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于1998年7月于湛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同月分配到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至今一直在该校担任化学教育教学工作,20xx年12月被评为中学化学一级教师,任现职近5年,班主任工作10年(其中级组长六年,班主任四年),备课组长2年,教师工作述职报告。担任过两次高一级至高三级的大循环教学。每年均承担1次校级以上公开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继续教育。教育教学效果好,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每年年度考核称职以上,其中05、06、07年度连续三年评为优秀。具备了申报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条件,现申报中学化学高级教师资格。
一、任现职以来的业绩类别教学教育主要业绩突出奖励
①20xx年9月被评为广东省20xx年南粤优秀教师,南海区十佳教师。
②20xx年6月被评为南海区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③20xx年3月被评为佛山市优秀德育工作者
④04、05、07、08年四次被评为南海区教育局直属优秀党员
⑤03、05年两次被评为南海区优秀教师教学效果①03年12月指导学生杨世烽参加全国高中化学奥赛获全国三等奖,是我校参加化学竞赛以来取得最好的成绩,我获佛山市优秀辅导员奖。
②06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06年全国高中化学奥赛成绩:市一等奖有两人,市三等奖有三人,我获佛山市优秀辅导员奖。
③07-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考我所担任的三个班化学成绩平均分居全级十八个平衡班中的第一、二、三名,04-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考我所担任的四个班化学成绩平均分居全级二十个平衡班中的第一、二、三、四名。
④高考成绩喜人,在07年高考中,所担任的教学班综合科平均高达126.7分,比理科班平均122分高出4.7分。
科研情况
①03-04年,参加了国家级课题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专题研究,我独立承担子课题的《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②06年个人课题《新课标条件下综合科高考备考模式研究》被确认为校科研课题,同年被聘为佛山市综合科高考备考指导小组成员。
③论文《成功心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性创新教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实施》分别获南海区20__年、20__年度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一、三等奖,述职报告《教师工作述职报告》。
④08年3月,区级公开课《化学能与热能》获南海区高中化学新课标优质课比赛叁等奖,在我校接受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中承担的公开课《金属的性质》,被学校评为20xx-20xx学年度优质课。
⑤05年9月参加广东省新课程化学选修课程培训与教学研讨会议⑥04年7月参加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省级培训班”,04-08连续四年担任研究性学习课备课组长,完善我校这一门课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正常开展的有关管理,并写成论文《继承、吸纳、创新、实干——南海一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做法与经验》,其间本人开展了《如何做开题报告》、《如何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或论文》等多次研究性学习课专题讲座。
教育效果
①班主任工作中,本人所带的班多次获学校“优秀班集体”“红旗团支部”称号。
②20xx年本人所带的高三(11)班,在高考中有4人上重点线,30人上本科线,本科率超50%,其中杨世烽以总分715分成为我校第一个被中山大学录取的学生。杨世烽被评为校“十大”优秀学生。③04-07从高一至高三三个学年度中,担任级组长,取得辉煌的成绩,省三好学生1人,市、区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共达17人,07届高考成绩创南海一中历史新高,尖子生人数大幅增加,上重点线人数比去年增长70.3%。上本科线人数飚升,比去年增长72.4%。
④后进生转率较高二、教学教研方面从教10年来,我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上拼搏,胜任高中各年级化学循环教学工作,担任两次高一级至高三级的循环教学,能运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并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每年承担一次以上校级公开课。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通过文本唤起学生的化学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意境,激活学生的感情积淀,形成强烈的心动感,使学生逐步感受到化学所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人情美和理趣美,从而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探索课堂教学艺术,开展创新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在十年教学生涯中,使我体会到,教学就是一门艺术,教师就像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但又不完全相同,特别是目的和要求。教师的演技要求更高更难,首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做到每节课都能把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觉器官调动起来,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为了达到此种效果,我努力训练出了潇洒自然的教态和良好的口才,同时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作好科学的设计,比如选择有价值的生动的教学补充材料与动人的事例,提出能发人深思的或使学生产生悬念的巧妙问题等。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的内容,我首先演示“水点火”的实验(在酒精灯的灯芯中先放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并藏起来,然后用滴管滴入2~3滴水,结果灯芯燃烧起来),学生观看到这一违反“常规”的现象,既兴奋、又好奇,产生“水火不相容,为何水又能生火呢?”的疑问。这样巧妙地创设求知氛围,将学生引入到“愤”、“悱”状态之中。学生由此产生的惊异、好奇心理立刻变成强烈的求知欲。接下来在讲解钠的性质时,学生就能集中精神,积极思考,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