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方寸之地,智慧之美——谈幼儿园自然角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2024-07-23 来源:易榕旅网
2019年第3期

幼儿教育研究

ResearchonEarlhildhoodEducationyC

专题􀅰自然角

———谈幼儿园自然角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林雅静

方寸之地,智慧之美

幼儿对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与眷恋.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是幼儿的营养,飞舞的蝴蝶、绚烂的花朵会引发他们的无限遐想􀆺􀆺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方寸之地蕴含了多领域的教育价值.基于自然角的重要价值,教师将自然角作为班级的常规活动区之一.

一、常见自然角创设和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一)忽略年龄目标,自然角大同小异

一些教师将自然角作为各种动植物的陈列台,一般以投放应季的花卉盆景、易于饲养和观赏的动物为主.各年龄段自然角的探究内容相差无几,且僵化不变;探究要求浮于表面,缺乏思考,常局限于“观赏外观、对比差异、日常照料”,忽略了对各年龄段幼儿适宜性的提示与要求.如此呆板、固化的自然角不仅遮蔽了自然原本的灵动与美感,更无法体现幼儿连续性与递进性的学习轨迹.

(二)偏离核心价值,自然角华而不实

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依托于区域活动中的自由探究和在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渗透.自然角作为幼儿园活动区之一,是幼儿观察与研究动植物的重要场所.它在兼具美育功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蕴含其中的科学探究价值,使幼儿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发展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一些教师在关注自然角的情境性与观赏性时只是将自然角变为“微景观”,并要求幼儿“眼观手不动”.这种纯景观型的自然角在感官上虽能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但探究工具与教师指导的双向缺位,无法激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无助于幼儿全身心地体验探究过程.

(三)脱离课程体系,自然角零散孤立

教师对自然角的创设方式,不仅反映出教师本身对幼儿心理发展与学习方式的认识程度,更折射出整所幼儿园的课程理念与培养目标.部分教师的课程意识不强,因此在创设自然角的过程中,缺乏班级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年段之间的整体规划,每个班级的自然角虽然独具特色,却偏离了幼儿园课程的总体方向,幼儿获得的感知体验极其有限,习得的科学经验也分割断裂.同时,因各班自然角缺乏整体的统筹与协调,教师在具体创设过程中(如确定目标、选择材料、投放工具、提供指导、评价发展等)也显得比较盲目,不知所从.

二、改进策略

我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构建起富有特色的“智慧课程”.在“自然、自在、智慧”的理念下,“智慧课程”实现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多学科的整合与统一,同时将自然角作为课程具体的实施途径之一.“智慧课程”体系中自然角的创设,打破领域间的界限,关注科学认知与体验、艺术欣赏与创造之间的有机融合,以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如何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于这小小的方寸之地?如何引导幼儿在认识自然、探索动植物生长变化

林雅静:方寸之地,智慧之美

过程的同时感受和欣赏美?如何支持幼儿在照料、管理动植物中克服困难,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努力去创造美?基于对以上系列问题的思考,我园从把握年龄目标、围绕核心价值、建立内在联系三方面入手,遵循从外部到内部、从孤立到联系、从现象到实质、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层层递进,使自然角成为微型生态圈,让幼儿透过小视角,欣赏大世界.

(一)明确年龄目标,凸显各年龄段自然角的特征

目标是判断、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依据之一,也是教师进行观察、支持、评价的重要抓手.因此,教师在具体创设自然角之前,一定要清晰地梳理出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在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典型表现,为幼儿创设符合各年龄特点的、能引发其探究兴趣的自然角.

小班幼儿易受事物的外部特征影响,探究活动多受情境驱使,带有较强的随机性.基于此,我园小班创设了以幼儿喜欢的童话故事为情境主线的自然角,统筹规划公共走廊,通过空间布局,营造出“白雪公主”“绿野仙踪”“海底探秘”等童话情境.小班幼儿遨游在精彩生动的童话世界中,可尽情感受大自然物种的多样性.

中班阶段,幼儿不再满足于探究个别事物的外部特征,渴望了解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并能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于是,竹园、篱笆、土灶、油纸伞的“江南农家小院”成了中班幼儿继续探寻奥秘的科学乐园,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一下子将幼儿带入美的意境.他们在田园中发现地瓜、萝卜、豆子等蔬菜的相同与不同;在河流中探寻鱼的种类、习性;倾听竹节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比较各种竹制品的异同之处􀆺􀆺他们在劳作中感受着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升华着对美的体验.

伴随着科学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大班幼儿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深入探究的愿望,乐于探索并发现某一现象或结果产生的条件或因素,在与自然相处之中希望了解不同物种的相互影响以及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的关系.因此,教师与幼儿共同挖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容,丰富各班——“土生土长”“水之源”“根的本领”“石头秘密”“蜗牛乐园”“蚂蚁工坊”􀆺􀆺每个的自然角的内容—

班级的自然角就是一个实验基地.幼儿可以通过提出假设与猜想,运用工具与材料,跟踪发现与记录、合作交流与验证,探究相关的科学问题.

“智慧课程”中各年龄段自然角的创设,不论是内容选择、探究要求还是呈现方式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小班的自然角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筛选好玩、好看、能动的动植物,吸引幼儿亲近自然、感受动植物的特征美;中班的自然角逐渐立足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可以同种相似的动植物作为探究对象,支持幼儿亲身照料,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大班自然角的探究性更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问题与操作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材料支持与知识储备,并鼓励大班幼儿主动发现科学之美.

