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武连仲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1例

2024-05-14 来源:易榕旅网
山西中医2015年9月第31卷第9期 SHANXI J OFTCM Sep.2015 Vo1.31 No.9 ・3・ 3小结 [4]莫芳芳,叶海丰,张国霞.《黄帝内经》七情学说研究与思考 [J].吉林中医药,2008,28(8):614—616. [5] 王宁,何裕民.浅析肿瘤与情志关系[J].陕西中医,2012, 33(3):324—326. 情志与肿瘤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紧密 联系。通过日常生活的情志调节,使患者情绪稳 定,内心平和安详,可降低肿瘤的发病率或改善肿 瘤患者的转归和预后,无疑减少了疾病带给患者 [6] 吕建军,郝瑞春.论情志与胃癌的发病[J].医药产业资讯, 2006,3(11):115一l16. 的痛苦和巨大的生活压力。因此,使患者保持心 情舒畅,及时调摄情志配合疾病治疗显得尤为重 要。 参考文献: [1]刘顺华.肿瘤病人的饮食康复疗法[J].中国自然医学杂 志,2004,6(1):47. [7] 赵宇明.情志因素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5):67—69. [8]张莉荣,何世银.中西医结合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 译出版公司,1998:121—143. [9]杨栋,张培彤.情志因素对肿瘤发病及治疗的影响[J].辽 宁中医杂志,2014,41(6):1 131—1 133. [1O]郭丽丽,史亚飞,朱磊.从虚、瘀、痰、毒探讨肿瘤抑郁症病 因病机[J].中医学报,2014,29(8):1 092—1 094. (收稿日期:2015—06—08) 本文编辑:李艳萍 [2]周阿高,董佳容,蒉纲,等.情志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探析[J]. 江苏中医药,2008,40(2):16一l8. [3] 吴整军.中医情志为病论与肿瘤发病、康复中精神心理因素 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 950—5 951. 武连仲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1例 王建伍 关键词:痉挛性斜颈;针刺疗法;验案 指导赵晓峰 中图分类号:R682.1 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7156(2015)09—0003一Ol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以颈肌阵挛和肌张力异常为特征 的疾病,主要累及颈部肌肉。国家级名老中医武连仲教授 度、流泪或额头、手心、颈部前侧湿润为度;劳宫直刺0.3— 0.5寸,涌泉直刺0.5—0.8寸,二穴均施以提插泻法;上星 向百会方向透刺1—1.3寸,平补平泻;印堂提捏局部皮肤, 以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崔某,女,30岁,2014年1月l2月初诊。 向鼻根部方向斜刺1—1.3寸,捻转提插,平补平泻;颔厌平 刺,平补平泻;郄门、丰隆直刺,施提插泻法;颈部结聚处施 以扬刺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l2次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患者明显好转,抽动减少,手扶头部可保持 左侧颈部肌群不自主抽动3月余。2013年10月突然 出现左侧颈项不舒,左转不利,偶尔有抽动感,进行性加 重,工作压力大时可诱发或加重症状。刻诊:患者颈项部 向左扭转,伴颈项部疼痛,表情痛苦,面色黧黑,形体消瘦, 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症状明显加重,休息时症状减轻。 四肢活动自如,纳呆,寐欠安,便秘,舌质红、少苔,脉沉细 数。查体:心肝脾肺。肾等检查正常。神经系统检查:双瞳 (一),眼球运动灵活,无复视及震颤,视野无缺损,肌肉无 中立位。针刺4个疗程头可保持正常位置,颈部结节消失, 活动自如,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痉挛性斜颈目前原因不明,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痉叙论》 明确本病病位在筋。在 经络循行上与手足太阳经和督脉关系密切。武连仲教授 认为本病根本病机为窍闭神妄,并独创开窍顺筋法,采用 针刺“五心穴”治疗痉挛性斜颈。五心穴既可开窍醒神又 萎缩,右胸锁乳突肌、右斜方肌肌张力高,颈部左侧可触及 结节,四肢肌力V级,病理反射未引出,感觉系统检查正 常,脊柱间接叩击实验(一),臂丛牵拉试验(一),颅脑CT 检查正常,颈椎MR检查正常,肌电图显示左侧胸锁乳突肌 可通窍调神、清心安神;印堂、上星、百会均为督脉穴,又居 “精明之府”头部,可疏通督脉,调理神机;颔厌为足少阳胆 痉挛。诊断为痉证(肝肾阴虚型)。治法:开窍顺筋,通经 散结,滋阴泻火。给予针刺疗法。主穴:五心穴即人中、双 经经穴,可通脑府,导神气,为脑病的引经穴;郄门为手厥 阴心包经之郄穴,可醒神开窍,宁心安神;丰隆为足阳明胃 经之络穴,可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颈部局部扬刺可通 经消壅,开结散聚。 参考文献: [1]宋玉芳,蒋荣民.痉挛性斜颈案[J].中国针灸,2011,31 (6):562. 侧劳宫、双侧涌泉。配穴:上星、百会、印堂、颔厌、郄门、丰 隆、颈臂、颈部结聚处阿是穴。操作:患者仰卧位,局部常 规消毒,选用0.30 mm×40 mm华佗牌针灸毫针,人中穴向 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行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 作者简介:王建伍(1989一),男,在读硕士研究生,天津中医药 大学(天津300193)。 (收稿日期:2015—06—30) 本文编辑:李艳萍 通讯作者:赵晓峰,E—mail:zhxf67@163.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