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2021-04-12 来源:易榕旅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第一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 三、教学难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德因素。 四、教学过程:

1、引导大学生做一个心理测验——《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2、进入正文,《初识心理健康》传递现代心理健康的基本理念; 五、作业处理:

设计“扪心自问环节”,是关注本讲重点内容回顾和思考的话题。 六、讲课稿:

中央电视台CCTV-12《心理访谈》节目是中国大陆最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心理健康主题节目。这个节目的经典广告词是——“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恐慌;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静谧心灵的缄默。没有谁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珍惜自我,拥抱健康。沟通,消除隔膜;交流,敞开心扉;真诚,溶化壁垒。心理访谈,健康人生,从‘心’开始。”

这其中展现的对“心理健康问题成因的认知解读,认识和对待心理健康的观念定位,解决心理问题的行为策略”得到了从学术界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于是,我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精神大餐不避拾人牙慧之嫌,以“健康人生,从心开始”为题拉开序幕。

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心理测验——《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进入正文,《初识心理健康》为你传递现代心理健康的基本理念。借助延伸探索环节,让大家适度知道一些心理异常的辨别知识——《心理异常常识粗通》。在经典启示中,我们提供一组展示积极的心理健康理念、科学的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的独立成篇的文章——《快乐其实很简单》、《坦然之心》、《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在趣味赏析部分,换一种轻松的语调,继续进行富有经典启示初衷的话题,这由两部分组成:一篇难得的心理美文——《最好的苹果》,外加一组具有“魔鬼词典”的冷幽默风格的健康人生启示录——《忠告和路标》。最后的扪心自问环节,是关注本讲重点内容回顾和思考的话题,邀请你的参与。

心理健康测验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

温馨提示:每个题目后都有五个等级供你选择,分别按照程度的高低用1、2、3、4、5来

表示:1——无 2——偶尔 3——有时 4——经常 5——总是 注意:每个题目后只能选择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划圈;每个题目都要回答。

无 偶尔 时有 经常 总是 1 2 3 4 1我情绪忽高忽低 5 1 2 3 4 2做什么事我都感觉很困难 5 1 2 3 4 3我喜欢与人争论、抬杠 5 1 2 3 4 4我对许多事情心烦 5 1 2 3 4 5遇到紧急的事我手发抖 5 1 2 3 4 6我怕应付麻烦的事 5 1 2 3 4 7我情绪低落 5 1 2 3 4 8我感到人们对我不公平 5 9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1 2 3 4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5 1 2 3 4 10感到别人对我不友好 5 1 2 3 4 11我不能控制自己而发脾气 5 1 2 3 4 12我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5 1 2 3 4 13我喜怒无常 5 1 2 3 4 14我要求别人十全十美 5 15我抱怨自己为什么比不上别人 1 2 3 4 5 1 2 3 4 16我觉得别人想占我的便宜 5 1 2 3 4 17我觉得活得很累 5 18看见房间杂乱无章我就安不下心来 1 2 3 4 5 1 2 3 4 19我着急时,嘴里有味 5 1 2 3 4 20我感到有坏事发生 5 21我觉得疲劳 1 2 3 4 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5 1 2 3 4 22我常为一些小事而心情不好 5 1 2 3 4 23我不能容忍别人 5 1 2 3 4 24别人有成绩我生气 5 1 2 3 4 25我的想法与别人不一样 5 1 2 3 4 26遇到挫折,我便灰心 5 1 2 3 4 27我经常责备自己 5 1 2 3 4 28害怕别人注意我的短处 5 1 2 3 4 29我一紧张就头痛 5 1 2 3 4 30我有想打人或骂人的冲动 5 1 2 3 4 31感到别人不理解我,不同情我 5 1 2 3 4 32我固执己见 5 33我对什么事情都无兴趣 1 2 3 4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5 1 2 3 4 34我心里焦躁 5 35我过人多、车多的路口心里发慌 1 2 3 4 5 1 2 3 4 36遇到紧急的事我尿多 5 1 2 3 4 37我心情时好时坏 5 1 2 3 4 38我对新事物不习惯 5 1 2 3 4 39我感到别人亏待我 5 1 2 3 4 40我感到很难与人相处 5 1 2 3 4 41我有想摔东西的冲动 5 1 2 3 4 42我觉得我出力不讨好 5 1 2 3 4 43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我 5 1 2 3 4 44我爱揭别人短处 5 45我喜怒都表现在脸上 1 2 3 4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5 1 2 3 4 46我紧张睡不好觉 5 1 2 3 4 47我无缘无故感到紧张 5 48应采取果断行动时,我就犹豫不决 1 2 3 4 5 1 2 3 4 49我与人相处,关系紧张 5 1 2 3 4 50该做的事做不完我放不下心 5 1 2 3 4 51我不分场合发泄我的不满 5 1 2 3 4 52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5 53别人看我或议论我时,感到不自在 1 2 3 4 5 1 2 3 4 54别人对我成绩的评价不恰当 5 1 2 3 4 55我感到自己没有什莫价值 5 1 2 3 4 56我总觉得别人在跟我作对 5 57我情绪波动性大 1 2 3 4 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5 1 2 3 4 58我担心别人看不起我 5 1 2 3 4 59我感到忧愁 5 1 2 3 4 60我心情紧张,胃就不舒服 5 61在变化的情况下,我不能灵活处事 1 2 3 4 5 62我觉得我的学习或工作的负担重 1 2 3 4 5 1 2 3 4 63我对比我强的人并不服气 5 1 2 3 4 64我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5 1 2 3 4 65我对亲朋好友忽冷忽热 5 1 2 3 4 66我觉得生活没意思 5 1 2 3 4 67我担心自己有病 5 1 2 3 4 68遇到紧急情况,我心跳厉害 5 69我与陌生人打交道感到为难 1 2 3 4 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5 1 2 3 4 70我心里总觉得有事 5 71我在公共场合吃东西感觉到不舒服 1 2 3 4 5 1 2 3 4 72我的朋友有钱,我感到不舒服 5 1 2 3 4 73我做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5 74我难以完成工作任务或学习任务 1 2 3 4 5 1 2 3 4 75紧张时我手出汗 5 1 2 3 4 76我常用刻薄的话刺激人 5 77对杂乱噪声强烈环境,不能承受 1 2 3 4 5 1 2 3 4 78我容易激动 5 1 2 3 4 79我的感情容易受到别人伤害 5 80到一个新环境,我不能很快适应 1 2 3 4 5 说明: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共有80个评定项目,每一个项目都采用5级评分制。

