区系组成或恢复水域的原有种类; 4、充分利用水域的自然资源或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5、提供饵料生物。
30 简要回答引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每个要点按2分给分) 答案:
引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改变野生种群的基因频率。驯化养殖种与野生种交配产生后代;
2、造成基因污染。人工育成品种、杂交种、转基因种等与野生种交配产生后代,除改变野生种群的基因频率外,还可能使原种丧失一些重要的遗传性状,野生种纯洁性破坏,特有种消亡;
3、导致生物入侵。外来种逃逸,抢占生态位,或成敌害生物,可导致土著物种灭绝,生态系统破坏。
31简述我国水生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基本情况?(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每项2分给分,答中要点且有简单描述给单项满分) 答案:
1、中国特有物种:
鱼类有440余种,如青、草、鲢、鳙等,占已知种数的14.6%;特有两栖动物30种,占已知种数的10.8%;特有爬行动物26种,占已知种数的6.9%。 2、经济物种:
在我国内陆水域鱼类资源中,主要经济鱼类约140种。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鲇、鲴等鱼类产量占养殖总产的70%以上,在养殖生产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中下游的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白暨豚、扬子鳄、大鲵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或学术价值,是我国重要的珍稀水生动物资源。 3、濒危物种:
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种质资源多样性丧失甚至物种灭绝,已经成为当今最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列人《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濒危鱼类物种数量92种;濒危两栖类有3目8科13属31种;2000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共列出水生野生保护物种169种,是1988年所颁布《名录》中保护物种数量的两倍。
32在对鱼类和贝类的紫外线诱导雌核发育研究中为什么会发现大量非整倍体?(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按每单项2.5分给分) 答案:
1、父本染色体完全失活,是雌核发育单倍体;
2、,父本染色体部分失活,导致父本染色体不同程度地参与核分裂,从而产生非整倍体。
33 .达尔文的选择学说?(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按每单项2分给分) 答案:
1、生物之间甚至种群内部之间存在着残酷的对周围有限的生存条件的竞争,斗争之后能够生存下来的个体数目已经不多。
2、物种之间为了要赢得这种竞争,自身就会产生细微的变异来适应。有利的微小变异使个体增加了生存的机会,其他未变异的种群或个体或产生不利变异的种群或个体被淘汰,不能获得生存空间。
3、这种有利变异的保存和有害或不利变异的毁灭叫做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4、总结出自然选择的三大基本因素:变异、遗传和自然对变异的选择。
34 影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按1—2项单项2分满分,第3项单项1分满分给分) 答案: 1、环境
(1)同一基因型因环境条件差异可产生不同表型 (2)表型相同不一定代表基因型相同 2、基因类型及其遗传力 (1)控制性状的基因 (2)控制性状基因的遗传力
3、人为干扰和科研体制的影响
35 试述质量性状选择的遗传效应?(每个要点2.5分) 答案:
1、对质量性状选择的基本工作是对特定基因型的判别。鉴于大多数质量性状的不同基因型均有界限分明的表型效应,所以判别个体基因型的主要依据是其表现型。
2、选择并不产生新的基因,但它可增加一个群体中某些理想基因的频率,同时降低不理想基因的频率。
综上所述,质量性状选择的遗传效应在于提高被选择基因的频率,并减少被淘汰的基因的频率。随着合意基因频率的提高,有利基因的纯合个体的频率也提高。
36 质量性状选择的方法有哪些?(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按每项1.5分给分) 答案:
1、对隐性基因的选择 2、对显性基因的选择 3、对杂合子的选择
4、对伴性基因的选择
37 遗传力的计算方法有哪些?(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按每项2分给分) 答案:
1、现实遗传力:以选择反应R与选择差S的比值计算,即h=R/S,其中选择反应是指由于对父母的选择而使下一代的改变量,等于选择后代的平均值O与父代全群平均值O′之差,R=O-O′,选择差S是指留种个体平均值P高出全群平均值P′的部分,S=P-P′。因而,h=R/S=(O-O′)/(P-P′)。
2、半同胞组内相关法:遗传力是半同胞组内相关系数rHS的4倍(h=4rHS),半同胞组内相关系数rHS=σs /(σ+ σS)
3、全同胞的组内相关法:遗传力是全同胞组内相关系数rFS的2倍(h=2rFS), 全同胞组内相关系数rFS=(σ d+ σ S)/(σ+ σd+ σS)。
38 造成数量性状间相关的因素有哪些?(答全满分,答不全按大要点1分项,对要点的说明1分1项) 答案: 1、遗传相关
(1)一因多效:指的是染色体上一个或一对基因影响生物多种性状的表型。由一因多效造成的遗传相关能够稳定遗传。
(2)连锁不平衡: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等位基因出现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称连锁)的频率与预期的随机频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连锁不平衡 。 2、环境相关
由于两个性状受个体所处相同环境造成的相关,称之为环境相关。
39简述运用6-DMAP诱导多倍体的原理? 答案:
抑制蛋白质磷酸化(1分),通过作用于特定的酶,破坏微管的聚合中心(1分),使微管不能形成(1分),从而破坏细胞分裂,抑制卵细胞极体的形成和释放(2分)。
40 选择指数计算公式及其含义?(公式给1分,含义的文字解释2分,含义中公式2分) 答案: 1、公式
22nwnhnXnw1h12X1w2h2X2I...ciXis1s2sni1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含义
I—综合选择指数;n—所考虑的性状种类数,有1,2…,n种;w—各性状的相对重要性,叫做“权”;h—各性状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遗传力;X—各性状的表现型值,通过实测或评分得之;s—各性状在群体中的标准差,等于: s
cwh/s,是这一公式的各项系数。
222
(Xx)n12n(Xiix)2n1(niXi)212[niXi]n1nVG遗传所引起的差异2h= (遗遗传+环境)所引的差异VGVE
41 在个体选择中提高选择效应的途径有哪些?(答全满分,答不全按1.5分每项给分) 答案:
221、提高选择压力(P)或选择强度(i):个体选择的效应为:Rm=sh=iδh,其中,i —选择强度;δ—群体的变异性,用标准差s表示。可见,要达到高的选择效应,必须提高选择差“s ”值,也即提高 “i ”及选择高变异群体。
2、增加基因的加性遗传方差:一般,近亲繁殖降低遗传方差,非亲缘交配可增加基因的加性遗传方差。
3、减少非遗传的变异性:通过减少环境方差来提高遗传力。 4、缩短世代间隔:它意味着提高单位时间的选择效应。
42 水产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有哪些类型?(答全给满分,答不全的按一级要点1分每项,二、三级要点0.5分每项给分)
43鱼类不育技术有哪些?(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按1.5分每项给分) 答案:
1、远缘杂交:远缘杂交可以导致杂种后代的不育或育性不良,但后代表现的一些杂种特性有时并不利于商业生产。
2、激素阉割:适当剂量和种类的类固醇激素可诱导鱼类发生性转变,但较高剂量的性类固醇激素却可以抑制性腺发育,得到性腺发育受到抑制的不育鱼,这就是激素阉割。 3、人工诱导三倍体 4、自身免疫阉割
44结合目前实际情况,简要叙述我国水产动物种质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按2分每项给分,只打要点未给出简单介绍按1分1项给分) 答案:
1、水域污染威胁生物生存; 2、过度捕捞导致资源衰退;
3、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增加,濒危程度加剧。
45 简述脊椎动物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方式?(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按1.5分每项给分) 答案:
脊椎动物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方式有:
1、通过原始生殖细胞自身的变形虫运动而主动迁移;
2、通过原始生殖细胞周围组织细胞的分化生长运动推动原始生殖细胞被动迁移; 3、通过血液循环运动的被动迁移;
4、化学动力迁移,即在将来形成生殖腺部位组织的诱导下,原生殖细胞被吸引过去。
46 根据雌雄功能出现的先后顺序雌雄同体可分为哪几类?(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按2分每项给分,只打要点未给出简单介绍按1分1项给分) 答案:
1.、雌性先熟雌雄同体 2.、雄性先熟雌雄同体 3.、同步性成熟雌雄同体
47 雌雄同体现象产生的原因?(每个要点1.5分,每个要点的简单列子1.5分每项) 答案: 1、是由其自身的发育机制产生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此为生理性雌雄同体,例如黄鳝、九带鲐等几个种类; 2、是由于机体的性腺发育“障碍”导致的发育畸形,例如银鲫中大约有0.4%的个体是雌雄同体,这很有可能是机体生理紊乱的结果,但也有人认为这是雄性疲劳过度引起的性逆转现象。
48 动物的受精机制保证只有一个精子进人卵子,简述鱼类的受精机制? 答案:
精子→雄配子素Ⅱ→溶解卵膜孔的卵膜形成受精孔(1分)→卵子的雌配子素I→吸引和加速精子人卵(1分)→雌配子素Ⅱ→卵膜孔封闭(1分)→破坏孔外精子(1分)→单精受精→精卵两核的融合(1分)。
49 简述静水压力处理的方法进行多倍体诱导的特点? 答案:
诱导率较高(可达90%~100%)(1分)、处理时间短(1分)、受精卵损伤小(1分)、成活率高(1分),但需要专门的设备——静水压力容器,小批量生产成本较高(1分)。商业生产中多制造较大型的静水压力容器,既可保证诱导的质量,又可以批量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已经商业化生产多倍体苗种的企业多数采用静水压力容器处理的诱导方法。
50 简述马氏珠母贝经遗传改良后要达到的育种目标?(每项1分) 答案:
