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预习的指导
如今教师布置语文预习作业,有的同学或是家长认为预习作业就相当于没留作业,有的同学误认为语文预习作业就是读读课文,画画生字,蜻蜓点水、应付敷衍。这都是一种不好的取向和误区。在平时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预习语文的。
(一)通读全文。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读课文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三是带着课后问题通读全文。
(二)读准字音,了解字词含义。
参照拼音,读准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字典解决,以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三)朗读
反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文章告诉我们的内容;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四)摘抄
可以把自己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
(五)思考
我觉得这是预习作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在对课文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思考一下,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及时记录下来。
经过教师的引导预习,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课上有针对性的检查和评价,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逐步形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减轻教学的负担。
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会预习方法,培养预习兴趣。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当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各种预习方法进行学习,才会逐渐培养他们对预习的兴趣。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我根据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几种预习方法:1、查。2、读。3、思。4、勤动笔。
其次,搭建推进梯度,呵护预习兴趣。引导学生预习将经历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搭建一个逐步推进的梯子,供学生不断深入预习,逐渐提高预习能力。由易到难的预习和不同
的预习形式,可以呵护、巩固学生预习的兴趣。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我确定“常规预习模块”与“特殊预习模块”。
再次,放自主空间,激发预习兴趣。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如果学生的预习作业,一直是老师所布置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自由发挥的权力,那么一定会削弱他们预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优秀、爱动脑的学生更是如此。此时,预习内容自由选择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一定会促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1、成立预习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2、重视预习质疑,让学生主动思维。无论是自主选择预习作业,还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预习,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从不同起点主动走向新的学习之旅。
最后,重视反馈评价,提升预习兴趣。对于学生的预习要重视检查,及时表扬,让其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对预习做得好的学生多加表扬,对在预习过程中,能提出问题的,大胆质疑的同学及时加以肯定。对预习效果差的学生不应多加批评和指责,应积极鼓励,发现其闪光点。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预习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认真深入地进行预习,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才能达到预习的最大效率,最终为有效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预习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无疑应从预习方面入手,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
力,提高语文课堂效果。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仍是不少语文预习只是流于形式,无章可循,难见成效,有的语文老师只以一句“去读读课文,预习一下”草草了事;有的老师让学生预习有布置无检查等情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预习至关重要,现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把握年级段的差异,提出预习要求
各年级段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不同,自学能力不同,教师应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如一年级侧重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课文,尽量不读破句;二年级侧重查字典和分析字形;三年级侧重选择字的义项和分段;四年级侧重略说段意和略说主要内容;五年级侧重抓住课文中心和提出较深刻问题;六年级则要求学生深入预习,对字、词、句、段、主要内容、中心全面领会,侧重提疑难问题。在把握年级侧重点的同时,对学生预习能力的训练应采取螺旋式推进,逐步提高。
同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各具特点的,即存在个体差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齐步走,那是一种苛求,也是对学生天性的一种扼杀。所以教师没必要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次都全部完成你布置的预习任务,只要他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就行了。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预习过程中基本完成课文的学习,如字、词的掌握、文意的理解、情感的把握和提出各种疑难问题等。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相对没那么强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认真对待预习,掌握大部分字词和知道课文的内容就行了。
实践证明,预习要求越是尊重差异,学生的预习效果就越好。
二、规范常规性步骤,细化方法指导
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年龄小,自主反思、自主调节学习方法的能力相对较差,教师除了要激发小学生的预习兴趣之外,还要教给他们语文预习的方法。教给小学生的预习方法,要求尽量细化,要求可操作性要强。在教学实践中,要求中高年级段学生的预习的步骤:“默读——查问——朗读——摘抄——思考”,(低年级段学生要求放低,不要求做笔记,在书本上标记即可。)每一步骤的具体方法、要求如下:
1.默读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比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2.查问
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还可以查一些课外资料。
3.朗读
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用嘴读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
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4.摘抄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写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5.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书面写下来。
经过以上步骤,学生边读边记,边思边写,也就形成了相对较规范的预习笔记。同时要求学生做的预习笔记的规定大致栏目有:文章名(书名),出处,阅读时间,好词入脑,好句入心,总体心得(写文章预习感受,弹性较大),暂时存疑。要求学生做的预习笔记的自选栏目大致有:结构分析,写作风格,主要内容,写作目的等。对于预习笔记,我认为不需学生每文必做,每次必做,简单的课文,在课文上写写画画即可,重要的是预习常规性步骤的有效落实。对于后进生,规定栏目也可删减。
三、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学生的预习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预习一篇课文的一般步骤,为预习活动构建模式,使预习活动有章可循。预习一篇课文,一般来说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概貌。从头至尾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能大概的掌握课文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如在预习《草原》时,学生能初步了解到课文讲的是“我”到陈巴尔虎旗访问,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款待。通读时,还要求学生看课文后的思考题,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就显得不盲目。
