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中小城市雕塑创作——以皖南地区为例

2023-04-28 来源:易榕旅网
第25卷第5期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25 NO.05 2013年9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1 Sciences Edition) Sep.2013 口历史文化研究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中小城市雕塑创作 以皖南地区为例 张晓利 (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摘 要] 地域文化在我国中小城市雕塑艺术的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安徽皖南地区徽州文化底蕴深厚,城市雕 塑却存在设计千城一面、丧失个性化甚至盲目跟风的普遍问题。将地域文化融入中小城市雕塑艺术创作,政策上应 注重建立健全城市雕塑建设机制,题材上应把握与当地历史文脉相结合、与地方民俗文化相结合,并坚持视觉效果 与物质形态两手抓的原则,从而使城市雕塑的发展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更好地保持自身特色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雕塑;皖南地区 [作者简介] 张晓利(1980一),女,黄山学院艺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工业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中国正处在不断城市化的作段,变革、整合城市功能尤其是重塑城市形象迫在眉睫。中小城市作为我国城市体系的中坚 力量,其城市形象的塑造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城市雕塑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 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城市已建立了为数可观的城市雕塑,但由于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创意浅薄,制 作质量低劣、与环境不协调等问题时有发生。如何切实提高城市雕塑的审美层次已经成为业内专家们的重要议题,而如何在 不抛弃传统文化熏陶的基础上保持城市雕塑自身个性风格,就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以皖南地区为例,尝试提出地 域文化融人中小城市的雕塑艺术创作中的几点建议以资参照。_】 一、地域文化在中小城市雕塑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007年,国务院直属的文史研究馆开始系统编写《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一书,历时六年,已经进入终审阶段。这一重大文 化项目的开展体现了我国对于地域文化的高度重视。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既包括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文化形态,也包 括当地的传统生产工具、遗迹遗址、歌舞戏剧、自然景观等物质形态,具有地域性、长期性、相互渗透性、广泛性的显著特征。而 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发展进程慢,交通相对不便,地域文化较之发达城市相对保存较好,风格特征更为鲜明。若能将这些地域 文化与当地城市雕塑相结合,无疑对于树立特色的城市形象具有积极的作用。 f一)地域文化是中小城市雕塑创作的既成资源 城市雕塑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肩负着传播、宣传地域文化的重要使命,反之,作为表现客体的地域文化也为城市雕塑提 供了最好的创作源泉。当地长期形成的历史文脉、民俗风情及景观资源无疑都是已存在的既成资源,而且其不断更迭的活态 性可以说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厚资源。只要艺术家不断去发现和挖掘,就能够创作出使公众产生共鸣 的佳作,这比主观臆想创新容易的多。比如皖南地区的徽派建筑,其本身艺术价值就很高,只需要在表现方式上稍作调整就 会成为绝佳的现代艺术品。笔者曾对安徽皖南的城市雕塑展开调研,发现这种创作形式不在少数,比如黄山市休宁县万安镇 中心广场的巨型罗盘雕塑,其造型就是在原有万安罗盘形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 (二)地域文化在城市雕塑的发展中具有协同性 社会生存环境的变迁一般表现为在地域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物质化或非物质化的形态。