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的梁启超政治取向转变研究
2020-01-15
来源:易榕旅网
次 i=! 口 基于文献的梁启超政治取向转变研究 张红亮卢帅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安阳455001 安阳市市委办公室秘书处 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戊戌运动中,粱启超倡导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开始接受“破坏主义”和“革命排满”思想,徘徊干“革命”与 “改良”之间。19(}3年北美之行后,其对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有了深入了解,逐渐抛弃了“革命”主张,回归“改良”。 【关键词】粱启;政治取向;思想转变 前言 梁启超在近代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是著名的政治家,公 车上书、戊戌变法、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等事件中都 有他的身影。梁启超也是一个让后人难以琢磨的矛盾人物。他在 诸多学术领域都有涉足,但很少有系统论著。很少在一个观点、 一个领域里停留过长。人们以“多变善变”、“流质多变”等词 来评价他。在政治主张上亦是如此,他由君主立宪而民主共和, 又开明专制再拥护共和;本文以戊戌变法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第 一次转变为切入点,以其游美政治见闻为中心,对其转变的过程 及原因进行探析。 一、流亡日本后的思想转变 维新运动中,梁启超随康有为,开学堂,办报刊,鼓吹变法, 倡言君主立宪,当时以“康梁”著称于世。变法失败后,梁流亡 日本,其政治主张日渐激进,他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 报》发表文章抨击清廷腐败及专制弊端,呼吁“破坏主义”和“革 命排满”,主张以“民主共和”救国。他不惜与康有为决裂,反 对保教,甚至与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派开始联系,协商两党联 合的问题。但同时,由于对革命道路缺乏理性的认识以及传统思 想的束缚,他还摆脱不了改良思想的主张,其内心对于是通过革 命还是改良的方法救中国还处于彷徨之中。 1.从“君主立宪”到“革命排满” 在横滨期间,梁启超避开了清廷的政治压迫,有了大量时间 去阅读日本人编写或者翻译的有关西方民主政治的书籍,同时也 切身感受到El本国内的政治变革风潮,其“脑质为之改易,思想 言论,与前者若出两人。”在西方政治学说的指导下,梁启超对 清政府的腐败和专制的弊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开始放弃原 来对清廷实行君主立宪的改良主张,Et渐接受革命派所宣传的革 命主张。在梁所创办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中刊出了许多 抨击朝廷腐败专制误国的文章,公开宣传“破坏主义”和“革命 排满”。梁启超认为“今日之中国,又积数千年之沉疴,合四万 兆之疴疾,盘踞膏肓,命在旦夕者也。非去其疾,则一切之调摄、 滋补、荣卫之术皆无所用。故破坏之药,遂成今日第一美德。” 梁启超在1902年给康有为的一封信里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经 腐败,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逾迟则逾惨,不如趁早,唤 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之主义。”可见他是希望通 过排满来实现破坏目的。 2.反对保教与康决裂 在政治上反清的同时,梁启超也在思想上反对尊孔保教,开 始与康有为决裂。1902年梁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认为“教 不必保,也不可保,……自今以往所当努力者,惟当保国而已”。 梁反对保教的根本原因在于,保教束缚人的思想,不利于思想解 放,中国学问不广,思想狭隘,“皆由思想束缚于一点,不能自 开生面。守一先生之言,此稍在此范围外者,非不敢言之,抑亦 不敢思之,此两千年来保教党所成就之结果也。”而康有为是一 直主张尊孔的,甚至要将儒教尊为国教,梁的这一声明使师徒关 系的矛盾大白于天下。康有为也是大发雷霆,在给徐勤的一封信 中还大骂梁启超: “卓如近经痛责后,来书引过。然如去年事, 言及保皇会而嗤之以鼻,汝等今年来不敬如此,市井人尚不至如 是,而谓学者如是乎!违命专横既久,自忘其不可也。”可见师 徒关系的紧张。 3.联络孙中山向革命派靠拢 在激进思想的指导下,梁启超自然的向革命派靠拢。在流亡 日本初期,囿于康有为的阻止,梁一直未能与孙中山联系,在1989 年春康有为离开日本后,梁启超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才来往密 切,联系颇多。冯自由曾记载:“乙亥夏秋间,梁启超因与孙中 山往还日密,逐赞成革命。”梁启超还介绍章太炎给孙认识,“相 与谈论革命排满方略,极为相得”。梁启超甚至已经计划将改良 派合并为一个由孙中山与他共同来到的统一党派,这个组织由孙 任会长,梁本人为副会长。虽然后来由于康有为的强势介入和梁 本人于革命派之间的矛盾,两党合作之事即为停止。 