(1)无:自觉无该项问题。

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2)轻度:自觉偶尔有该项问题。 (3)时有:自觉有该项症状,时有发生。 (4)经常:自觉有该项症状,经常发生。 (5)总是:自觉有该项症状,总是存在。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共有80个评定项目,可规类为10个因子。各因子所包含的项目如下: 1、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包括10、14、23、31、49、53、71、79,共8项。该因子主要反映受试着人际关系方面的紧张、敏感等。

2、 心理承受力差:包括2、17、26、40、50、62、74、77,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着,做事感觉困难,遇到困难、挫折灰心。觉得工作、学习负担重与难以完成。对待环境杂乱脏不能承受等等。

3、适应性差:包括6、18、35、38、48、61、69、80,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着对事情、环境、对人不适应等。

4、心理不平衡:包括8、15、24、39、42、54、63、72,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着感到别人对他不公平,抱怨自己赶不上别人,别人有成绩自己生气,自己出力不讨好,别人亏待自己,对自己强的人不服气。 5、情绪失调:包括1、13、22、37、45、52、57、65,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着情绪不稳定、心情不愉快、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等情绪问题。

6、 焦虑:包括4、20、28、34、47、58、67、70,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着对许多事情心烦、预感有坏事发生,心理烦躁、无缘无故紧张、担心自己有病等焦虑症状。

7、 抑郁:包括7、12、21、27、33、55、59、66,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着情绪低落,对前途感觉无希望、疲劳、对事情不感兴趣,感到忧愁、生活无意思等抑郁症状。

8、 敌对:包括3、11、30、41、44、51、76、78,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着喜欢与人争论,不能控制脾气,有摔东西的冲动,爱挑人毛病,爱刺激别人等敌对症状。

9、 偏执:包括9、16、25、32、43、56、64、73,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着不信任人,固执己见,总认为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和与自己作对,不能接受别人意见,我行我素等偏执症状。

10、 躯体化:包括5、19、29、36、46、60、68、75,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着心理紧张,特别时情绪产生的躯体化不适或症状,例如手发抖,尿多,头痛,睡不好觉,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操作手册:

1、 2、 因子分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共包括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都包括8项。各分量表的因子分的计算方法,是将8个项目的分数加在一起之和除以因子数,即除以8,为该分量表的因子分。每一项目采用5等级评分法。每个因子的8项按此标准计分除以8,即为该因子的因子分。

判断自己心理健康状况,读者在自己填完心理健康量表后,10个因子均以2分为简单判断标准分数线。根据10个因子的因子分,以2分为简单判断标准分数线,就可以简单、初步地判断哪些因子存在问题和症状。

初步确定心理问题和症状严重程度的评定分数值:2分~2.99分为该因子轻度存在心理问题;3分~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度症状;4~4.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 3、 总均分

总均分的计算方法是把该量表80项各自的分数加在一起之和被80除,得出的分数便是受试着心理健康的总均分。

用总均分判定受试着心理健康状况:2~2.99为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3.99为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4~4.99为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

正 文

初识心理健康

1 现代健康观

什么是健康?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知识的局限和观念的滞后,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对生理状况的简单化定位:“不痛不痒,身健体康”,这是麻痹心理;其二,对精神异常的妖魔化曲解:“鬼神附体,驱灵辟邪”,这是愚昧做法。

