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长征

2023-07-18 来源:易榕旅网
长征(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2、理解长征的艰难,体会红军英勇顽强的精神和乐观的气概。 3、体会诗歌的情感变化,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会背诵。

课前准备工作(第一课时):

1、 通读全诗,读准字音。能顺利地读完全诗。解决生字词的读写。 2、 解题:七律的意思;介绍长征,基本上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就行。 3、 出示诗中难以理解的字词: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逶迤:绵延曲折的样子。

腾细浪:是指江、河里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是指脚底滚动的小泥球。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温暖。

云崖暖:是指波浪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铺上木板而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三军:指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就是全军的意思。 尽开颜:全部喜笑颜开。

4、 学生记下以上字词的意思。

5、 学生读诗,联系注释交流,初步理解诗意。

6、 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写一写意思。老师可以听一听学生的理解。但不要做过多的评价和指导,只是作为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用。

教课过程:

1、 听示范,学生试读,抓住示范的时间质疑。

2、 看资料袋,明确时间表示这首诗是在长征结束后所作,是一首回忆长征的诗歌。 3、读一二句,思考在诗人的眼里,长征是一段怎样的征途?引出“难”,理解。

4、 还有一个词也可以概括长征。学生可能会说是远征。那么老师解释一下:远字也就是说明了路途很长,还有一个词。 5、进而理解“万水千山”,先看注释,理解失眠意思。再通过资料袋所列的数字,与万字千字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形容成千山万水,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从而体会这个词再一次说明了长征的艰难危险。

6、这首诗写了几处地方,来体现艰难?学生找。

7、 (出示要求)再读诗,结合注释,从接下来的六句中找出能具体说明艰难的字词,再想想每个字词分别说明了那种艰难? 8学生汇报:

逶迤:老师说明找不到图片,可见五岭的范围是很大的,意味着这段路途十分漫长。 磅礴:看一段视频,体会其意思,山势险要意味着这段路十分陡峭崎岖,很难走。

拍/云崖:其中云崖作为理解的第一步,云说明高,崖说明陡,集合在一起就是说明山路难走。看视频,理解渡河很危险,可以再看视频,结合两者语言描述红军当时在江边赶路是多么危险。再介绍实际上诗人回忆的是一场战役:金沙江战役。看看战役前况,加深理解。 横\\铁索\\寒:理解铁索就引用课文飞夺泸定桥片段了解桥的特点,理解要夺下泸定桥是十分困难的。看视频。如果夺不下会怎样?可能全军覆没,可见当时局势是十分危急的。虽然现在长征结束了,但回头想一想还是觉得很害怕。引出并理解“寒”(寒字在此学生如果不能提到,可以在后面体会红军的精神分析时,由上文的暖引出理解。) 千里雪:一段即漫长又寒冷的征途。

9、指导学生读诗:读诗强调这些体现危险的字词,以体现艰难。 10、 回到开头,面对如此的征途,红军是怎么面对的?(不怕) 11、怎么读能体现不怕?听示范的前两句读法,学生读。

12、听示范,对比,发现这样读不对。找原因:还有一种态度:只等闲。理解,练读:先仔细听,再轻声跟读,齐读。

13、再联系注释,从下六句找出能体现红军“不怕”、“只等闲”的词语。 腾细浪:根据解释可以知道意思,一个比喻,能如此看待五座山岭,看成细(小)的波浪。 走泥丸:对比丸和球的区别,体会有小的意思。意义不言而喻。小结归纳出英勇。 暖:这个比较难理解,要阅读了介绍金沙江战斗经过之后再体会。原来是无路可走的境地,红军靠着英勇无畏渡过江,死里逃生,现在长征结束了,回想起来高兴吗?所以暖在这里是心里高兴的意思。 (寒可能会再次才被学生提到,同样引用飞夺泸定桥,理解寒不是体现乐观,而是说明当时情形危急九死一生的。让人回想起来还有点害怕:“寒”) 喜:学生很容易找到,理解成喜欢,体会乐观。但是要加上更,思考为什么要有更字,结合资料袋、时间、最后一句的意思。体会喜还有欢喜的意思,过了岷山,长征即将结束了能不高兴吗?

14、再来听听示范,最后两句是怎么读的。再听跟读,自由读都可以,体会短短的一首诗,感情是如此的丰富。

反思:

原本是想在一节课里,让学生理解长征的难和红军不怕的态度,但是诗歌本身内容繁杂,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够高。迫使教学进度慢了,但也仔细了。学生应该对“难”的理解是到位了。今后要加强学生理解和语感的训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