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启发学前儿童的音乐审美和欣赏能力

2021-11-08 来源:易榕旅网
启发学前儿童的音乐审美和欣赏能力

【内容摘要】音乐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欣赏是培养儿童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就为了是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可以让儿童通过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从美好的声音中获取精神满足,从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中感受审美享受,全面提升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音乐活动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基础,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力、注意力、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音乐欣赏中提高审美情趣,陶冶美好情操。

【关键词】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音乐审美、音乐活动。 【正文】

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该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素质基础。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一切活动的基础,幼儿教师要善于在音乐游戏中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幼儿体验自由表达的乐趣,感受创造的快乐。

通过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聆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分辨身边生活环境中的不同声响,学唱儿歌童、谣音乐作品,启发儿童的音乐兴趣。组织幼儿观看音乐、舞蹈艺术节目,参与音乐、舞蹈节目表演,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力、注意力、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潜移默化的启发音乐审美情趣,陶冶思想情操。

1.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音乐活动主要完成三个方面的目标: 1.

情感、态度发展目标。

让儿童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界和周围环境中美好的声音,增强对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的认识。在音乐游戏活动过程中感受生活、体验快乐,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1.

知识技能与能力发展目标。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基本表现形式,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积累音乐、舞蹈词汇,体验音乐作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在音乐活动中发现幼儿的艺术天赋潜力和方向,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帮助他们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和技能。

1.

学习品质培养目标。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大胆想象、积极表达感受等良好习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表演活动,学会通过眼睛、耳朵、心灵感受感受美好体验。在音乐活动中促进交流、互相欣赏、共同提高。

在幼教艺术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注重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将趣味性、活动性、寓于游戏之中,由浅入深,寓教于乐。

1.

幼儿音乐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1、“倾听”能力培养。“倾听”不仅是指听取音乐,还包括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声音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教材,是幼儿快乐的源泉。幼儿对于“倾听”的态度、情感、能力,是音乐欣赏的重要基础。音乐欣赏活动,首先培养幼儿的“倾听欣赏”习惯,主动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游戏活动。

2、音乐审美心理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审美注意与审美期待。首先,要进行音乐感知,初步形成对音乐结构的直接印象。然后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领会音乐情感的深刻含义。

第二阶段:兴法阶段,包含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领悟、审美情感等多种心理活动。在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儿童对音乐所表达的生活内容和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

第三阶段:延续阶段,包括审美回味和审美反思活动。引导幼儿形成审美偏好,对作品的内容、形式、艺术效果进行审美评价,感知在听觉和视觉上带来的美好享受。

3、审美注意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据调查统计,儿童的有效注意力时间是5分钟左右,应根据这一特点组织音乐欣赏活动,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选择相应的音乐教材。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需要借助音乐作品的歌词、标题、故事情节内容来完成。音乐情感是音乐审美的最活跃因素,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儿童的想象力,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全过程。

三、幼儿音乐欣赏作品选择要求

音乐欣赏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幼儿音乐课程选择,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审美内容因素包括: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要具有“动听”与“耐唱”的特点,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审美教育效果。

幼儿音乐欣赏作品要有较强的艺术性,音乐形象要鲜明,形式要简单,篇幅要短小,歌词要易懂,主题要鲜明。比如:《拍球》、《打电话》、《小燕子》等,通过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进行艺术创作,在听觉和视觉等方面都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

音乐教材还要有教育性,在艺术形象上要积极向上,有助于陶冶幼儿的心灵,激发热爱生活的愿望,丰富审美情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作品内容要贴

近幼儿生活,在内容、情感、形象上要易于幼儿理解和感受。如《宝宝要睡觉》、《学做解放军》等,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审美取向。

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也要丰富多样,采用合唱、齐唱、独唱、轮唱、歌伴舞表演唱等。音乐伴奏配器,歌伴舞等,都是丰富的欣赏学习内容。

四、幼儿音乐欣赏辅助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经常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来强化听觉感受,音乐欣赏的辅助材料主要有:动作材料、视觉材料、语言材料。

动作辅助材料包括:音乐的节奏、旋律、结构、舞蹈动作、表演动作等。能够配合幼儿手舞足蹈的行为习惯,使幼儿主动融入音乐氛围,增强音乐体验效果。

视觉辅助材料主要包括:图片、幻灯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从构图、色彩、造型、氛围等方面配合音乐情绪。内容与音乐主题吻合,画面与音乐变化一致,有助于幼儿感受、理解音乐意境。

语言辅助材料主要包括:故事、诗歌、儿歌、童谣、散文、谜语等。语言材料与音乐情感基调相一致,有助于艺术沟通、解说和情感体验。

1.

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感受与表现音乐,有步骤的进入音乐美好境界,需要精心设计与组织音乐欣赏活动。根据幼儿的音乐基础和教师的教学风格,灵活选择音乐活动模式,有计划的交替使用。主要模式有:

1.

兴趣层层叠加模式:

教师首先用语言教具方式激发幼儿的音乐欣赏愿望,然后从某个特色片段入手,引导幼儿集中精力感知,获得初步印象,引导幼儿逐步扩展对音乐的感知体验,然后体验音乐作品的整体形象。

1.

变奏欣赏模式:

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原曲的基础上,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进行变奏,使音乐的旋律基本不变,但音乐的性质、情绪发生改变,体验音乐的变化。这项活动有老师主持,播放原曲或者弹奏原曲,然后进行变奏,或者交替进行原曲和变奏播放和弹奏,强化对音乐表达手段的理解。

1.

“整—分—整”模式

引导幼儿对音乐作品进行整体体验观察,有了整体印象之后在进行局部分析讲解,在对各个局部的特征掌握之后,在对整体进行认识。这只方式对作品的理解,既有整体感受也有细节体验,使结构层次清晰,教学次序有条不紊。

【结语】对幼儿的音乐教学和欣赏审美启发的方法还有很多,要在教学中根据年龄及学习层次的实际情况加以具体运用,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音乐活动计划,使幼儿的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陶冶美好情操,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参考文献】:

《钢琴艺术及教学理论探究》,腾丽民、陈希、鲁建东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11月第一版。

《学前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李雁、孙华、钟莉萍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陈星河南商丘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