二、“革命”与“改良”的困惑 梁启超这一时期高调的革命主张与其变法失败后的愤慨不 无关系,其冷静之后对于革命道路并无深入思考,受传统文化中 尊师和敬君思想的束缚,梁并未彻底摆脱改良主义主张,保皇和 改良的影子时时在其言论中出现。他还说光绪是数千年未有的圣 上,是华夏同胞的慈父和中国存亡的救主。认为“今日救国唯有 一策,日尊皇而已”,表示“但使一日立于天地问,则一日不能 忘中国忘皇上”。他虽然鼓吹破坏主义与大革命,却又强调革命 不必改姓,应推行英日式的尊王方针,他甚至还认为今日国民民 智未开,倡导革命会引起瓜分之祸。这种对革命和改良的矛盾思 想在其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有着明确的反映。小说围绕 两个主人公的辩论展开,一个认为不革命无以改变中国,主张采 用革命方式,用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一个新国家;而另一个则 反对革命手段,主张用渐进方式,并列出种种理由。最后谁也没 有说服谁,不了了之。小说中的争论正是梁内心的斗争,“小说 以不得要领的方式结尾,这暗示着梁在改良问题上还没有明确的 主意”。 三、旅美见闻对其政治思想的影晌 在赴美之前,梁启超对美国社会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尤其对 其作为民主制国家的典范是充满了向往的,他“既蓄志游美者即 四年矣”。这次报着“问政求学”的愿望,他游历了美国最繁华 的城市纽约、建国发祥地波士顿,瞻仰了发布《独立宣言》的旧 址,拜访了美国总统和国务卿,会晤了经济界大亨卡耐基和摩尔 根,对美国的总统制、两党制、联邦制、外交政策、移民问题进 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还深入华人社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在 感叹民主共和制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他也发现了民主共 和制的一些弊端,改变了原来对民主、共和、自由、平等资本主 义价值观的看法。下面就以《新大陆游记》为基础,对梁启超旅 美政治见闻和思考进行梳理和重现: 1.关于总统制 梁列举了美国总统的权利和义务,指出了总统与立法机关、 司法机关的关系,追忆了华盛顿、林肯等总统的丰功伟绩,但也 同时指出了美国总统制的一些弊端。首先梁认为美国总统多庸才 担任,没有出现像英国那样多的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首相。他 引用英国人占土布里斯所的观点,将其原因归结于总统竞选制。 其次梁认为由于总统是由两党竞选产生,参加竞选的政党“以党 派之利见为之……所兢兢研究之问题日:将由何道而使本党之选 举获胜而已,看重一党目前之利害,而不顾国家百年大计。”党 派之间相互攻击不遗余力,“各州选举人以本州为本位,故甲省 之票投诸举乙省者甚稀”。加上“大州与d ̄4'H之间得票之数相差 悬殊,故诹滋之乡,虽英俊不能以自达;冲要之邑,虽庸才反得 以成名”。“其地种种黑暗情状,不可盛举”。因而梁启超慨叹 “共和政体实不如君主立宪之流弊少而运用灵也。” 2.关于联邦制 通过对美国建国历史的追述,梁对美国联邦制的演变和中央 与地方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美国共和政体之所以能成功,其 根源在于建国前各州的地方自治传统,加上“诸伟人强制而成”。 梁启超认为在美国独立之前,各个殖民地就有地方自治和联合对 外的传统,建国后,由于各州地方权力大而无统一之中央政府的 状况不足与抵御英国干涉和土著的侵扰,就趋向建立一个联邦制 国家。而“以此立强大之中央政府,则诸省权利与市民自由将从 此而危”,地方舆论自然反对,如果实行民主投票则结果难以预 料,就通过“各省皆以其代表人决之,而所代表之入,皆适当人 物”这种方法最终通过了新宪法,联邦制遂成。梁认为美国中央 与地方之关系如建筑,各州政府为小房,中央政府为大楼。“先 有无数的小房,其营造不同时,其结构不同式,最后乃于此小房 之上为一层堂皇轮奂之大楼以翼蔽之”。“盖小房非恃大楼而始 存立,大楼实恃小房而始存立者也。”梁最后总结到“故美国之 共和政体,非成于其国,而成于组织一国之诸省;又非成于其省, 而成于组织一省之诸市”。“此美国政治之特色,而亦共和政体 之所以能行持久之原因也”。 3.关于两党制 梁启超认为政党是支配美国政治的真正主体,“美国百年来 的政治史,实最有力之两大政党权力消长而已“。他首先对美国 两党制的渊源和演变过程进行了论述,肯定了两党制在美国政治 上的重要作用,两党”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美国 本以此两者之相竞争、相节制、相调和,遂以成今日之治。”但 同时梁也指出,由于两党之间的竞选,也造成了资金浪费、滋生 》26 腐败等问题。例如纽约市平均每年选举费和各党派竞选用费达 六、七十万美元,而这些费用多是来自市政公费。“市中极闲散 之官吏,率皆受极厚之廉俸。以己之公产扶持己之虐主,使其势 力愈积久愈巩固。而其滥用职权、蹂躏公益,又事势之相因而至, 万不能免者矣。”因此,“美国诸大市中,如纽约、费尔特费, 常为黑暗政治之渊薮”。 4.关于门罗主义 作为一名政治流亡者来到日渐强大的美国,梁启超下意识的 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关注,他经常留意罗斯福总统的演讲, 敏感地捕捉到美国的扩张主义思潮将对中国产生不利的影响,对 中国政府和国民提出了警示。