1.1 二维健康观

1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这种状况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普及悄然发生着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在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这份文献中对“健康”进行了第一次明确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该宣言强调: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时隔11年后,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 health)、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 )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这种新的健康观念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扩展“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为健康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由此号称“二维健康观”,这充分体现了健康观念的重大进步。

1.2 三位一体的健康观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人类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呈现“亦喜亦忧”的态势。首先说“喜”从何来——现代医疗科技和临床治疗的进步日新月异,生理疾病的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技术的科学精湛,让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现代医疗护卫大众健康的现实进步和光明前景充满信任;然后谈“忧”为何故——大量从前偶有耳闻、感觉离我们很远的“心身疾病”以及由此引发的焦虑和担忧日渐紧迫地向我们袭来。于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理念,从最初的心理健康先知者的带有“心理呓语”色彩的感悟中逐渐形成,这就是“身—心—灵”。

“身—心—灵”三位一体的健康观认为,在我们的身体、心理之上,还有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心灵的存在。心灵是在我们个体生而即有的本能取向的基础上,经由成长中的个体社会化逐渐形成的关于信仰和操守的精神体系。它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不为外人所知,甚至我们自己都未必清晰地觉察到。心灵以某种价值、理念为指导,并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懂得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内心主宰。有心灵的人才谈得上人生价值,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心灵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没有心灵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有心灵的人,会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预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心灵健康的人会让自己的生活价值定向明确,个人潜力有效开发,乐观积极面对社会,收放自如掌控自己。

按照“身—心—灵”三位一体的健康观,一个健康的人的画像是:身体健康——饮食起居舒适自然,主题生活和休闲娱乐相映成趣味,生理机能处于常态标准以上,生理免疫功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能完好;心理健康——自我概念明朗,心智反应健全,情绪表达流畅,行为活动自控;心灵健康——信仰纯美稳健,操守内方外圆,人与自然一体,从容淡定处世。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清晰地形成一个关于健康的“认知轮廓”——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心灵三个层次:身体健康是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是精神表现,心灵健康是根本保障;在心灵健康的统帅作用下,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双向互动,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和谐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引发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健康的身体让人产生自信、乐观、主动、担当的良好心理。心灵将身、心两者统一为一体的人,在心灵的主导下,身、心向心灵认同、向往、追求的方向发生演变和整合。人是身体、心理和心灵三者的共同体,这就是“身—心—灵”三位一体的健康观。运用这一思想体系,可以描述、阐释、预测和控制与身体、心理相关的健康现象和问题。这一全新的健康观念已经受到主流心理健康学界的积极认同。

2 心理健康的评价体系

什么是心理健康?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人的心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但却不象生理健康那样“让数据资料说话”——精准确切,“以标本模型展现”——具体直观。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信念,自愿采纳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保障自身生命质量,同时有益于他人社会。掌握卫生保健知识(知),树立健康信念(信),自愿采纳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知识、信念、行为改变的统一,是消除或减轻影响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

如何认识和对待心理健康,既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在不同的评价体系框架内,评价的结论是没有什么可比性可言的。这是我们对心理健康认识和对待中最为常见的无知之误。汇综而言,有四种评价心理健康的评价体系:

2.1 自主体验体系

自主体验是个体以自己为认知对象产生的认知评价为基础产生的情绪体验。如果自主体验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是,你还能够感觉到自己有心理问题,这个问题一般不会非常严重。倒是认为身边的人都有问题,唯有自己没有1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问题的话,这个人的问题肯定非常严重。心理基本正常的人,可以察觉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这种自我评价叫自我认知力。简称自知力。

2.2 社会评价体系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依照社会生活的游戏规则适应社会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问题使得个体社会心理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我们会认为此人有心理问题。

2.3 统计学体系

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形成心理测评量表,把受测评人的心理测量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获得受测评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结论。由于心理测验量表的科学性和适用性问题,测评的结果和功能尚不宜过度彩信和依赖。

2.4 专家评价体系

心理健康专家是专门从事心理健康研究和应用工作、的确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士。之所以进行这样的看似多此一举的强调,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以学历、职称、官职而言,应该被别人认为是专家的人,或者自以为是专家的人太多了。而真正具有专家实力的人其实非常之少。一位真正的专家,凭借自己扎实的学术历练和实践经验,会成长出一种叫“直觉智慧”的心理技能——不需要使用心理测验量表、不必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就会对被评价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问题的特点、成因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瞬间完成非常精准的“心理运算”,让局外人感觉到“X光机”那样的洞察人的心理世界的非凡神奇和不可思议——真正专家的结论,绝对值得你信赖!

