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2021-01-07 来源:易榕旅网
1999年12月

第13卷第4期总38期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JournalofBeijingUnionUniversityDec.1999

Vol.13No.4SumNo.38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周淑敏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从

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从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比较,与我国古代的生产关系、神崇拜、玉文化以及汉字的特点等方面,论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汉字里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得更为久远。本文指出,通过研究汉字的形、音、义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情况,揭示了汉字的优越性,从而确立了汉字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关键词]汉字;传统文化;拼音文字;信息;优越性[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0310(1999)0420022209

语言文字的历史与文化大抵是相辅而行的。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之间相互依存。汉字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文化也靠着汉字的记录流传得更为久远。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得从文字学入手。通过研究汉字的形、音、义,可以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认识中国古代的社会。

我们从汉字的形成,一方面能看到当时社会的文化现象、文化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透过研究分析汉字,根据汉字造字的方式和内涵,可以管窥中国文化的特征。即我们可以从诸多汉字现象中,如汉字的造字、构词,汉字词义的形成和演变,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的形体组

成中,都可以找到中国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据。这种理据不是逻辑关系意义上的理据,而是意识文化取向、制度文化取向、民族心理文化取向、社会习俗文化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等文化取向的阐释,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时代性。

汉字与传统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并行和流淌着。汉字与传统文化相比,汉字具有历史的恒久性。历史上有不少文化现象或文化产品、社会习俗以及文化观念、价值取向,早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或消失,或消退,但它们的“身影”却依然保存在汉字中。

汉字是传统文化的一块“活化石”,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汉字的取象深深地植根

[收稿日期]1998-09-16

),女,北京市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人文与管理科学系副教授,从事汉[作者简介]周淑敏(1941—

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第13卷第4期周淑敏: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23

于中国文化这片广袤的土壤之中。汉字里贮藏着诸多古代的文化信息、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因此,透视汉字的构建可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奥秘,利用其多维文化价值取向,了解先祖,认识自己,服务当代,以利后人。这正是我们研究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的目的所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一一加以论述。

1 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比较

过去,将近一个世纪,在“西方中心论”盛行的年代里,汉字不仅被大多数西方学者,而且也被许多中国学者视为落后文字,以致要用所谓汉字拼音化的方式,最后取代汉字。但是,经过近20年对于汉字的重新研究,学者们从语言学、文字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对汉字所作的不同层面的研究,基本上摘掉了汉字头上那顶“落后”的帽子。这些研究表明,不是汉字落后,而是对汉字的科学研究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中西文的创造和发展过程表明,在文字的初创时期,中国和西方大都以创造象形字作为文字的发端。也即是说,在文字的创造开始时期,中西文并无区别。但是,在文字符号化的过程中,区别不仅产生,而且逐渐拉大了距离。西方文字在符号化的发展中所走过的道路,是完全抛弃了象形性,变成以声音为基础,在视觉上显示为一维线形文字符号。与此相反,汉字则在篆书之后,经过隶变扬弃,象形性仍然保留它的根基,在视觉上显示为以形、义为主的二维平面方块的文字符号。

现在,多项科学已经证明,中西文字各有作为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不仅具有与西方文字相同的文字符号功能,而且还具有优于西方文字的特点,特别是在汉字突破不能输入电脑这一关以后,汉字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越来越多地为学者们所关注。

说起汉字的优越性,总是与“文化”一词相联系。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其核心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其本质是传播,它是主体与客体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在对“文化”所下的定义中,我们仍确认这一概念:

从广义来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

①义来说,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伟大的民族必然有伟大的文化。如果说人类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走出动物界的标志,

那么,语言文字的发明创造,则是人类真正步入文明的标志。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语言文字。

2 汉字与我国古代的生产方式

我国古代经历了渔猎、畜牧、农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在这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汉语里出现了不同的有关生产方面的词语。

