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8323571 A(43)申请公布日 2018.07.27
(21)申请号 201810129993.0(22)申请日 2018.02.08
(71)申请人 广州医科大学
地址 51143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广
州医科大学(番禺校区)(72)发明人 杨艺超 陈骁熠 邓玉娣 霍霭倩
黎锶华 吉祥瑞 袁宁儿 刘丽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陈文姬(51)Int.Cl.
A23C 9/13(2006.01)A23L 29/00(2016.01)A23L 33/125(2016.01)A23L 33/135(201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3页
A23L 33/21(2016.01)
CN 108323571 A(54)发明名称
一种益生菌微胶囊的壁材及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益生菌微胶囊的壁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海藻酸钠、卡拉胶和膳食纤维混合,紫外灯照射15~30min后与pH 6.8~7.4的无菌磷酸缓冲液混合,70~85℃水浴溶解,制得质量浓度为8.5%~10.5%的壁材溶液;所述壁材溶液中,膳食纤维的质量浓度为1%~5%;海藻酸钠的质量浓度为2%~4%;卡拉胶的质量浓度为4.5%~6.5%。本发明还公开了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所述低聚糖溶液(质量浓度3%~5%)和益生菌悬液(≥5×107CFU/mL)的体积比为1:2~2:1。本发明的益生菌微胶囊,包埋率高,具有高活菌数、高抗逆性的优点,操作简单、经济易行,适宜工业化生产的优点。
CN 108323571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益生菌微胶囊的壁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海藻酸钠、卡拉胶和膳食纤维混合,紫外灯照射15~30min后与pH6.8~7.4的无菌磷酸缓冲液混合,70~85℃水浴溶解,制得质量浓度为8.5%~10.5%的壁材溶液;所述壁材溶液中,膳食纤维的质量浓度为1%~5%;海藻酸钠的质量浓度为2%~4%;卡拉胶的质量浓度为4.5%~6.5%。
2.一种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权利要求1制备得到的益生菌微胶囊的壁材中,加入芯材溶液,两者的体积比为1:2~2:1,混合均匀;所述芯材溶液包括低聚糖溶液和益生菌悬液,得到混合液;
(2)用微胶囊发生器喷射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以逐滴滴入的方式,挤压到置于磁力搅拌器中的质量浓度3%~5%CaCl2溶液中,连续搅拌30~33min,形成胶囊;
(3)再用已灭好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得到湿胶囊;
(4)将湿胶囊置于-80℃的低温冰箱中预冻2~4h后,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80℃冷冻干燥24~48h,制得微胶囊粉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益生菌悬液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1-1)将保存于-20℃条件下的益生菌甘油管保存的种子接种于121±1℃灭菌15~20min冷却后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在36±1℃条件下,益生菌静置培养24~36h,进行初次活化;
(1-2)按质量浓度为1%~5%的比例将初次活化的益生菌培养液接入MRS液体培养基中活化,36±1℃条件下,培养18~24h,得到益生菌培养物;
(1-3)将步骤(1-2)得到的益生菌培养物离心除去上清液,收集菌泥,再加入与培养液等体积的0.9%的无菌生理盐水,震荡,混合均匀后备用;接着用MRS琼脂培养基在温度36±1℃下倾注培养48~7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所述离心,具体为:以4000~4200r/min的转速搅拌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磁力搅拌器以100~200r/min的转速搅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糖溶液和益生菌悬液的体积比为1:2~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包括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膳食纤维为香蕉纤维。
