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高考形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

2022-02-16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高考形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

作者:符书致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37期

【摘要】新一轮高考改革制度的提出对高中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除了语、数、外这三门必考必修课程之外,学生可以从理、化、生、政、史、地、技这七门学科中任意选取三门,在这35种选科组合中,物理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这就要求教师在高考改革制度下转变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物理教学模式,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吸引到物理教学中来。

【关键词】高考改革 物理教学 “问题·探究”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174-02 通过对高考形式进行剖析,我们可以发现,新高考形式下的物理教学主要是以“问题”和“实验”这两大因素为主的,加之,高中物理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科目,这对于抽象性思维水平尚且幼稚的高中生来说是一大挑战。这就需要广大的物理教师立足“问题”和“实验”,在新课改理念的支撑下转变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地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构建起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1.何为“问题·探究”模式

所谓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物理教学的时候,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物理实际水平等出发,以导学案为牵引引导学生主动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新知,并就新知提出新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从物理的抽象性出发,创设生动直观的物理情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有思考价值的物理问题,尤其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物理,应用物理,以此为学生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如何应用“问题·探究”模式

(1)确定“问题·探究”模式的适用条件

通过对当前物理教学内容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物理概念课、规律课、新授课、实验课使用该模式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效果要好。 (2)编制导学案

预习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起始阶段,倘若学生能充分利用预习这一环节,自主构建起旧知与新知的联系,那么课堂教学自然事半功倍。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编制导学案,深入地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知内容,将新知内容系统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下一节课要获知哪些知识,还能自主发现问题。 (3)课堂教学的开展 ①创设情境

物理难主要难在其抽象性和教师的知识灌输上。为了解决这一点,物理教师需要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楞次定律》为例,我在教学活动之初,会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并提出问题: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动态画面,如下: 演示磁铁靠近A环和B环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容易发现B环有一个缺口。然后拖动鼠标将磁铁N的S极分别逐渐靠近A环和B环,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发现磁铁N的S极靠近A环的时候,A环不动;磁铁N的S极靠近B环的时候,B环不动。针对这一现象,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学生们在直观观察中对该问题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会自主地调动已有的知识结构并结合新知内容寻找答案。 ②设计探究

通过对新高考形式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分层教学”将成为中学教学的“新常态”。我在这里所提及的“分层教学”主要是班级分层,即将不同物理水平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结合不同小组的物理实际情况,对其布置不同的物理任务,如此可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调动他们物理探究的积极性。在实现这一点的时候,我会根据学生实际以4—5人的形式对其分组,除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之外,还鼓励他们在小组中搜集问题,在讨论中解决老师没有发现的问题,以此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科学评价

在“问题·探究”模式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从研究中获取感知,并对自己的感知加工、整理,自主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得出的结论与科学结论对比,在对比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此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

总之,物理新高考形式对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组织物理教学的时候,需要以“问题”和“实验”为基础,实施“问题·探究”模式,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此在基础知识讲述中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徐清军.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及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侯昌会.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符书致,男,衡南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一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和探究!有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奖!连续三届学生获全国物理竞赛奖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