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探讨
作者:刘勇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27期
摘 要:有效的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源泉,可以引发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地思考。如果问题设计不合理,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设计,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设计水平。
关键词:有效问题 设计 小学数学 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42-01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果问题设计不当,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兴趣,而且还会让学生感到难以找到解答的思路,这样的问题就是无效的,不仅耗费时间,还耗费精力。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进行探讨。 1 深入分析学情,合理预设问题
在进行问题设计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预设,这样才能尽可能的确保问题预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预设问题时,确保问题的难度层次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吻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考虑的问题的思考性及挑战性,充分激发学生想获得问题背后答案的探究欲望。譬如,在进行《圆柱的体积》一课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回忆圆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可以怎样将圆转化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计算呢?教师应创设阶梯式问题,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维进行延伸和扩展。 2 引入生活元素,激发探究兴趣
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仅仅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应该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王强买颜料花了23元,买素描纸画了花了18元,买铅笔和橡皮等其他文具花了12元,请你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王强一共花了多少钱?在出示问题后,有的学生先按照一般的步骤进行计算:(1)27+18+12。然后,再按照(2)27+(18+12)进行计算。这样通过设计与学生实际相符合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算法,有利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数学探讨。 3 有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如果仅仅借助于语言和文字,是无法进行描述的。作为数学教师,应该确保课堂问题的针对性,根据小学生爱动手操作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进行数学奥秘的探索,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知识生成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运用数学技能的能力。如在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如下问题的引导:“要证明三角形的三角形内角和,哪个同学可以采用什么最直观的方法呢?”很多学生在问题的激发下,就产生了强烈的动手操作欲望。很多学生都用了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位同学将用纸做的三角形三个角都折到了底边上,拼成了一个与底边相重合的平角,从而给大家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证明方法,给大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很多同学一起讨论,并进行推演以后,一起用理论进进行证明,学生在问题激发下经过亲自实践,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了有效地验证,能够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4 分层设计提问,遵循学习规律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层次性。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地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层层推进,呈阶梯式上升。因此,在进行“小数乘整数”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易于接受,更加符合学生的思考习惯,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5个0.1是多少?应该怎样用算式表达出来?同理5个0.01是等于多少?5个0.001又等于多少呢?通过层层递进式思考和计算,让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规律:积的小数决定于因数中小数的总和。然后再让学生分析0.8×6这类非特殊小数,进行引导:我们是否可以将0.8表达成0.1×8这类特殊小数乘整数形式呢?学生听后顿悟:因为0.8×6=0.1×8×6,因此,0.8×6=48×0.1,这样就让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原理。最后,再出示一些比较复杂的算式,让学生根据算理进行讲解后再进行计算。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的印象更深。 5 设计发散问题,培养发散思维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容易出现思维定势的问题。在解答题目时,容易走进思维的死胡同,最后就是绞尽脑汁也无法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根据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从设计发散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譬如,笔者用“苹果数量是桃子数量的2/3”这种题目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侧面进行思考:(1)桃子数量是苹果数量的多少;(2)桃子数量比苹果数量多几分之几;(3)苹果数量为50,桃子数量为多少?通过创设发散式问题,学生能够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全面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严格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加强对学生、教材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从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入手,才能够真正确保问题设计的有效性,从而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6 倡导学生质疑,培养质疑精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质疑精神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神,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质疑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质疑问难进行探索:(1)如何展开圆柱的侧面?(2)圆柱侧面展开后,会是怎样的形状?(3)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来求展开图形的面积?(4)如何计算圆柱侧面积?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质疑和探索,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进行问题探索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质疑精神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启发学生多质疑问难,多提出让自己进行探索思考的问题,只有保证设计问题的有效性,才能确保学生质疑精神培养的实效性。 7 结语
总而言之,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学生思考的有效性,影响着高校数学课堂的构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习数学课程中问题的设计,只有确保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才能够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柏业总.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3):81.
[2] 董世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08-2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