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分析
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画扇形统计图。 3.理解分析数据的作用。
数学思考:会收集、整理、描述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出
决策。
解决问题:
1.能利用统计调查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
1.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自主探
究精神。
2.能积极参与调查活动,从中感受数据的作用及统计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调查的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
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画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流程安排
第1页/共8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片段展示统计调查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经历活动,感受新知
活动1 收集数据 活动2 整理数据 活动3 描述数据 活动4 分析数据 (三)应用新知,提升能力
应用统计调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体会收获,拓展能力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片段,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经历活动,感受新知
少儿频道准备在暑假期间推出一档专为学生设计的电视节目,计
划在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和戏曲五类电视节目中选择一个类型进行播放,做为节目策划人,你会选择什么类型的节目呢?
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喜欢的节目,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家的需要,
我们将进行一次统计调查,了解全班同学对于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和传统的戏曲这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
活动1 收集数据
问题1:你用什么方法收集到全班每一位同学的数据?
学生集思广益列举出多种平时生活中见过的收集数据的形式,如
第2页/共8页
举手投票、电话采访、短信、电脑辅助、邮寄、访问等形式,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
教师直接引出调查问卷方式。 问题2:如何设计调查问卷?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并关注学生的设计情况,适当
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有针对性的展示一些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和学生一起分析优劣,然后展示一份调查问卷的范例,并指出,应该根据调查问题的实际需要设置问题,例如想了解男生和女生对于以上节目类型的喜爱情况,还可以增加性别选项等。
通过范例的展示,请学生归纳出设计调查问卷的要素有哪些? 总结:调查问卷的要素有标题、时间、调查问题、收集部门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提炼归纳,理清学生的思路,并开展收集数据活动。
活动2 整理数据
收集到全班同学的调查问卷后,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1:从收集上来的调查问卷中你能看出喜爱哪种电视节目的
同学最多吗?怎么才能对各种数据一目了然?
学生想到将各类选项的数目依次数出来,从而对杂乱无章的数据
进行整理。
为了清楚的了解喜爱每种节目的人数,发现数据中蕴含的规律,
设计出人数统计表,并用划记法对数据进行整理。
教师展示出已经设计好的统计表,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中包含的各
第3页/共8页
项内容,然后请学生上台,用划记法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整理。
并提出问题2:利用统计表整理数据有什么优点? 优点:统计表反映的数据非常清楚且容易查找。 活动3 描述数据
问题1:我们还有什么方式能将数据体现得更加直观吗? 学生根据需要想到要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由于学生小学时已经了解到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教师充分利
用多媒体技术动态的展示出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
问题2:如何绘制扇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绘图需要计算出全班最喜爱各类节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
数的比值。分析出扇形统计图中扇形圆心角的大小与人数比值之间的联系,从而算出各个圆心角大小。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利用软件工具与学生共同绘制扇形统计图,
生动形象的展现绘图的步骤。
问题3:总结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学生根据体验到的绘图过程,总结出: (1)计算各类型占总体的百分比;
(2)根据百分比计算各类型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扇形统计图,并标记好各扇形表示的意义
及百分比。
问题4: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第4页/共8页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
学生分析、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活动4 分析数据
问题:你能根据上面两种统计图说说全班同学最喜爱五类电视节
目的情况吗?请对少儿频道的节目策划人提出一些建议。
学生根据对亲身经历的统计调查的理解,进行思考、回答,教师
对于学生的建议充分进行肯定,并给出全面调查的概念。学生理解、记忆,并举出身边全面调查的例子。
(三)应用新知,提升能力
【例】 某班全体同学在“献爱心”的活动中都捐了图书,捐书的情
况如下表:
每人捐书的册数 5 10 15 20
相应的捐书人数 17 22 4 2
根据题目中所给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第5页/共8页
(1)该班学生共 名, (2)全班一共捐 册图书,
(3)若该班所捐图书拟按右图所示的比例分送给山区学校、本市兄
弟学校和本校其他班级,则送给山区学校的书比送给本市兄弟学校的书多 册。
练一练:
1.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下面的提问是否合适? (1)难道你不认为《哈利·波特》是一本好书吗?( ) A、是 B、不是 C、不知道 (2)你认为数学课( )
A、非常有趣 B、有趣 C、一般 D、没趣 E、没感觉
2.某商场对去年中秋节这天销售A、B、C三种品牌月饼的情况进
行了统计,绘制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哪一种品牌月饼的销售量最大? (2)补全图(1)中的条形统计图;
(3)写出A品牌月饼在图(2)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并补全扇形
统计图;
(4)根据上述统计信息,今年中秋节期间该商场对A、B、C三种
品牌的月饼进货?请你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四)体会收获,拓展能力
第6页/共8页
自我小结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
第7页/共8页
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师采用学生自我小结的方式回顾知识,并画出知识结构图。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能力提高题:请对全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进行一次统计调查,
并根据需要画出适当的统计图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