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在母校60周年校庆的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庆典活动。感谢母校和老师们的培育之恩!我与我的同学们时常怀念我们在这里度过的日日夜夜。老师,同学,课堂,操场,学工,学农以及大面铺的夜晚。
我从1973年进入川附读初中,1976年继续在本校升读高中。我们年级是恢复高考后第一个参加高考的年级,当时正是成都市教育公平竞争的时期,也是附中的光辉时期。1977年高考时,我们12个同学提前一年参加,全部过了录取线,4名上了重点线。全年级不到200名同学,现在有唐平,李曙光,王梅,和郑怡等5位同学已在欧美一流大学任教和带博士生,也就是国内的博导。在当年高考普遍不到2%的升学率和没有重点中学的环境下,附中能有2%的学生在国际一流大学当教授,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
当然,我们附中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列举几个方面的例子:
第一,附中的老师水平高。附中前或附中后在大专院校任教的老师有多位,喻绍武老师,刘光济老师,高孔修老师,季元龙老师,邓元暄老师,等。后来的我常对别的学校同学说,“我中学时就在接受大学教育了”。
第二,附中的老师循循善诱。半杯水是半杯空的还是半杯满的?我们的老师总是告诉我们是半杯满的,给我们激励。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太难了。我现在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时常常提醒自己要正面,但很难做到。说人不会教书常用的一句话是,肚子里有东西倒不出来。我们附中的老师是满腹经纶,信手拈来。
第三,附中的老师知人善任,他们真正的懂学生,了解学生。上中学的时候,谢成治老师说我适合学数学。当时年轻气盛,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学。读了物理和金融之后,才发现一直都在与数学打交道。到现在才知道我其实应该学数学的,才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在附中打下的坚实基础,让我一生受益无穷。我在北大读本科,在美国的德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读博士时,都感觉到我在附中学到的中文,数学,物理跟全国和全世界的最好中学可媲美。
我还必须提到的是,在附中,我不但学了知识,还学到了如何做人,当然离老师们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做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有良心的人,这也是说起容易做起难的事情,我们只能遵照老师的教导尽力去做。
附中高水平的教育造就了高水平的学生,我们的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水涨船高,这也是附中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的附中有年富力强积极进取的领导班子,有勤奋耕耘兢兢业业的教师队伍,有刻苦用功聪明好学的莘莘学子,我们相信母校一定会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