3 心理健康的标准

无论是依照什么评价体系,心理健康评价结论的获得还是有相近或相似的尺度的,这种尺度就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当前在中国心理健康界认知推广度比较高的三种评价体系——

3.1 “最具影响力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等人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标准”—— 1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3.2 “最为大众化的标准”

原谅本章作者工作不细、学术修养尚待提高,无从考证这一体系的最初提炼和形成者是哪位心理健康专业或者相近专业的人士。这是一种在公众中非常受到追捧的评价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身心健康八大标准”,是“最大众化的标准”: (1)食得快:进食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这证明内脏功能正常。

(2)便得快:一旦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胃肠功能良好。

(3)睡得快:上床能很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4)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5)走得快:行动自如、转变敏捷。证明精力充沛旺盛。

(6)个性好: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

(7)会处世: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8)人际和: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3.3 “最具中国文化品味的标准”

中华传统医学是世界医疗丛林的一棵常青树,她的养生理论与实践源渊流长,具有一套关于健康的直观简洁的评价标准,号称“最有中国味的标准”——

这一整套健康标准主要是针对中年人而言,因此也可以视为中年人的10大健康标准: 1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眼有神:目光炯炯,无呆滞的感觉,说明精气旺盛,脏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跃. 声息和:声如洪钟,呼吸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反映出肺脏功能良好,抵抗力强. 前门松:指小便通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

后门紧:大便每日一次,有规律,无腹痛、腹泻之虑,说明消化功能健旺.

形不丰:保持体型匀称,注意不宜过胖,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女性减l00)。 牙齿坚:注意口腔卫生,基本上无龋齿,反映肾精充足。

腰腿灵:表现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有力或灵活,中年知识分子因工作性质尤其要保持腰腿灵。

脉形小:指每分钟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80次/分),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 饮食稳:饮食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饱食滥饮,无烟酒嗜好,注意饮食养身法。

起居准: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4 心理健康者的心理行为肖像

每个人都期望心理健康,让我们以“心理健康者的心理行为肖像”为题,动态考察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者的特点:

4.1 视学习和工作为乐事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把自己的才智投入于学习和工作之中,追求卓越和成功。他们能在学习和工作中获得非常快乐的体验,这种体验反过来又强化了他们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乐于学习和工作,而不会视为痛苦和负担。

4.2 善于进行人际沟通

心理健康的人以诚恳、谦虚的态度对待别人,尊重别人的意见,使人乐于和他交往。乐于与人交往,而且能和兄弟、同学、师生、朋友建立正常的关系。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他们重视集体间的团结,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

4.3 中肯且积极的自知

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有相对准确的了解。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在学习与工作中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性格,并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安排学习和工作。由于对自己能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因此表现得既自信又有自谦,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自觉地培养和发展自己优秀的心理品质。

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4.4 稳健面对现实未来

心理健康的人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的环境能有客观的、正确的判断,能够细致地观察和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的现象和现实对自己的要求。在解决所遭遇的各种问题时,能采取既是积极的又是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即或有时遭到挫折或失败,他所采取的适应方式也是成熟、稳健的。

4.5 积极乐观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比别人更为幸运,而是因为他们在面对现实的挑战和压力的时候,能够让自己以乐观主义的心态、建设性的态度认识和处理问题。在他们的人生词典里,永远都是没有“失败”,总是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因而,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积极热情、情绪稳定而深刻;热爱生活、精神饱满、奋发向上;遇到挫折时不灰心,不消沉。

5 保持心理健康的策略

随意打开一个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的网页,求教任何一位心理健康专家,你都会获得一些心理秘笈和专家忠告。你会为此眼花缭乱,或者无所适从?这是最为正常的反应。不必为不能辨识真假和难以全部记住而苦恼。所有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意义的保持心理健康的策略都应该符合如下四个方面:

5.1 积极乐观的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十分重要,凡事向积极、乐观、有益的方面去思考,有利于建设性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挑战,减轻日常生活的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提升身体免疫力,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自身潜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的人,会预见生活的未来走向,从容进行必要的准备,从而没有太多的被动和惊慌;即使面对问题和挑战,持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还是会更早的从失意和惊慌中解脱出来,建设性地行动,从而解决现实困境和具体问题。

5.2 充分的休息

休息有助于松弛神经和恢复体力,对于保持相对有利的身心健康状态非常重要。我们的身体存在一个目前正在逐步揭开神秘面纱的“自主控制系统”——不需要我们自己有意识地控制,身体和心理可以通过“沉寂、觉醒、兴奋、疲倦”的机制,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让“生物节律”发生作用。大学生每天的休息包括8小时的夜间睡眠和日间的休闲放松,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泄,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和活力十足的状态。

1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5.3 适量的运动

为了促进心理健康,应该经常进行身体运动,包括三种身体活动: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例如骑自行车、慢跑、长距离游泳等,有助强健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伸展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度和灵活度;无氧运动例如短跑、举重等暂时剧烈活动,能调节和锻炼肌肉。

