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城郊农业与都市农业理论比较

2021-04-24 来源:易榕旅网
城郊农业与都市农业理论比较

一、城郊农业与都市农业的区别 1、 产生时间不同

城郊农业的提出

列宁是较早提到过“市郊农业”概念的先驱之一,他曾经深刻地分析了俄国资本主义

发展过程中商业性农业的形成及其在城郊(列宁称之为“市郊”)表现的特色。并且在其历史名著《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首次把城市近郊称为“区域”。我国的城郊农业是在80年代中期兴起的,是由于国务院提出并实施了“菜篮子工程”建设,自此,“城郊型农业”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的发展方向。1986年,在国家“七五”计划社会科学重点规划课题《中国城郊发展研究》中,明确提出了“城郊农业”的概念。

都市农业的提出

都市农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经济发达国家或近代西洋文化启蒙较早的一些国家中出现的“市民农园”。如1919年德国制定的“市民农园法”和1926年日本大阪市设立“市民农园”。都市农业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日本1930年出版的《大阪府农会报》杂志中,1935年在日本青鹿四郎的《农业经济地理》中对都市农业的概念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之后都市农业一词开始被广泛使用。我国的都市农业提出与实践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上海农业科院的俞菊生等人开始翻译介绍国外的都市农业,率先将都市农业介绍给大陆的读者。1994年,上海市提出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构想,成为第一个将发展都市农业列入“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目标纲要的省级城市。 2、产生的背景不同

城郊农业的产生背景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专业化促使城郊农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商品性农业,即“城郊型农业”。城郊农业的发展,在其结构、功能、效益都不同于乡村地区的一般农业,但在各大中城市的城郊却具有相对的共同性,这种差异性和共同性,使得城郊农业成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形态存在的农业。这种城郊型农业在其行业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构成等方面都具有城郊独有的经济特色,并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它是随着城市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通过城郊地区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而以渐进的方式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城郊农业和城市经济发展一系列内外部条件成熟的结果,因而具有历史必然性。

都市农业的产生背景 “都市农业”这一名词在其英文本意上是都市圈中的的农地作业。在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里,保有一些可以耕作的农地,有城里人去耕种,后来由于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室内的少量农地已不能满足城里人的消费偏好的需要,而城市交通的发达缩短了室内与郊区的时间距离,内地农地的功能便开始有市郊农地代替,都市农业这一概念也包含了城郊农业。 都市农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现代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事都市农业兴起的重要原因。②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是推动都市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③大城市远近郊所聚集的一定质量和数量的人力资本,是都市农业兴起的重要条件。④大城市远近郊环绕城市所产生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条件,是都市农业出时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3、涵义的不同

“城郊农业”是一种依托城市,发生和成长于城市周边地区,以城市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产宜于就近安排的多种鲜活农副产品为主、具有城郊区域性特色的商品性农业。城郊经济作为具有独立形态的区域性经济,是从一般的乡村经济中孕育、演变而成的,而他的最早萌芽,却是从濒临城市的优越地理位置出发,发展城郊型农业开始的。城郊经济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标志着商品农业进入新阶段,为农村深化改革走出了最强音。

学术界对都市农业的定义尚无统一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都市农业是指城市化地区及其延伸区,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大都市的农业。

(2)都市农业是处于大都市边缘及间隙地带,充分利用大都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为国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生态环境,并具有旅游观赏等特点的现代农业。

(3)都市农业是一个广义的、地域经济的概念。它包括都市室内镶嵌插花状的小块农田、城市庭院和房顶、阳台绿化、也包括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还包括远郊、甚至环大都市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求的农业。

(4)都市农业是一个总概念,其他提法,如生物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度假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等,都在某一方面反映了都市农业的发展水平

(5)都市农业的实质是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城乡之间差别逐步消失,农业同工业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而不只是一个区域形式。

(6)都市农业是在城郊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又超越城郊农业的一种经营形态高级化、多样化的农业。

(7) 都市农业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现代农业,是一种向二、三产业延伸、渗透、交叉、融合的复合产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4、空间布局不同

城郊农业是呈环状布局形态的,即使在当前,我国相当多的大城市郊区农业的布局模式中仍能找到屠能圈的影子,只是对这种“环”,“圈层”赋予了新的解释。 都市农业是呈网状和带状的布局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大都市中心城市的扩展和农村城镇化形成了网状和带状的农业空间。 5、功能作用不同

