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要做到:①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②继承前人知识,鼓励学生质疑,③结合实际,发散思维,大胆创新,④创设和谐气氛,师生共同协作,⑤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⑥根据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正 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劳动者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要求。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下面说说我的一些做法:
一、 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能技巧,还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注意发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他们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例如:在有关\"磁铁\"的教学中学生对磁铁能吸铁感到很新奇,特别对隔着木板都能把铁吸住很感兴趣。于是就让学生去想:这个特性 可以应用到那些方面 ?经过引导和辅导,同学们说,如果把黑板里面加一层磁屑,贴教学挂图就更方便了,就不同胶水了。这样黑板不
1
仅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还更美观。
二、继承前人知识,鼓励学生质疑。
真理的相对性,知识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前人思维的结果会因为当时历史环境的束缚而不适应现代的今天。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科学方法,现代的眼光,更深更广地认识前人发现的真理,前人总结的知识。能做到这一点的学生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有进一步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的需求。就能塑造出敢于探索真理、勇于献身真理的品格。就容易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发挥自己的创新性行动。就能进而达到发挥自己创新能力的结果。
例如:在教学科学教材《叶的光合作用》这篇课文中,学生知道了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课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收集水底植物苦草在阳光照射下能放出氧气的实验。实验后就有学生对鱼塘管理中,一方面把水里的苦草割掉,另一方面又不断开增氧机给鱼塘增加氧气的做法表示怀疑。于是老师就引导学生用有苦草的鱼塘和没有苦草的鱼塘进行对照,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测试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进行对比。通过反复的观测,得出了鱼塘里留下适当的苦草对提高鱼塘水中的溶解氧,提高塘鱼的产量有帮助的结论。后来把反复对照两类鱼塘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水质的观测记录,塘鱼产量的对比进行整理。写出了《苦草净化鳗鱼塘水质的试验》的小论文。论文不仅对当地生产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改变了鱼塘中的苦草全部清除的传统习惯。
三、结合实际,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周围的生产实际,引导学生凭借他们的好奇心和直觉,发现生活中、生产中的不够合理的部分,通过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训练,从多层次、多
2
角度思考,借助学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各种发明创造的技法,提出合理的建议、创造出创新的作品。
学生的积极思维常常是从遇到问题而引起的,要结合实际,还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范围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提出难易适度、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老师创设的问题不应局限在教材内容,而应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 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有一位女同学,经常帮助家里做针线活,通过对自己周围的生活用品找缺点的思维活动中,她用“魔术贴”结合常用的方形蚊帐发明了不用夹子夹蚊帐口,不用配蚊帐钩来钩蚊帐的\"方便蚊帐\" 。
四、创设和谐气氛,师生共同协作。
创设和谐气氛,就是要求老师抛弃师道尊严,客观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是活动的主体。创设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使学生愿意思考,乐于参与,积极动手。师生共同协作就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中,老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活动中起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里,通过积极、自觉的思维去接受、理解、消化和运用。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老师则要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启发诱导和适当的帮助,但决不能包办代替,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否则就容易扼杀学生的智慧和创新才能。
老师和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中协作,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参与,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有利于学生探索、创新、创造。例如:有一位学生的家长是经营鱼苗场的,他经常到鱼苗场参加劳动,对水产养殖有一定的了解。他就曾
3
经提出根据薄膜育秧的道理给要冬眠的鳖保温,缩短鳖的冬眠时间使鳖的生长期缩短的建议。对于水产养殖了解很少的我,没有扼杀这个建议,反过来向他了解这个建议的可行性,提出在学校的生物园里进行这项试验,并由他来主持。老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后来在老师的辅导下这次试验很成功,受到了老师的同学们的表扬。
五、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鼓舞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力量,是启发学生认知积极性的一种积极心理,是发挥学生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欲望的动力。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使讲授的教学内容不断地更新;采用的教学形式的不断地变化,对教材的处理更要表现出灵活性、艺术性、创新性。 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思维不断求异、创新。 培养他们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的精神。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求教师重视发挥成功的激励作用,造就学生的进取心、成就感、荣誉感和快乐感。因此教师要特别地重视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和进步。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各种媒体辅助教学。
标本、模型,给学生直接的视觉感受,容易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幻灯、挂图,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运用CAI软件可以变静为动,超越时空,化抽象为具体,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图像,激发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通过思索引发创新的思维过程。
4
六、根据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各有不同,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在自己的环境中受到的熏陶不同。因此每个人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气质等方面独特品质和风格,形成自己的特长。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某一方面的创新才能。
因材施教,首先要求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 和个性特点,要注意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材施教,还要求老师在学生发表自己的创新方案时,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要让学生把话讲完。然后根据学生的方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辅导。既让学生有充分的表现的机会,又使学生的方案得到完善。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创新才能。
总之,只要我们按照创新发明的客观规律,发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和创新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利用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创造发明,使他们都能成为我国科技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