梁分析了门罗主义的产生、发展、 实质和演变过程,得出了一个高度概括又相当精辟的结论; “由 是观之,则门罗主义之本相,则所谓‘亚美利加者,亚美利加人 之亚美利加’是其义也。及其变形,则所谓‘亚美利加者,美国 人之亚美利加矣’。而孰知变本加厉,13甚一日,自今以往,有 驳马曼乎有‘世界者,美国人之世界’之意,而其所统藉者以为其 实质者,仍曰门罗主义。”这的确道出了门罗主义的实质。梁还 特别强调美国奉行门罗主义可能对中国造成的巨大危害。他数次 引述了罗斯福在太平洋沿岸所做的演讲译稿,感到“怵怵焉累日, 三复之而不能去也”, “不禁瞿然而惊”他感叹道: “吾恐英国 鸦片之役、法国东京湾之役、德国胶州湾之役,此等举动,不久 又将有袭其后者也。”梁启超的担心和警示无疑是正确而且及时, 他对美国扩张主义的分析和预言在以后国际事务中多有证实,我 们不得不叹服其爱国心和预见性。 5.对华人社区的考察 梁受西方政治学说的影响,注重国民对国家建设的重要作 用,他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鼓吹新民启发民智,开展国民改 造运动,以建设新国家。他来到旧金山后就深入华人社区,对当 地华人的人数、职业、团体,并分析了华人的优缺点。通过考察, 梁启超得出了一个悲观的结论,生活在民主制楷模国度中的华人 性格并不多大改观,对民主制尚不适应,何况是内地国人。梁启 超着重强调了当地华人也是大多是中国的四大缺点:一日有部民 资格而无市民资格,梁认为近代国家成员应当具有国民资格,即 便实施地方自治也应当有市民资格,而华侨则“舍家族制度外无 他物”;二日有村落思想而无国家思想,他认为村落思想也就是 家乡观念,“各省各市之人自爱其省其市乃至其乡之心”他们可 以构成爱国的心理基础,但是过分的家乡观念已经发生过度,成 为建国的一大阻力;三日只能受专制不能享自由,梁在考察中发 现华人社区的治理极为糟糕,华人会馆虽仿照西人之例制定了各 种文明条规,但“所作为无一不与条规相反”。即使有像中华会 馆俨然旧金山全市华人总政府的机构,也是百事废弛,无人问津, “偶有议事,也不过是少数上流人士的布告,众人唯唯诺诺而 已”。四日无高尚之目的,梁认为旅美华人既无高尚目标、琐碎 自私缺乏自治能力,对公共事业极为冷淡,人们所关心的只在自 身,所关注者只在现在,没有精神理想可言,“此实吾中国人根 本之缺点也” 梁启超怀抱“问政求学”态度考察美国社会诸问题,时时留 意美国政治体制的得失时时不忘将祖国与其相比较,优劣得失处 处动心。他~方面仰望美国社会的繁盛,一方面又不忘祖国之忧 患,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其民族自尊心在《新大陆游记》中无 ‘ 资治鑫::! 口鑫 处不见,其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是中国政治局势剧烈动荡的结果,变法失败、辛丑国耻都激励着 四、赴美之后。回归“改良” 中国人更加迫切寻找一条最有效的救国救民的道路。其次,梁启 北美之行,对梁启超来说是失望大于希望的。虽然他对民主 超阅读了伯伦知理合波伦哈克的有限君主学说后,对卢梭的社会 制在美国取得的成就赞颂不已,面对纽约的繁盛他“目眩于视察, 契约论产生了怀疑,而美国之行恰好印证了民主共和制的某些不 耳疲于听闻,口吃于演述,手穷于摹写,亦不知从何说起” , 足,因此逐渐改变了原来的革命主张,转而力倡改良。就外部来 他在美国国庆时甚至发出“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说,梁与康有为师徒关系的客观存在和康对其拉拢也促使他最终 的慨叹。但是他是为寻求救国道路而来,实行破坏、革命排满, 改变立场,他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产生龌龊,最终与孙分手也 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一直是他的政治理想。通过对美国总统制、 促使了他的回归。但1903年的北美之行,无疑是最主要的,梁 选举制、联邦制、华人社区的考察,梁启超发现自己原来信奉的 的亲身考察验证他的怀疑,加速他的转变。 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并非理想中那么美好,在他看来通 结语 过革命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的道路是走不通了,因此他“自美国 梁启超的这次转变是他一生反反复复的转变中最为显著最 来而梦俄罗斯”,并彻底告别破坏主义,主张君主立宪甚至是开 有影响的一次 ,他由一个激进主义的代表退缩成一个保守派, 明专制。 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大为下降,这次转变使他与孙中山的矛盾一直 梁启超认为在总统制和两党制下的选举制度看似民主却有 持续到辛亥革命。但是我们对梁启超这次转变也不能完全否定, 很多弊端,诸如取悦选民、选费高昂、市政腐败、官职屡变等问 毕竟改良也是救国道路中的一种,梁对学习西方制度应视本民族 题,使梁发出“此共和政治之最大缺点也”的感叹。另外美国社 情况而定的思考是有道理的。这次转变更是他本人性格多变的一 会的贫富差距和种族歧视问题依然严重,他认为“天下最繁盛者 个充分表现,但究其根源,处于爱国而已。正如他的自白;“我 宜莫如纽约,天下最黑暗者殆宜莫如纽约”贫民窟的悲惨生活、 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 众多妇女的被迫从事“桑濮之行”、黑人仍遭受非法“灵治”酷 救国” 刑,这明显违背资产阶级所一直宣扬的自由平等的口号。