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论述及其现代启示

2020-07-29 来源:易榕旅网
 《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论述及其现代启示

赵旭亮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摘 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做过极为深刻的论述。资本的贪婪使一切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国家都会周期性地陷入绕过生产过程而赚钱的狂热阶段。在生息资本的形式上,产生了脱离实体经济追求货币自行增殖的资本拜物教妄想。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创造出拿他人的、社会的财产进行冒险赚钱的赌博欺诈制度。虚拟化的信贷、金融证券过度膨胀,必然会造成货币危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为银行资本服务,加速了危机的爆发。重温马克思的论述可以认识到,美欧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危机在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危机。《资本论》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经济学工作者应当在全面、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上下功夫。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金融危机;信用危机;经济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9)02-0008-(05)[收稿日期]2008-11-15

[作者简介]赵旭亮,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一、问题的提出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正处于衰退的边缘,一些发达经济体已经或接近陷于衰退,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已受到金融海啸的冲击。尖锐的危机令世人震惊,也令世人深深地思考危机的性质和原因。这不只是一场深刻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我们面临的是整个世界管理体系的危机,全球发展基础理论的危机。要摆脱这场国际体制性危机,必须确立新的世界发展基础理论。对于危机产生的原因,专家们讲,政府有责任,因为它允许人们负债累累;金融监管者有责任,因为他们不对银行过度放贷进行严格的控制;公众也有责任,因为他们过多依赖贷款负债消费。这些说法都没有触及金融危机的真正本质和深刻原因。其实,早在130余年前,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中,就已揭露出资本主义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本质,揭示了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据报载,《资本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之后,如今一跃成为德国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的畅销书。这绝不是偶然的,因为综观人世间现有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只有马克思的《资本论》能够深刻地揭露出危机的本质和原因。重温《资本论》,不仅可以使我们清醒地认识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以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而且可以对我们深化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改革和完善高等院校经济学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实质的阐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金融危机做过极为深刻的论述,其主要论点如下:

11货币支付手段的矛盾形成货币危机的可能性。马克思指出:“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包含着一

个直接的矛盾。在各种支付互相抵销时,货币就只是在观念上执行计算货币或价值尺度的职能,而在必须

进行支付时,货币又不是充当流通手段,不是充当物质变换的仅仅转瞬即逝的媒介形式,而是充当社会劳动的单个化身,充当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充当绝对商品。”一方面,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在互相抵销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可以采用各种观念的、虚拟的价值符号形式,产生了信用货币排挤现实货币,在量上偏离现实货币以及负债不受支付能力约束过度膨胀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实际支付时,又需要实实在在代8

[1]

 《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表社会劳动的货币,又需要实实在在的货币支付能力。当各种价值符号形式上的支付手段量,即信用货币

量,大大超过交易的实际需要以及债务规模大大超过支付能力时,就有可能发生货币危机。“这种货币危

[2]

机只有在一个接一个的支付的锁链和抵销支付的人为制度获得充分发展的地方,才会发生。”“这种危

[3]

机的运动中心是货币资本。因此它的直接范围是银行、交易所和财政。”这也就是说,在支付信用锁链发达,经济运动以资本为中心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支付手段造成危机的可能性才会变为现实性。

21资本的贪婪使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会周期性地陷入绕过生产过程而赚钱的狂热阶段。

马克思在分析货币资本的循环时指出:“以实在货币为起点和终点的G———G’,最明白地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

[4]

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地患一种狂热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这说明,试图赚钱的狂热总是会驱使资本脱离生产过程而到货币流通领域寻找发财的门路,这一观点精准地预测了发达国家近些年来出现并导致信贷泡沫的经济金融化过程。

31在生息资本的形式上,产生了脱离资本的现实运动和实体经济而追求货币自行增殖的资本拜物教

妄想。马克思指出:“在生息资本上,资本关系取得了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在这里,我们看

[5]

到的是G———G’,是没有在两极间起中介作用的过程而自行增殖的价值。”“在生息资本的场合,取得了

[6]