1、生长速度快:指标-壳长、总质量、壳质量; 2、壳宽指数大:壳宽指数=壳宽/ (壳长+壳高); 3、壳质量指数大:壳质量指数=壳质量/(壳长+壳高); 4、抗逆性强:对疾病和环境的抵抗力,以成活率为观 察指标; 5、珍珠层颜色优:以银白色、粉红色率为指标。
51 简述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每项1分) 答案:
(1)培育新品种——获得核质杂种
(2)冲破远缘杂交难以进行和杂交后代不育的屏障 (3)保持并复制优良个体的基因型 (4)产生雄核纯合二倍体
(5)基础研究:探讨发育机制和核质关系,动物的发育不但与细胞核有关,还受到细胞质的影响;研究细胞核发育的全能性;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基因打靶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效率。
52 为什么说鱼类等水产动物是转基因研究的理想材料 ?(答全为满分,未答全按2分每项给分) 答案:
(1)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原始的类群,从多倍体、雌、雄核发育较易成功来看,鱼类的遗传可塑性较强;
(2)从远缘杂交、细胞核移植等实验结果来看,不同种、属、亚科间亲和协调都较容易,可见鱼类的受精卵具有较强的接受、整合和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
(3)多数鱼类、贝类和甲壳类具有怀卵量大、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操作简单和易于观察分析等特点。
53 简述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答全为满分,未答全按2分每项给分) 答案:
(1)改良养殖性能;
(2)生产医药生物制品,转基因鱼可高效表达目的基因的蛋白或代谢产物,并在特定组织富集,成为高效生物反应器,生产珍贵蛋白质和药物。 (3)培育观赏性鱼类或其他用途。
54 简述品种混杂与品种退化的差异(答全满分,未答全的按每项1分给分) 答案:
(一)品种的混杂
(1)品种混杂:指品种内具有了一些本品种不应该具有的基因或遗传物质,使品种表现出非本品种固有的性状和性能,同时,也降低了品种的生产性能。
(2)混杂原因:多品种的混合饲养与繁育,操作不慎引起;群体间杂交,杂交种的无序管理和逃逸。
(二)品种的退化
(1)品种退化:指品种原来具异质基因(等位基因)流失导致生产性能衰退的现象。表现为群体性状的整齐划一,但生产性能衰退。
(2)品种退化原因:环境胁迫;遗传同质性导致的近交衰退。
55 如何避免近亲交配等可以引起品种退化现象的事件发生?(答全为满分,未答全按2分每项给分) 答案:
(1)尽量使用大规模的随机交配繁育群体; (2)通过系统交配避免近亲交配; (3) 定期向繁育群体引进新的成分。
56 如何正确使用人工繁殖技术保证品种不发生退化?(答全为满分,未答全按1分每项给分)
答案:
(1) 尽量保证每个亲本在一个繁殖季节只使用一次; (2)尽量使用混精受精的方法;
(3)在不同批次的孵化群体中选留后备亲本;
(4)适当淘汰表现较差的个体,淘汰的比例,即选择强度不能过大;
57 转基因技术中选择目的基因的原则些?(按2.5分每项给分) 答案:
(1)改变受体的代谢特征:目的基因的表达应该对受体动物的代谢产生重要的影响,如生长速度、性成熟、繁殖力、饲料利用率、能量收支的平衡等。
(2)改变受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目的基因的表达能够改变水产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其抗性,如抗病、耐寒、耐温、耐盐、耐低浓度溶解氧等特性。
58 试述在生产实际上,保护繁育群体杂合度的方法。(每项给1分) 答案: (1) 尽量使用大规模的随机交配繁育群体 (2)通过系统交配避免近亲交配 (3) 定期向繁育群体引进新的成分 (4) 正确使用人工繁殖技术 (5) 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59 分子标记与其他遗传标记相比有哪些优点?(答全为满分,少于等于三项回答给2分,超过三项的按每项1分给分) 答案:
(1)遗传多态性高;
(2)多数为共显性,信息完整
(3)在基因组中大量存在且均匀分布 (4)选择中性
(5)稳定性、重现性好 (6)信息量大,分析效率高
(7)检测手段简单快捷;开发和使用成本低。
六、论述题
1结合目前实际情况,试述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方向?(每项2分,答全给满分) 答案:
1、查明种质资源,制定保护和持续利用的中长期规划。 2、对我国水产动物和新近开发的野生养殖种类及引进品种开展综合研究,建立种质档案,掌握基因知识产权。
3、建立原生态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库、原种场、良种场或人工生态库。 4、建立功能齐全、数据详实、功能强大的数据库。
5、研究精、卵和胚胎的低温保存技术,建立种质资源胚胎库、细胞库和基因库。 6、研究濒危物种繁殖和养殖技术,建立人工养殖群体,进行大规格鱼种的标志放流。 7、研究和选择野生水生动物种质资源中有价值的种类,进而进行开发利用。 8、研究恢复和重建水生动物栖息地的途径和方法,修复水域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增殖放流,恢复衰退中的种质资源,保持水体中水生动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以利于水生动物种质资源持续利用。
2用以说明人工选择情况与效果的参数有哪些?(每项3分) 答案:
1、选择差:是指已选择个体性状的平均值与选择前整个群体该性状平均值间的差数。 2、选择强度:是标准化的选择差,在数值上等于选择差(S)除以被选择群体的表型值标准差(δ,即I=s/δ) 。群体的表型值标准差(δ)是描述群体性状表型值变量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反映群体性状表型值变异的大小。
3、选择压力:是指选作育种对象的个体数(n)占选择前群体总个体数(N)的百分比值,即P(%)=n/N×100,又称留种率.
4.选择反应:是一种衡量选择效果的指标,指受选择性状经一世代的选择后,性状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在数值上等于选择亲本所繁殖的子代表型平均值(Yf)减去选择前群体的表型平均值(Y),即R=Yf-Y。
5、世代间隔:是指子代出生时其父母的平均年龄。
3结合目前实际情况,谈谈对濒危水产物种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每项2分,答全给满分) 答案:
1、保护水域自然环境
(1)减小水利工程建设影响:水产动物栖息地的变迁、繁殖生态生境的破坏、种群数量的下降和部分种类濒危。
(2)加强水体资源调查管理:执行《环境保护法》,治理水质污染。
(3)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维持水环境的自然状态,确保水生动物的正常生活。
(4)保护水产动物产卵场所环境:防止由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水文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繁殖生态生境的破坏。 2、合理捕捞
(1)制止酷捕:须坚决制止酷渔滥捕,宣传、提倡捕大留小,以利资源保护。 (2)实行禁渔区(期):繁殖期实行禁捕;划定了常年禁渔区。 3、开展濒危水生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
加深对某些濒危种类的生物学及其濒危机制了解,采取相应的保护办法。 4、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一般区域内划定一段江段或一片湖区,开辟成自然保护区,进行群体性的就地保护。
对于已经丧失原来生境的濒危鱼类,进行易地保护。 5、坚持合理引种
水域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生物种都占有各自既定的生态龛。物种间相互依存、彼此制约、协同进化、相重相克。引进或消除某生物种,常引起整体调节失控,甚至使有的种成为濒危。对于引种需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引进外源物种前,先要调查研究,衡量利弊得失后才能付诸行动。
6、开展人工繁殖和放流
在一般区域内划定一段江段或一片湖区,开辟成自然保护区,进行群体性的就地保护。对于已经丧失原来生境的濒危鱼类,进行易地保护。 7、完善法制
贯彻《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加强执法力度;向群众大力宣传,加强自然保护意识。
8、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已加人《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应积极开展物种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在可能的情况下,开展国与国之间濒危水产动物的相互交换,双方提供有关资料,协同搞好保护工作。
4举例说明选择的创造性作用的主要体现?(每项5分) 答案:
1、控制变异的方向
在育种工作中,通常是跟踪优良性状的表现型,结合其他育种方法与检测手段,多代选育,逐步降低表型分离,提高后代纯度。如建鲤的选育就结合了家系选育、系间杂交与雌核发育技术,跟踪体色、体型等表型性状和生长、抗病力等生产性能,到第六代后遗传稳定性、一致性达99.5%以上。 2、促进变异的积累
在选定变异的方向后,选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一代一代地积累变异特性,逐步使选育性状显著、稳固且不易丧失。例如,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选育过程是抗寒能力的逐步积累。 3、创造新的品质
这是选择育种工作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如美国的养鳟场场主偶然发现了黑色的虹鳟体被有金黄色斑点变异,经过对体色的定向选择,逐渐地形成了今天的美国品系金鳟。
5纯系学说是丹麦植物学家W.L.Jonannsen在1903年提出来的,是纯系育种方法的理论基础之一,试述纯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并加以解释?(每项7.5分) 答案: 1、是在纯系的混合物中选择有效。在自花授粉植物原始品种群体内,如果通过单株选择,可以分离出一些不同的纯系,这表明原始品种是纯系的混合物。通过选择可把它们的不同基因型从群体中分离出来,这样的选择是有效。
2、是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无效。因为同一纯系内各个体的基因型是相同的,他们出现的变异是受外界各种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这种变异只影响了当代个体的表现型,所以是不可遗传的。
6什么是后裔测定,后裔测定有哪些优缺点?(每项5分) 答案: 1、定义:凭借子代表型平均值的测定来确定并选择亲本和亲本组合的选择育种称后裔测定。
它对质量和数量性状的选择较为有效,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育种中。
2、优点:能够决定一个显性表型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选择数量性状时,家畜育种常用个体的育种值来评价。同时,后裔选择的效果较为可靠。
