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博士论文演示文稿

2024-02-19 来源:易榕旅网
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分析

及监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the Business Cycles in the Transient Chinaand Studi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nitoring Methods作者:王金明指导教师:高铁梅教授一、选题背景

西方经济学家们很早就关注宏观经济繁荣、衰退交替出现的经济周期现象。各个经济学流派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大量的阐释经济周期波动出现原因和本质的经典理论,同时,很多经济学家根据观测到的大量经济指标,用统计方法和计量模型分析经济周期的各种特征,并通过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监测刻画宏观经济态势。而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历来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伴生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探讨才由禁区向纵深发展,并在90年代后受到普遍重视。在董文泉教授的领导下,吉林大学率先开始了我国宏观经济监测研究,用统计方法和计量模型来测定经济周期的长度和波动幅度等特征,并一直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与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发改委等机关合作,将科研成果推向实际应用。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沿袭了师长们的研究思路,不断地跟踪国际上最先进的方法,并应用到对我国经济的实证分析中。利用各种国际上前沿的计量分析手段,刻画出我国转轨时

期经济周期波动的新特征,掌握其波动规律,能够对旨在熨平经济波动的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论文内容(一)经济周期波动监测方法及形成机理研究概述(二)利用合成指数分析我国增长率循环的特征(三)趋势、循环分解和我国增长循环研究(四)构建具有非对称特征的经济景气指数(五)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消费、投资和外贸作用的实证分析(六)产出和物价波动特征及影响关系分析1.国内外研究现状

Burns和Mitchell(1946)创作了景气监测方面的经典著作《量测经济周期》,用经济指数刻画经济周期的动态特征。美国商务部和NBER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了合成指数等方法,在国际上广为应用:第一章

1973年,Moore主持开发国际经济指标系统,并于197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国际经济周期研究中心,编制经济指数监测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的景气变动。OECD于1978年建立了监测其成员国经济动向的先行指标系统;1979年,欧共体研制景气监测系统,并于80年代初投入运行;1995年,美国会议委员会承担了计算合成指数的责任,计算美、澳、法、德、韩、日、英等国家的景气指数。1984年,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开展研究区域经济周期波动的项目。等等。Burns和Mitchell研究经济活动绝对水平的古典型循环波动,增长型周期波动包括两类:增长率循环对经济指标的增长率进行分析,发展中国家多采用这种形式研究本国经济周期波动;增长循环是指首先剔除长期增长趋势,然后分析剩余部分的循环。剔除趋势的方法对于增长循环的研究结论影第一章

响很大。(HP滤波、BP滤波)近年来,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监测和定量分析方面,经济学家们开始用更严密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Stock和Watson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构造了反映经济变量之间协同变化的SW景气指数(1989,1993,2003)。在分析经济周期非对称特征方面,马尔可夫转移(Markov Switching,MS)模型得到广泛应用。Diebold和Rudebusch(1996)在SW景气指数基础上,提出了具有MS特征的动态因子模型(DMSF),同时体现出经济指标的共同波动特征和非对称性。第一章

乌家培、刘树成(1985)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中的周期波动问题,标志着我国有关经济周期波动的探讨突破了禁区,相关的一系列研究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宏观经济态势监测方面取得很大发展,扩散指数、合成指数方法和预警信号系统等方法开始使用。董文泉(1987)高铁梅、董文泉(1988)毕大川、刘树成(1990)朱军、王长胜(1993)陈磊等(1993)董文泉等(1998)高铁梅、王金明(2003)等。在经济周期的产出特征方面,刘树成(2003)、王少平(1999)等证实了我国周期稳定性增强的特征;刘金全等(2001)、徐大丰等(2005)对我国经济非对称问题进行了研究等。第一章