城郊农业主要以生活为主,是为了保证城市的副食品和部分粮食的供应,稳定物价、稳定居民生活,是一种低级形态的、传统的、特殊地域上的农业。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现代都市功能的日益多元化,城郊农业就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城郊农业的空间地域难以划定,功能单一,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强调服务城市而忽略依托城市发展。我国的城郊农业已出现了景气波动、比较利益下降等问题。于是,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了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的设想。

都市农业是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共同发展的超农业的复合产业,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现代、特殊地域上的农业。它是设施完备、资本、科技高度密集,并在生产经营方式上高度企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科技化、品牌化、服务化的农业。都市农业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提法:台湾学者提出,都市农业有“生产性功能、生活性功能、生态性功能”;大陆的提法是“经济、社会、生态功能”。此外,张占耕提出“都市农业具有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庄晋财和唐桂林提出“都市农业具有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生态功能”,虽然这些表述有一定的差异,但实质内容基本一致。许多学者将都市农业的这些功能作为有别于城郊农业的重要依据。 二、城郊农业与都市农业的联系 1、涵义的联系

一种观点认为,“城郊型农业与都市型农业的概念,是从区域角度对农业不同类型的区分,不是对农业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的划分。(孙仲彝)。”都市型农业的提出并不说明它与农业生产本质有何区别,或者是划分农业发展所处的水平的标志杆,而只是表明它与城郊农业存在某种地域的区别,即他是一个农业地域划分得到概念(凌耀初)。这些学者认为城郊农业与都市农业是并列关系,城郊农业与都市农业是可同时存在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城郊

农业与都市农业是包含关系(党国印)。都市农业有时比城郊农业范围更宽的概念,以为城郊农业给人印象是,它比较强调市区边缘的农业,而都市农业则不排除在城市扩展中,在新的市区保留部分农业园地镶嵌其中的可能。笔者认为,都市农业缘于城郊农业,是在城郊农业内部生长而成。当都市农业内因萌发,在外力的推动催化下与城郊农业内部生长到一定规模时,量变引起质变,城郊农业就会转化成都市农业。虽然两者有共同之处,但城郊农业最终将逐步被都市农业所取代。 2、区位上的联系

城郊农业发生和成长于城市周边地区,都市农业生长的区域是城市市区间隙地带和城市化地区。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城市化地区以及城市周边地区不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一个时期,城市周边市郊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另一个时期,城市郊区变成了城市或城市化地区,两者是可以转化的。同时它们既有受到市区辐射的优势,又受到被城市吞噬的压力。

3、功能上的联系

都市农业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其基础是经济功能。城郊农业业具有经济功能,同时也承担了一定的外向功能和生态功能。城郊农业的这三大功能为向都市农业转变奠定了一定的功能基础和内在联系的纽带。同时他们既有以为市区服务的主要的一面,又有受到限制市区扩张的作用。 4、经营模式上的联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有较多的机会进入或者兼营非农产业,,市民有较便利的条件参与农业,从而促成了一些新的经营形式,如观光农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场、休闲农舍等。城郊农业与都市农业在经营模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反映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高度发展之后人类对新时期农业的一种探索,表明了城乡关系由原来的互相排斥、对立转变为互补、融合,使农业的存在成为健全、优美城市的一种内在需要。

根据以上区别与联系,笔者认为:

(1)城郊农业是都市农业的必经阶段;都市农业为城郊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郊农业最终将逐步被都市农业所取代。

(2)都市农业有别于其它类型的农业,并不取决于能为都市提供多少农产品,也不取决于离开都市的距离有多远。它们之间的最大的区别在于都市农业具有独特的城市性。如果把都市农业仅仅看作城郊农业的发展问题,那么它与农村农业的区分就不是太大了。应该把都市农业界定为在农村农业、城郊农业之上的一个特别的层次,城郊农业只是都市农业与农村农业之间的一个中间层次。虽然城郊农业的基本特点与主要内容是为城市服务,但是它仍然具有农村农业的特色。都市农业则是都市里的、以满足都市人非生活基本需要为主的农业形态的农业,是从都市与自然协调和人与农业协调两个方面提出的,是对农业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3)都市农业是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共同发展的超农业的复合产业,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现代、特殊地域上的农业。它是设施完备、资本、科技高度密集,并在生产经营方式上高度企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科技化、品牌化、服务化的农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