5.4 均衡的营养

人体每天需要七大类物质——水份、糖类、蛋白质、脂肪酸(来自蔬果和豆类)、维他命、矿物质和纤维。均衡的营养是保证健康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平时应该选择低糖、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及时补充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五谷里的淀粉,是人体的最佳能源物质;蔬果是纤维的主要来源;乳类和乳类制品,除了提供蛋白质外,是钙和镁的最重要食物来源,也是水份的重要来源;肉类、鱼类、蛋类和豆类里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

6 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辩证解析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许多相对独立的特质。因此,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概括起来还是生物、心理、社会这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6.1 生物遗传因素

中国知识界对生物遗传因素的认知长期存在观念误区和认知禁忌。客观公正地讲,生物遗传因素对心理行为的影响已经是生物学、遗传学基本解决了的问题,甚至已经是乡间百姓嘴巴边的常识——“子俏其父,女随其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不必在字面上较真。)但是,学术界一度对此噤若寒蝉,因为,“人定胜天”的“卤莽革命主义”的无知和无畏让基本的知识观念遭到颠倒和混淆。这种流毒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也还是没有完全澄清,因为人们没有认真正视和科学对待的态度和勇气。

对于生物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问题我们不做理论和现实的系统论战,从维护心理健康的立场出发点,我们关注下列两个方面:

6.1.1 家族遗传史问题

1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社会生活观察常识、人口统计数据结论和临床观察经验都表明:精神病患者家族中确实存在相对比较高的比例的成员患有精神病或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如抽疯发作、精神发育不全、脑神经萎缩、性情乖僻、躁狂抑郁等。许多精神病在发病原因上确实具有血缘关系从远到近而患病率也由低到高的显著相关,这是遗传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的最为确凿的证据。

其实,对于家族遗传史问题,无视其存在是无知之过——无知无畏,令人痛心;恐惧其存在是另一种无知——观念恐慌,令人可笑。正确的态度是正视其存在,学习相关的知识,通晓必要的维护心理健康,预防问题发生的常识,选择适宜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与世无争,自食其力,不与人比,自得其乐,完全可以避免精神疾病的出现。如果相反的,即使家族中从来没有精神疾患史,但是,信奉追求至高无尚的荣耀、成功、权力、财富、享乐,脱离自己的智力、现实、机遇、潜能、极限,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再优良的遗传基因也会被自己折磨出来精神失常。

6.1.2 心理品质问题

我们的临床精神医学研究发现:同样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可以出现非常不同的结果,而同样的疾病发生在不同人格特征的人身上,其病情表现、病程长短和转归结果又都可以非常不同。各种精神疾病,特别是神经官能症往往都有相应的特殊人格特征为其发病基础。例如强迫性神经症,其相应的特殊人格特征称为强迫性人格,其具体表现是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拘谨呆板、敏感多疑、心胸狭窄、事事容易后悔、责任心过重和苛求自己等。与癔病相联系的特殊人格特征是富于暗示性、情绪多变、容易激动、耽于幻想、自我中心和爱自我表现等。精神分裂症被认为是与孤僻离群、多疑敏感、情感内向、胆小怯懦、较爱幻想等特殊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个性心理的研究揭示: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主要心理基础的气质类型是与生俱来的,个体一定的气质类型及其在此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养成而形成的性格,对我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无所不在的影响和十分普遍的意义。这是因为我们总是借助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来承受现实社会的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心理体验,建立对现实刺激的应对方式。因而,特殊的人格特征往往成为导致某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内在因素。

6.2 社会环境因素

1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6.2.1 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

发展心理学对个体早期心理发展的心理研究表明:在生活环境单调、信息刺激贫乏的环境中成长的生命体,其心理发展的进程会受到局限和阻碍,并且会抑制他们的潜能的发展,语言、动作、智力都存在所谓的“关键期”——接受丰富的刺激、受到良好启蒙教育的个体的心智动作获得全面发展。相反,在刺激贫乏的环境中成长的个体,基本的生长发育都会出现迟滞不前的问题,这种状况甚至是不可逆转的。

儿童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种早期母婴关系乃至稍后的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对个体以后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着很大的影响,儿童如果能够在早期与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关系,获得充分的依恋的满足和充分的安全感,对其以后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都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儿童在早期不能建立与父母的亲密关系,或者早期与父母的分离焦虑得不到有效释缓,都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

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对个体以后的理健康产生影响。心理学者对恐怖症,焦虑症和抑郁症等神经症个体早期家庭关系的调查研究表明:那些与正常个体的父母相比,表现出较少的情感呵护,较多的冷漠拒绝,或者较多的过度保护的父母,对儿童情感反应的方式、生活事件的态度都会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的积极良性的教养方式,有利于个体建立起耸交往中对初始接触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而这种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建立保证了子女成年后与他人的顺利交往的乐观心态和积极取向。相反,儿童早期的这种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匮乏会导致儿童在社会生活中产生恐惧、孤独、消沉、无助的性格,难以与人相处,因而容易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