3、缺点:后裔测定的缺点是,所需的世代间隔太长,在后裔尚未达到度量之前,对亲本的选择是无效的,且有些水产动物是短命型的,如墨西哥湾扇贝,不适合采用此法。
7后裔鉴定在鱼类育种中有哪几种方法?(每项5分) 答案:
1、成对亲鱼后裔的比较鉴定:从每对亲鱼获得后代,对各家系后代作相互比较鉴定,选留优良后代亲鱼。优点是进行了较好的配合力选择;缺点是不能对雌雄亲鱼单独作出评价。 2、单一性别亲鱼的后裔鉴定:1雌配2-3雄或1雄配2-3雌,缺点是配雌雄鱼的数量较少。
3、多系交配亲鱼后裔鉴定:能较好地选出两种性别的亲鱼。采用2×2(鲑鱼)、5×5(草鱼)交配方案。缺点是必须同时在相同环境中饲养许多后代,不易做到。
8什么是复合选择?怎么样进行复合选择?(每项3分) 答案:
1、定义:将个体选择和家系选择结合起来所进行的选择育种称为复合选择、配合选择或综合选择。 2、方法:
(1)是进行非亲缘关系的1*1杂交,得到一定数量(5-6个)的家系; (2)是按家系要求养成家系并鉴定它们的生产性能,选出好家系; (3)是在较好的几个家系(2-3个)中进行个体选择;
(4)是根据后裔测定法对性成熟早的某一性别进行鉴定,选出这种性别的优良亲本,然后在另一性别成熟时同法选出优良亲本。
9什么是杂交?杂交在育种方法中有何优势?(每项3分) 答案:
1、定义:在遗传学上,严格地说,只要有一对基因不同的两个个体进行交配,便是杂交。但在育种和生产实践上,杂交一般是指不同品系、品种间甚至种间、属间和亚科间个体的交配。
2、杂交的作用:
(1)能迅速和显著地提高杂种的生活力,从而获得杂种优势;
(2)能丰富遗传结构,出现新的遗传类型,通过选择可育成新品种;
(3)不仅可使不同类型亲本优良性状简单地结合,而且能产生亲本所从未出现过的超亲代的优良性状;
(4)杂交是创造变异的重要途径。
10用文字或图示说明级进育成杂交的具体做法?(文字答全给满分,答不全每项4分;图示正确给满分;两者选择一个) 答案:
1、文字说明:
(1)以当地原有地方品种为被改良者,与一个符合育种目标需要的改良品种杂交,获得级进第一代杂种(级F1)。
(2)然后再使级F1中较理想的个体与改良品种回交,获得级F2。如级F2还不符合育种要求,则再使级F2中较理想的个体与改良品种回交以获得级F3。 (3)如此下去,一直到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理想个体为止。
(4)再选择理想的杂种,以同质选配为主进行自群繁育,固定遗传性,育成新品种。 2、图示说明:
11什么是近交?试述近交的遗传效应?(答全满分,每项4分) 答案:
1、定义:遗传学上将有亲缘关系个体间的交配称为近亲交配,简称近交。 2、遗传学效应:
(1)导致基因的分离和纯合:杂合体通过近交可导致后代基因的分离,并使后代群体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 纯合速度决定于近交系数(0.5/0.25/0)、等位基因的对数和近交的代数。 (2)导致近交衰退:等位基因的纯合使隐性有害的性状表现出来, 出现生活力降低等不良后果,必须严格加以选择,淘汰有害基因,保留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3)出现多个纯合基因型:杂合体通过近交可使遗传性状重组和稳定,使同一群体出现多个不同组合的纯合基因型,而且逐代趋于稳定。
12什么是近交?试述近交在育种中有哪些作用?(答全满分,每项3分) 答案:
1、定义:遗传学上将有亲缘关系个体间的交配称为近亲交配,简称近交。 2、近交的作用: (1)揭露有害基因:
(2)保持血统纯正:按照遗传原理,任何一个祖先的血统,在非近交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因世代的半化作用(子代只能遗传亲代遗传性的50%)而逐渐冲淡,直至消失。只有借助近交,才可使优良祖先的血统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而不严重下降。所以特别优秀个体必须采用近交, 才能保持这些优秀个体的特性 。
(3)形成同质种群:近交导致群体纯合子种类增加,从而造成种群分化。随着近交程度的增
加,分化程度越来越高。种群分化为诸多品系,品系内基因型完全一致且纯合,而品系间绝对不同。因此如果结合选择,选留理想的品系,淘汰不理想的品系,便可以获得同质而又理想的养殖群体。
(4)系间杂种优势:近交系间杂交可使尽量多的基因座杂合从而在存在显性基因效应时获得最大的杂种优势。
13回交有哪些遗传学效应?应用回交的方法时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一项7分,第二项8分) 答案:
1、回交的遗传效应:
(1)连续回交可使后代的基因型逐代增加轮回亲本的基因成分,逐代减少非轮回亲本的基因成分, 导致后代群体的性状逐渐趋向轮回亲本。 (2)回交可以加速基因型纯合。 2、应用回交时必须注意两点:
(1)是应该选择好的轮回亲本,因为轮回亲本是杂种后代优良性状的主要来源。必须选择综合性状基本优良、只是1-2个性状有待改进的亲本,通过数次回交,使杂种后代的遗传性逐步改善。 (2)是非轮回亲本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它是被改良性状的唯一来源,因此它的目标性状应十分突出,遗传传递能力很强,这样才能将被改良性状传递给被改良品种,以弥补被改良品种的缺点。
14为什么大水面饲养杂交种时一般不应将杂交种作为增殖对象?(答全满分) 答案:
杂交种含有的基因组合是自然群体中所不存在的,与野生种杂交会导致野生种质资源的破坏和基因库的污染,因此养殖过程中需防止杂种的逃逸。一般不应将杂交种作为增殖对象。
15根据你对杂种的认识和理解,从不同角度试述杂种为什么会有优势?(每项5分) 答案:
1、显性学说
(1)显性基因多为有利基因,隐性基因大多是有害、致病以及致死基因; (2)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抑制和掩盖作用;
(3)显性基因具有累加效应:如果两个种群各有一部分显性基因而非全部,并且有所不同,则其杂交后代可出现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不同的自交系的基因型各不相同, 杂交后杂种在许多位点上都有显性基因抑制着它们相应的隐性基因,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具有显性基因的位点就会增加,杂种就能发挥出超过亲本自交系的强大生长势。 2、超显性学说
认为杂种优势是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具有不同作用的一对等位基因在生理上互相刺激,使杂合子比任何一种纯合子在生活力和适应性上都更有优越,表现为Aa>AA和Aa>aa。
3、遗传平衡学说
杂种优势不能用任何一种遗传原因解释,也不能用一种遗传因子相互影响的形式加以说明。因为这种现象是各种遗传过程相似作用的总效应。
16为保证二品种(或自交系)经济杂交的杂种优势,必须注意哪些要求?(每项5分)
答案:
1、对杂交的两个品种(或自交系)的遗传性差异要大,亲缘关系要远,避免近血缘相交; 2、参加杂交组合的各品种,遗传性状必须稳定;品种性状不稳定,一代杂种的经济性状就不整齐,实用价值就会降低;
3、必须考虑环境条件等对杂交组合的影响。
17为了保证多元杂种具有明显杂种优势,必须注意哪些原则?(第一项7分,第二项8分)
答案:
为了保证多元杂种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1、各品种或近交系的遗传性必须十分稳定,即参加三元或四元杂交组合的各个原种,必须是遗传性状很稳定、经济性状相当纯一、生理形态非常一致的近交系;
2、在配制多元杂种时,应先将血缘相近、遗传差异较小的两个原种配成杂交原种,然后再与血缘关系远、遗传性差异大的品种杂交成普通种。
18为了获得强杂种优势组合,在配制杂交组合时,必须使用配合力测定这一技术。如何进行一般配合力的测定方法?(答全满分) 答案:
对一般配合力的测定,采用顶交方法,如有A, B, C, D 及E 5 个待测种(也叫预测种)分别和一个共同的测验种甲杂交。测验种一般用中上等产量水平的品种,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比较甲XA、甲XB、甲XC、甲XD及甲XE 5个杂交组合的正反杂交种的平均产量。高产组合则表示那个和测验种顶交的待测品种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反之,低产组合则表示该品种的一般配合力差。
19为了获得强杂种优势组合,在配制杂交组合时,必须使用配合力测定这一技术。如何进行特殊配合力的测定方法?(答全满分) 答案:
将5个待测种互相杂交,然后比较10个杂交组合的正反交平均产量和其他主要经济性状,其中某一特定杂交组合的F1产量最高和其他重要经济性状都很优良,便鉴定出那两个品种之间具有最高的特殊配合力。为减少工作量,可先用顶交法鉴定一般配合力,然后将一般配合力好的优良品种或品系相互杂交,鉴定其特殊配合力,据此来确定单交、三杂交和四杂交种的杂交方式。
20造成杂交不孕和杂种不育的原因是由于物种之间存在的生殖隔离。造成生殖隔离的原因有哪些?(每项5分) 答案:
1、地理隔离
由于地理因素造成的隔离,如不同的水域之间、不同的河流之间造成群体之间的不可相遇而形成两个群体之间的隔离,长期的隔离阻断了两物种之间的基因流动,进而导致生殖隔离。
2、季节隔离
由于动物繁殖季节不同,即使在同一地区也无法交配,因而造成的隔离。如大麻哈鱼溯河生殖的时期不同导致不同群体间的生殖隔离。 3、生理隔离
动物存在性选择,只选择或接受同种的异性个体交配,而拒绝异种的异性个体。
21选择育种的原则有哪些?(每大项5分) 答案:
1、选择适当的原始材料
(1)在优良品种中进行选择:
优良品种的底子好,基础好,具有各种优良的性状,从中再选拔出具有特色的个体,往往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2)在混型品种中选择:
有些品种本身一开始是一个由多数基因型混合的混型群体,这是由于在选择这个品种时只注意主要性状的一致,对一些次要性状考虑较少。或者一些数量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情况复杂,在育种过程中很难估计到它的纯合程度,有意无意地铸成了品种本身就是一个混型群体。对上述群体进行选择,有时可以选出新品种来。 (3)从引人的良种经推广后的群体中选择:
良种引人后由于环境影响、天然杂交或突变而形成丰富的变异类型,是良好的选育原始群体。
2、在关键时期进行选择
抓住各品种发育的关键时期,即表型性状能得到充分表达的时期。 3、按照主要性状和综合性状进行选择 (1)依次法:
先以一种性状为对象进行选择,等这个性状改进后,再进行第二种性状选择,然后依次第三种、第四种等,最终使所有的性状都得到提高。 (2)并进的独立淘汰法或限值淘汰法:
对待选的若干性状分别拟定标准或对每种性状都制定好一个表型值的允许下线值,达不到要求的个体即行淘汰,对待选性状都达标的个体留种。 (3)指数选择法:
综合各性状,依其重要性和各性状的优势,用记分或评点方式,或对各种性能的判据加权后相加得出一个综合性的判据(指数),以此为标准,把达到综合评点或指数的个体留种。
22描述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释放时染色体的随机三级分离方式?(答满全分) 答案:
形成三极纺锤体,两组二分体结合成一群,然后20个二分体(每组10个)被随机地分成3组,每组6~7个。在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时分布在三极纺锤体的3个分裂面上,随后进人末期Ⅱ。至末期Ⅱ时,三极中的每一极接受来自相邻两组的二分体分离出的染色单体(平均13~14条)。末期Ⅱ以后,三极中的3组染色(单)体各自凝缩,其中最靠近卵子边缘一极的那组作为第二极体被排出,其结果导致了非整倍体的产生。这种分裂方式的几率最高.
