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7月,为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及各级团委的要求,各高校按排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很荣幸成为团中央重点项目《陇南震后教育现状调研及义务支教》团队的一名成员,并随团队在XX市XX县大南屿乡窑坪村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星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段社会实践历程中,我无处不感到乡亲们的热情朴实和村里孩子们的天真好学,村领导班子兢兢精神也让我感动和钦佩。相信此行将让我永久难忘。我来自农村,也一直生活在农村,所以对农村还是比较了解的,况且陇南是我的故乡。这次调研的任务是“震后教育现状”,所以重点说说农村现实的基础教育情况吧。不可否认,国家对震后陇南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几乎涵盖了所有方面,农村变化惊人,成绩明显,是值得彪炳千古的大业。当然,这世界上不可能有天堂,繁华背后还是有不足的,既然是专门进村走访调查,那我就不多唱赞歌了,现就我们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做以下报告。
窑坪村,和陕西XX县木瓜园村鸡犬相闻,交通便利,界碑书“甘肃窑坪”,又是茶马古镇,曾住过此村,外加政府重视,窑坪已为XX县重点村,其地位可见一般。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光看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个真正的农村,内在发展的不足是很多的,一下主要介绍学校。众所周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多数学校得到从新修建,焕然一新,甚至连刚建起来不合时宜的也拆掉新修,农民都看得到政府真的花钱了。为响应不让一所学校还住在活动板房的号召,号称能用二十年得板房在不到三年、毫发无损的情况下一夜全拆,整齐的放在了库房。为“两基”建设之国检,更是多层次领导东西忙,标语到处天天贴,两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为避免上级临时大驾,小学也有了周六不休假的怪例。这仅是我个人看的的,与此次调研关系不大,但也是教育上的问题,有些事真是让人想不明白。学校建设的越来越好,但学生却是越来越少的。计划生育并不是主要因素,而是农村教学质量落后下的转学潮让学生变少了。
但这并不是农村老师教的不好,而是多方面的复杂原因造成的。现以窑坪为例,说说农村教育现状:首先,师资力量欠缺,师资水平不高。由于农村多在偏远山区,交通、经济均不发达,很难留住人才,年轻教师多在两三年便想方设法飞走了,剩余老教师又跟不上时代步伐,知识陈旧,特别是小学开设英语以来,更是缺乏专业老师,连窑坪这样重点村也毫不例外的没有英语课,从此学校毕业的学生更是和发达一点地方学校的学生有了差距,而这是父母及其不愿看到的,所以原来将近200学生的窑坪小学,在两年间剧降到只有50人左右,且三年级5人、四年级3人,据调查,他们中的多数待转,所以这次开学可能就没有三四年级了,而一界碑之隔的陕西木瓜园则相对好些,舍近求远,花费更多的代价不是农民所愿,而是爱子心切,不得不的选择。其次,教师任务重,收入低。尽管学生少了,但课程却是越来越多的,向我们村村学,六个年级都有学生,但只有五个老师,每周35节课,每个老师都的安排30节以上,而且没有专职教学,而是全能才行,由于学生少,所以是复式教学,上了语文在教数学,教了数学在上英语,先是四年级后是二年级,但从来没有什么加班费,监考费,仅有的班主任费也不过每月十块,更没有之内的!只不过没理由克扣工资的倒是有,县或市上有人出书硬性摊派,省市县报纸费不打招呼就扣掉了,而报纸能见到的却很少。而城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甚至有两个人带一个班和两个人上同一个班同一节课的情况。写到这里,我只想说,我说的不是梦话,而是真的。
再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严重,上学路途遥远。因为本地域经济欠发达,牛耕早已不适用现代社会生活,所以很多家庭只有老人和孩子在家留守牛耕种田,而青壮年在外打工,以养家糊口,这种普遍想象且不说,问题是在家留守孩子多却正规家教,所以容易让孩子走上弯路,十二三岁遍骑着摩托飞奔在山路上的情况屡见不鲜,危险不说,教育改正就有很大困难。在者则是农村居住分散,有的孩子上学需走两公里或更远的山路,所以也给孩子和家长及老师造成些许困难,这就是真正的发展中的农村。以上基本就是农村教育现状,也是主要存在的问题,而陇南九县农村多为如此,而且这只是我看到的一部分而已……窑坪村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到是毫不含糊,就说村里新建的那条平坦的大街吧,据村民说,以前村里是一片片的坑洼地,一到下雨天啊,这街上就成了大水塘。震后没几年,村里决定修主要街道,以方便村民。以后无论多大的雨都能保证排水畅通了。村里还装了十几个太阳能路灯,修建了公共厕所,垃圾箱等。作为一个村,我深刻感受到这可能是陇南农村的最高水平了,因为她所属的乡镇所在地大南屿没有这些。这就是现状。震后陇南的变化真的很大,政绩不可磨灭,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是我党团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基本作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