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清明节活动心得体会感悟

2021-08-24 来源:易榕旅网

  今天清明,在中国文化里,是祭祀的日子,其实祭祀更多是表达对先人逝者怀念与感激,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在我们老家,每逢这个日子乡亲们就会用非常形象的方式,来表达对亲人们的哀思。去扫墓,焚纸钱,化纸箱,烧灵屋……有时候我在想:这种表达当中,多少是自己内心的真实体现,还是迫于某种社会压力随大流、糊任务的行为?!或者说这样做能够表达对先人逝者的缅怀与感念吗?一句话,这样做对理解“生命的意义”有用吗?诚然,我有很多理由来说明这个问题,但有人会真正相信我吗?无常的世间,世间的“无常”就是这样的,堆一堆,一把火,化为灰烬,瞬间消亡……生命如此,岁月交织如此,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是如此……我曾是父亲的未来,现在父亲是我的哀思。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为父母的长寿而高兴,为父母年岁高而担心。虽然父亲这个词语对我来说很陌生,但是我从来没有忘记过。由此想到,岁月的流淌,有一天我也将会成是别人的哀思……这既是有常,因为生命都有期限,也是无常,因为不知道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终结。

  中国人常把“死”看的过于悲戚,就在于对“生命意义”的认知不足,也是对“无常”没有很好的理解。实际上生死是人生的定数,是一种“有常”,但生命的轨迹划向何方,延续多长,何时终结并不清楚,这是一种“无常”。如果每天带着无常的恐惧生活,就会将本来美好的历程白白浪费。如同师父照诚大和尚所言“生当死看”那就无所畏惧,就不会被尚未发生的事情所羁绊,无常的本意是“向死而生”,如同“将者死官也”,如果一个将军贪生怕死,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将军”。要让自己以及众生明白“无常”的真谛,这样就能真正摒弃出家人修行中的杂念,就能给普通人以信心与勇气,就会让我们的社会有更多的正能量。所以,当代佛教有必要对人们加强“生命的意义”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有益于对他人生存与发展的人。

  明白了无常,就能更好体会清明的意义,除了慎重追远,感念先人,还有就能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智慧与能力,责任与勇气,更好的珍视历史,敬重别人,敬畏公德,帮助人们对生活有更好的期待,给未来增添更多的美好想象,推动社会不断往前发展。说到这里,必须明白,在我们表达感激与缅怀之意时,不能给他人制造妨害。清明更多的是追思怀古,慎终追远,修修坟,踏踏青,感谢列祖列宗,以及故去的人们给我们留下生存条件的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启迪,给我们的智慧感悟,而不是那种烧纸放炮,不仅危险——诱发各种火灾事故,而且将“清明”的意义庸俗化了。所以,一定要移风易俗,关键从改变观念开始,这个观念就从理解“生命意义”开始,就从理解无常开始。我常说:此生如若是来还债的,那就尽量多还一些,宁人负我我不负人;如若我是来报恩的,那就尽量多报一些,今生为人实属不易,何况无常一直在你我的身边。很庆幸生而为人感恩父母,很感恩学佛出家感念三宝。曾有一个故事说,古代有一位国王要寻找能让幸福的人难过,痛苦的人快乐的一句话,直到有一天听到“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才真正找到。无常随处可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