6.2.2 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如结婚、升学、亲人亡故等。生活事件不仅是测量应激的一种方法,也是一预测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中等水平的应激事件,如果它们连续发生,它们对个体抵抗力的影响就可以累加,因而也是很严重的。由于生活事件的增加而产生的应激体验,与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1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障碍有着明显的关系,例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胃肠溃疡、癌症、神经症、事故、以及学习成绩的下降等等,都与生活事件的明显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生活事件增加,那么个体的生活变化也会增加,个体要适应这变化了的生活所付出的努力也需要相应地增加。因此,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太多的生活事件,个体的躯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就很容易受到影响。

当然,不同的生活事件对个体生活的影响是不同的。换言之,应付不同的生活事件时所需的改变和适应是不同的。当个体在某段时间内遭遇很多生活事件时,生活事件对个体的作用就会累加,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水平。生活事件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个体遭受更多的心理应激。而心理应激的增加则会影响到个体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平衡,从而对个体的躯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个体所处环境的巨大变迁也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刚入学的大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由于入学前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巨大变化,在适应新的环境时容易出现各种困难。

6.3 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的产生往往发生于难于作出选择的情境。这种冲突情境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躯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根据冲突的性质则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双趋冲突”,这时个体面临两种选择,而这两种选择都能给个体带来好处,并且个体也想得到这两种选择的所有好处,但个体又必须从中作出取舍选择;“双避冲突”,个体面临两种选择,而且每一种选择都会为个体带来不利的后果,但又必须接受其中之一;“趋避冲突”,即某一目标既能为个体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不良的影响。个体只想取其好处,而不想要它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双重趋避冲突”,这是最常见的冲突形式。这时个体面临两种或更多选择,每一种选择都能为个体带来某些好处,但同时又都伴有不利的影响。当个体处于心理冲突时,如何选择对自己的影响如果是非常大,而自己又缺乏主见时,要作出选择就相当困难,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躯体和心理,影响到心理健康。

2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本讲重点内容回顾和思考

1 你感觉自己心理健康吗?这样评价自己的依据是什么呢?

2 在自己的生活中,你有什么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的独特而有效的方法如何? 3 当你发现自己的同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大学生情绪情感

教学目标使大学生了解情绪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也影响着

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和态度。培养良好的情绪是大学生

成才的必要保证。重点难点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情绪的自我调节

一、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一) 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情绪与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生理需要或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心理体验。

(二)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是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如吃、住、穿、睡眠等)相联系,与复杂的无条件反射2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如食物反射)相伴随的一种态度体验。因此,情绪是低级的,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当然,人的情绪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的特殊反映形式,与动物的情绪有本质的区别。 2.一般来说,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不大稳定,有较大的爆发性和情境性,往往伴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情感是相对稳定的,爆发性较少,易受个体的立场、观点和生活经历所支配。另外,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外部表现则不明显。 应当指出的是,情绪与情感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情绪的各种变化一般都受已形成的情感所制约;而情感又总是在各种变化着的情绪中得以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三) 情绪与情感的类型

对情绪和情感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进行。这里介绍两种分类情况。 1.我国传统的分类方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藉中就有关于情绪的论述。《礼记·礼运》中载: “何为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白虎通·情性》的记载是把情绪分喜、怒、哀、乐、爱、恶。在《黄帝内经》中,则认为情绪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在近代关于情绪的分类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等四种,列为基本的情绪形式。 2.苏联心理学家的分类

苏联心理学家把情绪和情感分别归类,把情绪归类为心境、激情和应激;把情感归类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二、大学生情绪与情感的特点 (一) 情绪与情感的丰富性

大学生有着丰富、复杂又多变的情绪和情感。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大学正处于心理生理的发育亢奋期,生命力高度旺盛,生物体内生发的精力供过于求,从而带来的物质体内可供精神活动消耗不尽的能源,此乃主体内在的客观因素;二是精神活动的无限性、剧烈性以及作为其物质载体的大脑发育的健全性和相对的优化性,这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与摩擦运动,使特定主体的大脑处于优势阶段里的高度兴奋,此乃主体内部的主观因素。主、客观运动的结果,驱动着主体内部产生既多样又速变的情绪与情感,从而构成了青年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丰富性特征。

(二) 情绪与情感的强烈性

大学生的情绪与情感的强烈性与其情绪与情感的丰富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一旦产生情感,就容易使情绪高涨,并常常表现为激情。在激情状态下,人的情绪体验达到最高潮,并伴随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呼吸、循环、肌肉系统和组织等),与正常状态相比会有明显的变化。

(三) 情绪与情感的不稳定性 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情绪在时间上有更长的延续性。他们对自我的情绪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并出现了心境化的情绪特点。 但比起成年人来,大学生情绪的波动仍很明显。表现为心境变化频繁,情绪有较大的起伏性,并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四)情绪与情感的外显性

大学生对外部的刺激反应迅速而敏感,在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情绪呈外显性的特点。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特定的问题上,大学生由情绪引起的内心变化与外部表现往往并不都是一致的,而显示出含蓄、内向的特点。