一个完全表面的、和现实运动相分离的形态。”“在生息资本形式上,资本拜物教的观念完成了。按照这个观念,积累的劳动产品,而且是作为货币固定下来的劳动产品,由于它天生的秘密性质,作为纯粹的自动体,具有按几何级数生产剩余价值的能力”。生息资本不仅有绕过生产过程而赚钱的狂想,而且有脱离任何现实的职能资本运动而赚钱的妄想,企图既不从事产业,也不从事商业,只凭货币的贷放而自行增殖和发财致富,这势必会促使信贷泡沫的扩大并日益脱离实体经济。41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创造出拿他人的、社会的财产进行冒险赚钱的赌博欺诈制度。马克思说:“信用为单个资本家或被当作资本家的人,提供在一定界限内绝对支配别人的资本,别人的财产,从而别人的劳动的权利。……进行投机的批发商人是拿社会的财产,而不是拿自己的财产来冒险的。”在信用的形式下,资本家不仅用自己的资本赚钱,而且拿他人的财产来冒险赚钱。于是,一帮冒险家和赌徒必然应运而生。“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象伦敦那样大的集中的货币市场就兴起了。这个货币市场,同时还是这种证

[9]

券交易的中心。银行家把公众的货币资本交给这伙商人去支配,因此,这帮赌棍就繁殖起来。”“信用使

[10]

这少数人越来越具有纯粹冒险家的性质。”马克思虽然没有见到现代资本主义世界那些复杂的信贷产品和金融衍生品,但对那些金融冒险家和赌徒拿他人的、公众的钱去冒险以获利的行为本质揭露得入木三分。信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都成为拿社会的财产去冒险赚钱的最佳工具。正因为如此,现代金融大亨们敢把抵押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经过包装、再包装,最终变的面目全非,没有人知道它们到底包含什么内容,到底值多少钱。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必然导致资本向少数金融大资本的集中,导致大规模的剥夺,不仅剥夺直接生产者,而且剥夺中小资本家。“在这里,成功和失败同时导致资本的集中,从而导致大规模的剥夺。在这里,剥夺已经从直接生产者扩展到中小资本家自身。这种剥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

[11]

发点,实行这种剥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目的,而且最后是要剥夺一切个人的生产资料。”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

[12]

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少”。所以,产生那些拿别人的财产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金融大亨、大冒险家、投机者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信用制度。

51虚拟化的信贷、金融证券过度膨胀,必然会造成货币危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专门考察了信用制度和货币流通的关系。他指出,资本主义大银行不仅能创造虚拟资本,而且能牟取暴利。银行通过信用创造出来的虚拟资本不是现实资本,但它能象现实资本一样获取利息和利润。虚拟化的金融证券过度膨

[13]

胀,必然会造成货币危机。“流通的银行券的数量是按照交易的需要来调节的”,“流通的汇票的数量,和银行券的数量一样,完全是由交易上需要决定的”。“信用货币本身只有在它的名义价值额上绝对代表现实货币时,才是货币。……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

[15]

产以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信用货币和金

9

[14]

[8]

[7]

 《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融的数量,完全是由现实的商品交易和资本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所决定的,归根到底要以现实的社会生产为基础。当各种证券化的信用货币为了投机和赚钱而偏离现实交易的需要,脱离、独立于现实生产时,虚拟货币的存在形式就会完全背离货币的社会本质———劳动的社会性质体现,虚拟的、证券化的信用货币的泡沫就会破裂,货币危机就会到来。这一切都是由于银行创新造成的,所以马克思讲“银行和信用同时又成了使资本主义生产越过它本身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引起危机和欺诈行为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突出地表现为货币危机,表现为人们对货币的追逐。“在危机期间,汇票流通

[17]

完全停止;没有人使用支付凭证,因为每个人都只接受现金支付,”资产者“象鹿渴求清水一样,他们的

[18]

灵魂渴求货币这唯一的财富。”“危机一旦爆发,问题就只是支付手段。但是因为这种支付手段的收进,对每个人来说,都要依赖于另一个人,谁也不知道另一个人能不能如期付款,所以将会发生对市场上现有

[19]

的支付手段即银行券的全面追逐。”货币危机的加深会导致银行破产和金融危机,并进而影响实体经济,造成资本主义国家及世界经济走向衰退和危机。此次以美国为源头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历程,完全证实了马克思的论述。