9.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益生菌微胶囊,其特征在于,包埋率≥70%,活菌数为106~107CFU/g,经冷冻干燥后,存活率为30%~50%。
2
CN 108323571 A
说 明 书
1/9页
一种益生菌微胶囊的壁材及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益生菌微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益生菌微胶囊的壁材及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益生菌(Probiotics)又称微生态制剂、益生素,是一种通过调节和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对宿主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添加物。益生菌大体分为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属。其中,双歧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杆菌,是人类和其他温血动物肠道中一种常见的益生菌。
[0003]研究发现双歧杆菌与人类的许多病理、生理现象密切相关,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和保健功能,包括:①具有抗癌活性;②抑制腐生菌生长;③防止便秘,降低胆固醇,预防和治疗乳糖消化不良;④合成维生素和促进钙的吸收。[0004]双歧杆菌微生态制品的开发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双歧杆菌活菌制品作为对人体肠道双歧杆菌的直接补充,比单纯服用双歧因子制剂效果更加显著。但这类益生菌制品活菌数量需超过106CFU/g或106CFU/mL才能达到保健的效果。然而,在生产、贮藏、运输等过程中,益生菌将受到诸如食品组分(酸、氧、添加剂等)、储存温度及宿主消化系统(胃酸、胆盐、酶)等的影响,常导致活菌数大幅下降。在澳大利亚和欧洲,专家通过测定不同品牌的酸奶中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存活率,发现多数酸奶中这些益生菌的含量都非常低,尤其是双歧杆菌。
[0005]目前可采用冷冻干燥、微胶囊技术及涂膜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不过,冷冻干燥制备双歧杆菌活菌固体制剂存在成本较高,操作时间长,生产效率较低,菌粉的保藏期较短等缺陷;涂膜技术存在不易操作,膜层厚度难以控制等缺点。利用微胶囊技术对益生菌进行包埋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0006]微胶囊技术是指将固体、气体、液体等微小物质,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进行涂层,得到微小粒子的技术。微胶囊技术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集中微粒或液体,达到保护、运载以及延缓释放的效果。[0007]对于微胶囊产品,壁材的选择对产品的理化性质起着决定性作用。用于包埋益生菌的壁材多为天然高分子材料。目前,益生菌微胶囊的壁材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居多,碳水化合物类有淀粉、麦芽糊精、壳聚糖等;蛋白质有乳清蛋白、酪蛋白、明胶等。但壁材难以选择,尤其是既具有肠溶性又对人体无伤害的壁材比较稀少。发明内容
[000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生菌微胶囊的壁材,大大提高了益生菌微胶囊的包埋产率。
[0009]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0010]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
CN 108323571 A[0011]
说 明 书
2/9页
一种益生菌微胶囊的壁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将海藻酸钠、卡拉胶和膳食纤维混合,紫外灯照射15~30min后与pH 6.8~7.4的无菌磷酸缓冲液混合,70~85℃水浴溶解,制得质量浓度为8.5%~10.5%的壁材溶液;所述壁材溶液中,膳食纤维的质量浓度为1%~5%;海藻酸钠的质量浓度为2%~4%;卡拉胶的质量浓度为4.5%~6.5%。
