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金融学专题总结

2020-08-15 来源:易榕旅网
国际金融学专题总结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王庆平

专题一 中国国际储备的研究

1、 中国国际储备规模的演进

1、 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零储备”时期、1990-1995年的百亿储备时期、1996-2005年的千亿储备时期以及2006年至今的万亿储备时期。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储备呈现以下特点:

1.黄金储备的数量稳定

2.外汇储备的增长既迅猛又曲折

3.在IMF中的储备头寸和SDR在我国国际储备中不占重要地位 4.我国国际储备的作用正日益全面化

2、 中国国际储备的构成,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和资产构成

1、 国际储备的构成: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

别提款权。其中以外汇储备为主。

2、 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明显,外汇储备在波动中呈递增趋势,国际

储备主要来源于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项目顺差等。3、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

• ①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是对外贸易顺差,近年来,与经常项目顺差相比,金融和资本项目的顺差占有绝对比重,已成为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原因。国际收支两大项目的双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源泉。

• ②国际储备的收益。通过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投资收益数字的分析,可以推测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状况,可以说明我国外汇储备有着良好的收益。

• ③国内居民(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外币存款。在我国的外汇储备统计中,不包括掌握在居民手中的外汇存款。到2004年底,这笔外汇存款约为2000亿美元。由于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投机心理,使得境内企业和个人持汇意愿明显降低,兑换人民币的行为增多,造成银行系统中居民外汇存款的净额减少。这些外汇被卖给银行,银行再反手卖给中央银行,形成外汇储备的增加。4、 我国保持较高国际储备的必要性和负面影响。

(1) 必要性

1 取决于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在实体经济、金融

体系等方面普遍存在脆弱性,而这些因素极易诱发国际投机资本对一国货币的冲击,为抵御冲击,发展中国际必须保有较充足的国际储备。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应保持一国较高水平的国际储备。

2 取决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对外贸易的大幅度增长,要求较多的外汇储备用于进口支付;而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很大程度来源于金融和资本项目顺差,由此形成的债务性储备不稳定,需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来消除由此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3 外债规模和国际清偿能力的要求。我国的国际清偿能力仍然较差,而外债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需要增加外汇储备。

(2) 负面影响

1 对货币政策产生冲击,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中央银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中央银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来吸纳超额外汇储备,严重影响到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主动调控能力,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

2 存在外汇储备的币种风险。我国外汇储备中大约70%是美元资产,而由于美元可能贬值,我国美元储备将面临缩水的风险。

3 外汇储备资金投放渠道单一,收益较低,风险集中。大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债券,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因素,实际年收益率不超过2%。

4 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以及由此引发的许多问题,导致了中国同世界许多国家,主要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间的经济摩擦增大。5、 我国外汇储备的资产构成

在中国外汇储备中,最重要的资产是长期国债(约占储备规模的50%)和长期机构债(约占储备规模的40%),股权、长期企业债和短期债券的比重非常有限(仅占储备规模的10%左右)。6、 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是指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以及各币种在外汇储备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外汇币种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汇率不定的情况下保持合理的币种结构,从而避免因不同币种汇率的变化所导致的损失。

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大约占70%,欧元和日元大约占20%和10%。3、 如何实现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1、 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

在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比例中,美元资产大约占70%,欧元和日元

大约占20%和10%。在币种的管理上,当前美元呈贬值趋势,应进一步降低美元的比例,减少外汇储备对美元的依赖性。稳步的实行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转变原则,进而对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进行优化调整。2、 反对欧美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3、 创新外汇储备管理体系

我国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结构模式可以多样化。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框架,基本是央行依据中央银行法负责储备的经营管理,日常管理则由外汇管理局进行。这样极其简约的储备管理方式显然不能适应万亿美元储备的管理决策。因此需要对管理体系予以创新。将管理方式由政府化逐步转变成市场化可以有效减少摩擦,同时兼顾储备使用的战略性。