我国经济周期的原因方面的实证研究。投资与GDP波动间影响关系的研究表明二者高度相关。对外贸的作用看法不一,赵陵等(2001)认为短期中作用显著,而长期中不显著;包群(2003)认为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沈利生(2003)认为单位出口贡献率下降;王金明和高铁梅(2004)认为出口驱动GDP的能力在减弱。对物价波动特征的研究。樊纲(2003)认为,2001~2002年物价水平的下降是效率改进型的“有效降价”;高铁梅等(2003)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总供给缺口等角度探讨物价波动的原因;石柱鲜等(2004)刻画菲利普斯曲线分析了产出与物第一章

价波动的关系。2.经济周期波动成因理论研究历程

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主义和实际经济周期(RBC)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波动并不是哪一个独特的因素引起的,既有可能是消费、投资等总需求的构成部分引致,也可能由技术进步和其它的总供给冲击因素引起,政府对宏观第一章

经济的干预政策出现偏差也会导致经济波动。1.合成指数

选取与经济周期波动密切相关的一组重要经济指标,用数学方法合成为经济景气指数,作为观测宏观经济波动的综合尺度,这是合成指数方法的基本思想。第二章

2.先行、一致指标组

一致指标:工业增加值、发电量、产品销售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先行指标:钢产量、原油产量、房地产开发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工业产销率、财政支出、产成品库存(逆转)、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逆转)3.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增长率循环

第二章

一致合成指数CI(实线,左坐标)、先行合成指数LCI(虚线,右坐标)一致指数的转折点谷1998.52001.92005.3峰2000.72004.3——扩张期2630——收缩期1412第二章(1)基本符合基钦周期的类型两次波动持续时间分别为40和42个月;(2)扩张期长、收缩期短的非对称特征两次周期波动扩张期分别为26个月和30个月,收缩期分别为14和12个月。1.趋势和循环要素的分解

趋势、循环要素的分离是增长循环研究的关键环节,只有准确地分离出循环成分,才能正确地分析它们所展现出来的相关关系和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HP滤波,RBC研究中广泛地使用了该方法,几乎成为求解趋势的标准方法。但是Cogley和Nason(1995),Harvey和Jaeger(1993)都对HP滤波方法提出了质疑。Baxter和King(1999)研第三章

制了BP滤波。2.BP滤波的分解原理

考虑线性变换由谱分析知功率谱关系:为滤波的频率响应函数如果要求称为低通滤波,类似地可以定义高通滤波和带通滤波。滤波的权重由逆富氏变换得到第三章

经计算,可知:要想得到理想的滤波,需要无限阶移动平均。但实际应用中,只能用有限项移动平均来近似理想的滤波。设截断点为n,第三章

这时的频率响应函数为法转化为求下面的最小化问题:。计算权重的方S.t.可以得出其中3.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特征选择一致指标:工业增加值、发电量、产品销售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第三章数据处理:用ARIMA模型预测出未来18个月值,用BP滤波分解出循环成分和趋势成分,计算缺口11210810410096928819901992199419961998CIBP200020022004CIBP与CIHP的比较表明,这两个合成指数波动的峰、谷吻合较好,不过,CIHP中包含高频波动成分。因此,对于增长周期波动问题的研究,BP滤波是分离经济指标中循环要素更合适的方法。1121081041009692881990199219941996CIBP19982000CIHP20022004第三章CIBP与基于增长率数据计算的CIr进行比较,发现几处不同:90年代初1998年后2004年3月以后。前两次都是CIr迅速上升,而CIBP上升慢或还在下降。最近这次相反。1121081041009692881990199219941996CI4BP19982000CIR200220041281241201161121081041009692第三章1.动态因子模型

动态因子模型将多个时间序列分解出一个共同成分,并将其视为体现经济系统景气状态的景气指数。Stock和Watson构造了反映经济变量之间协同变化的SW景气指数(1989,1993,2003)。第四章

(1)模型形式

(1)(2)(3)这个模型包含不可观测变量,写成状态空间形式求解。量测方程第四章

状态方程(2)估计结果一致指标:工业增加值、发电量、产品销售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80第四章24020016012080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SW景气指数2.动态马尔可夫转移因子模型