[0013]一种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4](1)在权利要求1制备得到的益生菌微胶囊的壁材中,加入芯材溶液,两者的体积比为1:2~2:1,混合均匀;所述芯材溶液包括低聚糖溶液和益生菌悬液,得到混合液;[0015](2)用微胶囊发生器喷射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以逐滴滴入的方式,挤压到置于磁力搅拌器中的质量浓度3%~5%CaCl2溶液中,连续搅拌30~33min,形成胶囊;[0016](3)再用已灭好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得到湿胶囊;[0017](4)将湿胶囊置于-80℃的低温冰箱中预冻2~4h后,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80℃冷冻干燥24~48h,制得微胶囊粉末
[0018]步骤(1)所述益生菌悬液的制备方法,具体为:[0019](1-1)将保存于-20℃条件下的益生菌甘油管保存的种子接种于121±1℃灭菌15~20min冷却后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在36±1℃条件下,益生菌静置培养24~36h,进行初次活化;[0020](1-2)按质量浓度为1%~5%的比例将初次活化的益生菌培养液接入MRS液体培养基中活化,36±1℃条件下,培养18~24h,得到益生菌培养物;[0021](1-3)将步骤(1-2)得到的益生菌培养物离心除去上清液,收集菌泥,再加入与培养液等体积的0.9%的无菌生理盐水,震荡,混合均匀后备用;接着用MRS琼脂培养基在温度36±1℃下倾注培养48~72h。[0022]步骤(1-1)所述离心,具体为:以4000~4200r/min的转速搅拌30~33min。[0023]步骤(2)所述磁力搅拌器以100~200r/min的转速搅拌。[0024]所述低聚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5%。[0025]所述低聚糖溶液和益生菌悬液的体积比为1:2~2:1。[0026]所述益生菌包括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膳食纤维为香蕉纤维。
[0027]所述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益生菌微胶囊,包埋率≥70%,活菌数为106~107CFU/g,经冷冻干燥后,存活率为30%~50%。[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0029](1)本发明的壁材采用膳食纤维、海藻酸钠、卡拉胶组合,大大提高了包埋产率,使单位质量微胶囊中的益生菌数量大于107CFU,保证有足够数量的益生菌在人体中存活,发挥其保健功能。[0030](2)本发明的壁材采用的膳食纤维、海藻酸钠、卡拉胶都是天然的生物大分子,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同时,膳食纤维在胃中多部分不消化而进入肠道中,海藻酸钠可以提高益生菌对胃蛋白酶等的耐受能力,卡拉胶能够增加体系黏度、凝胶强度和弹性,三者结合能大大提高进入肠道的活菌数。[0031](3)本发明的益生菌微胶囊耐胃酸能力好;肠溶液中释放性能好,在模拟肠溶液中
4
CN 108323571 A
说 明 书
3/9页
90min已基本崩解完全;抗真空冷冻性好,经冷冻干燥后,存活率较高,可达50%。[0032](4)本发明通过微胶囊技术将益生菌包埋,提高了益生菌自身的抗酸能力,从而延长了活菌的常温保存期,提高了活菌常温稳定性。[0033](5)本发明添加了冻干保护剂低聚糖,以提高益生菌对环境的耐受力,减少冷冻干燥和运输贮藏中益生菌的损失,能够得到冻干存活率高的微胶囊益生菌,同时,功能性低聚糖和益生菌组合形成的产品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还能起到协同作用。当动物摄入功能性低聚糖作为益生菌冻干保护剂的产品后,功能性低聚糖将继续发挥其促进益生菌生长的作用,使得益生菌对环境的调节能力加强,从而减少益生菌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损失,使其起到防病、抗病和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0034](6)本发明的低聚糖、膳食纤维本身为有益物质,和益生菌一起具有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0035](7)本发明可在酸奶、牛奶、酸乳等食品中应用。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0037]图2是本发明益生菌微胶囊扫描电镜(SEM)(×200)图。[0038]图3是本发明益生菌微胶囊扫描电镜(SEM)(×2000)图[0039]图4是本发明益生菌微胶囊肠液释放试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0041]实施例1