①《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第3510页。

24

211 渔猎时代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12月

我们的先祖最早从事的是渔猎为主的生产经济。猎获物有鱼、虎、狐、兔、象,所用的工具是网、弓、矢。殷商时代用弓、矢打猎,叫做“射”,发展到今天,“射”字仍属于基本词汇。以“射”为词根,可以构成许多新词。如“射击”、“射猎”、“射箭”、“射程”等。

)①,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殳”是一个会意字,它的上部是一支弯柄的武器“殳”(音shū

几,下部是一只右手 ,表示手拿武器的意思。《说文》进一步解释说,“这是竹制的头上不用金属作刃,八棱而尖,长约1丈2尺”。“殳”的用途是防守,诗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司马法・定爵》:“弓矢御,殳矛守。”大概它是卫兵手中拿的,用于击撞、抵御的武器。由于“殳”的这种本义,许多由“殳”组成的会意字常含有与打、击、杀相关的意义。如“殴”字含有打的意义;“ ”是杀戮的意义;“敲”本义是击头;“殿”本义是击声。许慎《说文》解释:“役,戍边也,从殳,从彳。”这与“殳”为守卫武器的意义相联系。212 畜牧业时代

上古以畜牧业为主,畜牧马、牛、羊、鸡、犬、豕(音shǐ,猪)等六畜,这是畜牧业时代的主要生产方式。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反映六畜的汉字也就越来越多。在《说文》和《尔雅》中都有不同的记载。其中记载马的汉字大约有110多个,记载犬的汉字大约有80多个,记载牛的汉字大约有80多个,记载羊的汉字大约有20多个,由此可以了解先祖崇尚畜牧文化的情况。古代先祖十分重视祭祀。据《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祭祀天地宗庙神祗山川等,一般都采取杀牲取血,供献牺牲的方法。牺牲,指在祭祀时所供献的牲畜。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牺”和“牲”合在一起,统指祭品。但在《礼记・曲礼下》和《周礼・地官・牧人》的注疏中,把牺牲分别解释,认为“牲”指牲畜,而“牺”只作为一个形容词修饰牲畜,把“牺”解释作“纯毛”。《尚书・微子》中有“攘窃神祗之牺、 、牲。”孔氏传:“色纯曰‘牺’、体完曰‘牲’、牛羊豕曰牲。”看来孔氏传的解释比较具体贴切。但是作为一个专用词汇,无论是“牺牲”或是“牺 牲”,都可以理解为祭祀时所献的祭品。

古人的礼由神事而及人事,大抵由周开始,根据礼的承传,“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夏道遥远,未可徵信,只可看殷周的情况。“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大抵周公制礼作乐,将殷人对鬼神的礼拜,转为对祖先的礼拜祭祀。这种转变可在《左传》《战国策》中得到证实。213 农业时代

商代,农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进入周代以后,农业又进一步发展,因此,这个时期,反映农业生产的词汇有了不少的记载。

商代的谷类只有五种:黍、稷、禾、稻、麦。到了周代,已增加到15种,反映这个时期的汉语词汇也随之大为增加,它们是:黍、稷、禾、麦、稻、粱、靡、果、菽、麻等。

①《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第3505页。

第13卷第4期周淑敏: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25

3 汉字与神崇拜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生命力强,它是远古文化的载体。关于古代礼俗,我国古文献已有大量记载和研究,从现在所看到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已发现一些和礼俗有关的记述。

