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寄宿制学生与非寄宿制学生班级合作管理方法对比研究

2022-03-19 来源:易榕旅网
寄宿制学生与非寄宿制学生班级合作管理方法对比研究

关键词:传统教育观念 新教育理念

内容摘要:传统教育观念中的班主任是真理的化身,是班级的主宰者,是教育的缩影。新教育理念是倡导师生互动的生成动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为主,教材的为辅,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班主任是真理的化身,是权威,是班级的主宰者。而新的教育理念下,班主任必须改变这种观念,绝不能再以“知识权威”、“管理权威”自居,不能越俎代庖。要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伙伴和合作者。以平等的态度走进学生,放手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能做的事,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具体的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自己的信心。

自主管理班级的真正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自己。人作为实践主体,从事着两种活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和改变主观世界的活动。因为实践既包括环境的改变,也包括人的自身的改变,是两者相一致的活动。据此,管理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它不仅要教会学生去改变环境(客观世界),也要教会学生去改变自我(主观世界)。自主班级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而不是个别,让其充分认识自我,优化自我行为,通过“自订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自评成长效果,使之成为自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自”包涵自我设计、

自我决策、自我努力、自我创新;这个“主”是遇事有主见、办事能主动、活动能主持、班级能主管之“主”。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和最高境界,管理目标不是预先设计的,而是非预置性的,途径不是牵引而是引导。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实行班集体学习和行为上的目标管理高度统一,并长期保持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就必须使“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都要鞭策自警。”让学生自己管好自己,变“他控”为“自控”,达到“他控”与“自控”的辩证统一。叶圣陶先生也曾多次强调“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我们所带的班级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要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由老师管、干部管变为自己管”的境界。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一旦他们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率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原动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的创造性 、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班级,如果只有管理者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积极性,班级就难以前进,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可见,给学生一定的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力,为他们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以及班级的良好运作都是双赢的。 (一)确立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主要按照上级校领导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

想与行为的控制。在这种管理方式下,班长、班委会的职责是从事监视活动,要求伙伴“不许违纪”、“不准迟到”、“不准做小动作”之类,这种层层控制,级级落实的管理,形成了稳定的层级化管理结构。班主任不关心学生个体的不同要求,学生没有发挥创造性的天地,并人为地造成了学生班级地位的差异,学生会沿着学会服从要求和循规蹈矩的方向发展,为改变这一状态,使班级成为学生个体和群体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首先要确立新的班级管理目标。第一,学生要能通过集体中的共同生活及生活中所处的各种关系,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懂得做人的道理,通过他人的评价和自己与班级其他成员的比较,学会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第二,在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同时,班级集体也获得超越性的发展,形成群体的个性,让班级生存在自由、平等、民主的环境中,展现生机勃勃、灵活且具创造性的个性。 (二)开展班级自主管理 1.充分认识和努力开发学生潜能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有三百多个涵盖1-6年级的住校生。有的学生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与班级管理的人,他们的现状只说明他们“昨天”成长的积淀和今日的努力,而不表示明天也只能如此,所以,要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生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作为终点来看待。我们对学生的可能变化和发展到更高水平持有信心,在班级管理中,老师们千方百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舞台,并做到“有所为”

与“有所不为”。

2.人人都参与班级管理

以往,班主任往往低估学生管理班级的能力,或者说,期望他们能做得像成人那样而不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即便“放权”也只是把“权力”给班级中少数能力较强的班干部,而置大多数学生于“被管理”的被动地位。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大多游离于班级管理和活动策划之外,对班级中的事缺乏主人意识,缺乏感情和班集体荣誉感,甚至出现有些学生故意破坏班级秩序,违反班级纪律等现象。事实上,无小学生一般都已具有自治倾向和自主意识,即使是一年级的也已经具有了不少经验与知识,具有了初步的交往、合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既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班级的管理者,一旦他们能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果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动力。如我校建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和“红领巾督查团”,让两个部门结对签约,工作上相互进行指导,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德育管理工作。由学督查团制订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制度和职责,直接参与放学检查、节能、值日卫生、宣传、文明用餐等日常管理工作;红领巾广播站成立纪监部,负责检查全校学生的纪律情况和学生干部的值勤情况。集值勤管理、文明示范、劳动服务于一体。各班坚持实行“值日班长”制度,让一些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也拥有参与班级管理、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让他们通过管理班级一天的事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真正体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学校办学理念。此外,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还可以在原来的班级中队、小队干部职数的前提下,再增设许多班级管理小岗位。如分成班务管理、学习管理、活动管理、生活管理、纪律管理、宣传管理等诸多方面,而且每个方面又具体分化出几个小项目,使之形成一个网络。如生活管理可分解成检查桌椅的,个人卫生的,负责保洁的,节约水电的等等。而教师是一名幕后指导者。于是,有了管理班务的“小班主任”、“值日班长”;有了管理学生的“领读员”“作业检查员”;有了管理活动的“小导演”“策划人”“小主持人”„„虽是一个小小的岗位,但承担着责任,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在不同的状态下发展。这些岗位设立一般随年级升高会有变化,每学期轮换一次,有的岗位是1人负责,有的是2-4人负责,有的是按日全班轮流上岗,基本保证了班级中人人一岗,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的管理模式。班级岗位也有层级的差异,增设的岗位主要是在低层级上,工作具体、明确,只要有责任心就可以做,适合于一些从未担任过干部的学生来做。对于一些“老资格”的小干部,轮换下来可到更高的岗位工作,使之继续得到锻炼、提高,同时还要求他们承担起帮助“新干部”做好工作的责任,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愿望。自实行班级自主管理以后,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明显提高,学生能自觉早读,搞好晨间卫生,收好作业,财物监督,组织班级活动,放学前还能进行一天小结并进行记录汇报。不仅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管理的信心,真正学会了做班级的主人。