[004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添加低聚糖芯材和膳食纤维壁材的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43](1)菌株的活化
[0044]将保存于-20℃条件下的双歧杆菌甘油管保存的种子接种于121℃灭菌15min冷却后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在37℃条件下,静置培养36h,得到活化种子液。[0045]本实施例的双歧杆菌为动物双歧杆菌BB-12,购自丹麦科特森公司。[0046](2)扩大培养
[0047]按3%(质量浓度)的比例将初次活化的双歧杆菌培养液接入MRS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在37℃条件下,培养24h,得到双歧杆菌培养物。[0048](3)制备菌悬液
[0049]将已活化至第三代的双歧杆菌菌种离心(4100r/min,10min)除去上清液,收集菌泥,再加入与培养液等体积的0.9%的无菌生理盐水,用力震荡,混合均匀后备用。接着用MRS琼脂培养基在温度37℃下倾注培养48h,经计数得到倾注培养液的活菌菌密度为5×107CFU/mL以上;[0050](4)壁材的制备[0051]称膳食纤维0.3g、海藻酸钠0.15g、卡拉胶0.275g,混合,紫外灯照射30min后与5mL pH 6.8的无菌磷酸缓冲液混合,75℃水浴溶解。
5
CN 108323571 A[0052]
说 明 书
4/9页
本实施例的膳食纤维从香蕉皮中提取,提取步骤如下:
[0053]将香蕉皮真空冷冻干燥后,使用粉碎机粉碎并过筛(40目)。称取香蕉皮干粉放入带盖的瓶子中,加入12%的NaOH溶液,料液比为2g:50mL。将瓶子放入超声清洗仪中超声30min,后放入61℃的水浴锅中水浴90min。取出后,在蓝盖瓶中加柠檬酸调pH至7.0左右。蓝盖瓶中的液体倒入离心管中,离心管放入离心机(5000r/min,6min)进行离心处理。过滤掉滤液,在滤渣中加入无水乙醇脱色3h后,抽滤(用水冲洗),取出滤渣,放置在锡纸内,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5h),直至恒重。[0054](5)芯材的制备
[0055]将3%的低聚果糖溶液和双歧杆菌菌悬液以1:1(体积)的比例混合。[0056](6)微胶囊的制备
[0057]①取制备好的壁材溶液5mL,加入等体积的芯材溶液,混合均匀。[0058]②用微胶囊发生器喷射将上述混合均匀的溶液以逐滴滴入的方式,挤压到置于磁力搅拌器(100r/min,37℃)上的质量浓度5%CaCl2溶液中,连续搅拌33min,形成胶囊。[0059]③后用滤纸将形成的湿胶囊进行过滤。
[0060]④再用已灭好菌的生理盐水将湿胶囊冲洗3次。[0061](7)冷冻干燥
[0062]将湿胶囊置于-80℃的低温冰箱中预冻2h后,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80℃冷冻干燥24h,制得微胶囊粉末。
[0063]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益生菌微胶囊进行了如下所述的性能测定。[0064](1)包埋产率测定
[0065]称取1g湿胶囊于烧杯中,加入9mL pH值为7.4的解囊液,37℃振荡直至完全崩解,制成菌悬液,以供接种。
[0066]将待测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以10倍梯度稀释,用1mL无菌移液枪吸取0.1mL合适稀释度(活菌数在30~300CFU/mL范围内)的菌悬液滴于平板上,用涂布器涂匀,编号。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1℃厌氧培养48±2h,可延长至72±2h。培养后计数平板上的所有菌落数。换算出双歧杆菌微胶囊单位体积的活菌数。[0067]活菌数计算公式:活菌数(CFU/mL)=同一稀释度3个重复固体培养基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
[0068]解囊后1g湿胶囊活菌数的计算公式为:N1=G1×V1[0069]包埋产率(%)=N1×M1/(N0×V0)×100%[0070]式中:
[0071]G1—1mL解囊液中的活菌数(CFU/mL);[0072]V1—解囊液的体积(mL);
[0073]N1—解囊后胶囊活菌数(CFU/g);[0074]N0—包埋前原菌液活菌数(CFU/mL);[0075]V0—制备微胶囊所用原菌液的体积(mL);[0076]M1—所得胶囊的总重量(g)。