专题二 人民币升值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研究

1、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1) 经济原因

1 我国国际收支巨额顺差。国际收支顺差会增加一国的外汇供给和国外对该国货币汇率的需求,进而引起外汇的汇率下降或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我国国际收支巨额顺差是引起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2 我国较高的外汇储备

一般情况下,一国外汇储备充足,该国货币汇率往往会趋于上升;外汇储备不足或太少,该国货币汇率往往会下跌。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是推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重要因素。

③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大量资金涌入中国,引发了投资过热的现象,即热钱流入,从而导致人民币升值。

(2) 政治因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认为人民币币值过低对其国内产业发展造成了损害,因此在国际上对中国施压,促使人民币升值。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因与中国的贸易摩擦问题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扩大本国商品的对外出口。

(3) 心理预期因素

若人们预期外币汇率上升,资本就会流出,从而外币汇率就会上升,这说明汇率预期具有自我实现的功能。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并未明显改变,同时美元指数下挫,欧元区债务危机使欧元压力剧增。人民币升值的心理预期使得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结果导致人民币升值。2、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 有利影响

1.有利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2.促进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3.强化人民币的国际货币作用4. 有利于清偿外债,减轻债务风险5. 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改善外贸环境(二) 不利影响

1.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企业压力巨大2. 给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带来缩水威胁

3. 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资对我国的直接投资4. 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加就业压力三、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判断(一)、人民币目前升贬值因素1、国际收支平衡分析

国际收支是汇率高低的最直接体现途径。自 2000 年以来, 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及金融项目长期保持着双顺差, 这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奠定了基础,也成为欧美等国施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要依据。2011年我国全年贸易顺差 1551 亿 美元,同比下滑 14.5%,预计全年国际收支顺差增幅也将进一步放缓。此外,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的欧债危机正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势必也会影响到我国出口行业。因此,2012 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仍将继续缩窄,并向平衡靠近,暗示人民币汇率正在接近公允价值,从而降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2、国内通胀因素分析

汇率是调控通胀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在输入型通胀方面。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一方面可以降低我国进口成本,抑制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我国进口动力,减少贸易顺差,降低基础货币投放。2012 年我国通胀压力会进一步释放。鉴于对国内外原材料成本下降、经济增速放缓、货币资金难以全面放松以及粮价维稳、猪肉价格回落等因素的判断,预计我国通胀水平将较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回落,货币政策也有望进一步放松。我国今年首要重点是保持经济增长,其次才是控制通胀,因此我国央行并不需要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来抑制通 胀,反而可能需要维持汇率基本稳定来刺激出口增长。3、外汇政策转变分析

我国人民币汇率尚不可自由兑换,因此外汇政策对汇率走 向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从 2011 年底人民币汇率多次在盘中触及跌停来看,我国央行似乎正在尝试逐步放弃“无限制购汇” ,这意味着央行作为最 大的外汇“食客”将可能实施“节食”计划。 2012 年,我国央行将进一步完善汇

率形成机制,并逐步试 探放弃无限制购汇的可行性, 这可能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的 贬值压力。4、国际热钱流动分析

国际热钱是逐利资本,其在各国之间快速流动能反映出汇率的未来走势。 2012 年,国际热钱净流出的迹象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并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的贬值压力,同时可能会放大汇率的波动幅度。5、境内外官方博弈分析

近几年来,欧美国家为解决经济复苏、刺激就业增长,纷纷把矛头指向世界出口大国——中国的汇率体制, 指责我国操纵汇 率,并在贸易中获得竞争优势。 从汇率上看,我国确实摆脱不了操纵国家之嫌。经过境内外官方之间的博弈,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在2012里继续保持一定的升值幅度。(二)、预期

综上所述,人民币短期内很难有升值的可能,但是中国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外围,且贸易仍有顺差。今后三年仍有升值潜力。尽管对于人民币升值幅度出现比较明显的分歧,然而对其长期升值趋势的预期仍未改变,只是估计升值幅度将较往年减小。4、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向

