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20-05-26 来源:易榕旅网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本文以高职院校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职教育理念和改革创新要求,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出发,按照“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两大模块组成,职业群基础与技能、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四个层次探讨“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建设。

标签:高职院校, 金融专业, 课程体系

2011年8月31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指出了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出特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在培养模式上,推行“双证书”制度和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满足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围绕“高素质高技能”培养目标,逐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按照工作过程要求,以能力为本位,逐步建立完善“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面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投资咨询公司等金融部门一线岗位,具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

一、“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概述

“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由“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两大模块组成,分职业群基础与技能、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四个层次(如图)。

二、“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设置

金融与证券专业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围绕“高素质、高技能”培养目标,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专业课程,从 “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两大模块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1.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模块

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为全校各专业共同开设的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质,具体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经济应用数学、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用英语、应用写作、社交口才、计算机文化基础、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体育等课程。

2.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模块

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模块是根据不同专业对应岗位的要求,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按照职业群基础与技能、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四个层次设置课程。下面以我院金融与证券专业为例探讨这一问题。

(1)职业群基础与技能课,主要包括金融专业英语、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应用统计、货币金融学、会计电算化、证券基础知识、ERP沙盘演练等。职业(岗位)群基础与技能课以应用为目的,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强调“应知、应会”部分的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同时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课为本专业必修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证券交易、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银行经营管理与实务、银行会计、个人理财、保险原理与实务、证券业务综合模拟实训、银行业务综合模拟实训、专业核心能力(银行、证券、会计)考证培训。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课内实训、独立实训和综合实训课时占该部分总课时的50%以上。通過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锻炼其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3)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课,通过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毕业答辩以及专题讲座来实现。

(4)职业拓展能力课的设置是为了拓展和延伸专业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学生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经济法、外汇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理财、房地产金融与保险、期货市场、金融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等专业选修课,还包括学生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等因素,公共选修的相关课程,该类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实践教学是锻炼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工作适应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专业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渠道,建立了由入学及毕业教育、军事训练、基本技能训练(课内实验、独立或综合实训)、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内容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实施

在“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将实践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实践教学的课程化,全面推进“1231”课程建设,即建立“1”个课程标准(每

门课程都要按照高职改革要求建立课程标准)、深化“2”个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与考试模式改革)、做好“3”个教学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训项目设计)、建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合格课程评价体系)。

1.2009年以来,本专业逐步完善“合格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要求所有课程参照相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作为指导课程教学的规范性文件;要求所有教师按照“能力本位、学生主体、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以工作过程为线索重构教学内容,做好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训项目设计等“3个设计”;要求全面推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模式改革。按照1:1比例加大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课时的比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的技能。

2.课程建设三步走

首先,制定了合格课程建设标准和评比,100%课程被评为合格课程。其次,有意识进行了优质课程建设。在合格课程基础上,选取了《经济学基础》、《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个人理财》等作为优质课程培养对象。第三,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在优质课程基础上,选取2~3门课程重点建设,争取成为院级、省级精品课程。

3.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块,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采用行动引导型教学法,进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

4.依据证券从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专家、专业教师、企业一线高管,制定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并把该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

5.充分利用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产学合作实习基地,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道路,实施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

6.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内容的整合,使之更加精炼、实用、具有针对性。

7.对各门课程提出具体建设要求。适时修订课程标准,选用获奖或推荐教材,及时编写、整理与修订讲义、教案和课件;完善试卷(题)库建设等项工作。

8.突出实务性操作性课程,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和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9.建立课程小组制度。建立了《经济学基础》、《应用统计》、《证券投资

理论与实务》、《个人理财》等课程小组,设课程总负责人和学期负责人,加强课程建设。

四、“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问题

“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的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扩大就业机会,力争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过渡”,为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基础。金融类专业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下两个问题。

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财富不断增长,对投资与理财的要求更加广泛和深入,个性化意识增强,投资与理财产品不断创新,各类金融机构、商务企业、投资公司、专业理财顾问公司迫切需要熟悉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知识和金融服务实务操作专业人才,这就需要在课程内容上要紧跟金融产品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防止内容一成不变。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采取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如目前很多金融类专业实行的基本上还是2.5+0.5的组织形式,即两年半的课堂学习加半年的毕业实习,这种培养模式虽然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但学生的实践明显不够。如果条件允许,就采用1+0.5+1+0.5的组织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先学一年的专业知识,然后有半年的实践时间,由老师带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然后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记住,再回到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学习一年,最后进行毕业顶岗实习。这种模式可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是理想的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唐文波.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讨[J].商业经济,2009(2)

[2]方荣军.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刍议[J].池州师专学报,2003(12)

[3]钱晔.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设置[J].理论探索,2003(4)

[4]董瑞丽.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金融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