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3
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馆藏文物和资料80多万件。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1
今年和去年差不多是同一时间,两次到沈阳公出,也有机会两次参观了918纪念日。
中日关系,相信真是个难以一两句许解决的问题。我还想起在大学时,因天皇要到西安,学校早就通知学生不得搞反日宣传。后来,工作后,因山东半岛与日本隔海相望,经济互补性很强,所以对之有爱亦有恨。爱呢,是因为本地的经济受日本影响较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恨呢,想当年老家种植葫芦专供日本出口,前几年日本敞开收购,后者,日本就以种种手段提高了收购的门槛,导致家里许多葫芦条被烂掉,我也是第一次体会到市场经济的残酷。
我去沈阳必须参观918纪念馆。当看到日本兵穿过的军装真实地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当看到在日本统治下的中国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时,我的心在愤怒。我简直无法忍受!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我这样的感受!
出馆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沉重,我们中国人太善忘记了,许多人现在成了哈日族。等有机会一定要带孩子也来看看,因为有些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2
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竟然有同学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喊着“茄子”拍照留念,难道那些同学就没有感到不协调吗?在象征国耻的历史博物馆前留下那么灿烂的笑容当作纪念,未免太可笑了吧,我只想说:“同学,20岁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吧,希望这样的闹剧不要再重演了”
我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刚进入博物馆内,我就被馆内的气氛深深的感染了,看着眼前血淋淋的一幕幕,眼睛不由得湿润了,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9月18日晚上10时许,日军自己炸毁了沈阳郊区柳条附近的一段铁路,诬指是中国人破坏的,于是日本军队开始炮轰东北军驻地大营以及兵工厂等地,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也向各处进攻,由于中国军队的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就轻易地占领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于9月23日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上演讲中还继续说:“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抗强权,以和平对野蛮.”由于不抵抗政策,仅仅3个多月,美丽富饶的东北之省就全部沦陷了,东北人们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亡国奴生活。 累累白骨鉴证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事隔20xx年后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头发梳得干净整洁,戴着眼镜,看上去年轻精干的中国检察官倪征傲,用高亢的英语向坐在被告席上的板坦征四郎发问:“你可承认爆发九一八事变之前曾持有作战计划..?”面对大量的事实材料,最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对坂征坦征四郎处以绞刑,对于他欠下的滔天血债,这只不过算上是偿还了一滴而已。
更让人难以容忍的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日本首相竟然公开参拜巾帼神社,难道他不认为这个参拜太耻辱,甚至破坏了中日友好关系吗?我认为他必须向中国13亿人们道歉
我认为落后就要挨打也是导致这场悲剧的重要原因,我相信日益强大的中国可以和这样的悲剧说再见了,我也会祈祷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3
到沈阳,你不得不去的一个地方就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馆藏文物和资料80多万件。建馆20xx年来,接待访客数量已经接近20xx万人次,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博场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悉,每日游客数量接近万人,人们自发来到博物馆,追忆那段屈辱的历史。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八十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高大的“残历碑”映入眼帘。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
1931年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它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完全是在精心策划下发动的。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今博物馆坐落处)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然后诬称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军队的驻地北大营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19日5时50分日军占领整个北大营。同时,日军也开始向沈阳城区进击。6时30分占领沈阳内城,然后,日军又向东北军东大营进攻,东北军不战而退,12时许,日军占领东大营,一天之间沈阳全面陷落。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短短4个月内,日军又相继占据了辽、吉、黑,整个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3000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成为亡国奴。这块黑土地无尽的宝藏被掠夺,中国失掉了当时占全国产量79%的铁、93%的石油、41%的铁路及无数森林资源。
为了真实记录这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唤醒人们的良知,激励中华儿女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沈阳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修建、扩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该馆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是纪念碑和陈列馆相结合的建筑。博物馆前方为一几何形广场,四周为不规则的绿色草坪所围绕,从空中俯视,恰似一幅巨大的中国东北地图。1999年8月,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题写了馆名,并写下了“勿忘九·一八”5个大字。博物馆扩建过程中,在短短的3个月的时间里,社会各界及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捐款、捐物人数达366万多人次。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纪念碑又称“残历碑”。是一座巨型石雕,外形为翻开的台历状。整个建筑高18米、宽30米、厚11米,两边对称。在残历碑右面刻有“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七日”等字。残历碑的左面刻有:“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进攻北大营,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左面巨大的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如同千万个不死之魂在呐喊,讲述着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充满血泪的生活和不断奋起抗争的历史,在陈列馆附近还有“九·一八事变炸弹碑”,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制造“柳条湖”事件而建的弹形碑。