61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为银行资本服务,加速了危机的爆发。恩格斯曾经讲过,“现代国家,不管它的

[20]

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三十四章中,考察了英国政府为银行资本家的利益服务,通过实施了1844年银行法。这个银行法直接促使整个商业界立即大量贮藏银行券,从而加剧了危机。以至于英国政府在危机期间不得不宣布停止执行1844年银行法。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信用和银行危机的出现不是什么监管不力的问题,而是它们为银行大资本的利益服务,直接促成危机加剧的问题。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中,许多人认为美国政府存在对金融衍生品监管不力的问题。其实,美国政府何止是监管不力,实际是为金融资本的利益服务、为虎作伥的问题。当前的金融危机可溯源到里根———撒切尔时代的三种核心思想:提倡拥有住房;放宽金融监管和强烈信奉市场。2004年,布什推出了鼓励人们拥有房产的新政策,随后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抵押贷款形式。次级抵押贷款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核心问题,格林斯潘称赞次级贷款帮助更多人拥有了住房,他还竭力推崇金融衍生品,因为他坚定地认为市场具有神秘的自我调节的功能。美国政府放任自流的政策,美国政府授权的三大资产评级机构将劣质债券评估为优质,都直接助长了美国的“金融狂热症”,这也成为金融危机大爆发的重要原因。现在,美国及西欧各国政府出资救市,对一些大银行实行国有化措施,实际上同样是为了少数金融大资本的利益,是在这些金融大资本家连年往腰包里装进亿万美元,又引发了金融灾难时,用纳税人的钱为其造成的损失埋单。所以,无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还是国家干预的政策,实际上都是为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

71经济全球化使美国把有害的抵押贷款、信贷泡沫传染给世界,延缓了国内危机,但埋下了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火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世界范围内考察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下的货币流通问题。在当时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他指出,贵金属的流入和流出与产业循环的周期相关。在繁荣阶段,市场商品过剩,虚假的繁荣完全靠信用来维持,这时,通过贵金属外流,利息率逐步提高,信用继续扩大,发生过度膨胀。然而,贵金属外流却会促进信用危机的爆发。这是因为,国内对借贷资本的要求强烈增加,而金的外流造成银行准备金的减少,不少资本家纷纷提取存款,贮存货币,收缩信用,提高贴现率或停止贴现,这就造成信用动摇,进而产生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当今世界虽已废止了金本位制,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需要而发生的货币对外流入和流出,以及有价证券的流入和流出,在更大的规模上进行着。在少数大资本的推动下,美国一直陷于狂热消费的漩涡,人们拼命追逐最新的财富和乐趣,负债消费、贪图享受。在数千万美国人看来,长期入不敷出很正常,这导致了贷款债务的持续增长。举债度日的惯常生活方式令国家同样背负了越来越多的债务。但美国凭借它在全球化中的领袖地位,不只是通过印刷美元,还通过出售自己的债务把本国那些靠不住的抵押贷款通过全球银行体系扩散到全球,年复一年地占有其它国家(尤其是穷国)的劳动果实,以弥补收入和支出之间的鸿沟。而这种占有的规模是如此巨大,令全球都负出了沉重代价。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十三、四万亿美元,而其所有债务(包括国家、公司债等)已突破了50万亿美元,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依赖这一机制,这个贪婪的国家有借无还的使用着全球的资源,延缓了国内危机的爆发,但却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的影响。10

[16]

 《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三、结论和启示

通过重温马克思关于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论述,结合此次美欧金融危机的现实,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

11美欧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危机在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危机。关于此

