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科学是……
第一课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科学家进行的农业研究、航天探索、试验分析、珠峰测量、医学研究等高科技领域的研究。 2、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科学家的工作的过程可以大体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的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我们经常做的象:观察小动物、拆装自己的玩具、观察太阳、星星等天体等这样的事情都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所以我们也是在进行科学研究。 4、实验制作:让小人动起来 通过以上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做这些小制作我们发现在让它们站立的关键是让它们保持平衡,所以关键就是把固定物放在物体的底部,以使它们的重心向下。 第二课
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一只纸鹦鹉站起来,借助这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寻求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领悟到“重物加在物体的底部,物体才可以保持平衡,而且重心越低,物体就越平稳。”这个道理。
第二单元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第一课
1、墙根的青苔是不是有生命的物体? 墙根的青苔是有生命的物体。
2、为什么说它们是有什么生命的?
说它们是有生命的是因为它们都要吃东西,都需要呼吸,都能够长大,并且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能够繁殖,对刺激都有反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3、下面的物体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水中的鲜花、种子蔬菜和水果会持续一段时间可以视为有生命的物体,白云就不属于有生命的物体。 第二课
1、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的生长环境,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棕榈树生长在操场边,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浮萍生长在水塘里,有水的地方;种在花盆的橡皮树和在沙土中的仙人掌;在墙壁上爬的爬山虎。 2、植物的叶序
植物的叶子的生长形式叫做叶序,植物的叶序共有四种方式:对生、互生、轮生和簇生。 3、花的形状
花的形状又叫做花序,花序的种类很多:总状花序、穗状花序、柔荑花序、伞房花序、头状花序、圆锥花序、伞形花序和聚伞花序。 4、你观察到的这些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我们观察到的这些植物中它们都有根、茎、叶、花和果实,它们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
都能够长大,都要呼吸都能够繁殖、能对刺激有一定的反应。 5、你认识这些植物的名字吗?试着给它们分类。
它们分别是苦瓜、桦树、椰子树、苹果树、玉米、仙人掌、蒲公英、荷花、水稻。让学生进行分类时我们要注意不要给学生固定一定的分类方法,让学生自己制定分类标准,比如按照水生陆生来分,可以分成:荷花为一类属于生活在水中的,其余的为一类属于生活在陆地上的。也可以按照草本木本一年生或多年生等来分。 第三课
1、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蜗牛的“脚”(腹足)是身体最大的一部分,脚底部的肌肉前后做波浪状的收缩和蠕动时,就使蜗牛缓缓地、轻柔地滑向前去,蜗牛的足上有一种叫“足腺”的腺体,会产生黏液,在蜗牛移动后会在身后留下一道黏液。 2、蜗牛吃什么?
蜗牛用齿舌刮取菜叶、果树的叶片和嫩芽来充饥。 3、蜗牛对刺激有什么反应?
在蜗牛的面前放上白醋、酒等刺激物,它会收缩起触角。 4、你观察到的小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小动物都能够繁殖、能够长大、能够呼吸、吃东西并且能够运动。 5、自己定标准给它们分类,你能有几种分类的方法?
可以引导学生从它们生活的环境、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去进行分类。 第四课
1、兔子和萝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它们的外形、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性不同,兔子能够运动,而萝卜不能运动。 相同之处:它们都能长大,都要进行呼吸,都需要阳光、空气、水、空间。 2、人和黑猩猩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人和黑猩猩的相同之处:都能够吃东西,都能够繁殖后代和发育,都会死亡,都要呼吸,都需要水分、都会长大,对事物有一定的反应,都有新陈代谢,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需要一定的空间。
人和黑猩猩的不同之处:人会用语言交流,人的大脑发达,人会思考,有思维,会发明创造,最根本的是人会劳动。
3、动物、植物和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动物、植物和人都是有生命的,都需要空气、阳光、水分和一定的空间。 动物和植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否能够运动,而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思维、是否会劳动,能否用语言交流。
第三单元 生命之源——水
第一课
1、关于水,你都知道些什么?
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所有生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水能喝、能洗脸洗手、能浇花、能养鱼… …总之,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 2、胡萝卜和土豆那个含水多?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你的想法? 用挤水的方法,还可以用晒干后称重量、微波炉烘干后称重量、腌制后看出水的多少等方法。 第二课
1、怎样找到冷开水?
先用眼睛看,分辨出牛奶;再用鼻子闻,分辨出白醋;再用舌头尝,分辨出糖水与冷开水。 2、水的特点?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3、把水倒进不同形状的瓶子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答: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
4、运水比赛的方法?如果两只桶的距离远,怎么办?