大学生心理上虽然存在这样的闭锁性,但同时也存在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当遇到知音或条件适当时,他们往往会将心底的秘密“一吐为快”。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 2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一)焦虑

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绪,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焦虑不自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认知、行为和身体状况,被焦虑所困扰的大学生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思维受阻、行为不灵活、动作不敏捷、身体不舒服、失眠、食欲不振等。严重的焦虑能使人失去一切情趣和希望,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在心理上摧垮一个人。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焦虑都是坏事。在这个紧张刺激不断增多、竞争不断增强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可能处于一定的焦虑状态,学习紧张繁忙、前途尚不明朗的大学生就更是如此。适度的焦虑可以唤起警觉、激发斗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大学生焦虑集中表现在考试和人际交往上。

不适当的高度焦虑对心身健康是很不利的。为此,应增强自信、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总会有办法的,这样可减轻焦虑;应磨炼意志,不怕困难,无谓地或过分地担忧正是焦虑的实质;应开阔胸襟,不计较得失,也不杞人忧天;应当机立断,积极行动,因为犹豫徘徊会增加焦虑。总之,凡事尽最大的努力,把注意力从担心失败转移到积极行动、争取成功上,并且百折不挠,这样可以使情绪处于振奋状态,使过度的焦虑转为适度的焦虑,从而既有助于成功,也有助于健康。 (二)抑郁

抑郁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抑郁就象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人人都曾体验过。对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偶尔出现,为时短暂,时过境迁,很快会消失。但也有少数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导致抑郁症。性格内向孤僻、多疑多虑、不爱交际、生活中遭遇意外的挫折、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人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情绪抑郁的大学生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缺乏活力、反应迟钝,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不愿参加社交、故意回避熟人、对生活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他们看上去倦怠疲乏、表情冷漠、面色灰暗,仿佛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而无力自拔。长期的抑郁会使人的心身受到严重损害,使人无法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要避免抑郁或从抑郁中解脱出来,就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建立自尊、增强自信;调整认知方式,不把事物看成非黑即白,多注意事物的光明面;扩大人际交往,多与人沟通,多交朋友。如果抑郁情绪较严重,应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三)冷漠

冷漠是一种对人对事不关心、冷漠的消极情绪体验。 正处在青年中期的大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是其基本心理特征之一。但有的大学生却表现出对一切都不关心:对学习漠然置之,听课昏昏欲睡,对成绩好坏满不在乎,对集体漠不关心,对同学冷漠无情,对环境无动于衷。日本心理学家把具有这种冷漠状态的大学生称之为“三无”学生,即无情感、无关心、无气力。

对大学生来说,为了消除冷漠,应充分意识到冷漠的危害性,分析自己冷漠的原因,从而作针对性的调整。在此,积极转变观念并采取行动是很关键的。人际关系是相互的,要获得别人友情,就不能对人冷漠,若不伸出自己的手,又怎能握住对方的手?洁身自好,顾影自怜是在为自己设置陷井;人与人之间需要感情的交流,尤其是性格内向,情感含蓄的大学生更应主动走出自己的情感世界,实现相互沟通;克服观望、等待或被动态度,意识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积极地投身于各项活动,从中会获得热情、乐趣和自身价值;明白生活中虽然有假恶丑,但毕竟人间处处有真情,不应遭几次挫折和不幸就一叶障目、失去信心,如俄国诗人普希金说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2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要悲伤,不顺心时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四)易怒

大学生正处在热情高涨、激情澎湃的青年时期,有时候激情似乎难以控制。容易发怒,便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消极激情。

发怒是当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悖时产生的强烈情绪反应。发怒对一个人的心身健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通常,当人发怒时,出现心跳加速,心律紊乱,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停搏甚至猝死。由于发怒而导致心悸、失眠、高血压、胃溃疡以及心脏病的也不在少数。此外,众所周知,发怒会使人丧失理智,阻塞思维,导致损物、殴人甚至犯罪等许多失去理智的不良行为。

为了有效地控制发怒,以下方法会对大学生有所帮助:1.明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凡事多想想别人,多想想后果;2.宽容。只有宽以待人才能真正帮助教育他人,才能赢得友谊;3.自制。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就曾经劝告那些易怒的人,在发怒之前,先将舌头在口内转十圈,用以加强自制;4.转移。当感到自己难以控制愤怒时,采用转移注意力或转移环境的办法是明智的。 (五)嫉妒

嫉妒是大学生中有一定普遍性的不良情绪。容易引起大学生嫉妒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外表、成绩、能力、物质条件、恋人、运气等等。虽说嫉妒是人类的一种通病,但那些自尊心过强、虚荣心过盛、自信心不足、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有偏差、自控能力弱的大学生更易产生嫉妒,而且程度也较一般更重。 嫉妒心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造成同学们间的隔阂甚至对立,同时使自己处于烦躁、痛苦的情绪中,因而需要很好调节。首先,要学会进行正确的比较,每个人都既有长处,亦有短处,关键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其次,要化消极的嫉妒为积极的进取,“你行我也行”,奋发努力,缩小差距;其次,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培根就曾经说过:“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它的只能是闲人,每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 (六)压抑

