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小学二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2023-07-07 来源:易榕旅网

  首先,感谢大家今天能到二年级一班的教室,参加一个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欢迎各位家长的到来。这次家长会,主要和各位家长交流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校教育。

  (一)早自习情况。

  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每天7:20的早自习,但是还是有个别几个孩子来得较迟,如赵诗文等同学。早自习一般就是读书和作业检查,如果你的孩子来迟了,首先作业就不能及时得到检查,并且早读也参加不上了,因为早读的课文,就是当天要学习的课文,这样,就会直接影响上语文课的效果。所以,我还是希望家长能让孩子7:20准时进教室参加早自习。

  (二)上课情况。

  大部分孩子能认真听讲,部分孩子能够积极发言,他们是等同学。当然,也有一部分后起之秀,虽然发言次数不多,但是相信通过鼓励能够使他们在以后的课堂里更积极主动,他们是孔子钰、丰润泽、丰城俊等 。部分孩子朗读特别好,他们是丰硕、丰家岳、丰玉静、孔子钰、孔梦溪等。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容易走神,如丰志航、张顺、陈志诚等,一节课不知道要提醒几次,他才能保持注意力,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更多的关注了。

  (三)作业完成情况。

  除极少数个别学生,其他同学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其中大部分孩子书写比较认真,他们是丰晓艺、丰玉静、孔子钰、宫雨寒的等,其他孩子就都还要努力了。他们不是不能写好字,而是对自己缺乏约束。

  (四)优秀作业展示。

  语文作业分为生字本、田字格、三位同步、作文本、写字本、听写本。

  关于作文本,我不得不夸夸我们班的孩子,我觉得我们班有些孩子非常有语言的天赋,写话比较好的学生是:丰玉静、孔子钰、宫雨寒、孔梦溪。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好同学的写话。

  二、家庭教育中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力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 。常有家长说:“孩子做事效率低,做作业动作慢,一边写一边玩。”大家都知道集中注意力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善于集中注意力了孩子学习起来才比较省劲,效果较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来休息和娱乐。

  1.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屉柜子最好上锁,免得他随时打开,在没有完成学习的情况下去清理抽屉;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应张贴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更不能允许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

  2.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如果作业太多,可以分段完成。有的父母因为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在旁“站岗”,这不是长久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长期这样,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此外,孩子的注意力跟情绪有很大关系,因此父母应该创造一个平和、安宁、温馨的学习环境。声音嘈杂的环境,杂乱无章的屋子,不正常的家庭生活,所有这一切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3.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情。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许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4.对孩子讲话不要总是重复。 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总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好几遍。当老师只讲一遍时,他几乎没听见没听清,这样漫不经心的听课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父母对孩子交待事情只讲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5.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 。“听”是获得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父母可以通过听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二)作业问题。 如何指导孩子做作业。

  1.加强能力训练。既好又快地完成作业也是需要一些最基本的能力的,比如小手肌肉的灵活、手和眼的协调一致等,有的孩子作业“慢”就是因为他们的协调能力不足,在做作业时频繁地抬头和低头,从而降低了读写的效率和准确率。对于这类孩子,家长首先应当加强其视知觉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的训练,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课余活动如篮球投篮、打乒乓球、剪纸、走迷宫、跳绳、滑冰等。

  2.先复习后作业。作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生词等,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孩子完成作业的好坏是建立在对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的掌握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课堂知识没掌握、所学的内容没有消化和理解,作业自然就就做不好,因此为了顺利地完成作业,可以要求孩子在做作业前先看书,复习完了之后再动笔写作业,而不要图省事,回到家抓起笔就写。

