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国家公祭日的全称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提醒我们,公祭日并非为纪念屠杀激起民愤,而是要纪念死难者。于是像“为什么在和平年代要宣扬仇恨”一类的质疑,便可以得到有力反驳。设立这个纪念日,不是进行仇恨教育,而是在做一个善良的人应该做的事。
为什么这么说?我想,公祭日的第一个意义,在于不让真相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动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沉痛记忆。我们之所以要不断追寻历史真相,尽可能精准确定遇害人数,还原历史细节,是出于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无论其他国家是否承认这件事,我们要向世人呈现真相。确认真相,并让大家知晓、认可,正是在回应遥远的呼声,表示对死难同胞的尊敬。
公祭日的第二个意义,是永远对他们赠予我们的礼物心怀感恩,并用此生来回馈。这个礼物的名字叫“可能美好的生活”。“可能”一词的背后代表着,那些去世的人们,并不知道有一天中国可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不会被随意欺负;他们也不知道,中国人有一天可以有吃饱喝足的小康生活;他们更不知道,我们竟然能够触底反弹,成为国际上的强大力量;不知道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我们一起努力护住了安全的国土……历史上那些奋起反抗的人并不知道明天一定会更好,但他们还是为了这种信念而献身、而牺牲。反观当下,把事情降一个层级,我们是否有即便不确定结果,但依然愿意付出自己全部心力的勇气呢?所以,先辈们的这种精神才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公祭日,纪念的是他们伟大的灵魂。
公祭日的第三个意义,是给后人以启示。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最先想到的一件事是:我未来也会成为一张黑白照片,和他们既相同、又不同。相同在于死亡的事实,不会有起死回生的机会。不同在于也许我将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创造什么价值,就无声无息地死去,而他们早已被历史铭记,被每一代人铭记。所以,除了沉痛的心情本身,我觉得心里还要有一种激情:总得做点什么,为世界创造一些价值再走。遇难者不会听到我们的惦念和缅怀,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用此生的实际行动,来回馈这份沉重的礼物。
同学们,公祭日向来不是一个令人轻松的时候。真正的强大并不是选择性忽略惨痛的历史事实,换来一种看似轻松的生活状态,而是我们能够看见历史的惨痛细节,能够试着和遇难同胞共情,并把这种沉痛感,恰当地安放在一个不总是那么醒目、但在某些苦难时刻可以立刻抓到的地方。当我们想要躺平,想要放弃自我,想要用碌碌无为来回应这个世界的冷酷时,它可以跳出来告诉你,你绝不只是生来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离开这个世界的。你我虽然只是一缕微光,但仍旧可以试着照亮一些人,在发光发热的同时,你将会回馈先辈赠与你我的礼物,并像先辈一样赠与他人礼物。
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