(1)模型形式

ct在扩张、收缩期生成机制可能发生变化,将(2)式设成具有状态转移的模型形式:,0<1第四章

其中,st只取0(收缩状态)和1(扩张状态)两个值。变量st不可观测,假定由马尔可夫链描述:p(st=0|st-1=0)=p00,p(st=1|st-1=0)=p01p(st=0|st-1=1)=p10,p(st=1|st-1=1)=p11转移概率的限制条件为:p00+p01=p10+p11=1第四章

状态方程估计方法

模型估计采用了Kim通过结合Hamilton滤波和Kalman滤波的近似极大似然估计方法。(2)估计结果部分参数极大似然估计值和标准差参数01估计值-1.8260.3790.6670.932标准差0.250.090.090.03第四章p00p11对数似然值:-908.02161412108642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36032028024020016012080DMSF景气指数(实线,右坐标)和GDP增长率(虚线,左坐标)1.宏观经济预警信号系统

宏观经济预警信号系统要选择一组经济指标,通过类似于一组交通管制信号红、黄、绿灯的标志,根据选择的预警界限发出不同的信号,敏感地从不同方面迅速、准确地反映景气动向,并且,将这些指标合成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宏观经济景气变动。第五章

(1)消费需求拉起的经济过热(1988年4月~10月)第五章

(2)消费、投资需求拉动的全面过热(1993.2~1995.7)第五章

(3)投资增长引起的新一轮经济上升态势

第五章

2.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

(1)可变参数模型的状态空间表示

第五章

我国经济结构逐步变化,不变系数的计量模型不能表现这种变化,可变参数(time varying parameter,TVP)模型,可以求出模型中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动态影响。TVP模型可以写成状态空间形式求解。量测方程状态方程是状态向量,称为可变参数。(2)开放经济乘数

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可以乘数理论来阐述,即出口增加导致出口企业收入增加,从而引发一轮轮的消费需求,最终使得总收入产生数倍于最初出口的增加。第五章

通过测算动态的边际消费倾向ct和边际进口倾向mt,求出动态的开放经济乘数计算结果.36.32.28.24.20.16.1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1.481.441.401.361.321.281.241.201.16199419961998200020022004第五章边际进口倾向开放经济乘数值1994年后乘数逐渐上升,单位出口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拉动。1998年以后,边际进口倾向上升,开放经济乘数不断降低,说明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内需的扩大。1.产出的中周期波动16141210864219801985199019952000第六章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率(可比价格,经济普查数据) (单位:%)(1)1982~1990年,以轻工、纺织产业为主;(2)1991~1999年,公路、港口、电力等基础设施和行业和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业带动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3)1999年后,新一轮上升阶段(房地产、汽车、通信等)前两次波动由产业结构变化导致新设备投资引起,持续时间为9年,比较符合朱格拉描述的中周期特征。2.物价波动特征及其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12812412011616011210810410096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1401201008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20200180第六章CPI(上年同月=100)CPI(1991年1月=100)短缺经济下,由于物价对总需求非常敏感,可以根据物价水平的波动判断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态势。然而,在新阶段,产出波动对物价的影响逐渐减小并滞后,不能通过CPI等来判断经济周期的态势。在新阶段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物价水平却一直保持稳定的态势,没有出现如短缺经济时的疾速上升趋势。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分析(13.97) (-4.91) 1.21.00.80.60.40.20.019961998200020022004第六章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中通货膨胀率的产出缺口弹性菲利普斯曲线逐渐变得平缓,表明产出缺口的变动对物价的影响基本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这解释了高增长低物价结伴出现的现象。三、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

本文的主要创新和结论如下:1.重新筛选经济周期波动景气指标体系,并计算先行、一致合成指数;2.首次基于BP滤波构建了我国增长周期波动景气指数;3.在SW景气指数基础上,首次构建了具有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特征的景气指数;4.通过预警信号系统,对比分析了消费、投资等主要经济变量在几次经济波动中的不同作用;5 .利用可变参数模型测算了开放经济乘数,结果表明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所减弱;

6.利用可变参数模型测算了物价波动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得出了产出缺口变动对物价影响下降的结论。

请专家批评指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