城市雕塑是记录这种变迁 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城市雕塑发展历程中,一度存在着缺乏文化个性、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雕塑家乃至 】37— 公众在当时对当地文化的忽视及不自信导致在城市雕塑创作中出现的盲从现象,这既不利于我国城市雕塑的健康持续发展, 也不利于我国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安徽皖南城市雕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皖南地区主要包括黄山、马鞍山、池州、宣城、芜湖、铜陵等区域,本文之所以将皖南地区作为典型论证,一是由于 这里根植了深厚的徽州文化底蕴;二是由于这里拥有蜚声中外的旅游文化资源。从2011年开始,安徽省旅游局已经将黄山 市、池州市、宣城市及安庆的潜山县规划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可见,考证皖南地区城市雕塑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足以 投射出安徽省乃至全国各地域公共艺术业的规划现状。 通过对生活在皖南地区黄山市内的不同背景居民就城市雕塑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O 的居民非常关注城 市雕塑,其中知识分子居多;而7O 的居民认为黄山的城市雕塑与杭州、合肥相比相差较远,只有14 的居民认为黄山城市雕 塑别具特色,并觉得城市雕塑的存在提高。T自身的生活质量。可见,黄山城市居民对当地城市雕塑建设的满意程度不高,对 城市雕塑的关心程度也一般,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居民审美水平的提高。由黄山市的状况可见一斑,皖南地区各市、 县的雕塑建设在数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质量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第一,部分市、县城市管理者对雕塑建设项目不够重视,不能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邀请资深艺术家来从事雕塑设计,雕 塑建设水平整体低下,甚至某些公众场所的大型雕塑是由民间石匠雕凿而成,根本谈不上创新和艺术性。由于政府的不重 视,致使招标中出现很多不规范的做法,最终常常是一些艺术低劣、价格低廉的作品中标,根本不能把握雕塑同景观环境在内 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点。许多不同环境中出现相同的设计,而把雕塑当作点缀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雕塑本身从艺术体裁来讲经不起时代考验,达不到永恒性,设计呈现千城一面、丧失个性化的面貌。有些市县地区 雕塑艺术的随意性、盲目性很大,雕塑语言只是简单的复制和跟风,完全不能抒发当地的历史风貌等特质,严重丧失了内涵, 更谈不上所谓的创新理念。比如皖南芜湖南陵县南陵广场的雕塑设计,仅仅赋予了科技感,在材料和题材上并没有抓住南陵 的地域特色,只是迎合“科技风”,简单给予了一种发展的希望,对于城市的标志和内涵无从彰显。这种现象在县城地区尤为 多见。还有一些城市直接把区域性文化现象,诸如将著名的文物简单地放大数倍,立于城市的入口处,作为城市的标志艺术 品。这种“广告式”的做法谈不上任何艺术内涵,只会变成城市的艺术垃圾。 第三,城市雕塑缺乏良好的维护与管理。城市雕塑作为公众艺术,常年露天摆放,长时间经受风吹雨打和日晒雨淋就会 失去光鲜的外观,逐步丧失美观性。另外,由于某些市民公德意识不强,肆意损坏城市雕塑,比如在显眼的城雕上贴广告、写 电话号码,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偷盗材料倒卖的现象,不仅对雕塑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使城市雕塑逐渐丧失了完整性。 三、皖南地区城市雕塑融入徽州地域文化的设想 通过对皖南地区城市雕塑实地调研的整体分析,结合对地域文化特征的提炼,就当地城市雕塑如何融入徽州地域文化特 色,提出以下四点建议和设想: (一)建立健全城市雕塑建设机制,并严格推进经费保障制度。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大多采取“百分比艺术建设”的措施, =‘即根据地方经济实力,政府会在公共工程建 设的总预算中抽取一定的百分比,或者以专项拨款的形式作为艺术建设基金来支持城市公共艺术项目的建设。这种形式值 得效仿,可以作为我国淘汰社会广泛招标形式的参照。只有政府高度重视公共艺术的建设并大力投入,聘请有经验的专家作 为评委和设计者,完善后期管理维护,才会出现高质量的优秀作品,长久美观地矗立在城区的街角和广场中心。 (二)注重与徽州历史文脉相结合 每个城市都有与之相应的历史文脉,不同的历史文化形态,如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历史事件能够反映出不同时期社会的 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风俗习惯等样貌。城市雕塑作为调剂公众心灵的重要静态景观,在创作中应注重与城市大环境、历 史文脉对话,这样由于不同城市拥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成长历史,就会出现不同风格的城市雕塑,不仅避免了城市雕塑风格 上的趋同性和盲目模仿追赶潮流的现象,而且能给市民切实提供一个彰显公共意志、维系都市情感的精神空间,又能很好地 使当地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在皖南的南陵县城汽车站旁有一个小转盘,中央矗立着一座神牛雕塑,初到这个小城,大多数 人会认为这座雕塑背后一定是一个神话传说。