  3.经常检查孩子作业。我想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自觉,但是从一开始就一味地去要求孩子自觉,这并不现实,否则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之后仍然做不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在学习生活中,家长的督促才是最终放手的前提。你帮助孩子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从每天检查再到一星期检查两三次,再到一个月检查几次,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坚持去做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不自觉的孩子,必须坚持每天检查。家长检查什么呢?第一,就是检查他有没有漏作业;第二,就是检查他的书写,如果书写不好,立即就擦掉重写,没有商量的余地,因为差的书写带到学校来,还是重写,这样就比较耽误时间了。此外,也能保持我们家、校双方对于书写的一致性——写不好就重写。长期坚持下去,孩子的书写一定会更加规范。 对于比较自觉的孩子,家长可以隔一两天检查一次,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作业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学习认真不认真,知识掌握的牢不牢,有没有学习困难等等,都可以从孩子的作业中有所反映;第二,可以有效地督促孩子的学习。孩子就是孩子,有些时候他是无法管好自己的,即使是成绩好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家长能够不时地翻看一下孩子的作业,就会使孩子在无形中有个压力感,他可能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4.适当帮助孩子作业。有的孩子很多作业根本就不会做,做作业时会有大大小小的“拦路虎”挡在前面,他们对写作业的畏难情绪十分严重,很害怕写作业,作业稍微遇到点困难就会产生烦躁感。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应当耐心的帮助和辅导他们的家庭作业,孩子在课堂上没有搞懂的东西,只好由家长在家里给及时补上,争取不要让孩子的学习再出现新的问题,另外还要注意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孩子在知识上的漏洞都补上。

  (三)课余生活问题。

  孩子总爱看电视怎么办?现在大多数小孩都喜欢看电视,而且一看就是半天甚至一天,当他看得入迷的时候说什么都听不进去。怎么才能让孩子从电视机前走开,成为了不少家长的难题。让他继续看吧,肯定不好;可是把电视关了吧,他就哇哇大哭。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沉迷于电视,不要急于打骂,那样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采取过渡的方式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控制看电视的时间。定好规则是很有必要的。只有给孩子定好规则,才不会让他为所欲为,养成长时间看电视的坏习惯。转移孩子注意力。

  多读课外书,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我发现孩子对课外书还是很感兴趣的。孩子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这些都可以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得到训练,而且孩子们兴致很高,不需要面对任何考核。这种一举多得的学习方式,为什么得不到重视呢?我就发现班级里喜欢读书的孩子,她们的写话就非常好。 “人生有高度”,你看,每学期多读几本书,能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他们就会更加喜欢语文。

  三、期末复习合理安排。我想我们家长一定都有这方面的经验,主要还是以督促为主,多提醒,根据自己孩子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适当练习,毕竟靠老师课堂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孩子必须回家要内化,不断重复巩固。往中高年级走,难度会越来越大,要求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会越来越来明显的体现,如果现在就忽视,那将来肯定会掉队的,希望我们家长要引以为重视。

  因此,结合学生平时的情况,我这里有几点小小的建议,希望家长能配合做到。

  1、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写字、读书的姿势和态度。

  2、检查孩子每天课文的朗读、生字的听写。

  3、如果有条件,督促孩子每天至少半个小时课外书的阅读,要求朗读,出声地读。

  (四)学生的安全工作。

  现在孩子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孩子的安全是我们最紧张的。在学校里主要是活动安全,由于我校的实际情况,活动场地有限,孩子喜欢奔跑追逐,容易发生意外。经过不断的教育,现在这方面已有所好转。但一些小的磕碰也是难免的,一旦发生家长也都能理解。希望家长们也配合我们共同教育,特别是一些精力旺盛的孩子,要多念念“安全经”。下面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谈几点要求:

  1、家长接、送必须到指定地点,不堵塞路口;

  2、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 (早到校情况以及“五一”改时间)

  3、不带各种管制刀具及各种有危险性的刀具。下课不许攀爬高处,追逐打闹,不玩危险性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在楼梯道推推搡搡,打打闹闹。走路的时候不在地上滑行。

  4、传染病流行时,发现孩子有情况,配合学校在家休息,痊愈后再回校上课。

  5、下雨天的雨具安全和接送安全。

  6、不许带零花钱。注意饮水卫生,帮孩子准备专用水杯,不给孩子把带饮料到学校来喝。

  全国著名的教育学教授朱永新,他主持了一项课题研究叫新教育实验。他主张: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请天下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正如我们老师不是天才,但是我们特别希望成为天才的老师,这一点上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最后,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享受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