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的先祖特别讲究“礼”。礼当作一种抽象的哲学观念,唐人孔颖达在《礼记正义序略》中说:“夫礼者,经天地,理人伦也,本其所起在天地未分之前。”所以“礼者理也”。把礼解释作为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前的,同时又高于天地万物的“理”,这种“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被描绘成对人类社会有制约作用的非凡力量。儒家之礼概括的内容大抵有吉、凶、军、宾、嘉五礼。我们从汉字的造字及其涵义可以追寻先祖崇尚的足迹———汉字与神崇拜。如“祝”,据考证,甲骨文和金文的“祝”字左边是“示”,表示神灵,右边是一个面朝左边跪着的人形表示祈求,求神保佑,求神赐福。“祝”字,《辞海》中解释:“祭祀中司告鬼神的人。”又如“祭”,祀神、供祖或追悼死者的通称,如祭天、祭神、公祭等等。宗庙是古代天子、诸侯、大夫、士等祭祀祖先、奉拜祖先神位的地方。祭,据考证。甲骨文的字体,左边是“肉”字,是块鲜肉,右边是“ ”,是右手,表示手拿一块肉,下边是“示”,祈神之义。从近年来诸多学者对“示”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远古先民的神崇拜,最早是对自然神的崇拜信仰。

4 汉字与玉文化

在汉字里,有很多以“玉”为部首的字,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玉文化有关。我国的玉文化起源很早,据考古学发现,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便已懂得琢玉为器,黄河流域的仰韶、龙山,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良渚,以至珠江流域的石峡等文化遗址,都有玉器出现。许慎《说文》解释“理”字时说:“理,治玉也,从玉,里声。”“理”字左边的“王”就是“玉”字,因此,可以证明“理”字的本义与“玉”有关。

清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玉部》中,对“理”的解释是:《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 (sāi)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我们的先人以玉为赠的例子颇多,《诗经》《楚辞》里的记载随处可见。例如《诗经・卫风・木瓜》中的:“琼琚”、“琼瑶”、“琼玖”。《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 宝璐。”

玉帛,玉指玉器,帛指丝织品。“玉帛”连成一词具有两种含义。从广义来说,它泛指在举行各种礼仪时的礼器。儒家崇尚礼仪。这在《论语》中均有论述。《论语・阳货》记载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从狭义来说,玉帛指古代诸侯参与会盟或朝觐天子时所拿的礼物。

礼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有力工具,所以古代的礼有鲜明的等级差别。《左传・庄公十八年》说:“各位不同,礼亦异数。”不同等级有不同的礼。孔子在《礼记・坊记》中也表明,礼是维护等级差别的堤防,任何人都不得逾越。《尚书・舜典》记诸侯

26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12月

朝见天子:“五玉、三帛、二生、一死”。孔氏传:“五等诸侯执玉”。公侯伯子男等诸侯在朝见天子时各自拿着象征身份等级的玉器。孔氏传:“三帛,诸侯世子执 (浅红色),公之孤执玄(黑中透红色的帛),附庸之君执黄。”诸侯世系,公子的遗孤,附庸国的国君各拿着羔和雁称为二生,士拿死雉称为一死。诸侯在朝见天子后,如果认为诸侯没有过失,天子便把五等诸侯玉,一一发还,其余的三帛、二生、一死都是天子的贡品,不再发还。因此,玉帛,既体现了臣下的身份,又是呈献给天子的贡品。

从社会意义上讲,玉、礼,已经和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成为调节社会生活,稳定社会秩序,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神力量。

5 汉字的特点

511 汉字最基本的特点是简明

众所周知,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而语言是由词汇按某种原则所组成的。可见,文字记录语言,是由文字记录词汇来实现的。对于拼音文字来说,每个字母一般只记录一个音素而不是一个词,所以单个的字母通常不具有词的意义。汉语是一种单音节占优势的语言,特别是古代,单音节字多,一个音节就是一个单词,书写出来就是一个方块字。汉字合形、音、义于一体,鲜明地体现了汉语简易的特点,其他许多特点由此而生发。例如:山、水、牛等汉字,从古至今词义仍然没有什么变化,一直保留原来的基本意义。

