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11月29日,我亲自参加了北京市的20xx年研究生专场招聘会,感触良多。我觉得有六个字可以概括:人多、位高、心凉。
一、求聘的学生实在不少,媒体称有4万人之众。各类研究生们各自带着自己的美好幻想前来,四面八方,服装各异,神态迥然。有胸有成竹着,有无精打采者,有愁眉不展者,有无所畏惧者,有淡然处之者,有老谋深算者。男男女女,结伴而行者有之,孑然独处者有之,成双成对者有之,他们都为了自己的前程捏了一把汗。随着近几年的招聘会频频举办,学生门的心态也渐趋平和,大多数人也不会寄希望于一次招聘会,就可以得中求职单位的绣球。由于人多,餐饮和入厕成了问题,于是,出现了流动厕所,专门解决女同胞的“赧颜”之隐。男人吗,只好忍了!
那么,请看,北京市农展馆的里里外外,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人群忙坏了诸位保安,他们跑前跑后,诚惶诚恐。可见。学生们固然心急如焚,保安们也同样跟着遭罪。时时有不守规矩的或者要省点银子的,遭到保安们的阻拦,当代研究生看来也不是省油的灯!在招聘的各个展馆里,挤满了无数的脑袋,人们喜欢扎堆,不管与己有关与否,总想弄个究竟,好奇是国人的天性呀。有的招聘单位门前可能挤了一大堆人,忙得主事人团团转;而另一家就会门前冷落鞍马稀,让人尴尬一番,好在招聘者也司空见惯,乐得逍遥。哼哼!反正我们也不缺人,不过是来捧场而已!
二、位高就不用说了,这种高是相对的。招聘会的各种职位都倾向于软件、商务和英语,这些职位足足占了五成左右。其它的应用性的职位实在太少,关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虚悬在上的理论性的学科,则很少有聘主打出信息来。经济是在唱主旋律的,至于哲学、历史、美学和艺术什么的,统统是嫔妃,是陪衬,悲哉!由此可见,中国的文化思想当前现状的某些侧面。这种职位的不均衡来源于中国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市场的发育程度。反思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的结构性失业人群,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钩,高校过度膨胀,造成了很多人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结构性失业,再加上流动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这给我们的未来生活造成了太多的重负!
招聘单位把研究生们分了个三六九等。按门第分,名牌大学和211大学是上等,其他杂牌大学是下等;按学历分,博士是上等,硕士是下等,这似乎无可置疑;按年龄分,35岁是个界限,也可以称为雷区;按地域分,北京市户口的是优等,其他地区的是次等;按性别分,男性是首选,女性是后选,也有专选美女秘书的,是个例外。当然,潜台词后面还有,有关系的是必选,无关系的是备选,等等,不一而足。这样一来,貌似十分公正的招聘会,就只在形式上采取了公开的方式,它收取研究生们的求职简历是要表明公正的,但是,拿回去如何处理,那是他自家私下里随意处置的
东西了。研究生们,交上你的简历吧,但不要太幻想了!
三、心凉这一点是所有参加招聘会的学生们的共同感受。你只能海投一番个人简历,你的人生是一叶孤舟,不知驶向何方?不是有人对那些狠心的招聘单位发过严正的谴责吗?他们看着辛酸的学生那副可怜样,竟然说,就让他们相互挤兑吧,或者干脆说“就让狗咬狗吧!”这是何等的心理变态,某些人是否就爱看悲剧片,爱假惺惺挤点鳄鱼的眼泪?也许有些招聘单位要在招聘会现场做点现场广告,在求职者那里找自信?鲁迅先生说过,他不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但往往让他意想不到。我觉得还是多长几个心眼,否则总是被人黑了、涮了,还蒙在鼓里,又会赢得“傻冒”的美誉,那多不划算!
反正我总是厚道,善待别人,可到头来情势反而总是不利。我认为,招聘会既是一面反光镜,又是一面照妖镜。它反映了当前社会人才市场的动向,折射了社会对人才的看法和认可程度,同时也反映了某些社会落后观念和阴暗心理。我站在农展馆的大门口观察了许久,看见原路返家的同窗门疲惫不堪,一脸茫然的样子,我心亦是失落的很!这是初冬,我不知是天冷还是心冷,总之底气不足,半是后悔,半是心存侥幸。
还有几点要说,一曰乱,二曰饿,三曰少。“乱”指人流太拥挤,组织也很难有序,大家预先不能知道自己求职的方向和相关信息,免费赠阅的报纸语焉不详。其实,略加补充即可,比如硕博之分、年龄限制、户口要求等这些关键的条件应该明示,否则,你翻半天,也不顶事。入场券这里面有文章,票贩子将xx元的票据卖出15元,他们自由自在,应该有人“照顾”他们一下。“饿”就是指餐饮供应不到位,外面的小吃摊点又被禁卖,许多人饿着肚子看完各个展台,这个滋味真的不太好受!“少”就是招聘单位提供的信息偏少,这让求职者总要问个不停,这怎么能行?老是这样,你转不了几处地方,就该散会走人。
招聘会啊,我厚着脸皮来看你,但愿你能给我惊喜。愿你给所有忧心忡忡的学子们一个惊喜,再给那些辛辛苦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一点慰安。招聘会,你该多一点诚信和宽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