答:方法有:将粗管破开,形成渠道,利用渠道自然流入;将装水桶放在高处,空桶放在低处,借助管子利用虹吸原理流入。 第三课
1、生活中还有哪些毛细现象?
砖块吸水、毛巾吸水、棉布吸汗、灯芯吸油等都属于毛细现象。 2、水面怎么鼓得像个小馒头?
因为水的表面产生了一种互相拉着得力。 3、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水的表面张力?
水黾在水面上滑行、草叶上的露珠、球状的水滴、雨滴等都属于水的表面张力。 4、会喷射的水的实验发现了什么?
发现小孔高低不同,喷射出的水流远近有差异;小孔低水压大,喷出的水就远,小孔高水压小,喷出的水就近。
5、这个活动与“曹冲称象”的故事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利用了水的浮力的原理。 6、观察实验 ①会爬的水
通过观察会发现:红色的水逐渐沿着纸巾往上爬,并向四周扩散。 ②会团结的水
通过观察会发现:杯子里可以放入很多回形针,而且水面鼓起,像个小馒头,但水未溢出。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③会喷射的水
实验结论:水有浮力,浮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 第四课
1、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
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与地下暗河里。 2、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浪费水的现象有关不紧的水龙头,刷牙不间断放水,用高压水枪洗车等;节约用水的做法有:随手关好水龙头,把水接在盆里洗菜,用洗澡后的水拖地等。
第四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第一课
1、看看教室里的各种物品,它们分别是有什么材料做成的? 是由纸、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纺织材料等做成的。 2、你还可以举出哪些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的例子? 天然材料:陶土、棉花、蚕丝、麻; 人造材料:油漆、合金、合成纤维等。
3、观察球鞋,它是由哪几种材料做成的?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 鞋面是布做的,由棉花纺织而成,属于天然材料,透气性能好;鞋底是橡胶的,属于人造材料,防水性能好;扣眼是金属的,属于人造材料,比较结实。 4、关于材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能研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材料的种类、材料的来源、材料的用途等方面去提出问题。 第二课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纸?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宣纸、牛皮纸、新闻纸、草纸、耐火纸、糯米纸等。
用途:可以做成课本、纸扇子、纸杯子、纸衣服、纸箱、纸盒等。 2、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来做这些物品?
因为同一种纸有多个特点,不同的纸有不同的性质,根据质的不同性质制作不同物品。 3、滴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
滴水时要注意:1、水要有颜色2、要用胶头滴管3、滴水量要同样多;这是因为只有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更容易比较出哪种质的吸水性强。 4、观察与实验(P45)
实验结论:同一种纸的纵向横向结实程度是不一样的;纸的毛边有的疏松,有的细密;不同的纸吸水性不同。 第三课
1、棉布与尼龙有哪些不同之处?
棉布较为结实,吸水性强,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燃烧灰烬分散,颜色发白;尼龙结实,吸水性弱,燃烧时散发刺鼻气味,燃烧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2、你希望将来的衣服是什么样的?
可以拓宽视野,让学生想象更多的有特殊功用的衣服,如医用服装、消防队员服装、宇航服等。
3、观察与实验:比较棉布与尼龙的不同 结实程度 棉 布 较为结实 尼 龙 结实 燃烧时散发刺鼻气味,燃烧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吸水性弱 燃烧中的情况 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燃烧灰烬分散,颜色发白 吸水能力 吸水性强 第四课 1、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厨房用具:锅、刀、叉子,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与延展性;电线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奖牌利用了金属的光泽性;斧头等农用工具利用了金属的坚硬性能。 2、金属有哪些性质?
金属的质地一般都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传热,能导电、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
3、观察与实验:金属的性质
颜色光泽:用砂纸打磨各种金属得表面,发现表面很亮,有光泽。
传热:把各种金属器具插入装有热水的杯子里,几分钟后摸一摸,感觉到热。 延展性:用铁锤敲打各种金属发现金属不会破碎,感觉很硬。 导电:用铜线将灯泡与电池相连接,发现灯泡亮了。
实验结论:金属的质地一般都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传热,能导电,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
第五课
1、塑料的优点?
比较轻便、色彩鲜艳、强度高、经久耐用,而且价格便宜。 2、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堆积如山,占用土地;影响市容;威胁海洋生物等 3、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
①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②回收利用废旧塑料:③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第五单元 提出问题
第一课
1、问题从哪里来?
观察周围现象、怀疑已有结论、科学观察实验和小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等。
2、明确问题的来源:①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②在质疑已有结论中提出问题;③在小制作过程中提出问题。 第二课
1、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2、自己找答案和通过查资料找答案有哪些不同?
自己找答案是直接获取知识,查找资料找答案是获得间接知识。 3、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①选择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②选择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③选择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④选择描述性问题;⑤选择能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