次金融危机的原因,有的人认为是美国负债消费模式的危机,有的认为是自由市场模式的危机,这些看法都只看到了危机表面现象,而没有真正触及到本质。让我们对前面介绍的马克思相关论述作个小结。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发生的机理:货币支付手段的矛盾,蕴含着信用危机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贪婪使危机成为现实:货币资本循环揭示了资本有绕过生产过程赚钱的狂热周期———生息资本有绕过职能资本和实体经济赚钱的狂热冲动———信用制度产生拿他人的钱来冒险和赚钱的制度条件———金融创新产生绕过现实货币通过无度证券化而赚钱的妄想症,所有这些导致了证券化债务资产和虚拟资本的无度扩张,资本主义虚拟经济的泡沫扩大,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会周期性地陷入绕过生产过程而赚钱的狂热阶段,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利润率远低于金融创新,制造业部门大量向国外转移,资本主义国家内的实体经济的基础在不断缩小,失业不断增加,劳动人民收入相对或绝对下降,他们的生活主要靠负债消费来维持,当很大一部分劳动群众付不起过度消费的债务时,必然会爆发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美国的金融危机正是由于次贷危机引起的。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信用和金融证券交易形式同社会化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虚拟的信用和证券大大超过交易需要量,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劳动群众的债务负担大大超过其支付能力的结果。但从根本原因上看,无论是生产过剩的商业危机,还是金融危机,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现象,正是危机的不断发生,才使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特有的周期性。危机是社会化的生产力对无度扩张的贪婪资本的惩罚,是社会化的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束缚的体现。当然,不能说此次危机会使资本主义灭亡,但危机总是预示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21要防止市场经济、货币、信用制度沦为资本发财的手段。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各种制度和形式正面理解的较多,对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强调的较多。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市场不仅会失灵,而且会造成危机。马克思在论述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时,分析市场机制和信用制度时,都曾指出了市场经济形式蕴含着危机的可能性。而危机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必要条件,是资本把市场经济作为赚钱的途径和手段。经济发展史上,市场经济和资本一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着资本的生成和发展,资本的发展又促进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市场经济是资本发展的必要途径和机制。所以,有些学者提出要提倡和发展资本,也是正确的。重要的是不要忘了,资本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有可能造成人民的灾难和危机。这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资本,但不要资本主义,要节制资本的贪婪,要以人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以人为本的市场经济,资本要服从于、服务于人本。进行市场化改革,深化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不应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和形式,而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从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探索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和机制。总之,中国的改革发展要以人本为旨归,而不能服从资本的贪婪。

31《资本论》没有过时,应当在全面地、深入地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原著上下功夫,应当改革我国的

政治经济学教材内容。金融危机捧热了《资本论》。《资本论》在德国、西欧又成了畅销书。《泰晤士报》2008年10月21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马克思的大幅肖像,并警告读者:“他回来了”。在揭示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包括商业危机、信用危机、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的问题上,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问题上,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问题上,马克思的剖析比任何经济学家都要深刻的多。《资本论》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前些年《资本论》被认为过时了,即使是高等院校的经济学专业,也有许多不开设《资本论》课程的。许多人盲目推崇西方经济学,没有读过、没有读完或没有读懂《资本论》而盲目否定《资本论》。有的人声称,马克思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对于解释金融

11

 《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危机没有用。这些人实际上没有读完《资本论》,《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信用危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的大量论述他们根本一无所知;这些人更没有读懂《资本论》,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对任何形式的危机都具有深刻的说服力。这些人可能是从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问题出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上。可能是出于形势或实际需要的考虑,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未能全面地、系统地阐述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而有许多重要内容,比如,马克思关于信用危机、货币危机的理论;关于市场价值决定和实现的理论;关于经济学意义上的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理论等讲得过少,甚至不讲。这势必给未认真读过《资本论》和马克思原著的人一个误解,马克思的理论就那么点东西!而且是过时的!实际上,马克思的《资本论》博大精深,不仅是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而且是重要的哲学、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是包括政治、法律、文化、艺术甚至自然科学等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的大百科全书。就经济学理论而言,《资本论》不仅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经典,而且是研究社会主义及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经济问题的经典。为了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水平,尤其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水平,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提倡大学生、研究生,尤其是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要老老实实地、认认真真地在读马克思主义原著上下功夫,要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另一方面,要改革现有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内容,要忠实于原著,而不要按照形势需要随意裁剪,要力求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经济类专业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应将马克思原著中的重要内容系统地加以介绍。一方面,有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著的自觉的认真的学习,另一方面,有新编写的好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必将大幅度提高。参 考 文 献

  [1][2][3][18]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158、158、158(注99)、159.

[4]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681[5][6][7][8][9][10][11][12][13][14][15][16][17][19]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40、390、449、496-497、579、497、497、449、594、613、585、686、613、598.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2401

责任编辑:郑洪昌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