汉语词义功能可以灵活运用,不同词义之间,实词与虚词之间可以转换,这些特点与西方文字词类之间凝固化的词形截然相反。汉语每个单字(词)之间只要语义上能搭配,就可以自由结合,而不受形态约束。名词可以用如动词,动词又可以名物化,这充分体现了它的简明性。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它的结合原则,使每个汉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它的形为核心,以意为内容,以音为物质外壳,有机地构成了一个三维合成信息码,使其语言文字的交际功能更具精确性、客观性、简明性。义起于形,形为义设,义为形存的独特个性使汉字为人们认读和理解带来便利。512 汉字的特点之二:整体、直观、易读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从书写看,每字呈方块形,不连写,一个字均匀排列无空隙,只见字,不见词,与西方拼音文字字母连写完全不同,汉字占的版面比拼音文字要小,只占其1/3。字符总长度越短,也就越容易阅读,因此,阅读汉字要比拼音文字快。

汉字与汉语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表义文字。汉字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历史由传说时代进入信息时代。说起汉字的起源,人们自然会想到汉字起源于图画。我们说,汉字起源于图画,但不等同于图画。严格地说,汉字并非完全起源于图画,特别是汉字中的数字就不是完全由图画发展成的。判断文字或图画的标尺,就是看它是否用于记录语言或可以构成语言的单词。唐

①所谓兰先生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确不一定能读。”

①唐兰:《中国文字学》。开明书店,1949年,第62页。

第13卷第4期周淑敏: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27

“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是指那些表面上看像是图画,但本质上已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了。汉字来源于图画,它的表义功能为我们认读提供了方便。这一点是汉语拼音所望尘莫及的。比较两者之间的阅读速度,结论是:汉字的阅读效率比汉语拼音高3~4倍。下面我们通过实例加以阐释。

据已故著名文字改革前辈黎锦熙先生介绍,他用拼音记日记达40年之久,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但阅读速度只及阅读汉字的1/4。

南京特级语文教师斯霞介绍,小学一年级优秀学生阅读汉字的速度是300字/分,而阅读汉语拼音文字仅75字/分,只及阅读汉字的1/4。

笔者是1961年进入大学语言专业学习的,当时正值文字改革高潮时期,专门学习了汉语拼音文字,与上边两位先生的阅读结果基本相同,如果把汉语拼音文字的阅读值定为1,汉字的阅读值就是3~4,即是说汉字要容易阅读得多。

汉字整体、直观、阅读效率比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1)汉字是平面方块形字,在单位面积里汉字的信息量比线大;2)汉字是一个字符,一个音节,形、音关系直接而又明显,便于记忆;3)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形态各异,个性突出,形符可以提供类信息。如“王”,象形字,象斧 锋刃向下之形。在商周时代,斧 是一种兵器,也是用于大辟之刑的刑具,因此成为王权和军事统帅的象征物,古人就是画斧 之形来指称王者。又如“牧”,会意

①,攴象手持棍棒,表示放牧。字,从牛从攴pō汉字的整体、直观、易读性特点,在形声字中表现得更为充分、具体。如“放”,《说文》:

逐也。从攴,方声;“苦”,《说文》:大苦苓也。从 ,古声;“怅”,《说文》:望恨也。从心,长声。513 汉字的特点之三:语序严格

汉语语法十分重视语序。所谓语序,就是通常所说的词序,即是句子各个成分排列的先后次序。汉语的语序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一个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它所占的位置就固定了,不能任意改换它的位置,语序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也是汉语的主要表现手段,它的排列顺序直接影响到词的语法功能。

汉语的语序有历史的稳定性,早在甲骨文中,汉语的句子结构语序即是:主语———谓语

)(触龙,主语,愿,能愿动词,用———宾语。例如:“左师触龙愿见太后。”(《战国策・赵策》

)又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之学在谓语之前。见,谓语。太后,宾语。”(韩愈:《师说》)者,主语。有,谓语。师,宾语。

几千年来,这种基本语序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汉语也在发

展,随之语言成分也不断地丰富和复杂,需要表达的事物越来越多。因此,汉语语序出现多层次的结构,既有句子的主要成分,同时,又有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例如:

