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困惑与欣喜
今年来东师大学习,是带着一颗好学的心来的,也是有重点的学习和理解。关于生成性的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我,在开展有关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也经常提到“生成性”问题,可到底什么是课堂的生成性?如何把握课堂生成性?生成性的特点、功能是怎样的?都不是很明白,有时只肤浅地把“生成”理解为就是预设中没有的,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或突发事件。听了东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x教授给我们做的《建构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报告,使我对生成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感到欣喜和满足。还有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只能凭自己自学获得的一些知识,远远不够。今天有幸听了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所所长、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物理教育信息交流中心成员朱玉民教授的报告,给我很大启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朱玉民教授虽然71岁,但报告时表现出的激情四溢,情绪饱满热情、肢体语言张扬,他的脚步遍布教室的每个角落,不时赢得热烈的掌声,实在看不出这位可爱教授的实际年龄,我很受鼓舞,被他的精神感动。他报告本身给我的感受是以前从没有过的。
二、对生成性的再理解
原来,生成的前提是预设,生成具有目的性、弹性、空间性的特点,对于空间性的理解,老师举了一个案例说的是47位学生要外出旅游,需要租车,有多少种租车方案?让学生例举各种方案。如果让你来租车,你打算用哪种方案?这个案例说明,课堂教学老师关注学生是靠空间来关注的,教师在空间观察每个人,给每个人活动空间,发挥他们的潜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在学生活动过程中不断发现诊断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予以关注、矫正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真正实现老师的教围绕着学生的学进行,这种理念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管把教学任务完成,不管学生学得如何的弊端,这种生成性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有生成性的理念、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善于捕捉和观察能力、课堂教学机智等,课堂生成性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空间性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老师用眼睛环顾四周。
三、课堂生成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课堂生成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区域。案例:小学数学复习课,复习各种图形的测量方法。老师打开屏幕讲解: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策略,同学们有没有不懂的,本节课的目标、内容、方法是什么?然后把环境分两边,学生和学习环境各一边,学习环境这边准备了标准答案、学习任务,还有电脑:用于查阅资料,还有圆桌:有答疑的老师等。接下来布置任务1:分别用三种颜色纸表示不同难度的任务,黄色——粉色——蓝色,自取——分组——计算。温馨提示:不会做可以用电脑查阅或到圆桌解疑。结果有的同学拿最简单的任务、有的拿两个、还有把三个都拿来计算的。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引导。生成发生在师生交往互动过程中,是教师、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群体间的活动,因此教师需要构建交往平台,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那种单向的教或单向的学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了。在师生对话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想法,善于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等,通过不断追问,了解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实现彼此的共识、共享、共进。要注意师生“互动”不仅仅指的是单纯的提问,而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师生智慧的启示、思维的碰撞、成功的体验、成果的分享过程。
四、学以致用,学是为了用
“学”是为了“用”,行万里路来到东师大就是来学习的。学以致用,没有用的学问是没有意义的。学习了生成性的理论,就要在实践中不断践行。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理论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其价值往往是潜在的,只有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具体的指导作用。用是深入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学习成效的根本尺度。离开用,笔记记得再多,观点记得再牢,体会谈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对理论的理解,其实包含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对认识的深化更具决定意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专家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我们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各种现实中的问题,才能深切体会到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的针对性和真理性,也才能发现和纠正原先理解上的肤浅和偏颇,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全面地、深刻地、系统地把握新课程理念的实质。
现代信息手段是重点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弥补不足。可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我理解是一种辅助手段。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创设情境、变静为动、变不可见为可见、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特别对于我们化学学科,分子原子等微观抽象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为直观形象的资源,达到有效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在探究教学中,更能够体现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