6
CN 108323571 A[0077]
说 明 书
5/9页
由上表可知,添加了膳食纤维和低聚果糖能提高本发明的包埋产率。
[0079](2)形态测定
[0080]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在常规研究条件下观察本发明益生菌微胶囊超微结构。用双面胶将冷冻干燥后的益生菌微胶囊粘在样品台上,喷金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表面结构,其结果见图2。这个结果表明本发明益生菌微胶囊结构致密、表面光滑、内部呈蜂窝状结构。[0081](3)耐胃酸测试
[0082]称取本发明微胶囊1g(冻干微胶囊加入量为0.1g),将其分散于9mL的人工模拟胃液中,于37℃恒温贮藏,分别于0、1和2h后取出1管,用0.9%生理盐水冲洗,加入配制好的解囊液中进行解囊,其中解囊液的体积为9mL,解囊完成后从中移取1mL进行梯度稀释,采用MRS琼脂培养基进行活菌计数。以未包埋的菌液作为对照。其结果列于下表中。这些结果表明,本发明益生菌在模拟胃液中的活菌数下降幅度较小,保温2h时所述益生菌的活菌数减少1.28×106CFU/g。
[0083]
[0078]
[0084]
(4)肠液释放性测试
[0086]称取湿微胶囊样品lg(冻干微胶囊加入量为0.1g),置于9mL模拟肠液中,于37℃、150~210r/min振荡培养。分别于0、30、60、90、120、150min取出1管,直接吸取模拟肠液,测定其在600nm波长处的透光率。其结果列于图3中。这些结果表明,微胶囊在模拟肠溶液中90min已基本崩解完全。[0087](5)抗真空冷冻性测试
[0088]分别称取在冻干前后的本发明益生菌微胶囊0.1g加入到9mL解囊液中,在温度37℃下震荡培养40min,完全释放菌体,然后进行菌落计数。
[0085]
7
CN 108323571 A[0089]
说 明 书
6/9页
解囊后1g冻干胶囊活菌数的计算公式为:N2=G2×V2/0.1
[0090]冻干存活率(%)=N2×M2/(N0×V0×M1)×100%[0091]式中:
[0092]G2—1mL解囊液中的活菌数(CFU/mL);[0093]V2—解囊液的体积(mL);
[0094]N2—干燥后的产品解囊后的活菌数(CFU/g);[0095]M2—干燥后的产品质量(g);[0096]M1—干燥前的产品质量(g);[0097]N0—加入的活菌数(CFU/mL);
[0098]V0—制备微胶囊所用原菌液的体积(mL);[0099]结果表明,添加了膳食纤维和低聚糖的微胶囊经冷冻干燥后,存活率较高,可达30%~50%。[0100]实施例2
[0101]本实施例的一种添加低聚糖芯材和膳食纤维壁材的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102](1)菌株的活化
[0103]将保存于-20℃条件下的双歧杆菌甘油管保存的种子接种于122℃灭菌20min冷却后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在35℃条件下,静置培养36h,得到活化种子液。[0104]本实施例的双歧杆菌为动物双歧杆菌BB-12,购自丹麦科特森公司。[0105](2)扩大培养
[0106]按5%(质量浓度)的比例将初次活化的双歧杆菌培养液接入MRS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在35℃条件下,培养24h,得到双歧杆菌培养物。[0107](3)制备菌悬液
[0108]将已活化至第三代的双歧杆菌菌种离心(4000r/min,30min)除去上清液,收集菌泥,再加入与培养液等体积的0.9%的无菌生理盐水,用力震荡,混合均匀后备用。接着用MRS琼脂培养基在温度37℃下倾注培养48h,经计数得到倾注培养液的活菌菌密度为5×107CFU/mL以上。[0109](4)壁材的制备
[0110]称膳食纤维0.10g、海藻酸钠0.10g、卡拉胶0.225g,混合,紫外灯照射30min后与5mL pH 6.8的无菌磷酸缓冲液混合,75℃水浴溶解。[0111]本实施例的膳食纤维从香蕉皮中提取,提取步骤如下:[0112]将香蕉皮真空冷冻干燥后,使用粉碎机粉碎并过筛(40目)。称取香蕉皮干粉放入带盖的瓶子中,加入12%的NaOH溶液,料液比为2g:50mL。将瓶子放入超声清洗仪中超声30min,后放入61℃的水浴锅中水浴90min。取出后,在蓝盖瓶中加柠檬酸调pH至7.0左右。蓝盖瓶中的液体倒入离心管中,离心管放入离心机(5000r/min,6min)进行离心处理。过滤掉滤液,在滤渣中加入无水乙醇脱色3h后,抽滤(用水冲洗),取出滤渣,放置在锡纸内,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5h),直至恒重。[0113](5)芯材的制备
[0114]将5%的低聚果糖溶液和双歧杆菌菌悬液以2:1(体积)的比例混合。
8
CN 108323571 A[0115]
说 明 书
7/9页