23人工诱导三倍体贝类的性腺发育有几种类型?(每项5分) 答案:
人工诱导三倍体贝类的性腺发育大致有3种类型: 1、性腺不能发育,如海湾扇贝、砂海螂和华贵栉孔扇贝。
2、性腺仍有不同程度发育,且随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如长牡蛎、美洲牡蛎能形成精子和成熟的卵母细胞,杂色鲍能产生成熟的卵母细胞,但不能形成成熟的精子。 3、三倍体珠母贝产生的精、卵能与二倍体交配或三倍体自交,但受精卵发育到D形幼虫就大
量死亡。
24多倍体鉴定有哪几种方法?各自有哪些特点?(每项5分) 答案:
1、染色体计数法:直接观测染色体的数目,准确反映染色体的倍性。 2、细胞核体积测量:一般认为,真核细胞的核大小与染色体数目成正比,同时细胞核与细胞质在细胞中总是维持较稳定的核质比。因此,细胞及细胞核体积的大小可用于染色体倍性鉴定。 3、极体计数法:因为三倍体的诱导是通过阻止第一极体或第二极体的排出而完成的,所以三倍体合子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极体。具体方法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卵子的动物极有没有极体释放。
25选择的意义和作用?(第一项5分,第二项10分) 答案:
1、选择的意义:
尽管在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中,突变、遗传漂变、基因迁移、选择等4种因素都起作用。但归根结底,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人工选择。对已经发生变异的生物体,只要按一定的方向和目标,通过连续的选择,就能够使变异逐渐积累、巩固、加强,直至能稳定的遗传。因此,选择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其创造性作用。 2、选择的作用: (1)控制变异的方向
在育种工作中,通常是跟踪优良性状的表现型,结合其他育种方法与检测手段,多代选育,逐步降低表型分离,提高后代纯度。如建鲤的选育就结合了家系选育、系间杂交与雌核发育技术,跟踪体色、体型等表型性状和生长、抗病力等生产性能,到第六代后遗传稳定性、一致性达99.5%以上。 (2)促进变异的积累
在选定变异的方向后,选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一代一代地积累变异特性,逐步使选育性状显著、稳固且不易丧失。例如,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选育过程是抗寒能力的逐步积累。 (3)创造新的品质
这是选择育种工作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
26论述引种的概念和内容?(第一项5分,第二项10分) 答案:
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国外引进优良品种或物种使之在本地区繁衍后代并形成一定生物量的工作。引种的内容包括: 1、引种类型:
(1)移植-有些引进种则仅仅是扩大其分布区,环境没有太大变化,即为移植。
(2)驯化-有些引进种对新的环境不一定适应,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适应性训练,训练成功的生物将改变原有的某些适应性和遗传性,形成变种或品种。 2、利用类型:
(1)直接利用:是指引进的水产动物品种(包括各种野生种),引种过程没有改变它原有的性状,处在任何一个发育时期的群体均可作为引种材料直接从供种水域移植到受种水域,它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水温、水质、饵料、病虫害及种间关系等),并且符合当地
生产形式的需要,经过鉴定,认为可以让它以新品种的身份直接参加生产。
(2)间接利用:是指引进的自然种或品种不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或者不符合当地生产需要,不能在生产上直接利用,但又具有某些优良的、特殊的经济性状,此时可以通过选择(驯化)、杂交等手段将它们改良成为能适合当地生产需要的新品种,或者通过吸收杂交,将其优良的遗传性能转移到当地品种之中,育成新的品种。在水产动物的育种工作中,目前作为育种原始材料进行的引种还比较少,许多直接利用的引进种同时也是良好的育种材料。
27试述回交育种的优缺点?(答满全分,每项2分) 答案: 1、优点:
(1)遗传变异易控制:使其向确定的育种目标方向发展,可提高育种工作的预见性和准确性。 (2)目标性状易操作:回交育种的选择,主要是针对被转移的目标性状,因此只要这种性状得到表现,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均可进行,有利于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3)重组频率易增加:由于回交育种采取杂交和个体选择的多次循环过程,有利于打破目标基因和不利基因间的连锁,增加基因重组频率,从而提高优良重组类型出现的几率。
(4)所育品种易推广:回交育成的品种其形态特征、适应范围以及所需的饲养条件等与原品种相似,所以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产量试验和鉴定就可以推广,且易于为养殖者所接受。 2、缺点:
(1)回交育种只改进原品种的个别缺点,不能选育具有多种新性状的品种。
(2)回交改良品种的目标性状多局限于少数主要基因控制的性状,其遗传力高,又便于鉴别,(3)从非轮回亲本转移某一目标性状的同时,由于与不利基因连锁或一因多效的缘故,可能将某些不利的非目标性状基因也一并带给轮回亲本。为此,必须进行多次回交,才能打破连锁。 (4)回交的每一世代都需要进行较大数量的杂交和选择,工作量较大。
28驯化过程分为那几个时期?怎么鉴定驯化的结果?(答满全分,每项2分) 答案: 1、时期:
(1)驯化对象成活期-适应环境; (2)形成群体期-占领生态位; (3)最大数量期-发展至极;
(4)新旧物种矛盾尖锐化期-面临挑战; (5)新旧物种动态平衡期-和谐社会。 2、鉴定驯化结果:
(1)引进对象成活与否:在新水域中捕到引进个体,说明驯化群体有其适合的食物链,水体适合其生长。
(2)形成繁殖群体与否:引进对象繁殖、后代成活,说明驯化对象在新的水体中可以发育成熟,并能发现合适的产卵场,群体繁衍成功。
(3)达到生态平衡与否:引进对象形成稳定的群体并完全适应新的环境,与原有生物环境没有构成严重的竟争或敌害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的生态平衡。驯化对象也有可能形成优势种群而原有的优势生物被迫缩小生存空间或占据其它生物种的生态位。
29主要海水养殖种类育种研究进展如何?(答满全分,每大项4分) 答案: 1、对虾:
(1)现正在开展中国对虾抗逆品种的培育研究,如对氨氮和pH的耐受性及对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抗性等。
(2)斑节对虾通过家系选育,已初步筛选获得多个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其体重生长速度明显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养殖成活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
(3)在农业部资助下,日本囊对虾的遗传选育研究正在江苏和海南省展开。 2、贝类:
(1)在合浦珠母贝育种方面
主要就生长性状和壳色性状进行选育,获得一批性状优良的群体和家系。 (2)在扇贝育种方面
杂交优势利用效果明显,选择育种、多倍体育种也取得很好的进展。海湾扇贝、墨西哥湾扇贝、虾夷扇贝、栉孔扇贝育种研究如火如荼。 (3)在牡蛎育种方面
国外已成功培育出了美洲牡蛎的抗尼氏单孢子虫病、派金虫病的新品系。近几年,中国开始了牡蛎遗传育种研究,积累了一批种质材料,为今后开展新品种培育打下了基础。我们正在开展近江牡蛎三倍体研究。 (4)在鲍育种方面
对皱纹盘鲍红壳色突变体进行了定向选育和遗传改良,用“中国红”为轮回亲本、日本野生个体为供体亲本,以生长快、抗逆性强、红壳色良种化为目标的杂交育种计划已开始实施。 3、鱼类:
(1)在鲆类育种方面
由于牙鲆不耐高温,培育耐温的牙鲆品系是目前牙鲆新品系的目标。有人采用自然选择和人工感染途径,筛选出有关牙鲆抗病群体和家系。目前对引进种大菱鲆的良种选育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正在选育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等性状的新品种。 (2)在大黄鱼育种方面
王志勇等己综合应用选择、杂交和人工雌核发育技术,培育出了生长速度和养殖成活率都明显提高的2个品系;在染色体组操作和性别控制方面,实现了大量进行异质雌核发育诱导,培育出了雌核发育1代和雌核发育2代群体,通过伪雄鱼和雌鱼杂交批量培育全雌二倍体,其产量比对照组提高35% 以上。目前正在开展“大黄鱼优质、抗逆品种的培育”。 4、藻类:
(1)在海带育种方面
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海带良种培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近10多年陆续培育出多个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新品种包括“901”、“东方2号杂交种”、“荣福”等。 (2)在紫菜类育种方面
继坛紫菜优良品系“申福1号”之后,还筛选出坛紫菜抗高温品系Yz-3 和耐低盐品系YZ-7。此外,还选育出多个条斑紫菜优良品系,包括Y-9101、Y-9430和Y-9502。这些新品系比一般种质产量提高10%-20% ,已在地方省市得到推广。
30与陆生动、植物相比较,水生动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保护有哪些特殊之处?(答对9个满分,每项两份) 答案:
1、国家所有权不明确; 2、环境更具连续性; 3、观察、研究更难; 4、亲昵感较低;
5、释放事件较多,影响较大; 6、野生群体的重要性更突出; 7、生物多样性的量更高; 8、表型的变异性较大; 9、杂交能力较强;
10、人工控制繁殖应用较少; 11、重视程度较低。
31水产动物养殖种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保护与利用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第一项5分,其余4项2分) 答案:
养殖种类种质资源研究、保护与利用的重点在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保护的目的是充分的利用。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国家行动计划》;伏季休渔制度(夏季幼鱼生长旺盛期禁止在限定海域捕捞作业的一种渔业资源保护措施,因该制度所确定的休渔时间处于每年的三伏季节,所以又称伏季休渔。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 ;渔船和功率指标双控制;重要渔业品种的增殖放流;建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2、应用先进技术
3、建立天然生态库和原种场
4、维持繁育亲本群体的大小和质量 5、合理应用遗传育种技术
事实上,遗传育种技术既可用于育种,也可用于鱼类遗传资源的保护。 6、建立优异种质的配子、胚胎库
32引种与驯化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每项3分) 答案:
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国外引进优良品种或物种使之在本地区繁衍后代并形成一定生物量的工作。 1、引种类型:
(1)移植-有些引进种则仅仅是扩大其分布区,环境没有太大变化,即为移植。
(2)驯化-有些引进种对新的环境不一定适应,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适应性训练,训练成功的生物将改变原有的某些适应性和遗传性,形成变种或品种。 2、利用类型:
(1)直接利用:是指引进的水产动物品种(包括各种野生种),引种过程没有改变它原有的性状,处在任何一个发育时期的群体均可作为引种材料直接从供种水域移植到受种水域,它
