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识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果、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建树;分析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线索特征】
本单元介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线索为:
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现代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外交环境是现代中国外交一贯的目的;外交思想经历了从“革命外交”到“务实外交”的转变。
【知识梳理】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产生此方针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②代表团,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③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④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⑤会议。会上,周恩来鲜明地提出“⑥”(同遭遇同发展、社会制度不同)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②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2.恢复:⑦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影响
①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重大胜利;
②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双方的共同要求。 2.过程
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⑧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的改善
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
过程:⑨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声明,中日建交。 中美、中日关系的影响 ①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②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③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原因: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需要。
2.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⑩,维护世界的和平。 3.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
①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 ②开展以⑪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③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④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领导建立“⑫”,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
组织的诞生。
【巩固练习】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指导方针,它首次提出是
A.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C.1955年万隆会议上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推动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D.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5.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关键因素是
A.中苏关系恶化使中国倒向西方国家 B.中国重返联合国大会并主导安理会
C.中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D.中美关系趋于缓和并向正常化发展
6.2010年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荣牺牲。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答案
【知识梳理】
第23课:①“一边倒”②印度③国与国之间④日内瓦⑤万隆⑥求同存异
第24课:⑦1971⑧1972⑨1972⑩霸权主义⑪联合国⑫上海合作
组织
【巩固练习】 1---5 BCDCD 6 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