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3-9104(2006)07-0213-02
江南古民居建筑形态与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规划
占必传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江南古民居建筑形态是现代城市精华,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民族文化沉淀的结果,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所留下的居住环境痕迹。古民居建筑是城市公共空间形态规划的必然要素,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是在追求城市现代化的前提下,不失去古建筑风貌的城市古民居建筑保护与规划的和谐,这种和谐更加强调城市发展、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对城市公共空间科学规划的要求。古民居建筑形态是城市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时空遗迹,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城市建筑规划空间的重要因素,重视古民居建筑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价值,体现城市的历史地位及城市建设的特色。
关键词:古民居;形态;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J292.2-3文献标识码:A
TheConstructionFormoftheAncientSouthernHousesand
thePlanningofModernCityPublicSpace
ZHANBi-chuan
江南文化以中国文人文化为主要特征,它典雅而高贵,将
人本文化转化为生存环境,江南古民居建筑是在这一理念引导下的生成物,形成了具有强烈地域民居建筑形态特征和人性文化的居住环境特色。江南居民师法自然,形成依水而建的水乡民居建筑形态;追求“天人合一”,形成以人而建的木质结构民居建筑形态;崇尚文化品位,形成以群体而建的园林景观式的民居建筑形态;讲究人性品质,形成以形式美而建的民居构造形态。
古民居建筑形态是现代城市精华,是城市公共空间形态规划的必然要素,古民居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民族文化沉淀的结果,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所留下的居住环境痕迹。城市空间形态规划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人与物的和谐,物与物的和谐,是在追求现代化的前提下,不失去古建筑风貌的城市古民居建筑保护与规划的和谐。这种和谐是人居环境的和谐,是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历史性的和谐,是城市形态在现代化城市规划中的审美文化的和谐,也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
从形态学来讲,城市空间形态分为实空间和副空间,实空间包括房屋建筑、市政设施、广场、街道、历史遗迹以及江河湖水,它们是城市构成的基本骨架和主要空间实体形态。副空间是自然空间与人为空间的物与物之间的空间,是城市规划中构成视觉深度和广度空间之形式美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从形态结构来看,形与态是两个概念,形是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所呈现的形状,这个形状是有机体的结合物,是客观存在的形式。态是形状所呈现的一种品质,一种视觉审美的心理结果,是物化了的形状态势。形态有自然构成和人为构成两种,城市空间形态基本上是人为构成形态,即使城中有山、水、河、湖,也是按人的生活活动空间、文化审美空间等去
构建和构造完成的。所以城市空间形态是人性化了的空间,是建造者的生存意志、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对古建筑形态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作用研究,不仅从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去研究,还要从古建筑形态学的角度和古建筑的实用价值去研究,对古民居建筑形态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规划中的美学理论进行探讨。
一、以“锅”形形式布局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地位城市中的古民居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人们社会活动所留下的居住痕迹,一座城市正是沿着这些居住痕迹的历史发展而发展。它是古代建筑艺术遗产的展示,体现了民族的智慧、民族的文明、民族的精神、民族生存的历史轨迹。现代城市离不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轨迹,离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痕迹的城市是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古民居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它在现代城市的存在,起决于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以及对民族文化存在形式的认识,突出城市文化的历史地位。
以古建筑为中心地位的现代城市规划,应该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更加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应以古建筑为中心,以放射式向四周扩散,以年轮形式体现城市不同时代发展的历史,这种构建形式,在建筑形态学上叫做“锅”形形式的城市布局。
古民居建筑形态多以低层建筑群为主体,作为城市中心来规划,形成中心低,四边高的城市格局,以古建筑作为城市中心布局,周围留存不同时代发展的文化痕迹和时代特征,留下现代文明的高楼大厦的建筑形态,体现城市发展的历史年轮,这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理想布局,体现了古民居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对话,历史与现代的对话。所以,以“锅”形形式规划城市,是理想的现代城市的规划之一。