他还认 为美国联邦共和制之所以能够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深深根 【参考文献】 植于美国大革命前各地方的民主自由制度之中。美国人的自由不 [1]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9 是通过革命获得的,而是在独立前就获得的,如果像法国和南美 [2】马勇,粱启超语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那样实行激进的革命,则会导致“暴民专制”。而在美华人的素 【3】王勋敏申一辛,粱启超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 质之差也使梁启超颇为失望,他认为这种普遍低下的国民素质是 【4】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9 不适于建立共和政体的。他不反对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但它却 【5】丁文江,赵丰田,粱启超年谱长编初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不能为我所用。他叹息道:“自由云,立宪云,共和云,如冬之 f6 J【美】张灏著,崔志海,葛夫平译,粱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过渡(1890 葛,夏之裘,美非不美,其如于我不适何?” —19( 7)【M1,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 由此,从北美归来之后,梁启超思想大变,“从此不敢复倡 [7】粱启超,新大陆游记及其他【A】,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C】,长沙,岳 革命矣”, “呜呼!共和共和……吴语汝长别矣!”丁文江这样 麓书社,1985 写到:“先生从美洲归来后,从前所深信的破坏主义和革命排满 [8】傅义强,郭力秋,更高意义上的回归,19(33年前后粱启超政治思想演 的主张。至是完全放弃,这是现实政治思想的一大转变,以后几 变轨迹探析,兰州学刊Ⅱ】’2(x)5,5 年内的言论和主张,完全站在这个基础上理论。”之后在他发表 【9]周兴粱,戊戌几年问粱启超政治性格的双重性,中山大学学报U],1995, 的《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答飞生》及《答和事人》 1 等文章都表示放弃原来民主共和主张,提倡有限君主论和开明专 [1()]李任夫,回忆梁启超[A】,夏晓虹,追忆梁启超[c】,北京,中国广播 制,文公开宣告与革命派分道扬镳,并做好准备与之论战。 电视出版社.1997 梁启超的这次政治思想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 (上接第24页)第三,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切 社。2012年11月 勿急功近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效应在长时期内才可能慢慢显 [5]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9)》【M],北京中国经济 示,从明星产业成长到金牛产业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眼光以及耐 出版社 2009年3月 心。总之,作为后起之秀,南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6]叶郎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2)》【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吴曼莉(1990-),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王志标,《文化产业概论》【M1,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12月 为文化产业管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范周,《文化创意产业前沿》f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李剑(1983一),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产业、传 年1()月 媒产业、文化资源研究,现为广西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 f3]李怀亮,《国际文化贸易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李沛新(1964-),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主 2010年3月 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艺术管理。 【4】胡惠林,《中国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