1、 市场化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始终坚持的方向。

实践表明,坚持主动、渐进、可控的原则,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对增强中国对外经贸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就业、抑制通货膨胀、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积极作用。

2、合理均衡化是改革的重要基础,人民币汇率正逐渐趋于均衡合理水平。

3、正确看待中美贸易失衡

应该客观、公正地认识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对人民币汇率的无端指责,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不仅解决不了美国储蓄不足、贸易赤字和高失业率等问题,而且可能严重影响中国正在进行的汇率改革进程。

4、 采取包括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内的一揽子措施积极促

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包括促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总之,汇率机制的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主动、可控、稳健这一原则下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专题三 国际金融危机研究——美国次贷危机

1、 金融危机的类型

答: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2、 金融危机的特征

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3、 次贷产品的传播机制

风险判断完全依赖评级机构对MBS的评级四、次贷危机发展的链条

五、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一)直接原因

1、大规模推行高风险的金融产品2、贷款发放条件和审核程序太过宽松3、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二)内在原因

1、对风险转移过分依赖。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转移风险并不能消除风险 。

2、华尔街激进的财务政策和侥幸心理。

流动性过剩致使资本不断涌入美国住房市场,零首付让次贷市场疯狂,华尔街日益提高资产权益比,投行杠杆率提升3、监管机构的失职与政策的失误

监管机构标准不一,出现真空地带。4、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

信用评级机构的收入来源于证券发行商,怎么可能对市场投资者负责???

5、美国政府对危机认识不足、处理不力

直到房利美和房地美危机、雷曼破产以及美林被收购等事件的发生,美国才出大规模救市。6、实体经济长期失衡

六、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各国的应对措施

(一)影响

1、全球金融市场进入剧烈波动的多事之秋

首先,大量房贷机构特别是与美国次贷市场相关的基金陷人困境或破产;其次,国际金融市场的各领域都出现剧烈动荡,,股市、债市、汇市、商品市场均无一幸免,,并造成了西方信贷市场一定程度的紧缩。再次, 国际金融市场未来前景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2、次贷危机使美国房地产衰退雪上加霜并将推迟其复苏时间

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 美国房地产业就陷人衰退。美国次贷问题不是近期可以解决的,,美国房地产业的衰退也不可能很快走出谷底。3、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增加

4、次贷危机将使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但还不至于出现负增长

5、次贷危机将对一些国家或地区产生一定直接或间接影响。但世界经济整体仍可能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

6、从长期看美国次贷危机有利于全球金融和世界经济发展。

从长期看,这一进程深化了金融系统改革,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各国央行的主要措施包括: 向银行间市场提供短期流动

性贷款( 各国央行) 、做出保障性声明或承诺( 美联储、欧央行) 、增加贷款抵押品种( 澳大利亚、新西兰) 、降低利率( 美联储) 、以及临时将贴现期限由隔夜延长到30 天( 美联储) 。美联储还在创造新的流动性工具, 通过这种工具将贷款拍卖各银行; 同时接受银行的各种抵押物, 并与欧央行、瑞士银行达成互换协议, 同意提供资金, 分配给欧洲需要美元的银行, 由此创造了新的在岸流动性工具和新的离岸流动性工具。

七、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有一定的间接影响。

一是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 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放慢,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经济环境趋紧, 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出口。

二是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持续动荡, 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 加剧我国股市的波动。国际资本还可能将我国国内市场作为避险逐利的重点市场, “ 热钱” 流人压力增大, 对我国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构成新的挑战。

三是美元开始出现新一轮贬值, 日元升值压力逐渐释放, 美国内鹰派势力可能利用大选掀起新攻势, 压我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中美贸易问题

,

,

将可能成为美国明年大选的议题之一, 美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四是国际金融动荡和信贷紧缩, 对我国企业海外融资不利, 并使我国企业“ 走出去” 投资经营面临更多风险。(二)启示