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残历碑”,整个建筑高十八米,宽三十米,厚十一米,用混凝土铸成,花岗岩贴面,呈立体台历状,两边对称。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在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整个建筑庄严肃穆,风格独特,既有现代化特点,又不失民族风格,让每个参观的人都回浮想联翩,记住那个“国耻日”。
整个建筑庄严肃穆,风格独特,既有现代化特点,又不失民族风格,让每个参观的人都回浮想联翩,记住那个“国耻日”。
在“残历碑”的前面有一座警世钟,悬挂在三角形的支架上。锈迹斑斑的钟身上铸造着醒目的铭文:“勿忘国耻”。
警世钟的旁边,倒放着一座“九·一八”事变柳条湖爆破地点碑,是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者修建的。此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基座、碑身、碑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成梯形,碑身为方锥形,与碑座衔接处为正方形,碑顶为炸弹尾翼形,三翼间距为七十六厘米,埋深为二百六十厘米(俗称“炸弹碑”)。这块碑既无碑志,也无铭文,碑身高七米,下面梯形基座,上书“爆破地点”。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
与之相反,在“残历碑”广场的一侧,见到了另一个石碑,黑色大理石碑面上镌刻着“反霸权、反战争、反侵略”醒目的大字,是日本友人组织的“侵华历史传讲会”在“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时建立的。它告诫后人“反对霸权、消灭战争”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
院内还有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刻系创作的两件雕刻作品,一为《国难》,镶嵌在博物馆南面的墙上,雕塑藉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再现了“九·一八”事变后,国土失守,山河破碎,东北锦绣河山惨遭日寇蹂躏,生灵涂炭,黑土地区在流血呻吟。雕塑用四十六吨青铜浇铸,国难之耻,永世铭记。另一件为《奋起》,镶嵌在博物馆的东面墙上,雕塑共分四个部分,分别再现了东北义勇军奋起抗日,英勇杀敌;爱国学生走出书斋,点燃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燎原之火;亿万军民用血肉垒起新的长城;中国人民最终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等场面,总体表现中华民族抗争、昂扬、胜利的精神。在展览大厅前的广场上高高地耸立着一座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碑体由三块倒立的梯形柱组成,直插云天。
刚才还欢笑不断的旅行团静默不语,庞大的队伍在博物馆里穿梭渐行,每个人的表情在冷冷的展览馆的灯光照耀下,看起来都是那么坚毅和肃穆。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告诉笔者,自己每年都要来馆里好几次,就是为了凭吊先人,铭记历史。
馆内第一部分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展示了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其侵略矛头直指中国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为“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通过雕塑“流亡恨”、“柳条湖事件沙盘演示”、“蒋张会晤”、“沦陷后的沈阳西城门”等展示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为日本在东北的血腥统治。通过雕塑“矿工血泪”、“沈阳宪兵原址地基复原场景”、“河坎子'集团部落'立体沙盘”、“平顶山遗骨”、“731部队人体解剖和细菌实验”等展示了我国东北同胞在日寇血腥殖民统治下遭受的那段屈辱惨痛的血泪史,和日寇在我东北犯下惨绝人寰、万恶不赦罪行的罪恶史。
第四部分为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通过雕塑“白山魂”、“痛歼邵本良部”、“'露营歌'大型场景”、“狱中的”、“'火烧日军飞机场'影视合成箱”、“抗日场景”等表现了中国人民打击日寇、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将军在诗中写道:“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入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设计人员根据史料制作了雪后的大片白桦林,重现了抗日战士围绕篝火团团而坐的露营场景。
第五部分为日本扩大侵华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介绍了从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期间,我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迭起,先后发生的“上海保卫战”、“长城抗战”、“哈尔滨保卫战”等。
第六部分为全国抗战爆发与日本侵略者的最终下场。展示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罪大恶极的战争罪犯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受到了正义的审判,8年间中国人民英勇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程。
第七部分为中日两国人民以史为鉴盼和平。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997年9月6日,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时,曾在此碑下写下了“以和为贵”的和平誓言。中日两国政府及人民经常互相往来,加深友谊。展示中告诫人们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中日两国人民要以史为鉴,热爱和平,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沈阳的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打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由此可见,“九·一八”事变虽然发生在沈阳,但它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在地域方面已远远超出了东北、中国乃至整个亚洲。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及对我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生动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整体陈列是一座记录庄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讲解员的认真讲解,得到观众的好评。沿着曲折的展馆道路,走出展厅,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沉重”与“悲壮”。那段历史不该被遗忘,那段历史值得我们在心头珍藏。
今年9月18日即“九·一八”事变爆发84周年纪念日。一个随时遗忘历史的民族无疑是失败的,但是一个随时只记得仇恨的民族也不是成功的。在铭记与遗忘之中,需要情感,更需要智慧,同时还需要朝前看的勇气和魄力。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