)(仲尼、桓文,均为定“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语。”(《战国策・赵策》(权、虏,均为状语)“沛公与项梁共救田荣,大破章邯河东。)(河东,补”(《汉书・高帝纪》

①攴,音pō,小击也。段玉裁注:“此字从又卜声,又者手也,经典隶变作扑。”

28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12月

语)。

汉语句子中的结构具有一定的顺序,不同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有相对的位置。汉语语序的严格性的确不像西方拼音文字那样,一个语法单位在句子中比较自由。例如,俄语,它有丰富的语法形态,以名词而言,便有性、数、格三种形态变化。通过不同词形(词尾)的变化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所以,词在句子中的位置自由。例如:“我写信”这句话,在汉语中只能按照这种顺序排列:我(主语)写(谓语)信(宾语)。但是,在俄语中,这句话的语序却是相当自由灵活的,它可以有6种语序,然而,它的语序无论如何变化,都不影响原义。汉语与俄语不同,它没有什么语法形态的变化,语序成为表示不同语法结构的重要手段。

汉语语序的条理性来自于上古先人思维的有序性。思维的脉络与语言的条理组织,常常并行流动。我国古代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有序的等级关系,并提出伦理等级层次结构,所谓“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上下有序,长幼有别。人际关系的核心便是有序的等级区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有序,社会井然,形成了中华民族有序的思维定势。汉语严格语序的形成,与我们先祖很强的思维定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思维和汉语的关系尽管是内在的,却是十分深刻的。514 汉字的特点之四———逻辑性强单个的汉字只是一种符号,它可以用来记录某些词或组合成某些词,但只要它没有和具体的句子相结合,它的意义就无法得到体现,人们只能从已有的书面语言中把它可能表示的各种词义罗列出来,这种罗列出来的字义都是储存性的字义,在字典中是分为类项排列的,所以称为义项。汉字一旦出现在具体的书面语言环境中,就转化成词,它的意义就会得到实现,具有客观确定性。

汉字的每个字都有义项,而词是没有义项的。汉字的义项,依次分为字的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如“集”字,有以下几个义项:1)群鸟栖止在树上。例:《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2)聚集。例:“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3)聚会。指一般亲友的聚会。例: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4)成就、成功。例:《左传・成公二年》:“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5)汇集单篇作品的书册。例: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总括以上“集”字的层次安排,第一项是本义,其他各项均为引申义,画图表示就是这样的:

聚会聚集成就

汇辑书册集→群鸟栖止在树上落

集字,从木从隹,隹即鸟,“集”正像群鸟落在树上。从本义到引申义,当与群鸟中的“群”字有关,这是合乎逻辑的排列顺序,我们从这些排列中可以进一步总结出“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字义引申规律。515 汉字具有负载密集信息的能力

汉字具有永恒性。我们可以从它具有负载密集信息的能力;它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它是解读史前文化、记录当代文化、储存未来文化的重要工具这样几个方面来加以阐释。

第13卷第4期周淑敏: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29

我们还是先从汉字的结构来分析。汉字表现为平面图形的方块汉字,虽然它经过隶变基本符号化了,但仍然保留着象形性。这种方块图形并非杂乱无章,任意造字,相反,汉字的图形结构中显示出,它不仅富于联想,而且还富于逻辑的理性精神。“形”对汉字来说是第一位的。

首先,汉字以形表义,所以,它具有长远而广泛的使用价值,它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可理解性。我国古代留传至今的《左传》《战国策》《论语》以及诸子百家等文献,并没有因为历史久远而不能解其义,甚至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即使尚不规范,但仍然可以部分地解其义。古文字并没有因为不能确定当时的读音,而就影响对其含义的理解。汉字易读值高,语言的包融性强,这是汉字优于西方文字的特点之一。