(6)微胶囊的制备
[0116]①取制备好的壁材溶液5mL,加入2倍体积的芯材溶液,混合均匀。[0117]②用微胶囊发生器喷射将上述混合均匀的溶液以逐滴滴入的方式,挤压到置于磁力搅拌器(100r/min,37℃)上的质量浓度5%CaCl2溶液中,连续搅拌30min,形成胶囊。[0118]③后用滤纸将形成的湿胶囊进行过滤。
[0119]④再用已灭好菌的生理盐水将湿胶囊冲洗3次。[0120](7)冷冻干燥
[0121]将湿胶囊置于-80℃的低温冰箱中预冻2h后,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80℃冷冻干燥24h,制得微胶囊粉末。
[0122]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益生菌存活率可达45%以上。
[0123]实施例3
[0124]本实施例的一种添加低聚糖芯材和膳食纤维壁材的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125](1)菌株的活化
[0126]将保存于-20℃条件下的双歧杆菌甘油管保存的种子接种于120℃灭菌15min冷却后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在36℃条件下,静置培养36h,得到活化种子液。[0127]本实施例的双歧杆菌为动物双歧杆菌BB-12,购自丹麦科特森公司。[0128](2)扩大培养
[0129]按1%(质量浓度)的比例将初次活化的双歧杆菌培养液接入MRS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在36℃条件下,培养24h,得到双歧杆菌培养物。[0130](3)制备菌悬液
[0131]将已活化至第三代的双歧杆菌菌种离心(4000r/min,30min)除去上清液,收集菌泥,再加入与培养液等体积的0.9%的无菌生理盐水,用力震荡,混合均匀后备用。接着用MRS琼脂培养基在温度37℃下倾注培养48h,经计数得到倾注培养液的活菌菌密度为5×107CFU/mL以上;[0132](4)壁材的制备
[0133]称膳食纤维0.50g、海藻酸钠0.20g、卡拉胶0.325g,混合,紫外灯照射30min后与5mL pH 6.8的无菌磷酸缓冲液混合,75℃水浴溶解。[0134]本实施例的膳食纤维从香蕉皮中提取,提取步骤如下:[0135]将香蕉皮真空冷冻干燥后,使用粉碎机粉碎并过筛(40目)。称取香蕉皮干粉放入带盖的瓶子中,加入12%的NaOH溶液,料液比为2g:50mL。将瓶子放入超声清洗仪中超声30min,后放入61℃的水浴锅中水浴90min。取出后,在蓝盖瓶中加柠檬酸调pH至7.0左右。蓝盖瓶中的液体倒入离心管中,离心管放入离心机(5000r/min,6min)进行离心处理。过滤掉滤液,在滤渣中加入无水乙醇脱色3h后,抽滤(用水冲洗),取出滤渣,放置在锡纸内,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5h),直至恒重。[0136](5)芯材的制备
[0137]将3%的低聚果糖溶液和双歧杆菌菌悬液以1:2(体积)的比例混合。[0138](6)微胶囊的制备
9
CN 108323571 A[0139]
说 明 书
8/9页
①取制备好的壁材溶液5mL,加入一半体积的芯材溶液,混合均匀。
[0140]②用微胶囊发生器喷射将上述混合均匀的溶液以逐滴滴入的方式,挤压到置于磁力搅拌器(100r/min,37℃)上的质量浓度3%CaCl2溶液中,连续搅拌33min,形成胶囊。[0141]③后用滤纸将形成的湿胶囊进行过滤。
[0142]④再用已灭好菌的生理盐水将湿胶囊冲洗3次。[0143](7)冷冻干燥
[0144]将湿胶囊置于-80℃的低温冰箱中预冻4h后,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80℃冷冻干燥48h,制得微胶囊粉末。
[0145]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益生菌存活率可达40%以上。
[0146]实施例4
[0147]本实施例的一种添加低聚糖芯材和膳食纤维壁材的长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148](1)菌株的活化
[0149]将保存于-20℃条件下的长双歧杆菌甘油管保存的种子接种于120℃灭菌15min冷却后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在37℃条件下,静置培养36h,得到活化种子液。[0150]本实施例的长双歧杆菌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0151](2)扩大培养
[0152]按1%(质量浓度)的比例将初次活化的长双歧杆菌培养液接入MRS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在37℃条件下,培养24h,得到长双歧杆菌培养物。[0153](3)制备菌悬液
