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23-06-26 来源:易榕旅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前言(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 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 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 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 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 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 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 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 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 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 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 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 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 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四)课程设计思路

1. 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 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 2.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图示(略).

3.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用学分进行调节和管理,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程可达14学分.

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选修课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4.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2学分.半个学期(约36学时)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模块的内容. 5. 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 \"语文必修一\"至\"语文必修五\" 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 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鉴赏和探究等方面比较均衡地发展,为以后有选择地学习打下基础.必修课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 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6.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语文选修1),小说与戏剧(语文选修2),新闻与传记(语文选修 3),语言文字应用(语文选修4),文化论著研读(语文选修5).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 求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具体课程的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7.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必修课程10学分;

第二层次,必修10学分+选修8学分; 第三层次,必修10学分+选修14学分.

学生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 8.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就业的需要或所报考学校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水平层次,选修有关课程.

学 生可以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中任意选修4门,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的10学分,共计18学分,达到报考高等学校的最低要求.达到第二水平层次的学生,从自 己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出发,或根据某些院校、专业招考和某些用人单位的要求,可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门课,获得24学分,达到第三水平层次的要求. (五)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 1.积累.整合

能 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 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 高语文素养. 2.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提高对古 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 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思考.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 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 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 深领悟,共同提高. 4.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 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 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

注 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 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 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 求实的学风. 必修课程 阅读与鉴赏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 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 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

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 三.(范围可参考附录一《常见文言词》)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作品可参考附录二《古诗文诵读篇目》)

10.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可参考附录三《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11.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12.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表达与交流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植科学理性精神.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7.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8.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选修课程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下列课程目标是选修课教科书编写、选修课教学与评价的基本依据. 诗歌与散文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二所列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

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6.本系列可开设若干选修课程,p90x insanity,如中国古代诗词曲选读、唐诗选读、宋词选读、元曲选读、唐宋散文选读、中国现代诗歌选读、鲁迅杂文选读、外国诗歌散文选读等. 小说与戏剧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正确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入领会作品内涵,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

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 7.本系列可以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中国古典小说选读、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外国小说选读、中外戏剧名著选读等. 新闻与传记

1.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

2.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

3.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对资料进行核实、筛选、提炼,尝试新闻、通讯的写作.

4.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5.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

6.本系列可以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新闻通讯的阅读和写作、采访与编辑、《史记》选读、《托尔斯泰传》选读等. 语言文字应用

1.在跨学科学习和语文应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加强整合,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

2.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能根据需要,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在学写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3.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讲与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

4.阅读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探索有关问题.

5.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中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现象和新特点.

6.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语言文字,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7.本系列可以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语言文字专题、演讲与辩论等. 文化论著研读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

2.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5.本系列可以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中外文化论著选读、《论语》选读、《孟子》选读、《老子》选读、《庄子》选读、《人间词话》选读、《歌德谈话录》选读、中华文化寻根、民俗文化专题、社区文化专题等. (六)高中语文教学建议

1. 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 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还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学 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 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 标、探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目标.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 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4.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教 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 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 资料.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学校的规划,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5.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

必修课程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织五个模块,实施教学. 阅读与鉴赏

阅 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 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 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 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 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 有个性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 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思考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阅读 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从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方面理解;常用应用文教学,应 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 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 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对作品的影响评价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文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表达与交流

写 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

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