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水温、水质、饵料、病虫害及种间关系等),并且符合当地生产形式的需要,经过鉴定,认为可以让它以新品种的身份直接参加生产。 (2)间接利用:
是指引进的自然种或品种不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或者不符合当地生产需要,不能在生产上直接利用,但又具有某些优良的、特殊的经济性状,此时可以通过选择(驯化)、杂交等手段将它们改良成为能适合当地生产需要的新品种,或者通过吸收杂交,将其优良的遗传性能转移到当地品种之中,育成新的品种。
3、人类按照自身的意志,将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称为驯化。 (1)对于水生生物而言,就是将受驯生物移入人工环境或新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机体的某些改变适应人工环境或新的环境,使其获得可遗传性变异,或者使其原有的特性重新表达的过程。驯化工作往往是引种工作的一部分。
(2)驯化的实质:是生物的遗传、选择(包括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变异与隔离诸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使生物自身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产生新的适应类型。
33对引入水域生态条件的考察有哪些?(每项5分) 答案:
1、必须考虑外来品种与本地品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权衡其利弊。对引入肉食性凶猛鱼类要特别慎重,以免“引狼人室”,破坏生态平衡。
2、向一个自然水域引进一个物种,会对生物构成以及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是否导致水体的生态失衡是引种工作必须重点进行研究的内容。 3、所以品种的引进需要事先进行全面的生态学评估。
34引种时如何进行检疫?(每项3分) 答案:
1、对引种对象所在水域进行病虫害调查和检疫,尽可能从无病虫害的水域引种。 2、尽可能选用未感染的材料或感染机会较少的材料(如卵子)用于引种。
3、对引种对象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并在原产地隔离观察1个月,证明无病虫害者方可引种。
4、运输前进行严格的消毒,运输途中要严防病虫害污染。到达目的地以后处理引种所用过的水体,保证杀死所有由生物体和水体可能携带的病原。
5、引入后第一年应进行隔离饲养,隔离期间如发现新的危险性病虫害,应就地销毁。若经隔离饲养观察无检疫对象时,方能大面积推广养殖。
35驯化的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什么是直接适应?(第一项5分,第二项10分) 答案:
1、动物引人新的生态环境后对新环境的适应有两个途径:第一是直接适应;第二是定向改变遗传基础。这两个途径是互相关联的,通常二者同时起作用。一方面直接适应,逐渐调整其生理机能,另一方面在选择作用下逐渐改变遗传基础,完成引入种的驯化。 2、直接适应
所谓直接适应是指引进水体的生态环境不超出引入品种的反应范围,受驯物种或品种的个体直接引入驯化环境,然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代调整其体质,逐渐适应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引种对象能否直接适应取决于该物种固有的遗传基础和它对该环境的适应能力。 (1)有些种类只需短期的适应过程即可完全适应新的环境
这样的类型本身具有对引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只是由于其原生活环境中没有这一环境囚子,使得其这一能力没有得到表现。同样的道理,一些鲑科鱼类本为降海溯河类型,只是由于历史上某个时期不明原因导致其降海路线的断裂而使其成为陆封种类,天生具有适应高浓度海水的能力,需要一定的刺激作用方能唤起其原有的本能,所以这些鱼类只需短期的适应性训练即可适应高盐度海水生活。 (2)一些种类需经累代驯化
所谓累代驯化,是指引进种需要几代乃至若干代才能完成驯化过程。
36从生物入侵的途径、危害及全球效应着手,分析如何有效地防止生物入侵?(每项3分) 答案:
1、人类的盲目引进
人们为了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目的,会有意引进一些物种,其中的一些未经严格论证盲目引进的种类可能发展到无法控制、泛滥成灾的程度,成为敌害生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缺乏生态保护的意思,农牧渔业的引种成为生物人侵的“主要渠道”之一。 2、人类的无意携带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交通的发达、人类交际的频繁以及国际贸易的繁荣,各种交通工具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无限制的流动,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全球“旅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建设开发、军队转移、快件服务、信函邮寄等也会无意夹带外来物种。“搭便车漂洋过海(空)”;“压舱水”-泰晤士河“中华绒螯蟹”打洞。 3、生物入侵的危害 (1)物种水平上的影响
生物人侵者对被人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威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生物人侵已使数以千计的土著物种灭绝。 (2)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每年为人类创造约33兆亿美元的价值。然而,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遗传多样性急剧贫乏,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这些都加剧了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3)经济上的影响
首先是潜在的经济损失,即农作物、家畜和渔业对象存活、疾病防治和产量的减少造成的经济损失。然后是入侵的直接损失,包括检疫、控制和根除等方面的花费。第三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损失,因为有些人侵生物是导致疾病的直接因素或致病寄生虫的载体或携带者。
37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每项7.5分)
答案:
1、人工选择:操作者是人,人为提供条件;只考虑对人有用的表现型,通过表现型只能选择有限的基因型;必须接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只能控制少数个体的定向发展,不能形成种群或大群体的定向控制;控制了交配对象,通过人工选择创造出一个新的品种只需几年到几十年。 2、自然选择:操作者是客观自然条件,受大自然平衡控制;影响整个生物类型的生存适应性;在较大群体中随机交配,交配机会、交配频率只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由于交配的随机性,形成一个新物种则需要50万到100万年,这样的选择效果远远不及人工选择。
38表型值和基因型值(G)如何剖分?(第一项5分,第二项10分) 答案:
1、遗传学理论认为,基因型值和表现型值之间存在数量相关关系: P=G+E+IGE,其中,G是由控制某个体的某一数量性状基因型所决定的部分,E是由某个体的性状受到环境作用而产生的偏差, IGE是基因型和环境的互作偏差效应值。对于大多数的数量性状而言,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之间没有互作,或互作很小,为简化对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探讨,一般假设IGE=0,则上述模型简化为: P=G+E 2、基因型值(G)可以剖分为:
(1)加性效应值就是影响数量性状的多个微效基因的基因型值的累加,也称性状的育种值,是性状表型值的主要成分。在基因的传递过程中,加性遗传效应是相对稳定的。任何一个选育计划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近交加选择增加有利基因的频率,来提高性状的加性效应值(育种值),产生遗传进展。
(2)显性效应值(D),等位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效应,可以遗传但不能固定,是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部分。若G对g有显性作用,那么G g将贡献8 cm,显性作用使表型产生的方差称显性方差。
(3)上位效应值,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其中一对基因(上位基因,显性或隐性)抑制(或掩盖)另一对显性基因(下位基因)的作用时所表现的遗传效应值。
因此,P=G+E可变为P=A+D+I+E。了解表现型的方差并知道各成分的比率,对数量性状选择就更显重要了。对P=A+D+I+E式中的各成分各自单独列出来,表型方差就是由各成分的方差构成的:VP=VG +VE =VA+VD+VI+VE 。其中基因型方差VG、环境方差 VE 、加性效应方差VA、显性效应方差VD及上位效应方差VI。
39常用育成杂交方式有哪些?这些杂交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第一项6分,其余每项3分) 答案:
1、简单育成杂交
简单育成杂交又称增殖杂交,是根据当地、当时的自然条件、生产需要以及原地方品种品质等条件的限制,从客观上来确定育种目标,应用相应的两个或多个品种,使它们各参加杂交一次,并结合定向选育,将不同品种的优点综合到新品种中的一种杂交育种方法。可分成二品种简单育成杂交和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 (1)二品种简单育成杂交(单杂交、单交)
二品种简单育成杂交是两个品种之间的杂交,大致相等地将双方的优良特性综合到杂种一代(称2F1),并结合定向选育而育成新的品种。这种只涉及一次杂交和两个品种的交配也称
为单杂交。这种方法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养殖效益,或者原有的地方品种已不能满足当地生产发展的需要,但又不能从外地引人相应的品种来取代,于是以当地原有品种与一个符合育种目标的改良品种进行杂交。
(2)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复交)
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是根据育种目标,使相应的3个或3个以上的不同品种各参与一次杂交,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综合到杂种一代(三品种的杂种一代称为3F1,四品种的杂种一代称为4F1),再结合定向选育、同质选配等技术获得综合多品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级进育成杂交
级进育成杂交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需要以及原有地方品种品质等所客观确定的育种目标,将一个品种的基因逐渐引进到另一个品种的基因库中的过程。 3、引入育成杂交
引入育成杂交是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或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需要以及原有地方品种品质等所客观确定的育种目标,通过引入品种对原有地方品种的某些缺点加以改良而使用的杂交方式。 4、综合育成杂交
此法也是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需要和原有地方品种的品质等客观条件而确定的改造某一地方品种或品系而进行的育种活动。
综合采用两种以上不同的育成杂交方法,引人相应的改良品种对当地被改良品种进行改良,以获得改良品种一定的遗传性比率和具有一定生产水平的理想杂种,从中选育出新的品种。