1、强化金融风险意识, 构筑国内外双层“ 防洪大坝” 。

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 国际金融危机时有发生, 并很快波及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金融风险的存在, 我国在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 只有加强风险防范, 才能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2、善用政府干预这一“ 看得见的手” 来管理金融市场, 加强防范和管理, 及早行动, 防患于未然。

当前我国不仅存在房价上涨过快问题,还有银根过松、违规放贷等潜在金融风险, 与美国次贷问题有相似之处。我国在加强监管的同时, 宜制订防范和应对措施, 下先手棋, 将问题控制在“ 萌芽状态” 。3、加强抵押贷款业务的管理。

合理界定抵押贷款的分类, 并严格贷前资格标准的检查, 杜绝虚假抵押贷款。

4、 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监管和适当利用。

随着我国对外金融开放力度的加大, 更多外国金融部门及衍生产品将进人我国, 对此我国应加快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筑好金融衍生工具的防火墙。同时, 有选择地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为我国分散和减轻相关金融风险。

5、 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使投资人更好地评估投资风险。

应加强我国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提高金融市场管理者和参与者交易的透明度, 以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规避风险。

6、 对我国企业及相关机构“ 走出去” 进行直接投资或证券投资也有警示作用。

专题四 主权债务危机

一、主权债务危机的概念和特征

主权债务,是指主权国家以自己的主权作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国际社会所借的款项。由于主权债务大多是以外币计值,向国际机构、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因此,一旦债务国家的信誉评级被调低,就会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特征:

• 外债存量庞大,爆发时间集中;• 蔓延速度快,欧元区为重灾区;

• 债务重点为公共部门债务,短期负债增加;• 债务国集中在欧美核心发达国家;• 债务国债务负担过重,偿债能力减弱二、欧债危机各国的救助措施(一)、强化金融监管(二)、改革财政政策

(三)、欧洲稳定机制(ESM)和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四)、其他方面的措施三、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美国次贷危机后财政支出的持续扩大是此次危机的导火索。

(二)经济增长的放缓和社会福利居高不下的矛盾是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三)欧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强国恒强,弱国愈弱”是此次危机的间接原因

(四)欧盟实行单一的调控经济政策变量是此次危机的根本原因。四、欧债危机的思考(启示)

对于此次欧洲债务危机,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理性分析、冷静应对,在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前提下确保国内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审慎推动亚洲货币一体化

在当前欧洲货币联盟正遭受广泛质疑和非议的复杂环境下,审慎思考建立亚洲货币联盟的目的性和可行性就显得尤为必要。在经济层面上,亚洲各国对生产要素(资本)的流动性限制依然很多,各国的经济发展多是依赖外贸出口驱动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在政治层面上,各国之间在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多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冲突和矛盾。建立在经济、政治层面高度一体化基础上的欧洲货币联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尚且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不难想象在缺乏建立最优货币区基本条件的亚洲建立货币联盟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在协商如何为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等国纾困时。欧盟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巨大分歧揭示我们,建立一个稳固的政治联盟远比建立一个货币联盟要重要得多。

(二)谨慎购买欧洲债券

欧洲债务危机带给中国的损失已经超过了美国国债,且欧债风险还呈上升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再大量购买欧债无疑等于作茧自缚。(三)注意防范高杠杆行业的运行风险

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以爱尔兰主权债务危机为鉴,我们不难发现,注意防范房地产等高杠杆行业的运行风险对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四)要加强对地方债务风险的管理

地方政府债务的激增不仅加重了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也增加了国内银行业的风险。我们要以西班牙债务危机的主诱因为鉴,做好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工作。

专题五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思考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

所谓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经融机构以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1.货币的组织形式。

2.各种货币间的比价关系。3.货币的可兑换性。

4.黄金外汇转移的自由性。5.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6.国际结算原则。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1.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开源、形式和数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充分的国际货币,并规定国际货币及其与各国货币的相互关系。2.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主要包括汇率机制,资金融通机制和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纪律约束机制。

3.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协调和监督机构。四、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1880至1914年,国际金本位制度   

