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法》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答:(1)依存性
(2)多样性 (3)统一性 (4)局限性 (5)变化性
2、简要回答语文学习方法的基本特征。 答:(1)继承性 (2)综合性 (3)层次性 (4)发展性
3、试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何在字形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答:(1)识字的难点在于掌握字形。小学生在掌握汉字的形,音、义时,掌握字形是最难
的。这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2)从汉字本身的特征看,小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难易,与汉字的形体、笔画数目、笔两种类和结构有重要关系。
(3)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看,初入学儿童对客观事物感知的精确性和分化性发展水平不高。形体繁杂的汉字,对于分化能力不高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要精确记住,是比较困难的。根据研究,初入学儿童掌握字形的心理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泛化阶段。第二,初步分化阶段。第三,精确分化阶段。
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实施策略。
答: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形式多样,交流分享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答: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服从服务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方
法的选择要与教材内容相匹配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教师教学风格相适应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建立在现实的教学条件基础上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师在语文学法指导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答:(1)要将语文教学过程变为语文知识和语文学法的学习过程。
(2)要注意学法指导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3)教师在完成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备课时设计学法,课堂中渗透学法,课后要总结学法。
(4)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和名种形式,激发学生自学兴趣,要编报自学提纲,设计自学程序,并适当安持自学时间,让学生体会学法,掌握学法。运用学法
(5)要不断强化学生提高警习方法的信心。特别是带普遍性的基本的学习方法,要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反时践,使学生对学江方法的信息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思想联系和敏感的信息反射系统。
三、实践操作题
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元宵节〉〉为教学内容,请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为本课设计教学目标,并简要分析设计的维度及设计的依据。 答;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 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设计的维度及设计的依据:知识与能力1. 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2.学习 10个生字,巩固学过的字。会书写单韵母,并且逐步复习和练习组词,逐步会组词,掌握识字的方法。3.理解课文的意思, 会组词。背诵课文:自读短文。情感态度: 1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2 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以及勤于复习、练习的好习惯。过程和方法: 1 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检的习惯。3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参与班级活动。本单元为“元宵节”,主要结合正月十五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安排。在寒假,小朋友们刚刚度过了欢乐、热闹的新年。虽然已经开学了,大部分孩子还沉浸在过年祥和、高兴的气氛中。这一单元就是要小朋友们能够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来之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又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感受到生活与学习的联系,增加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儿歌的力式呈现,朗朗上口、生动形象,与孩子的生活紧密联系。语文天地中安排了“描一描,写一写”、“抄一抄”、“组词”、“照例子说一说”、“读一读”等练习,起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便于学生复习上:- -学期的拼音生字等知识,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习延伸。 2、为本课设计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的基本依据。 答;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 (元宵 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谈话长见识,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一-元宵 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 -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元宵节还叫“灯节、上元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读课文,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课文的,里面不认识的字是怎么学会的。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 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 -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已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