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课堂教学模式

2023-02-06 来源:易榕旅网


初中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为促进教与学和谐发展,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成功,主动学习、快乐成长;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成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和提高综合素质的训练基地。特制定“二、二、七”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一)两个模块

1、自主学习。课本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依据导纲,独立思考,自学质疑。学生自悟、自探、自解、自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老师的引领下逐渐学会学习,提高自学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提升。生生、师生、组组全方位交流与互动。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参与、启发、点拨、引领。做到师生共同分享和提高。

(二)、两个阶段:

1、知识梳理阶段:明确目标、自学质疑、合作探究。

2、能力提升阶段:检测巩固、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三)、七个环节

1、测评导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29

每节课开始利用5分钟左右时间对学生进行测评,测评题个数、形式不限,题目设计要求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复习旧知,并为导入新课引发思考,创设情境。

2、明确目标-----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要求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统一三维目标,并利用不同方式呈现给学生,如写入导纲、大屏幕展示或口述等。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3、自学质疑-----依据导纲,自主学习。

(1)、要求教师在每节新授课或复习课前编写好学生自学导纲,在课前把导纲发给学生或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没有导纲不准上课。

(2)、学生依据导纲进行自学。通过自学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求教师对学生自学有布置,有指导、有督促、有检查、有评价,保证学生自学效果。自学不充分不进行下一个环节。

(3)、导纲内容要求:① 有系统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并配有一定量的思考题和自测题,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依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水平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并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不行。④导纲内容不能照搬照抄新课标、教材全解、质量检测和课课通等教辅材料,要根据学生实际由教师自行编制,年级统一使用。

(4)、本环节作用:①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有

130

利于学生建构学科思想;④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此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提高的过程。师生平等对话,教师在平等对话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交流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体。

(1)、学生提出在自学质疑环节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交流解决。

(2)、在教师安排下,学习小组展开讨论,讨论内容是:学生在自学质疑环节中未能破解的共性问题或本节重难点问题以及需要拓展延伸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可把不同的任务分给不同小组讨论,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示、交流、互补,课堂容量增大。

(3)、小组间展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见解,教师点拨、引导、评价和精讲。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管对错,都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不必举手,表达完毕可自动坐下。

(4)、小组组成方式及要求:前后桌为一组(4-6人),组内成员按学科成绩优劣搭配,男女搭配,班干部与普通学生搭配。组与组实力均等,每学期按成绩调整一至两次,每个小组设有小组长一人,负责本组全面工作,每个小组要有活动纪律要求和活动记录,小组间引入竞争机制。学校、年级、班级以及各学科教师对各小组实施考核与评价。

(5)、本环节作用:①有利于优等生的进一步提高;②有利于转化暂差生;③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进步;④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⑤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131

(6)、本环节运行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收放自由,要敢于放,同时善于收。该放的要大胆放,不该放的要坚决不放。不要出现一放就“乱”,一统就“死”。

5、反馈训练-----检测训练,巩固提高。

(1)、学生训练教师预设的练习题,小组内评判,小组间交流,教师引导讲解。

(2)、预设练习题的要求:①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②问题设计要多设疑问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教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和做出正确的评价;③题目设计要有典型性、梯度性和层次性。

(3)、反馈方式:①小组代表展示;②教师提问;③教师巡回检查;④安排学生到黑板板书和讲解;⑤个别学生询问等。

6、拓展延伸-----立足课本,跳出课堂。

教师引导学生把本节有关知识向广度和深度延展,向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延伸。本环节需要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把握延展度。

7、归纳总结-----探究规律,归纳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以及感受、感想、收获,并探究和归纳规律和方法,教师汇总提升。

1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