[0154]将已活化至第三代的菌种离心(4000r/min,30min)除去上清液,收集菌泥,再加入与培养液等体积的0.9%的无菌生理盐水,用力震荡,混合均匀后备用。接着用MRS琼脂培养基在温度37℃下倾注培养48h,经计数得到倾注培养液的活菌菌密度为5×107CFU/mL以上;[0155](4)壁材的制备[0156]称膳食纤维0.3g、海藻酸钠0.15g、卡拉胶0.275g,混合,紫外灯照射30min后与5mL pH 6.8的无菌磷酸缓冲液混合,75℃水浴溶解。[0157]本实施例的膳食纤维从香蕉皮中提取,提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0158](5)芯材的制备
[0159]将3%的低聚木糖溶液和嗜酸乳杆菌菌悬液以1:2(体积)的比例混合。[0160](6)微胶囊的制备
[0161]①取制备好的壁材溶液5mL,加入一半体积的芯材溶液,混合均匀。[0162]②用微胶囊发生器喷射将上述混合均匀的溶液以逐滴滴入的方式,挤压到置于磁力搅拌器(100r/min,37℃)上的质量浓度3%CaCl2溶液中,连续搅拌33min,形成胶囊。[0163]③后用滤纸将形成的湿胶囊进行过滤。
[0164]④再用已灭好菌的生理盐水将湿胶囊冲洗3次。[0165](7)冷冻干燥
[0166]将湿胶囊置于-80℃的低温冰箱中预冻4h后,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80℃冷冻干燥48h,制得微胶囊粉末。
10
CN 108323571 A[0167]
说 明 书
9/9页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益生菌存活率可达32%以
上。
实施例5
[0169]本实施例的一种添加低聚糖芯材和膳食纤维壁材的短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170](1)菌株的活化
[0171]将保存于-20℃条件下的短双歧杆菌甘油管保存的种子接种于120℃灭菌15min冷却后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在37℃条件下,静置培养36h,得到活化种子液。[0172](2)扩大培养
[0173]按1%(质量浓度)的比例将初次活化的短双歧杆菌培养液接入MRS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在37℃条件下,培养24h,得到短双歧杆菌培养物。[0174](3)制备菌悬液
[0175]将已活化至第三代的菌种离心(4000r/min,30min)除去上清液,收集菌泥,再加入与培养液等体积的0.9%的无菌生理盐水,用力震荡,混合均匀后备用。接着用MRS琼脂培养基在温度37℃下倾注培养48h,经计数得到倾注培养液的活菌菌密度为5×107CFU/mL以上;[0176](4)壁材的制备[0177]称膳食纤维0.3g、海藻酸钠0.15g、卡拉胶0.275g,混合,紫外灯照射30min后与5mL pH 6.8的无菌磷酸缓冲液混合,75℃水浴溶解。[0178]本实施例的膳食纤维从香蕉皮中提取,提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0179](5)芯材的制备
[0180]将3%的低聚木糖溶液和短双歧杆菌菌悬液以1:2(体积)的比例混合。[0181](6)微胶囊的制备
[0182]①取制备好的壁材溶液5mL,加入一半体积的芯材溶液,混合均匀。[0183]②用微胶囊发生器喷射将上述混合均匀的溶液以逐滴滴入的方式,挤压到置于磁力搅拌器(100r/min,37℃)上的质量浓度3%CaCl2溶液中,连续搅拌33min,形成胶囊。[0184]③后用滤纸将形成的湿胶囊进行过滤。
[0185]④再用已灭好菌的生理盐水将湿胶囊冲洗3次。[0186](7)冷冻干燥
[0187]将湿胶囊置于-80℃的低温冰箱中预冻4h后,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80℃冷冻干燥48h,制得微胶囊粉末。
[0188]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益生菌存活率可达48%以上。
[0189]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168]
11
CN 108323571 A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12
CN 108323571 A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2
图3
13
CN 108323571 A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4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