1918至1939年,国际金本位制度的恢复时期   1944至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3至1976年,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   1976年至今,牙买加体系五、各个体系的优缺点1、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system)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它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就是以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优势:

是一种较为稳定的货币制度,表现为该体系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黄金以及其他代表黄金流通的铸币和银行券之间的比价以及各国物

价水平相对稳定。因而对汇率稳定、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各国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缺点:

●黄金供应不稳定和分布不均衡,难以适应金本位制的要求

●金本位制下的自动调节要求各国政府不需要对经济干预●国家对货币流通的调节受到约束 (受到黄金数量的限制)2、布雷顿森林体系(1) 1.本位币:美元。

35美元=1盎司黄金

2.其它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在一定程度内可调整(1%)。 3.BOP(国际收支)不平衡依赖基金组织融资。

主要特点:特殊的金汇兑本位;各国货币通过美元与黄金挂钩。(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其表现 1.根本缺陷:

1)美元的两难处境:“特里芬两难”。

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要求美元供应增加,但为保证美元和黄金的固定比价,美元不能增长太快。

2)固定比价关系:当一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时,比价不稳定。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

2.表现:

1)美元信用危机:美国黄金储备的上升跟不上美元供应的增加。 2)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效率不高。

3)储备货币供应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3、现行货币制度 ----牙买加体系(一)、牙买加协议的基本内容

汇率安排多样化黄金非货币化

扩大特别提款权SDRS的作用

扩大基金组织的份额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份额

(二)、牙买加协议的特点

1.资本的跨国流动与金融全球化2.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脱离3.汇率的不稳定性

4.美元为中心和国际收支不平衡5.全球化中的区域国际货币合作(三)、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

1、多元化的储备结构

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间的僵硬关系,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储备货币供不应求的矛盾

2、多样化的汇率

在浮动汇率制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下,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工具,适应了多样化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经济,为作国维持经济发展与稳定提供了灵活性与独立性,同时有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3、多种渠道并行,使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有效与及时汇率调节:浮动汇率,相对价格调整来实现;

利率调节:利用短期资金的流入流出来调节国际收支;

国际货币资金组织(IMF)调节,贷款来短期调节国际收支;直接管制:外汇管制;

(四)、牙买加体系的缺陷及其原因

1、汇率体系不稳定,货币危机不断

在牙买加体系下,IMF的181个成员中,有1/3实行的是独立浮动或管理浮动汇率,其余2/3是钉住汇率(钉住单一货币或复合货币)。钉住汇率实际上是相对的固定汇率制度,钉住货币的汇率被动地随被钉住货币的汇率的变动而变动。

2、国际收支调节与汇率体系不适应,IMF协调能力有限。

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收支调节渠道比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调节渠道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时滞原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具备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调节反而使国际收支恶化。3、国际资本流动缺乏有效的监督。

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体系及不稳定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国际游资对汇率体系的冲击。

六、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和设想

1.建立单一世界货币及世界中央银行2.建立汇率目标区制度3.建立区域性货币联盟

4.现行的IMF体系下继续推行金融自由化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建议

1.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2.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3.改革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寻求共赢

4.由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的部分储备,不仅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维护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的能力,更是加强SDR作用的有力手段

八、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趋势

第一、建立多元化、合理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二、拓宽特别提款权使用范围

第三、创立单一的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

九、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中的战略选择

中国一方面应推动对美元单一本位币制度的削弱,积极推动胡锦涛主席率先提出的“促进区域货币合作,构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战略;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制定明确的中国国际金融战略和实施计划,在所设定的时间进度内,逐次完成国际化的阶段性目标,最终完成构建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新货币体系的战略目标。

(一)积极主动地建立和参与区域经济货币合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良好的周边及国际环境。

(二)积极完善和构建人民币离岸市场(三)多管齐下,扩大海外人民币资产存量(四)加快全球化银行体系建设步伐(五)积极稳妥地逐步开放资本账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