40常用的经济杂交方式有哪些?这些杂交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第一项6分,其余每项3分) 答案:
1、二品种经济杂交(又称单杂交):
是二个品种(或自交系)的杂交,后代称单杂交种。
(1)对杂交的两个品种(或自交系)的遗传性差异要大,亲缘关系要远,避免近血缘相交; (2)参加杂交组合的各品种,遗传性状必须稳定;品种性状不稳定,一代杂种的经济性状就不整齐,实用价值就会降低;
(3)必须考虑环境条件等对杂交组合的影响。 2、多品种经济杂交(又分三杂交、四杂交等)
三个或三个以上品种(包括两个单交种[(AXB) X (CXD)]或一个单交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另一品种[(AXB) XC])各参加杂交一次,以获得多品种一代经济杂种。 3、轮回经济杂交或交叉经济杂交
这种杂交是将参加杂交的各原始亲本品种轮流地(或交叉地)与各代杂种进行回交,以在各代都获得经济杂种,并保留一部分作种用,以再与另一原始亲本品种回交的一种周而复始的经济杂交方式,以保证后代的杂种优势。 4、双杂交
双杂交与四元杂交有些相似,四元杂交是由4个品种组成的,即 (甲X 乙) X (丙X丁);而双杂交是由2个品种的4个品系组成的,即 (甲1X甲2) X (乙1X 乙2)。双交种是先把同品种内的两个不同的品系进行交配制成原种,然后再与两个异品系间的F1再杂交,成为双杂交种。双交杂种比四元杂种更接近一代杂交种,各项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与F1相仿,性状的一致性也很好,决定组合方式也比四元杂种容易。
41远缘杂交有什么特点?(每小项2分) 答案:
1、远缘杂交的可孕性
(1)杂交不孕是指不可交配性,即由于亲缘关系远,使两个物种的生殖细胞产生配子隔离而不能正常受精、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因而不能获得有生活力的后代。 (2)杂种不育是指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彼此杂交能够获得杂种,但因其生理功能不协调,生殖系统遭受干扰,使杂种不能繁殖后代或繁殖力很低的现象。远缘杂种后代常表现为生活力降低,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力。
2、远缘杂种的可育性
(1)种间杂种
同一属内的不同种间杂交,比属间杂交的可育性大,有许多完全可育(全育型)的种类。 (2)属间杂种
完全可育:杂种一代不论雌雄均能发育。可全部达到性成熟,其性腺指数、怀卵量、精子数量接近亲本,受精率、孵化率正常。
完全不育:杂种性腺不发育。
单性可育:杂种只有雄性或雌性能发育到性成熟,另一性别则不发育。 (3)亚科间杂种
不同亚科间的远缘杂交,至今未见报道能育的杂种,一般认为是不育的。亚科间杂种的完全不育,可能与杂交不亲和性很难产生二倍体的杂种有关。
42造成杂交不孕和杂种不育的原因是什么?(第项5分) 答案:
造成杂交不孕和杂种不育的原因是由于物种之间存在的生殖隔离。造成生殖隔离的原因:
1、地理隔离
由于地理因素造成的隔离,如不同的水域之间、不同的河流之间造成群体之间的不可相遇而形成两个群体之间的隔离,长期的隔离阻断了两物种之间的基因流动,进而导致生殖隔离。
2、季节隔离
由于动物繁殖季节不同,即使在同一地区也无法交配,因而造成的隔离。如大麻哈鱼溯河生殖的时期不同导致不同群体间的生殖隔离。 3、生理隔离
动物存在性选择,只选择或接受同种的异性个体交配,而拒绝异种的异性个体。
43生殖隔离有哪几种?如何克服?(第项5分) 答案:
1、地理隔离
由于地理因素造成的隔离,如不同的水域之间、不同的河流之间造成群体之间的不可相遇而形成两个群体之间的隔离,长期的隔离阻断了两物种之间的基因流动,进而导致生殖隔离。
2、季节隔离
由于动物繁殖季节不同,即使在同一地区也无法交配,因而造成的隔离。如大麻哈鱼溯河生殖的时期不同导致不同群体间的生殖隔离。 3、生理隔离
动物存在性选择,只选择或接受同种的异性个体交配,而拒绝异种的异性个体。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均可通过人工授精打破生殖隔离。
44远缘杂交的可育性分为哪几种情况?(第项5分) 答案:
1、种间杂种
同一属内的不同种间杂交,比属间杂交的可育性大,有许多完全可育(全育型)的种类。 2、属间杂种
(1)完全可育:杂种一代不论雌雄均能发育。可全部达到性成熟,其性腺指数、怀卵量、精子数量接近亲本,受精率、孵化率正常,如鳊鲂杂种、鲢鳙杂种。 (2)完全不育:杂种性腺不发育。
(3)单性可育:杂种只有雄性或雌性能发育到性成熟,另一性别则不发育。如鲤鲫杂种(目前发现部分雄性个体是可育的)。 3、亚科间杂种
不同亚科间的远缘杂交,至今未见报道能育的杂种,一般认为是不育的。亚科间杂种的完全不育,可能与杂交不亲和性很难产生二倍体的杂种有关。
45多倍体是怎样形成的?(第三项6分,其余每项3分)
答案:
1、体细胞染色体加倍
核内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在正常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但至分裂中期,核膜没有破裂、消失,也无纺锤丝的形成, 因此每对染色体形成4条染色体,称为双倍染色体。这时染色体两两平行排列在一起,结果形成的细胞是四倍体。其后经过正常的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均为四倍体。
2、生殖细胞的异常减数分裂
由于某种原因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在后期没有分开,二组染色体进人到同一配子中,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形成2n 配子。这样的配子经受精后形成倍性不同于亲代的多倍体,如三倍体、四倍体等,但其子代的可育性很低。 3、双(多)精受精
动物的受精机制保证只有一个精子进人卵子。在一些鱼类中:
精子→雄配子素Ⅱ→溶解卵膜孔的卵膜形成受精孔→卵子的雌配子素I→吸引和加速精子人卵→雌配子素Ⅱ→卵膜孔封闭→破坏孔外精子→单精受精→精卵两核的融合。
当受精孔由于某些生理的或自然的原因不能及时封闭时,则可能有两个或多个精子入卵, 形成三倍体(双精)、四倍体(三精)的合子并发育形成多倍体个体。 4、远缘杂交
不同二倍体物种之间杂交,当血缘关系比较近时形成异源二倍体杂交种;当杂交的两个物种血缘关系较远,会产生杂交种不育现象;如果遗传基础差异较大,杂交很难获得二倍体杂种,但有时远缘杂交可以导致远缘多倍体的形成。
46多倍体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第四项6分,其余每项3分) 答案:
1、染色体计数法(贝类染色体制片法)
用担轮幼虫制备染色体标本(以皱纹盘鲍为例)
受精卵在25℃条件下培养6~8h,取上浮担轮幼虫,用0.01%的秋水仙素(用于制备中期染色体)溶液浸泡处理2~3h;离心5min(1000r/min);用0.075mol/L的KCl预低渗10min,离心5min(1000r/min),再用0.075mol/L KCl低渗30min,离心5min(1000r/min) ;用卡诺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预固定15min,离心5min(1000r/min);重复固定4次(每次15min) ;置于-18℃冰箱中储存过夜(>12h) ;离心5min(1000r/min);加50%冰醋酸1~2滴解离1~2min;滴片前用固定液(甲醇:冰醋酸=1:1)固定;在50℃ 灯箱上进行热滴片;自然干燥后,用Giemsa染液染色1h;用蒸馏水冲洗后,在空气中干燥;镜检统计染色体数。 2、细胞核体积测量
一般认为,真核细胞的核大小与染色体数目成正比,同时细胞核与细胞质在细胞中总是维持较稳定的核质比。因此,细胞及细胞核体积的大小可用于染色体倍性鉴定。根据细胞核或细胞的体积即可确定其倍性。计算公式:核面积=πab/4;核体积=4/3πab2或=ab2/1.91式中,a为短轴长度,b为长轴长度。
二倍体与三倍体红细胞核体积预期比值为1:1.5,核面积预期比值为1:1.3,二倍体与四倍体红细胞核体积预期比值为1:1.74。 3、极体计数法
因为三倍体的诱导是通过阻止第一极体或第二极体的排出而完成的,所以三倍体合子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极体。具体方法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卵子的动物极有没有极体释放。该方法在大扇贝和珍珠贝中很有效,但对于早期胚胎极体不易观察的种类则需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极体的释放。
4、DNA含量测定方法 (1)流式细胞仪检测
用DNA-RNA特异性荧光染料(如DAPI)对细胞进行染色,在流式细胞仪上用激光或紫外光激发结合在DNA上的荧光染料,检测每个细胞的荧光强度,其强度与DNA含量成正比,与已知的二倍体细胞或单倍体细胞(如同种的精子)荧光强度对比,判断被检查细胞群体的倍性组成。
(2)显微荧光测定法
将被测材料用固定液固定后,将组织用细胞匀浆仪弄碎,使细胞游离,制成涂片标本,或者采取血液制成血涂片。标本用DAPI染色,然后在显微分光光度计上,通过波长365nm的紫外线照射,用扫描测光装置测定细胞核的荧光强度,获得处理组个体和对照组个体之间细胞核DNA相对含量曲线,从而测出二者的DNA比率,即可确定处理组个体的倍性,进而计算出三倍体的诱发率。
47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的人工诱导有什么应用价值?(每小项1.5分) 答案:
1、雌核发育的应用 (1)异育银鲫
在用兴国红鲤为父本、方正银鲫为母本的杂交实验中,人们发现异源精子不仅能刺激银鲫雌核发育,而且还能影响子代的生长、性比、体色等性状,故而把这种表现出异源精子生物学效应的雌核发育称之为异精雌核发育。银鲫异精雌核发育的子代统称为异育银鲫。异育银鲫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已在全国许多地方推广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2)快速建立纯系
在人工雌核发育中,阻止第一次卵裂产生的雌核发育二倍体,由于所有的基因都处于纯合状态,下一代如重复雌核发育即可以产生克隆种群。克隆种群的形成,使过去需要几十年、几百年才能完成的纯系培养,甚至在理论上需要无数次兄妹交配才能完成的完全纯系培育在几
年内就可实现,所以在水产动物育种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3)性别控制和单性种群利用
雌性鲤的生长速度要比雄性的快15%-25%,因此,通过培育全雌鲤可以提高产量。
洄游性鲟的鱼籽(雌性生殖腺)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养殖全雌鲟的经济效益比雌雄混合群体养殖的要大得多。
由于雌雄对虾个体大小相差悬殊,在养殖群体中如果能够提高雌性对虾的比例,就可以大大提高对虾养殖的产量。
雄性罗非鱼比雌性罗非鱼的生长快得多,且不存在产卵繁殖问题,因此全雄罗非鱼的养殖可直接用于提高产量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4)确定性别遗传机制
由于水产动物的染色体数量多,个体小,雌雄个体之间难以找到具有形态差异的染色体,更难以确定性染色体,因此要确定性别决定机制是属于雌性同配还是雌性异配颇为困难。采用雌核发育的办法,只需确定雌核发育子代的性别即可得知。 (5)基因一着丝点作图
在人工诱导的雌核发育中,通过计算杂合后代在群体中的比例,就可以推算基因重组频率,根据基因重组频率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基因间的距离,从而能绘制基因连锁图。
2、雄核发育的应用 (1)濒危物种保护
精子的冷冻保存比较容易,在有些种类已经达到实用化阶段。如果能够由精子生产出个体,对于濒临灭绝的种类,就不再需要以个体或胚胎的状态保存,而可以以精子的形式进行半永久保存。即使在精子的保存期间,该种不幸灭绝,也可以借近缘种的卵使该种复活。因此,精子冷冻和雄核发育技术相结合,将成为物种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2)全雄生产