二、以线性“带”状形式布局构建水文化民居建筑形态
214
水是自然规律的产物,河道也是水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形态,水的流动形成了河道的独有的线性特征而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水是本源,是人类生存之源。人类利用水,形成了水文化,由于大自然的作用,河流成了江南城市的水系文化特色,也是江南城市特色,河流以线性“带”状形式影响了江南城市布局。自古以来,人们师法自然,依水而建的古民居建筑群更是江南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以线性“带”状形态而影响城市的布局,因为河流贯穿交错于江南城市之中,这种线性“带”状形态构成了江南城市的骨架。河道两岸低层的古民居建筑群与现代城市高楼大厦、绿地、街道及广场,呈现鲜明的对比,主题突出,使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交相辉映,形成江南城市独具一格的美丽风景线。科学的、合理的、人性化的江南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充分体现了江南城市水乡特色,也是现代化城市与水资源、水文化的对话,也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话。
三、以空间形态的形式美
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和谐的节奏美
城市空间形态是人为构成形态,城市中的山、水、河、湖,也是按人的生活活动空间、文化审美空间去构造完成的。城市空间形态是人性化了的空间,是建造者的生存意志、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是人为所致,它必须依据人们的审美要求而布局。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包括房屋建筑、市政设施、广场、街道和河流,这些是构成城市的基本骨架和主要空间实体形态。一个城市的品质体现,关键是起决于设计与建造者的文化审美素质,起决于对现代城市的认知理念,起决定于对空间形态的认识和形式美因素的把握,尤其是对古民居建筑形态在现代城市构建中的作用的理解与认同。对现代城市的公共空间规划,必须以建筑美学和形式美的审美要求,构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和谐的节奏美。
1、公共空间形态高低错落节奏。体现城市的深度感,由于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也相应膨胀,高楼大厦林立,国内外古典式的、现代式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古建筑,尤其是古民居建筑的命运岌岌可危,有的城市拆毁的所剩无几。其实,在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构建中,从形态美学和形式美的要求来看,低层古民居建筑群与高层建筑合理布局,有高低错落之美,大小对比之美。古民居建筑形态,有个体与群体之分,个体形态,结构方正,单层和多层相结
合。群体形态,单体组合成群体,构成了气势雄浑的、古典理性的江南古民居建筑群。古民居建筑群与现代城市的高层建筑构成了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形态,体现了高低层建筑形态组合的形式美,也呈现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深度感和开阔感。2、几何形体组合节奏。体现了城市建筑形体体面结构的形式美,古民居建筑形态以三角形、方形有机结合而构成的整体形态,与高楼大厦的方块形,街道的带状形,广场与绿地的多边形,构成了现代城市和谐的整体布局,城市建筑形态的几何形体的块面对比,使古民居建筑形态与周围建筑形态构成了几何形体组合的节奏美。
3、疏密布局节奏。体现了现代城市空间形态的线性结构的形式美,疏与密是视觉艺术处理的一种方式,通常用于线描形式的处理,也适用于黑白灰块面及形状的疏密关系的处理,同样适用于城市建筑规划中平面图纸和城市立体空间形态布局的艺术处理形式。城市建筑空间形态中,高楼大厦等现代建筑,一般呈现整体性,体块分明,有疏的视角感,而古民居建筑群层次低,结构复杂,呈现密集的视觉感,古民居建筑的屋顶均为瓦质材料,由密集的线条组成。所以古民居建筑与现代城市建筑形态,形成强烈的疏密节奏,体现的传统与现代的艺术语言的高度统一的形式美感。
近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建设经历了重大变革,现代城市建设更加注重规划,街道的再改造,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各种用房林次栉枇,体现了一派经济繁荣的现代气息。更加强调城市发展中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要求,城市生态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要求,城市文化对公共空间的要求,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决定了城市建设的质量、城市文化的层次、城市的历史地位及城市建设的特色。古民居建筑形态是城市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时空遗迹,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建筑规划空间的重要因素,是城市结构空间和城市审美文化空间的组成部分。
古民居建筑形态在现代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保与留,取之于政府决策者及城市规划设计者的城市建造的价值取向、城市公共空间形态构成的美学素质,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城市设计应在保留古文化遗产和地域特色的前提下去规划,在规划中去完善、美化和保护,以历史的责任感去规划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不应以牺牲古文化为代价来换取今天的城市形式上的繁荣。
文备现代书法作品:风吹草低见牛羊文备现代书法作品:苦闷的象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