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学英语阅读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设计是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而不断地加以完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本文拟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六大环节进行设想,希望能对中学英语阅读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所促进。
关键词 预习 引入 理解巩固与拓展 课堂评价 课堂小结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0081-02
在英语听、说、读、写的各项课堂训练活动中,阅读的目的在于除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词汇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真实语言的情境,并能借鉴教学中的文章结构,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灵活应用,为将来在现实中英语的使用奠定必要的语言基础。如何才能让45分钟的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证明,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扮演主导角色的时候,才会视阅读为乐趣,视阅读为学习列车的助燃能源。阅读课堂上的教学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而不断地加以完善。有些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只是向学生一字一句的解释文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或者是单纯地把阅读教学视为英语语法教学的辅助内容。而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之
外,在环节设计方面如果做到与时俱进,注意在内容上能够前后衔接,并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导向作用,为学生创造适合的语言情境,就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本文拟为在阅读教学课堂中设置了六大环节,以期能展示和促进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一、预习环节
预习为学习之本。良好的预习能帮助学生熟悉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同时还能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是有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只是要求学生预习词汇,或是先做练习。由于没有学习内容的指向性,学生或是敷衍了事,或是觉得困难重重(生词量大),干脆放弃预习。为了改善学生的预习状况,笔者在布置预习作业时,通常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预习,这样可以降低预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因为阅读题材涵盖面较广,而且深入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方式可以通过有效的现代信息交流方式——互联网络中的讨论组、聊天工具等)进行合作预习,相互促进,在信息的处理和整合上互通有无,便于更快地理解预习内容。接着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络或图书查寻相关内容的背景材料,或是写作者的相关信息,以此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以及文章形式。利用网络或图书查寻资料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现代科技手段的灵活使用和对信息处理与整合的能力。再则,
设置3至5道与文章相关的问题,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事先了解文章的大意,预知文章的内容方向,还能让学生做好接受新知识之前所必需的常识准备。
如果长此以往,教师习惯性的预习要求,既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又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对现有知识的不满足感,对广阔未知世界的渴望精神恰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如何设计指导学生预习,对课堂上的教学启动有着重要影响。 二、引入环节
预习是方向,引入便是抛出吸引物。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时90%以上的知识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而来的,要在短时间内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图文声像信息是最好的展示方式,而且它能与文章内容更好地链接在一起。教师在展示时可以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引入的媒介多样化(如实物、图片、音乐、视频等)并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直观效果,以此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此环节在设计上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加入一些情感元素在里边,同时注意引入内容的针对性和新颖性,与学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领会文章的核心内容。
良好的引入内容能够让学生融入文章的情境之中的同时,也接触到文章表述的本质,从而开启阅读之门,为接下来的内容理解做好了铺垫。
三、理解与巩固环节
如果引入是前奏的话,理解与巩固便是开始演绎的过程了。有了之前的知识准备和情感共鸣作铺垫,就可以进入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阶段。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运用目前课堂教学中所推崇的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的教学模式。它能解决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是课堂生活化的一种途经。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中的过程正是符合了当前教学的需求。让学生或是分类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文章内容;或是小组分工合作,相互讨论,集众人之长后复述文章内容(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补充说明),以此对文章内容进一步的熟悉和掌握;或是小组合作完成依据文章内容设置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词汇和语言形式。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注意的是情境与课程内容之间应当存在实质性的联系。 此环节设计的重心在于教师为学生设置适当的语言运用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合进去,并引导学生掌握语言应用的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学习,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增进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此达到知识的输入和积累的目的,这也符合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四、课堂评价环节
课堂教学评价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的测量与评价,是教师进行下一步教学的基础,是判断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进步的
最重要手段。许多教师在上课中忽略了现场评价这个环节。教学效果的即时体现有赖于现场评价,它能及时反馈所学信息的掌握度,能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水平能力,做到量力而行,而且能够积极进取。
课堂评价环节除了能真实地反应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点的应用能力、表达能力,对内容的扩展体现和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循序渐进学习的自信心,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从而形成良好教学氛围和师生互动关系,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自主学习,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课堂评价也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措辞的中肯。 五、拓展环节
文章内容的学习告一段落之后,接下来就是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展环节是指由课内向课外,做适当的知识延伸,是学生在老师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迁移环节,本环节用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所接触的内容只是“沧海一粟”,并不是全部。教师在选择拓展内容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因时制宜、因生制宜、因课制宜,对拓展内容加以灵活运用;要选择与授课内容紧密相关的、或是有代表性的文章,同时也要注意文章的难易程度,必要的时候,可以事先对拓展文章进行适度的改写或删减。
拓展环节能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世界。因为课本以外的知识既能让学生不再局限于“井底之蛙”的视线,也能进一步鼓励学生关注学习之外的世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挑战能力。
六、课堂小结与后续环节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于19世纪末曾以无意义音节为学习材料和以重学法为测量方法,对记忆保持数量与保持时间长短之间的关系做过有益的实验,从而揭示出机械记忆的遗忘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并将这种关系以函数关系用图形的形式表示,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想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能够重复应该记住的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就需要师生共同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学生以此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巩固相关的词汇和语言点。课堂小结如果让学生来自述完成的话,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随后的作业布置,能让学生再一次加深堂内知识的回忆与记忆。
此外,板书的设计除了让学生在视觉上分清主次之外,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把握本课堂的重点、难点。在设计教学课程内容的板书时,可以将本课堂所学的词汇、语言点、句型句式一一列出在展示区的左侧,右侧展示的是智能机器人的相关图片,中间空白处则是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知识点详解、举例的空间。
实施一次完整的、有效的课堂教学,预习、引入、理解与巩固、
拓展、课堂评价、课堂小结这六个环节紧密相扣,层层增进。一堂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探索的精神,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真正地达到学有所获,学为所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n].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2]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n].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3]沈哲勇.从虚拟情境到真实情境——英语情境教学的实践[n].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 (责任编辑 刘 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