培育全雌或全雄的单性群体是水产动物育种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性转换技术和雌核发育技术,全雌鱼生产已经变成了现实。另一方面,利用雄核发育技术,由Y精子诱导雄核发育得出的个体成为YY超级雄性,YY超级雄鱼与正常的雌性(XX)交配子代全成为雄性(XY),进而实现全雄生产。 (3)克隆
遗传上完全均一的生物的生产,无论是作为试验动物还是作为有用性状的固定方法,都是极为重要的。抑制第一次卵裂得到的雄核发育二倍体为完全纯合体,成熟后如果用雄性诱导雄核发育二倍体,用雌性诱导雌核发育二倍体,就可以得到克隆群体。 (4)有害隐性基因的排除
有害隐性基因在与正常基因处于杂合体时不表达,因此将其从某一群体中完全去除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诱导出雄核发育完全纯合个体,有害隐性基因就会全部表达出来。当有害程度比较强时,将成为致死性,而被自然淘汰掉。 (5)核质杂种
借用异种卵子由精子生成个体,就会在精子供体和卵子供体之间形成核质杂种。以往这样的杂种都是通过卵子的去核和核移植的显微手术获得。利用雄核发育技术,不需要显微操作就可以实现核质杂种的大量生产。核质杂种不仅可以用于基因表达、细胞质遗传等研究,对于水产动物育种也具有重要意义。
48影响鱼类性转变的因素有哪些?(每项5分) 答案:
1、激素与性转变
脊椎动物遗传性别的形成先于生理性别,从遗传性别到生理性别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遗传基础起了重要的作用,控制性别发育的方向,然而当环境或其他因素产生变化,就有可能影响个体性别发育的方向。环境因素主要通过生理的途径影响激素的种类和激素的量来影响性腺的发育。
雄激素能够诱导雄性化,雌激素可以诱导雌性化。生理性的性反转可能是通过基因对激素的产生进行调控而完成。 2、环境与性转变
尼罗罗非鱼和奥丽亚罗非鱼在高温(34~37℃ )时,产生较高的雄性率,而莫桑比克罗非鱼则在低温(19或20℃)时能增加雄鱼的比例。
丝鳍花酯“社会控制”:一般20尾左右一群,每群有一尾雄鱼,其余都是雌的。当移走雄鱼后,则剩余的最强健的一尾雌鱼会发生性转变,成为雄鱼。如此继续移走雄鱼,则最后一尾雌鱼都会变成雄鱼。 3、性转变机制
神经内分泌途径可能是外部刺激与性转变的内在变化之间的一座桥梁。
49经常采用的人工诱导多倍体形成的手段有哪些?(每项5分) 答案:
1、物理学方法 (1)温度休克法
冷休克法:其原理是低温能够阻止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从而阻止纺锤丝形成;纺锤丝被破坏以后细胞不能正常分裂,极体不能形成和排出,由此可获得二倍体的卵核,将其与单倍体的精子受精即可获得三倍体。温度休克可以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期间(目前的技术只适用于某些无脊椎动物)进行(抑制第一极体的排出),也可以在第二次减数分裂中进行(抑制第二次减数分裂)。无论抑制哪一个极体的排出,均需要准确的处理时间,也就是减数分裂的中期,纺锤丝形成前和形成期间进行温度处理才能保证效果。
热休克法:若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卵细胞处于较高温度环境中, 细胞内一些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酶类如ATP酶就会遭到破坏,从而使供能途径受阻,纺锤体不能形成,进而抑制了细胞的分裂,极体不能排放,形成二倍体的卵原核,与正常精子受精即形成多倍体。热休克处理的时间必须刚好在减数分裂的中期以前及中期分裂纺锤丝形成期间。 (2)静水压处理
将处于第一或第二成熟分裂期的鱼卵采用较高的水静压处理(大约为65Okgf/cm2),微管所保持的结构失去原有的空间构型和刚性,发生可逆性裂解,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从而破坏了细胞分裂,抑制了第一或第二极体的排出,导致二倍体卵子的形成,进而与正常精子受精得到三倍体;当水压力的变化发生在第一次卵裂时,由于破坏了二倍体体细胞的纺锤丝的形成,导致类似于核内有丝分裂的现象发生则可能产生四倍体的个体。 (3)电脉冲休克
在一定的电场条件下,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膜会发生融合,导致两个细胞合二而一,从而诱发多倍体(四倍体)。 2、化学方法 (1)秋水仙素
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鳞茎中提取的生物碱,能抑制微管的组装,使已有的微管解聚合,阻止纺锤体的形成或破坏已形成的纺锤体,从而导致核内有丝分裂形成多倍体细胞。在去除秋水仙素后,其作用立即结束,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
(2)细胞松弛素
真菌的一类代谢产物,是水产动物育种中是最常用的一种化学诱导药物。CB特异性破坏微丝,最终导致控制细胞分裂的由微丝构成的收缩环的解体,抑制细胞质分裂,阻止极体的释放,从而产生多倍体。 (3)聚乙二醇
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融合剂,能使细胞发生融合,从而使染色体加倍。该药物被广泛用于试管内的细胞融合。由于其特殊的理化特性,也将其用于水产动物的多倍体诱导。 (4)6-二甲基氨基嘌呤
是嘌呤霉素的一种类似物,其生理作用是抑制蛋白质磷酸化,通过作用于特定的酶,破坏微管的聚合中心,使微管不能形成,从而破坏细胞分裂,抑制卵细胞极体的形成和释放。6-DMAP非致癌性,具水活性。洗除该药物后,受精卵可以正常发育。6-DMAP低毒、高效、价格便宜,在诱导多倍体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优越性和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5)咖啡因
进人细胞后可以立即提高细胞内的Ca2+浓度。由于微管对Ca2+浓度敏感,当Ca2+浓度极低或高于1mg/mL时,会引起微管二聚体的解聚,阻止细胞分裂,从而形成多倍体。 3、生物学方法 (1)远缘杂交
亲本配子染色体加倍可以使染色体达到平衡,从而克服远缘杂交的困难获得多倍体的杂交种。因此,远缘杂交可以产生异源多倍体。 (2)核移植及细胞融合
核移植诱导鱼类多倍体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试管内的细胞融合可以产生多倍体细胞。 (3)四倍体与二倍体交配生产三倍体
目前对三倍体诱导的大量工作表明:很难有一种方法能产生100%的三倍体,且操作烦琐,每年进行诱导培育,使用昂贵的仪器,所用药品毒性大、价格昂贵,生产成本较高。
50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简述生物入侵的危害?(每项5分) 答案:
1.对物种的影响
生物人侵者对被人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威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生物人侵已使数以千计的土著物种灭绝。 2.对生态环境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每年为人类创造约33兆亿美元的价值。然而,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遗传多样性急剧贫乏,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这些都加剧了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3.对经济上的影响
首先是潜在的经济损失,即农作物、家畜和渔业对象存活、疾病防治和产量的减少造成的经济损失。然后是入侵的直接损失,包括检疫、控制和根除等方面的花费。第三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损失,因为有些人侵生物是导致疾病的直接因素或致病寄生虫的载体或携带者。
51试述核移植的方法 (答全要点给满分,答不全按4分/项给分) 答案:
(1)核供体细胞的制备:受精后已发育到高囊胚或低囊胚的鱼卵去膜后,置于底部涂有琼脂,并盛有Holtfreter氏液的培育皿中,置于解剖显微镜下,用玻璃针\\发圈切下位于动物性
极的囊胚细胞团,这些细胞在2-3分钟内能分散成游离细胞。如果细胞暂时分不开,可用一支细吸管吸水后轻轻冲击它们,以帮助细胞分离。
(2)受体细胞的制备:移核前,鱼卵需先去膜。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磨尖的不锈钢镊子在解剖镜下剥开卵膜,游离出卵子。剥膜应于排卵后2-3分钟,在盛有消毒水的培育皿中进行。剥粘性卵时,一般只需一手持镊,用镊尖夹住卵膜的一处,迅速把膜撕裂,裂口越大越好;剥浮性卵时,卵膜吸水后膨胀,卵周隙很大,所以可用双手持镊,同时夹住卵膜上的一处,迅速把卵膜向外撕裂。
(3)移核:将分离的的囊胚细胞立即用吸管移至盛有去核卵的培育皿中内备用。移核时,把盛有去核卵和分离细胞的培养皿置于解剖显微镜下,用发圈将它们拨到视野内,然后将操纵台移近解剖显微镜的一侧,调节移动上的位移旋钮和微型吸管的角度,使之对准分离的囊胚细胞,轻轻向后旋动注射器上的微分筒,该细胞随培养液被吸入管内破裂,但细胞质不能分散,应仍紧包围着其中的细胞核,否则细胞核直接与液体接触会受损伤。细胞被吸入管内的位置,以刚进行管口一小段距离为宜,以免将它注入卵时带入过多的培养液。
(4)核质杂种的培养:鱼类核移植杂种细胞由于卵外胶膜被破坏,需在等渗的Holtfreter液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逐渐转入低渗溶液,早期胚胎发育过后可入曝气水中培养。
52 试述传统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的异同。(每项7分,根据要点符合程度酌情给分) 答案:
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对目标动、植物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有差别: (1)传统育种技术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的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预见性差,选出优良性状的概率差。所需时间长,要经过数代不断选种和繁育,数年或几十年才能育成一个优良的品种。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明确的基因,功能清楚,目的基因被转移到受本后其表现可预测,并在短期内表现出人类所期望的遗传性状。
(2)传统育种技术是只能在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血缘关系较远的生物间通过传统的杂交进行基因转移的难度非常大。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可有效地避免种间、属间甚至动植物间物种杂交的不亲和,打破了自然繁殖中的种间隔离。通过对动、植物基因组的定向改造,使基因能在种系关系较远的机体间流动,大大提高了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53如何看待转基因水产动物的安全性.(要点均能提到给满分,未答全的按每要点1.5分给分) 答案:
(1)转基因水产动物的食用安全性
安全性检测问题、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成分的改变; (2)转基因水产动物的生态安全性
A破坏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可能会扩散到养殖区以外,成为野生种类,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干涉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可能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细菌或病毒;
B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重组微生物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可能产生有害的病原微生物。
54 试述分子遗传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答全要点给满分,答不全按4分/项给分)
