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关于梦想演讲稿范文

2023-10-26 来源:易榕旅网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现代视域下的中国梦和青年者的担当。

  众所周知,中国梦即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也不难明白美好生活是中国梦的终极目的,又或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像一个老人有着儿孙绕膝享天伦之乐的希冀一样。然而,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称之为“美好”?在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洪流中,我们对于美好生活是否有一种成型的概念,是否有一种对构建美好生活的担当意识。所以,我将从现代生活的批判反思、美好生活的人本意蕴和建构理念下的担当这三个方面稍作阐述。

  首先是第一个方面——现代生活的批判反思。长期以往,我们以牺牲生态和健康为前提来追求GDP上可观的数据,这种畸形的发展所造成的生存危机开始浮现。然而我们对现代生活的批判反思几近为零,人们普遍以物质财富来定义自己的成功、价值乃至人生,生活的意义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洪流中消失殆尽,贫富差距的悬殊更是让人们的生活喜忧参半。我们何以至此?未来将行何处?彻底回到农村生活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从现代化的病症中恢复价值理性,引导现代生活重归人本的轨道。西方社会基于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转向后物质主义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这对于我们是一个提醒和预警。诚然,中国梦的实现靠的是中国道路,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今后一段时期里,经济发展仍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但是现代化病症在今日中国已经广泛显现,我们应当充分借鉴西方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反思。美好生活是我们的终极追求,必须具有超越性质,也必须具有关怀人的终极价值。

  接下来我要谈的是包含“中国梦”理念的美好生活的人本意蕴。其实,不论几代人的观念有多大代沟,但目的就是过得好,即幸福,这几乎是一个不需要理论论证的真理。事实上,幸福开始为人们所日益关注,传统的经济学和心理学也开始研究快乐和幸福感进而衍生出了快乐经济学和积极心理学,且富有意义,只是单纯的快乐不足以成为幸福,幸福本身也不等于对幸福的主观情绪。人的本身具有丰富的本质和潜能,蕴藏着多种可能,因此人的实现就在于尽可能得实现自身的可能性。而这一点也和人的需求密切相关,也意味着人的需求的全面满足。我们所说的美好生活,无非就是作为人的全面的满足感,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寻的一种幸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构建美好生活的担当。当然,这样一种包含着“中国梦”的理念的美好生活并不是想当然就能拥有的,而是需要一个作为人的德性去领悟的,更是用我们的责任意识去承担的过程。而德性说的中心就是探寻如何成为一个好人,什么样的生活是值得过的、有意义的好生活这一基本问题。简单点说就是,想构建美好生活,先成为能承担起构建美好生活的人,也就是要有担当意识。1900年,梁启超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在文中,他说出了一段让我们至今都耳目一新的话语:“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面对满目疮痍、需要重整河山的旧中国,梁启超大声疾呼青年一代的责任,希望青年的振奋和担当。今天,尽管我们身处一个完全不同于100多年前的旧中国,但责任意识是亘古不变的。主席在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虽然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对于已成为当代青年主体的“80后”、“90后”来说,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并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时期就是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也正是我们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黄金期,我们将全程参与并最终分享成功的幸福。今天的中国为青年一代成长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与广阔舞台,这也意味着需要青年一代肩负起更大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对个人的责任、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当一个青年有了自觉的责任感才意味着他的成熟,而有了责任,才懂得担当、忍耐和劳作,才能真正明白有着“中国梦”内涵的美好生活的幸福所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