2、学习生字新词。自学认字表,写字表中的生字,掌握读音。在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运用字典自学生字词,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参照教师给出的预习要求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认识,熟悉课文,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问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课堂上及时质疑,及时得到释疑。对能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学生,老师应多加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此外,对一些历史性,政治性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如教学《负荆请罪》一课的预习中,也作类似的要求: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文章中前两个故事写谁的事?为什么用“负荆请罪”作题目?同学们通过认真默读和思考,了解到前两个故事虽是写蔺相如的职位反而比廉颇高,所以文章必须这样安排。由此可见,二个小故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内在联系。
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学生形成一定的预习能力之后,我们还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但教师更要严格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养成习惯。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如分层分段的方法指导,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指导,以及培养学生品词品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预习中去,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3、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互相督促。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学的风气。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争取让家长参与预习的指导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是一种不能代替的力量,加上预习大部分在家里进行,因此要争取让家长参与预习的指导。即要求父母要抽出时间检查子女的预习的完成情况,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作适当的指导,还提醒家长要善于发现子女在预习中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并作充分的肯定,不应老在孩子身上挑毛病。当孩子预习出现问题时,要求家长
配合教师作耐心的教育和指导。
六、预习的安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安排预习的呢?一般分三个层次安排预习:
第一层:通读感知。了解课文大段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学习生字词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层: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
第三层: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在预习的各个层次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总之,语文预习多在课外,看似较难调控,但只要教师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切实落实指导规范,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预习自学能力的培养
预习和自学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即使老师布置的预习自学作业,也是提纲式的,对学生提高预习自学能力作用不大。而预习自学能力的养成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本身都会带来深刻的变化。
小学里的预习,大部分就是读读课文学写生字词。自学就是大家先思考,然后在相互讨论,只是将各自的答案说一遍便了事。到底怎样进行预习和自学,学生还是不太理解的。所以,小学中高年级的预习自学任务应该整合。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自学,预习自学的学习的内容应该细化,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把它作为一堂课的起点,长久实行,促成学生养成正确的预习自学方法。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老师对于小学生的预习自学的要求不能太高。小学生的学主要靠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设计好学习环节,然后才有可能学好。要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顺利过渡,在小学中高年级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预习,二是写简单的批注。要把预习当作规范的作业来对待,不能将之看成是一个附属性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写批注大多是空泛的语句,唱高调,套成语,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在课堂讲授课文时经常让学生划出句子和词语,再进行讨论,并要求他们在书页空白处写下说明和感悟。教师要积极引导,当众表扬、鼓励那些写出自身的真实感受之批注的学生,因为只有写出对课文字词句的深刻理解的批注,预习自学才是有效。
习要求与检测案例分析一、预习要求
(一)读的要求
1 读第一遍
勾带有生字的词,圈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词典,为生字注音,为生词注释。
将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2 读第二遍
把词语读准确,把长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3 读第三编
画关键词语,画重点句段。思考课后思考题,用符号将答案在文中标出并作批注。
注:对长的课文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对后进生也要求多读几遍。
(二)写的要求
1、找出生字的形近字并写在书上。
2、给多音字组词。
二、预习检测
案例分析
《蒲公英》第一课时
教学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在预习本篇课文时有没有遇到了一些不认识的字?
生:有
师:自己通过查字典将这些字认识了的同学请举手。(大部分学生举手有些学生没有举手,但具我的判断这些学生肯定有不认识的字,不举手的原因是没有查字典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师: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是我们的预习要求,但有些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来做。这样会影响你的朗读。希望这些同学以后按老师的要求来做。组长在检查预习时也要留意。
师:同学们在预习时觉得哪些字最容易读错请上来把它板书在黑板上。(学生板书)
生板书:绒球、嘱咐、迷惑。
师:谁愿意来把这些字的音注上?
抽生板书字音。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一教这些字。(学生教读)
师:请同学看黑板上的生词,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学生读本课的生词)
师:谁来说说你的同桌哪些字音最容易错。
生1:我的同桌是否这个词读错了。
生2:我的同桌嘱咐读成平舌音了。
生3:湖泊的泊是多音字还读泊,停泊的泊。
师:请你的同桌再读一读。(生读)全班同学读。抽生读,分男女生读,分小组读。
师:现在将这些生字放回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听同学们在预习时将课文读熟没有。(学生读课文)
师:老师听出来了,大部分同学预习时都读得很熟,但有些同学没有按老师的要求读。
接下来将分部分朗读,归纳每部分的意思,教学生将每部分的意思连接起来归纳主要内容。(略)
教学片断二:
师:再读生字。(学生读)
师:请同学来黑板上写生字,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笔顺和笔画的安排是否正确。
抽生板书生字,其他学生观察。
师:谁来说说他们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哪些地方有错。
师:刚才同学们都评价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写时注意。学生写生字。
师:先写完的同学将你找的生字的形近字组词写在黑板上。(学生在黑板上写生字形近字组词)
师:其他同学看一看自己有没有补充。请同学进行补充,并将自己没有找到的形近字组词补充在自己的书上。
三、反思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因此,我认为,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我一直都很重视学生的预习并且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今年我班学生步入三年级我首先根据他们原有的预习习惯和年段特点提出了预习要求。
要求提出来了学生不按要求做也是徒劳,因此我很重视对学生预习的检测。我不仅要求组长检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也是根据自己提出的预习要求来进行教学的。由于我班学生农民工子女较多,家长在子女教育上不是很尽心,学生的学习全靠学校,所以对学生预习的督促也落到了老师身上。我在课堂上非常注意学生预习的情况反馈。比如学生没有给不会认的字注音及时发现,及时提醒。让学生板书生字的形近字,让同桌互读生字去发现学生预习时是否按要求对不会的生词多读了几遍。认真听学生的朗读,发现没有读熟的同学点名提醒,让学生明白老师随时都在关注他们的预习情况,心里绷紧一根弦。经验告诉我,学生的预习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只有抓好学生的预习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