(二)关注核心经验,凸显自然角的核心价值

自然角是融多领域为一体的活动区.正确看待各领域的关系特别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能帮助教师理清自然角的核心经验,最终为教师创设自然角、推进自然角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智慧课程”中自然角的创设,立足于幼儿年龄特点,将自然角的核心经验概括为情感态度(包括对美的态度、对自然的态度)与科学探究(具体维度可根据探究内容划分)两个方面.

小班的自然角主题为“自然之美”,核心经验为发现美、亲近自然与多元感知.教师与幼儿共同饲养常见的鱼类、鸟类,教师支持、指导幼儿的观察与探究.幼儿会主动敲击锅碗瓢盆,模仿鱼儿的动作、鸟儿的叫声.在“绿野仙踪”的神秘世界里,有苔藓、多肉植物、含羞草、菊花以及萝卜等,幼儿常常拿起放大镜等工具,在观察和探究中获取科学信息.小班的自然角丰富多彩、错落有致,但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观赏角,而是动态的观察角.幼儿可以在看一看、听一听、玩一玩、动一动的多感官活动中不断探索与发现.

中班自然角的主题为“馈赠之美”,核心经验为欣赏美、感恩自然、持续探究.教师鼓励、支持幼儿开展各种操作活动(如磨豆浆、晒鱼干、腌咸菜、削地瓜).幼儿开始关注同类相似动植物的异同、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动植物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及所选工具的适用性.他们发现:从土里拔出来的地瓜,可以2

林雅静:方寸之地,智慧之美

切片、切条或切丝,还可以磨成地瓜粉以制作美味的海蛎溜和炝肉.幼儿会为心爱的动植物的每个现象进行拟人化的猜测与思考,并进行探究与验证.当动植物蓬勃生长时,他们收获了喜悦的心情;当动植物生病时,他们会感到怜惜与着急;当动植物死亡时,他们会心疼与悲伤.有一天,他们饲养的鹦鹉死了,他们伤心地流下了眼泪,急切地猜测鹦鹉死亡的原因:鹦鹉是晚上关在卫生间太黑暗了,被可恨的猫吓死的?是中午放在外面阳台上,被不乖的小朋友用小小的石子打死的?是我们没有好好喂它,被饿死的?是中午的时候外面天气太热,中暑死的?􀆺􀆺在自然角的观察与探究过程中,幼儿不仅能获得科学知识,还能发现生命的奥秘,甚至亲历生命的过程.

大班自然角的主题是“和谐之美”,核心经验是创造美、回馈自然、合作探究与交流验证.幼儿的探究之旅从石头开始,他们发现地壳表层的岩石风化后渐渐形成了土壤.土壤不仅是动物的家、植物的养料,也是人类食物的来源.幼儿了解了植物生长不仅需要土壤,也需要吸收水.在自然角的观察与探究中,幼儿能够选用适合的工具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并把自己的发现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他们善于发现,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点;他们感叹生命的惊奇,也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了解什么样的环境是动植物所需要的.比如,幼儿发现天气热、阳光充足的时候蚂蚁总是不见踪影,于是他们找来树叶、遮光布给蚂蚁遮阳,这样蚂蚁就不用躲在地下了,而且使蚂蚁窝看起来更漂亮;幼儿发现养泥鳅的水变得越来越脏,于是共同思考、合作试验过滤脏水的好方法;幼儿发现蜗牛吃不完的菜叶子常常腐烂,不仅浪费也影响美观,于是就把它们放进堆肥桶中,作为土壤的养料,为蔬菜提供营养􀆺􀆺自然角是美的环境,也是科学问题呈现的载体.

(三)建立内在联系,凸显自然角的整体性

系统化的自然角必定是在横向上相互关联、纵向上相互衔接的,如此才能不断拓宽幼儿的探究范围,保证幼儿所获经验的完整性.

首先,各年龄段、各班自然角的创设必须符合幼儿园课程的培养目标与理念.

“智慧课程”旨在培养乐群、灵活、严谨的健康儿童,因此作为课程实施途径之一的自然角必定是开放、自主、整合的.各班教师打破领域知识的禁锢,以一个个鲜活、具体的问题为导向,鼓励幼儿自由观察、大胆设问、积极尝试,从而不断发展幼儿的批判式思辨、工程性思维和协调性合作能力,使幼儿真正适应未来时代的人才需求.

其次,各年龄班应保持相对的独立与联系.同年龄段的每个班级应有本班的探究目标与重点,打造自己的特色,并依据年龄发展目标对探究内容的相关价值进行筛选.以大班为例,年段虽创设了“土生土长”“水之源”“根的本领”“石头秘密”“蜗牛乐园”“蚂蚁工坊”六个不同的内容,但六个班级的内容之间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也相互交融、相辅相成.例如,当幼儿对土壤与动植物的关系感兴趣时,他们便可拿着小蜗牛或小蚂蚁到“土生土长”区域,和研究土壤的幼儿一起做实验.同样,在班级合作的基础上,年段之间同样需打破界限,中班的幼儿可以将自己种植、加工的蔬菜分享给大班的哥哥姐姐或小班的弟弟妹妹,大班的幼儿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实验结果帮助小班的幼儿,为他们提供便利.

科学的最高境界是艺术,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科学.于感性中点燃理性的智慧之光,在理性中绽放感性的多元之美,只有正确把握科学与艺术的内涵,合理协调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才能让自然角迸发出鲜活、深刻的精彩!参考文献

[]李季湄,冯晓霞.«13G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林 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