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总结:浅谈在数学活动中幼儿观察力

2021-12-04 来源:易榕旅网
总结:浅谈在数学活动中幼儿观察力

总结:浅谈在数学活动中幼儿观察力

父母都希望孩子聪明伶俐,所以在孩子一出生就积极开发他们的智力。智力是多种认知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其中每种能力都有特定的作用,它们共同作用,整体发挥功能。而观察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许多专家研究发现,观察力强的孩子智力发育较好,因为人们通过感知获得的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进行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观察水平的迅速提高,能促进思维的发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培养幼儿在观察中增长知识,在观察中发展能力方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幼儿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应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

1.提问——保持幼儿观察兴趣的手段。

教师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应适时的提出问题,把观察活动引向纵深,延续幼儿对实物观察的时间,加强观察的持续性,例如在分类活动中,我把吃的、玩的、穿的、用的物品投放在一起,请幼儿按不同的类别分出,这样,经过自己视觉上的观察,在教师层层问题的引导下,他们懂得了按物品的不同类别进行分类。这就要求幼儿积极思考,首先看到某种东西要知道名称、用途,然后才确定把物品放在那一边。 从这个教学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观察活动是按这样一个程序进行的,即带着问题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观察的愿望——再观察——得到满意的答案。而有效持续的这一过程,教师适时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

2.鼓励——保护幼儿观察兴趣的抓手。

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当孩子观察到一些不同的事物之后,提出问题,如果教师不了解或者不知道,或者回避幼儿的问题,幼儿得到几次消极的反馈后,他们观察的兴趣会越越小。我认为这时就应该和幼儿一起寻找答案,一起去收集资料、一起观察,千万不能回避,让幼儿感觉到老师是他最重要的支持者。当然,对孩子错误的观察结果,也不要轻易地说出不对,给予否定,而应该和他一起分析不对的原因。

3.材料——激发幼儿观察兴趣的重要前提。

材料的提供有助于幼儿进行观察、探索,材料尽量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过程,太多的材料会让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太少的材料会直接造成幼儿探索兴趣的减弱;材料的提供不要求多,而求巧。如分类活动的材料提供,如果材料太多,幼儿在活动中分散注意,导致玩材料。而材料如果太少,达不到活动目的。

二、 教会观察方法,培养幼儿善于观察

让幼儿学会观察的方法,这是培养幼儿观察力的关键所在。

我国古代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说的是几个盲人对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争论不休。因为他们各自只摸到大象的一个部位,并没有摸到大象的整体,所以争论时各自坚持自己片面的意见。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不正确的观察引起的结果。因此,教师应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不要让幼儿犯同类的错误。

1.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让幼儿学会从上到下、由里到外、从左到右、从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整体到局部有顺序地观察。

如观察 时,有的幼儿说有二个三角形,有的幼儿说有二个三角形,有的说有三个三角形,还有的说四个三角形,细心的幼儿就能发现有

五个三角形,象这样,从整体到局部有顺序、有步骤的观察,就能看到事物的特征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2.学习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观察。

观察时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才能使观察更有成效。

如教幼儿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时,我把正方形和长方形放在一起对比,看看它们的外形、边长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对照、比较,幼儿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分辨就更清楚、明确了。其次,教师要交给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如从色彩、类别、形状、数量和空间排列等几个角度进行观察,寻找画面的组合规律。

3.学习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观察

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说,做事情之前,具体、明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幼儿也不例外。

受幼儿年龄特征的影响,幼儿观察事物时就会东瞧瞧、西看看,抓不住重点,会随着自己的兴趣而进行观察,或是漫无目的的东瞧西看,无所适从,所以在组织活动时,首先要提出具体的要求:“今天我们……”,即带着问题去观察,要求幼儿边看边想或边想边看,如:在学习的减法时,教师一边编题一边出示教具:河里有只小鸭,游走了2只小鸭,河里还剩几只小鸭?请幼儿想想该怎样算?、2、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减法?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幼儿观察,达到目的,从而获取数学的知识。

三、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幼儿勤于观察

观察的过程也是幼儿与教师、同伴相互交往的过程,幼儿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到的体验加以描述,这是观察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数学活动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在数学探究过程中和活动之后,会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欲望,他们急于想把自己的新发现向老师和同伴讲述,想把自己的疑惑向他人说说。在表达与交流、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的过程中,他们知道了原可以有多种办法解决问题,我也可以试一试他们的方法或许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也能从其他小朋友的讲述中得到灵感,

激发创造的火花。因此,幼儿观察后,我总是鼓励幼儿说说他们的发现,不论正确与否,我都认真倾听,对他们的发现给予肯定,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都愿意将自己的发现讲给老师和同伴听,师生共同交流,共享快乐。当然,在活动中还需灵活运用个别、小组和集体的形式,让幼儿充分表达。

总之,观察是认识世界的窗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我们着眼于幼儿观察兴趣的培养,着力于观察方法的指导,着重于观察机会的创造。只有这样,孩子的观察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有了好的观察力,幼儿就等于有了一把认识世界的“金钥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