大学生产生情绪压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解决“自我认同”的危机中会出现精神上的迷茫、情绪上的苦闷和心理上的不安;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大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都会使敏感的大学生有挫折感,从而产生情绪困扰,这种困扰无法宣泄,就会日积月累积淀下来形成压抑。

一个时时感到压抑的大学生常会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缺少活力,年纪轻轻却暮气沉沉,成天唉声叹气,感觉活得太累;丧失广泛的兴趣,失去敏感的知觉,失去灵活的思维;与人交往总是缺少热情,逢人好发牢骚,对他人的喜怒哀乐缺少共鸣。长期的严重的压抑会诱发胃溃疡、高血压等疾病,还往往会导致心理异常,甚至厌弃人生而自杀。专家们认为,适当的宣泄是防治压抑的有效途径。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

一般来说,情绪的自我调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保持愉快的情绪

1.知足常乐。对一切不要抱过高的期望,不作非份之想,不苛求,对人、对事、对己都应如此。

2.自得其乐。对各种事物保持兴趣,象孩子一样对环境中的色彩、声、光、美景等宇宙万物持一种欣赏和赞美的态度;倾注热情,积极参与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发展业余爱好,从中获得快乐。对于会自得其乐的人来说,生活是一段趣味无穷的快乐旅程。 2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3.创造快乐。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养成乐天愉快的习惯,学会幽默的面对生活,微笑着迎接困难,这样就能保持和创造愉快的心境。

4.增强自信。悦纳自己,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正确的、充分的自信是保持心情愉快的重要条件,而充分的自信则来自于对自我的正确评价。此外,适当地赞美自己也有助于增强自信,增添快乐。

5.不自寻烦恼。俗话说:自寻烦恼的人永远不会找不到烦恼。怎样才能不自寻烦恼呢?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比尔·利特尔这样告诫人们:不要滚雪球似地扩大事态,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不要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引咎自责;不要总盯着事物的消极面;不要总预料会出现什么坏事;不要把目标制定得高不可攀;不要贬低自己的价值;不要小题大作,鸡蛋里挑骨头;不要总觉得自己在受苦受难。

6.多点宽容。宽容自己和宽容别人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也有利于保持心情愉快。不肯宽容别人的人既容易被别人怨恨,也往往会使自己的心身受到伤害;而不肯宽容自己的人则容易使自己整天处于自责、悔恨中。宽容并不是不讲原则,而是能以一种豁达的襟怀理解人生,承认每个人都会有过错。宽容别人是爱心的流露,宽容自己也是悦已的表现。

7.学会自我解脱。遇事要想得开,要心胸开阔。须承认,生活中不会只有快乐,还会有痛苦;不单有成功,也会有失败;不尽是圆满,也会有缺陷。只有这样,才会在顺境时,格外觉得幸运,在逆境时,也承认这是理所当然。从而使自己拥有一种良好的心境,而这样良好的心境往往能创造出更多的收获。 8.学会忍让克制。忍让克制是最好的制怒术。宽容大度的胸怀和较强的自制力是忍让克制的基础。

9.多交朋友。与朋友在一起,可共同从事一项有意义的或有趣味的活动,以放松紧张的情绪;与朋友在一起,可互相交流感情,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10.多帮助别人。为别人做些事有利于确定自己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从而使人忘却烦恼,感受快乐。多做好事是增进情绪健康的良方,而且简便可行。 (二)克服不良情绪

1.正确归因。决定情绪的是人的认知。因此,正确地归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改变错误观念,是克服不良情绪的关键。

2.善于疏泄。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不利于心身健康。而适度的疏泄可以把不快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到轻松、缓和。 情绪疏泄的方法有很多种,譬如:(1)倾诉:既可向师友亲人诉说心中的烦恼和忧虑,也可用写日记的方式倾诉不快;(2)哭泣: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静; (3)剧烈的活动:在盛怒愤慨时猛干一阵活或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亦有助于释放激动的情绪;(4)发泄:如“喊叫疗法”、“模拟疗法”等都可用来发泄烦恼,宁心息怒。

3.注意力转移。情绪不佳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转换一下频道,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4.自我安慰。在遇到挫折时,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可以缓解动机的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有助于保持心理的安宁和稳定。

5.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来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6.学会放松。当人陷入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中时,放松自己是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 7.音乐调节。音乐具有明显的调节情绪的功能,不同的音调所激发的情绪反应不同。

情绪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所以掌握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十分重要。情绪调节的方法多种多样,可视每个人的情绪问题的类型、程度、原因以及个体特征采用适宜的方法。此外,当情绪困扰较严重而自己又一时难以调节时,应及

2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时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思考题:

1.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有那些? 2.如何控制消极情绪? 3.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