实际上这座雕塑因南陵县的知名企业——安徽省南陵神牛机械有限公司而得 名落成。笔者认为,以这样一个现代企业的商标作为创作蓝本建成城市雕塑放置在县城入口处过于片面和乏味。翻开南陵 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南陵历史悠久,是我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遗有大工山铜矿遗址和皖南土墩墓群两处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诗仙李白曾两度携家人寓居于此,留有《南陵别儿童入京》等千古名诗。试想如果将青铜文化元素和诗仙 李白的名诗进行深入挖掘和整合,创作出一组雕塑放置在广场、转盘等显著位置,对于突出南陵的城市形象及底蕴不失为有 效的途径之一 一】38— 在黄山市屯溪的新安江延伸段主题广场有一组《屯浦归帆》的仿真人雕塑,就取材于屯溪当地的历史生活背景——明清 时期的屯溪人或为盐商或为鱼贩在码头上岸后繁忙而喜悦的情景。为重现“归帆”之徽风,整个广场空间布局为二层,一层为 一个庞大的船形广场,约4000平方米;二层为主题标志性雕塑——“归帆”,在前来游玩休憩的公众面前打开了一幅与历史对 话的卷轴,仿佛身临其境,犹如回到了明清时代。这组雕塑被当地市民广泛接受,已逐渐成为了城市的符号。 (三)注重与徽州地方民俗文化相结合 民俗文化是地域文化中最生动的篇章,由于其活态性特质呈现出缤纷多彩的面貌。当前,都市文明的冲击却使民俗文化 的处境岌岌可危。要想保留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不仅需要国家设置专项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条例,也需要城市公共艺术设计 者将其转化为有形的艺术作品,以增强现代城市居民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沟通交流,为民俗文化的传播创造有效环境。r3 皖南 地区由于地域环境及发展历史的特殊性,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徽州民俗文化,如黄梅戏曲、徽州三雕工艺、万安罗盘、徽州商人、 徽州烧饼、马头墙等。设计者在进行雕塑创作时若能从中加以挖掘和创新,赋予其时代性征,定能获得巨大的惊喜。这样的 创作成果不仅能体现出城市地域特征,也有助于树立别具一格的城市形象。黄山市太平湖畔的《渔民》雕塑就是结合当地打 鱼为生的人文历史进行创作的,生动而新颖,属于成功的案例。再以芜湖的风土人情为例,可以挖掘如米市、开埠、金印、宝姑 出逃、铁打丹青、做年糕、蒸包子、做酒酿、抬花轿、赶庙会、采茶等民俗风情的内涵,作为创作当地城市雕塑的鲜活素材。当然, 这是一个十分艰巨和复杂的创作过程,需要公众的参与评价与设计者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 (四)注重视觉效果与物质形态两手抓 成功的城市雕塑应该具备两个性征,一是拥有强有力的视觉效果,二是具有高质量的物质形态。前者作为雕塑的题材诉 求,应注重对地域精神文化符号的提炼及与周围环境的契合,比如艺术家可以从微商的“徽骆驼”精神人手挖掘文化符号,并 结合当代的前沿理念和皖南当地的人文环境进行创作,又如黄山市黟县的西递、宏村的徽派建筑元素符号本身就是艺术佳 作,这些题材无疑是皖南地区独有的特色,是突出作品地域风格的重要参照;后者作为工艺品质诉求,应注重运用新材料和新 的技术手段,包括材料选择和加工工具的选择等,任何一件作品无论创意多么新颖,一旦工艺性能差,就会沦入粗制滥造的行 列,因此,城市雕塑在注重题材表达的创新性的同时,也要有工艺较好的物质形态结果。 四、总结 艺术界中向来讲究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其实质就在于艺术作品的地域性融入。随着交通与信息的迅猛发展,当今 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任何种类的艺术作品都更应具有自己的地域风格和特性,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城市雕塑也不例外 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建设中应加强地域性文化的比重,关注历史文脉,甚至包括更深层面的地域风土 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对于直接矗立于民众视觉中心处的城市广场、入口处的城市雕塑尤 应如此。 参考文献: [1]王安霞,叶和生,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雕塑设计中的应用[J].才智,2010,(17). [23陈少明.解读我国城市雕塑的现状与发展[J].装饰,2003。(7). [3]刘运莲.湘潭城市雕塑现状及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4]蔺宝钢.论城市雕塑的唯一性、地域性、时代性[J].雕塑,2003,(2). 一1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