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才环境建设

2023-12-07 来源:易榕旅网


人才环境建设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机制活、环境好,人才就能健康成长、大量涌现。要着力营造并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是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国外流行一种“人才生态”研究,认为环境建设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才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才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人才生态环境是一个由众多复杂因素构成的社会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有内在规律的体系,其中主要可分为社会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社会物质环境包括经济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人口资源环境。具体到企业,人才生态环境建设应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人才“软环境”

从环境的社会功能看,人才生态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泛指构成人才生态环境的所有有形实体的硬件条件,“软环境”泛指人才生态环境中一切无形的因素。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一个企业完全可以将另一个企业的人才“硬环境”(外在形态)全盘仿效,人才“软环境”却无法“克隆”。建设人才“软环境”,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强化人文友好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人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识,各级党政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倡导、组织、领导人才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有效整合人才“小环境”建设的各种资源,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尽其职、职尽其能和自我价值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

增强人才服务观。各级领导干部要真心实意地服务人才,通过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对待肩负企业生产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从帮助他们解决子女上学、配偶就业等学习、工作、生活的细微小事去关心人才,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从人才、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与项目、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之处去关怀人才;从尊重个人自由发展空间、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竞争、培育人际亲和关系的关键之处去关爱人才。总之,一切工作以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人才服务工作。

拓展人文友好服务平台。各单位从源头上建立健全适宜各类人才成长发展的规章制度,为人才营造公平竞争的体制环境,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防人的疲劳感,真正使各类人才才华、才力横溢,人才才思、才智涌流,人才才识、才略迸发。通过人才生态环境建设,最终达到以下目标:一是人才的尊严得到尊重,人才的地位得到巩固,人才的价值得到实现;二是人才视野进一步拓宽,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才标准;三是人才配置逐步实现市场化,以市场引进人才、以

市场激励约束人才,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二、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要集聚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就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要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当前,要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加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措施要求,提高人才开发水平。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构建协调有效的聚才、选才、育才、用才工作机制;要在选好人才、用好人才的同时,针对人才队伍现状,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措施,主动为人才的能力提升创造有利条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人才的保值增值。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落实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切实解决骨干人才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搭建人才服务平台

积极搭建人才服务平台,以现有的人才交流市场为依托,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逐步建立与企业发展、科技水平、人才含量相适应的各类人才信息库,在企业内部建立“人才公共信息服务网”,定期发布人才供求、人才政策法规等信息,为各单位及时提供各类人才信息。同时,要加强与企业外部人才机构合作,面向高校、社会和国外引才,逐步形成综合性、开放式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证书认证机制,承认系统内的人才资格、职称资格和执业证书、劳动技能证书,为吸引人才创造条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