3.充分认识学生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学生

群体的发展也不是统一化的一个样式,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集体都有自己的基础和氛围。所以,在班级建设中,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还要针对每个班级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为此,要求教师做到:要关注“两头学生”。对优秀的学生,不能“一俊遮百丑”;对后进的学生,不能一棍把他们打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利用适当的班级目标激励所有的成员,引导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制定班级远、中、近的努力目标以及小组、个人目标;要在丰富、完善班级的各种组织的同时,实行动态变化的班级角色分配制,使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包括那些平时处于易被人忽视的中间状态的学生。因为各种组织的丰富性,可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作用的岗位,不至于被埋没了才能。第一任岗位人员确定约在每学期开学的前两周,可以先选定小队长等干部和具体工作岗位,而后再选拔更重要岗位的人选。在同学间已彼此相对熟悉、了解之后,就开始轮换第二任岗位,为的是使更多的学生有锻炼的机会,体验各种类型的工作。第二任岗位的轮换一般是在第一轮岗位锻炼下来半个学期左右。但岗位轮换不一定在同一时间内,可分期分批进行。工作较单一,易掌握的岗位,轮换的周期可短一些;相对复杂的和综合性强的,对能力要求高的岗位,则轮换周期可长一些,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以后以此类推。岗位的轮换分两大类:一类是班级小干部岗位轮换;一类是其它各项岗位轮换。

4.加强日常班级生活的建设

在以往班主任工作中,花大力气的是设计班级大活动,认为这里有创造性,且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忽视平时学生在班级中的日常生活质量。实际上,平时学生的班级生活质量是一种对学生个性发展产生影响的经常性因素。丢掉了这一因素,等于丢掉了班级教育价值的重要一半。只有把日常生活与集中性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大的教育效应。

(三)创设自主管理的环境

1.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

每个班级设立生物角、知识角、小小图书馆等设施,为学生了解课外知识、拓展知识面、展示学生风采提供了“窗口”。如可设立以反映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为内容的“宣传栏”展示学生的手工艺、书画作品等;以展示学生的风采、特长为主的“竞赛榜”中设立“优秀作业栏”、“光荣榜”、“绿苗快快长”小队竞赛表和雏鹰争章栏;还有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规范的“规章栏”、班级文明公约等。这些文化性物质环境的创设所起到的“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产物和外显表现。随着班级和个人的成长、变化,逐渐地会被学生视为自己学校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产生认同感,成为师生团结进取、顽强拼搏的强大精神动力。 2.形成民主、和谐、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班级人际关系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有句爱情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这句话移用到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上,是最恰当不过了。班主任一方面要“放手”,给学生以相对的自由,

包括活动的自由、思考的自由、人格发展的自由;另一方面又不能放任自流,要依然保持其作为可信赖的“真理式的权威”和善于点拨、纠正错误的引路人的形象,使师生间的交往成为相对独立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由”而“合理”交往,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师生、生生交往中,要求每个人都能“追求真理”,对他人、对自己都有交流内在体验的勇气,并相互信任,建立和谐、宽容、相互帮助和诚恳相待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利用晨会课、班队课等认真反思,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并定下今后的奋斗目标。还可以启发学生辩论,如开展“怎样战胜自我”的讨论,经过学生的一番辩论,班主任再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上不积极进取,纪律上自由散漫等,主要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所以需要每个人战胜自我,改正自我。然后再进一步鼓励学生:只要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去战胜自我,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们。经常开展类似活动,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同时也会增强克服自身缺点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综上所述,大家不难看出这种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给班集体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学生们有了展现自我能力的空间和愿望,并真正在这个管理舞台上做出了一番可喜的成绩。有了自主管理,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增强了,真正做到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进而走向成功,走向成熟。通过自主管理,老师们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们,使他们拥有了一片完全属于自己的天空,而自己再也无需事必躬亲、焦头烂额、整天忙忙

碌碌了。

探索和实践“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已使我们初步尝到了育人的甜头,但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妥的地方,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让我们都树立更高的奋斗目标,努力把学校和班级建设成生气勃勃的少年儿童集体,使其成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基地、学生个性和才能发展的舞台、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沃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