答案:
(1)种群遗传结构分析:主要表现在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中的应用、在种质鉴定中的应用、在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
(2)预测杂种优势:分子遗传标记可显示不同亲本组合基因组的差异情况,预测亲本的组成差异、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为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杂交子代优势预测提供有力的证据。
(3)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基因定位:遗传连锁图谱不仅是遗传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为生物种质资源,目标基因克隆、育种等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4)分子遗传学标记辅助选择:大多数水产动物的重要经济性状是受数量性状位点(QTL)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经典的遗传育种研究方法无法区分一个重要性状的区分是由哪一个具体的基因控制的,DNA分子标记为数量性状的定位提供了便捷之路。
55 根据水产动物的繁殖方式,遗传基础、育成特点将水产动物的品种分成哪三个类型,分述三种品种类型的生产性能及其遗传基础。 (答全给满分,类型 1个项/1分,类型介绍 1项/1分) 答案:
目前,我国已育成的养殖品种数量有限,水产养殖品种与植物品种特征相似如:群体数量大,大群体繁殖、雌雄异体、随机交配等。根据水产动物的繁殖方式,遗传基础、育成特点将水产动物的品种分成三个类型:
(一)群体品种:
(1)指品种的繁育群体大,以随机方式进行繁殖后代的品种,群体内多个个体的遗传基础具有杂合性。
(2)遗传特点:群体数量大,随机交配,杂合度高
(3)多数已育成的水产品种,尤其是多数自然品种均为群体品种。 (二)杂交种
(1)指经严格筛选后配制的杂交优势组合的F1群体。
(2)基因高度杂合,群体表现出较强的生产性能优势。杂交种不能稳定遗传,F2代发生分离,生产性能严重下降。
(3)杂交种的亲本多利用群体品种。目前鱼类中利用杂种优势较少,推广面积也不够大。 (三)纯系品种
(1)指生产上利用的遗传基础基本相同、基因基本纯合的品种。 (2)水产养殖上的纯系品种有两大类:雌核发育、高度近交。
(3)雌核发育纯系品种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混杂和退化。高度近交的纯系品种容易发生混杂,但一般不会因同质性造成退化。
56. 生产转基因动物包括哪些主要技术?(答全给满分,解释转基因给3分,技术每项4分) 答案:
转基因技术:是指在DNA操作过程中用到的:重组子构建技术、重组分子导入动植物体内的转化技术、转基因在受体细胞染色体上的稳定整合及可靠表达技术。
(一)外源基因的构建:转移到受体中的外源基因,一般包括三部分:启动子、目的基因和转录终止信号。
(二)外源基因的导入:显微注射法,电穿孔转化法,精子介导法,基因枪转化法,病毒(噬菌体)颗粒转导法,组织注射法。
(三)源基因的检测,外源基因导入的检测包括DNA斑点杂交,PCR阳性检测技术;外源
基因整合的检测采用Southern技术,以外源DNA作为探针,进行杂交检测,可以检测到外源基因整合到基因组;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包括特异性mRNA的检测,报告基因的酶法检测,免疫学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检测。
57 试述转基因技术中外源基因的导入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答全给满分,方法1项/1分,优缺点1项/1分) 答案:
(一)显微注射法
(1)利用注射仪把外源DNA直接注入动物卵母细胞、受精卵、早期胚胎、胚胎干细胞、或体细胞的转基因方法。
(2)优点:可准确导入外源基因,转化频率高,鱼体内可达20%,不需载体,直接获得纯系,实验时间短。
(3)缺点:仪器贵重,操作繁琐耗时,一次处理卵很少。 (二)电穿孔转化法
(1)利用高压电脉冲作用,使细胞膜上产生可逆的瞬间通道,从而促进外源DNA的有效导入。电穿孔转化法的效率受电场强度、电脉冲时间和外源DNA浓度等参数的影响。 (2)优点:操作简单,同时处理大量受精卵。
(3)缺点:导入是随机的、无定向的,转移率低。 (三)精子介导法
(1)精子同外源DNA共浴后再给卵子受精,使外源DNA通过受精过程进入受精卵并整合于受体的基因组中。
(2)优点:简便,成本低,便于大量筛选,是近几年转基因动物研究的热点。 (3)缺点:处理后精子的受精能力差异较大、阳性率低、转移不稳定。 (四)基因枪转化法
(1)又称微弹轰击转化法 ,以高压气体为动力,利用高速运行的金属颗粒轰击细胞,将包裹在金属颗粒表面的外源DNA分子随金属颗粒送入细胞的转化方法。
(2)优点:该法简单快速,接触面积大、转化率高,可同时处理多个个体。 (3)缺点:不稳定,表达方面存在问题。 (五)病毒(噬菌体)颗粒转导法
用病毒(噬菌体)DNA(或RT-DNA)构建的克隆载体或携带目的基因的克隆体,在体外包装成病毒(噬菌体)颗粒后,感染受体细胞,使其携带的重组DNA进入受体细胞。 转基因病毒具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且鱼类转基因病毒的分析手段非常落后,此法对鱼类暂不适应。
(六)组织注射法
将外源基因直接向机体组织注射,周围组织能将外源基因纳入,并且注入的外源基因能被整合。
58 试述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方法。(答全给满分,方法表述1分/1项,方法说明1分/1项) 答案:
(一)特异性mRNA的检测 Northern杂交,即RNA-DNA杂交分析,是一种将R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方法。与Southern杂交类似,检测目的RNA的存在与否及含量。 (二)报告基因的酶法检测
(1)报告基因:其表达产物及其功能在未转化的植物细胞中并不存在;其表达产物便于检测。 (2)目前动物基因工程中使用的报告基因一般是编码酶的基因,主要有: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基因)、胸苷激酶基因(cA)、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等。 (三)免疫学检测 (1)免疫沉淀法 (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ELISA是一种利用免疫学原理检测抗原、抗体的技术。它与经典的以同位素标记为基础的液-液抗原-抗体反应体系不同之处是建立了固-液抗原-抗体反应体系,并采用酶标记。 抗原或抗体能结合到固相载体的表面仍保持其活性;抗原或抗体与酶交联成酶标抗原或抗体后,仍分别保持其免疫活性和酶活性。酶标抗原或抗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反应后,结合在免疫复合物上的酶遇到相应的底物时,可以催化底物的水解、氧化或还原,从而产生有色物质。颜色反应的深浅与相应抗体或抗原量相关。 (3) Western印迹法 (4)固相放射免疫(RIA)法
RIA法是一种定量测定外源表达蛋白的方法。该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出1pg的靶蛋白。
(四)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检测
当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是一种酶蛋白时,可根据酶的催化反应来确定外源基因的表达与否和表达的程度。常见的有:淀粉酶、碱性磷酸酶、脂肪酶等。
七、计算题
1设一个基因座上有两个具有显隐性遗传关系的等位基因A和a,其中A为理想的基因,再设初始群体均为杂合个体,亲本自交。若在子一代中淘汰所有的aa个体,计算子一代各基因频率与子二代在各基因型频率? 答案:
1、淘汰aa基因型后,子一代各基因频率如下:
(25%)AA (1分) x(50%)Aa(1分): p=66.7%(1分),q=33.3%(1分) 2、淘汰aa基因型后,子二代各基因型频率如下: AA:D=p2=0.6672=0.4449;(2分)
Aa:H=2pq=2x0.667x0.333=0.4442;(2分) aa: R=q2=0.3332=0.1109(2分)
2某水产动物有一对性状基因型为AA、Aa、aa。A对a为完全显性,AA和Aa为显性表型,均表现出A基因性状,aa型被淘汰。设原始种群基因型频率为:D=p2,H=2pq,R=q2,总体淘汰率为s,1-s即为留种率,则计算选择种群的选择后基因型频率?(答全为满分,单项正确给3.5分)
答案:选择后基因型AA的频率为 p2(1—s)/[1-s(1-q2)] Aa的频率为2pq /[1-s(1-q2)] aa 的频率为q2 /[1-s(1-q2)]
3在对鲤的体色基因选择时,红色鲤相对于青灰色为隐性,在一个100尾鲤的群体中,红色的鲤
为81尾(基因型为aa),青灰色的鲤为19尾(基因型为AA和Aa)。如果想要通过选择育种的方法育成红色鲤,但又由于一些不定因素对青灰色鲤只能部分淘汰,假设淘汰率为s=50%,即淘汰一半,则其选择后下一代的隐性基因频率为多少? 答案:
1、隐性的基因型频率R=81÷100=0.81 红色的基因频率q=R1/2=0.811/2=0.9(1分) 显性基因频率p=1-q =1-0.9=0.1(1分)
19尾青灰色鲤中杂合子Aa的表现型有H=2pq=2×0.1×0.9=0.18,即18尾(1分) 纯合子AA鲤D=p2=0.01,即1尾(1分) 2、选择后的基因型频率为 H’,R’
H’=2pq /[1-s(1-q2)](1分) R’=q2 /[1-s(1-q2)](1分) 3、其下一代隐形基因的频率为
=0.945(4分)
4用电泳法观测了虹鳟的30个基因座,其中12个基因座上未发现变异,其余18个基因座上检出了变异,用同样方法测定了其他3个群体的多态程度分别为0.50、0.53和0.47,则这4个群体在这30个基因座的平均多态性为多少? 答案:
1、第一个群体多态性为18/30=0.60;(4分)
2、这4个群体在这30个基因座的平均多态性为(0.60+0.50+0.53+0.47)/4=0.525。(6分)
5 假设某一种群某一隐性性状的出现频率为1/20000(q2),则隐性基因频率为q=1/141,在同样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每代淘汰出现隐性性状的个体,使其不参加下一代的繁殖。那么要多少年后才能全部把隐性基因频率减少到目前的一半,即aa等于1/40000(q2)?此时(t)的基因型频率qt=1./200。如果繁殖周期较长,世代间隔为4年,则需经多少年才能达到选育目标? 答案:
1、 将q0=1/141,qt=1./200代人公式t=(q0-qt)/q0qt(4分),计算可得:t=59(代)(1分) 2、 需经59×4=236(年)(5分)
6 假如选择墨西哥湾扇贝的体重时,选择前群体平均体重为25g,而被选择的个体平均体重为36g,则选择差(S)为多少?假定墨西哥湾扇贝体重的表型值标准差(δ)为3.8g,则选择强度为多少? 答案:
1、选择差(S)为多少:36-25=11g(4分) 2、选择强度I=s/δ =11/3.8 =2.89。(6分)
7 某地方品种猪与繁育性能有关的三个性状:产仔数X1;二月龄存活仔猪数X2;二月龄仔猪断奶窝重X3。经对群体随机抽样调查后,估出该三种性状在群体中的参数分别为: 平均数分别为x12.7头,x11.2头,x119kg;123标准差分别为s13.2头,s22.4头,s338.35kg;22遗传力分别为h120.20,h20.15,h30.30;各性状的权为w10.25p,w20.50p,w30.25p;设定中等生物体的I100,那么100为劣等,100为优等。
222whXnwhXwhXnn111222 I...
对p求解? 答案:
s1s2sncXii1niI100p(p0.250.2012.70.500.1511.20.250.30238)3.22.476.7(4分)
100128.3,得w1w3128.30.2532,w2128.30.50640.7811320.20640.15320.301代得c12.0,c24.0,c30.125(4分)
3.22.476.78求得I2X14X2X3/8(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