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妈妈已经九年了,但是平心而论,我并不是一位真正的好妈妈。由于工作的原因,我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而在极少的陪伴时间里,我又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工作与家庭平衡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我。甚至让我一度想要换掉律师这个职业。直到我读了《爱、金钱和孩子》,我豁然开朗,我意识到,即使我继续做一个忙碌的律师,也可以做一个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精神引领的好妈妈。
《爱、金钱和孩子》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剖析了全球教育观念的变化,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为什么今天在中国“密集型教育”会成为主流。实际上,教育观念的改变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比如,_年代,家长大多认为能上小学就上,上到一半上不下去了,回家干活就行了,你读一个大学出来当一个大学老师一个月大概挣30多块钱,但如果在工厂里边当一个工人,差不了太多。所以,整个社会的人没那么焦虑,大家觉得我的孩子上大学也好,不上大学也罢,回报反正都差不多。所以,那时教育方式就趋于松散、趋于放松。
现如今,当这个社会上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一个人能够赚钱,一个月赚上百万,几十万都有可能。生活就差拉大,人们慢慢发现,教育的投资回报很大。你上一个好的学校,和你上一个普通的大学,或者甚至没有上大学,你所收获的收入是完全不同的。这个时候所有的家长和学校就开始使劲,因此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传统的问题。它和我们的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本书作者,即两位经济学家,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三种:专断型、放任型、权威型。专断型,父母有时候会对孩子进行体罚,父母会有特别多的限制和规矩。这种方式之下,孩子没有什么发言权,父母跟孩子之间,也没有过多的交流。父母最主要的是发布指令。如果孩子做不到的话,他会用强权来要求他一定要做到,这是第一种类型。放任型,放任型的特点是他显得很开明,他会关注孩子,但是孩子做任何事,哪怕孩子做了一些错误的事,他也会笑一笑,一切都随着孩子去。权威型,权威型方法是通过说理和塑造价值观来跟孩子沟通。简言之,在权威型教养的过程当中,父母和孩子是经常沟通的,而沟通的实质内容,最主要的是要推进这个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在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上,以及在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上,权威型都是很好的。但是权威型需要一个良好的前提,权威型的父母,自己首先要有比较高的素质,权威型的父母自己要懂教育,而且也得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是的,我虽然没有时间每天都有很多的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但是我完全可以努力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助他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他的心理健康。这才是养育的真正目的——使他成为一个好人,而非制造一台高分机器。
正如书中所说,要成为权威型父母,对父母的要求较高,要懂教育,要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我不敢妄谈“教育”,于是,我为自己设定的磨练第一课就要从控制脾气、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始。这一点,是我尤为需要反省之处。我默默祈祷,希望爱和时间能够弥补那些怒气之下的言语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希望我的行动能够带领孩子一起学会控制情绪。
在深刻了反省了几天之后,我在某天的睡前,鼓起勇气向孩子真诚的道歉。我对儿子说:“请原谅妈妈曾经用那么糟糕的方式对你,对你说了那些很重的话,妈妈希望你能理解妈妈的本意是爱你的,但妈妈用错了方法。你是妈妈的孩子,妈妈很缺乏做好妈妈的经验,妈妈现在正在努力做一个好妈妈,一个不发脾气、能够冷静思考的妈妈。学习不单单是小孩子的事情,妈妈一样也学要学习。你愿意帮助妈妈成为一个好妈妈吗?”儿子哭了,我问他是不是很委屈,儿子擦掉眼泪说:“不是委屈……”我抱住儿子,我知道儿子的泪水里包含着爱与理解,还有希望——儿子,感谢你,无论我有多糟你依旧这么爱我!
在儿子九周岁生日那天开始,我和儿子开始了“日记本漂流瓶计划”,每天我会在日记本上一段想和孩子分享的故事或感想,或一句特别有趣的话,或是出差在外时对孩子的想念等等,总之是要把心里的话分享给孩子。同时希望孩子也能积极的给予回应,一幅画、一个手工作品、一个脑筋急转弯……随便什么都可以,回复形式和回复期限都不做硬性的要求。
希望我的改变与坚持能够带给我更多的成长,更希望我的成长能够给孩子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儿子,你好!我是妈妈同学!请多多关照,未来我将与你共同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