其次,汉字可以解决方言存在的障碍。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在上古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因为山水阻隔,人们很难交往,所以造成了很多不相通的方言。在湘、粤、闽、浙等地这种情况甚至连方言都不相同,就是说,通过口头交谈是达不到互相理解和沟通的。但是,通过汉字的书面语言,则可以消除方言障碍,达到相互理解和沟通。如果说艺术是永恒的,那么,以象形为主的方块汉字也是永恒的。每个方块汉字都包含着造字主体对客体全方位的文化意义上的最佳优化。

汉字具有负载密集信息的能力。这一点从汉字作为一种理性化和逻辑性强的文字来看,表现在它具有极强的造词能力。根据语言学家的统计,常用汉字仅有6000~7000字,仅就这些字就可以借助其合乎理性的有序的层层组合,如“道”字,加上形容词“大”或“小”,就可以组成“大道”、“小道”,还可以组成“道理”、“道德”、“道义”等等。汉字能够记录现今世界的知识,负载信息的巨大增长,并且,汉字在应付这一切时,不仅不感到费力,相反,仍然保持着它在当今世界诸多文字中最简明的特点,汉字的这种魅力,不能不说是它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在这方面,汉字的组词造句,特别是汉字的创造新词,确乎有像永动机一样的万能。尤其是其中的社会文化的各个学科体系对主体的作用都烙印在每个汉字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汉字都是文化意义上的全息码。汉字担任了负载史前文明信息的任务,也担任了记载人类文明史中信息的任务,它也必将迎接更大的辉煌。

总之,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又丰富的联系。

从汉字的结构来看,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特的建筑,这种有如建筑似的结构本身,不仅蕴含着民族精神和韵律美,而且使这种美更富于隐喻性和暗示性。德国大文豪歌德在他的《中德四季晨昏杂咏》诗中有这样一句:“视线所窥,永是东方”,表达了他对中国的深情厚意,我把它作为历史上中德文化交流的美好印记。他还曾说过,建筑是一种凝固化了的艺术,那么,我要说,汉字这种构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之歌。

[参考文献]

[1] 谭家健.中国文化史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2] 何乃光.中华文化概要[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6.[3] 詹鄞鑫.汉字说略[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30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12月

[4] 周淑敏.古汉语自学入门[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5] 王玉德.中国传统文化新编[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ChineseCharactersandChina’sTraditionalCulture

ZHOUShu2min

(CollegeofAppliedTechnologyofBeijingUnion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ChineseCharactershaveverylongandcloserelationwithChina’sTraditionalCulture.ThecreationanddevelopmentofChineseCharactershavereflectedfromonesidetheculturalviewoftheChinesenation.FromthecomparisonbetweenChineseCharactersandWesternwords,theproductiverelationofancientChina,theworshipofGod,thecultureofJadeandthecharacteristicsofChinesecharacters,etc,ItistoldthatthemutualinterdependentrelationbetweenChinesechar2actersandChina’sTraditionalCulture.ThecreamofChina’scultureisaccumulatedinChineseCharacters;whileChina’sculturerelysonChineseCharacterstospreadformoreages.Itispoint2edoutthatthroughtheresearchoftheforms,thepronunciation,andthemeaningsofChineseCharacters,youmaycometoknowChina’scultureandsociety,anditalsoshowstheadvantagesofChinesecharacters.ThusithasestablishedtheregularityandtrendofthedevelopmentofChi2neseCharacters.Keywords:ChineseCharacters;traditionalculture;PinyingCharacters;information;advantage

・简讯・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将出版《北京学研究专辑》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将于1999年12月下旬召开。截止目前征集校外论文20余篇,校内论文近10篇。论文涉及以下诸方面:北京城市功能研究、古都风貌和北京的现代化建设、旧城改造问题、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北京旅游业、“北京学”理论研究等。《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将出版《北京学研究专辑》,刊载这些论文。

(杉 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