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看了毛主席的诗就像是听了一首雄壮,豪迈的交响曲。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出发84周年纪念日。1934至1936年间,红军战士只用了两年时间跨遍祖国大江南北,走过了二万五千里。二万五千里,听上去多么不切实际,可红军战士们做到了。红军战士们誓用生命换取一个更美好的新中国,他们做到了。二万五千里,这一个数字震惊了全世界。
1、回顾长征历史,每个故事都让我们激动和感动
在过草地的时候,一群群战士艰难的前进,抬眼望去,数百里茫茫一片全是草地。在草地上会有许多淤泥,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淤泥中却无法自拔,最终长眠于无尽的黑暗之中。在过草地时,一日三餐每餐都只吃一碗青稞,能吃上一点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最艰难的还不是这个。很快草地上就连野草都没有了,后面的战士只能吃树皮,皮带等难以下咽的东西。
红军北上继续向大渡河前进。若要过大渡河,必先夺下泸定桥。因此红军战士们冒雨奔跑,与时间赛跑。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木板早已被敌人抽去而桥下的涛声却又是震耳欲聋。红军战士们个个带着木板,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枪林弹雨中为后面的战士们铺出一条坚固无比的路。战士们热血洒在铁索上,铁索不再冰冷冷了。
毛主席的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岷山是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山上积雪常年不化,因此,许多人在山脚下便望而却步。战士们都穿的是单衣,没有御寒的衣物,脚上的草鞋早已被大雪覆盖。山上的暴风雪如同刀子一般刮在战士们的脸上,但战士们就是靠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挺过来的。
在长征途中,常发生一些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就拿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丰碑》来说,文中的军需处长在过雪山的时候,把棉衣让给了一位小战士,带着安祥的微笑死去了。他身为军需长,如果他没有棉衣穿,他可以去取,但他没有那样做,因为他为了让别的战士能穿上暖和的棉衣,正是这种精神,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精神,鼓励着红军走完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艰难之路。他们自己不吃,让给战友吃,他们不穿,让给战友穿。有困难,大家齐心协力地解决。比如爬雪山,那些身强力壮的战士有能力爬过那终年积雪的雪山,但他们没有独自爬过去,而是和老了、病了的战友一起手拉手,肩并着肩,一同爬过了雪山。
2、长征途中,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
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红军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是现代人需要学习的,人们要像红军一样,发扬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难,不能受到一点打击就失去信心,人的一生会受到各种打击,人们要学会慢慢的承受,像红军一样,他们在长征的那一年,受到了人生最大的霹雳、世界上最残酷的选择,远离亲人,生死离别,每日一餐都是一种奢求,更别提什么享乐了┅┅
然而,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面对,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红军是团结的,不离不弃,携手共进,一个馒头掰成两半,这也是我们学习的。现代社会讲究团结努力,集体的事高于一切,我们不能因为私人的一点小事就抛开集体。如果红军也只顾及自己的私事,而不顾及集体的利益,自私自利,长征还会胜利吗?现在还会有这惊天地的诗篇吗? 红军是无私的,他们一切为了群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长征现已离我们远去了,可长征的精神依然在。
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比如说值日班长宁愿放弃自己的下课,自习时间也要管好纪律;当有同学没来时,总会有人顶替他的岗位;当纪律不好时,总会有人管住自己并组织他人讲话……在社会之中,环卫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扫马路不正是为他人服务奉献吗;有志青年努力一直追梦不正是坚持;许多人总会给穷人捐东西,不正是善良,正义吗……我们身边具备这些品质的人很多,长征精神不就在这吗?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4、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最急需的正是这种长征精神。
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向上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成功的动力,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现代社会不需要娇滴滴的小姐,更不需要不能自理、自立的庸才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新时期的少年,在求实、创新的新长征途中,我们肩上负载着全新的理想,历史的重担。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